[新聞] 從服貿到金曲獎:「恐中」從來不是重點

看板Golden-Award作者 (Pooh.H)時間10年前 (2014/05/27 18:23), 10年前編輯推噓9(9014)
留言23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從服貿到金曲獎:「恐中」從來不是重點 【聯合報/深白色】 ------------------------------------------- 我覺得這篇的"後記"還不錯 不想看前面的(好長字好多!)可以直接跳到後面~ ------------------------------------------- 金曲獎入圍名單一公佈,照例引起爭議。不同的是,本屆的爭議,由媒體報導看來,似乎 成了「中國 v.s. 台灣」的戰爭。 說法是,以五項入圍的李榮浩為首,中國音樂人在本屆金曲獎,不管入圍件數或代表性, 都佔了重要的比例;相關報導的內容,不管激烈地說成台灣音樂勢力的衰落,或是柔性一 點的「台灣靠縱貫線撐住半壁江山」(李宗盛老師的「山丘」一曲和張震嶽的多項入圍) ,整體框架都帶有「戰爭 / 輸贏」的意味。 然後我們看到了一些唱片界前輩,或許因為這些報導,誤以為這是普遍看法,便開始指責 台灣的年輕音樂人沒有競爭力,只會恐中。(喔喔似曾相識,同一隻黑貓走過去兩次,母 體是否又重設了?)(註 1) 網路本有「你來我往 / 無限放大」的特質。一篇兩篇引發五篇六篇;幾天下來,本屆金 曲獎爭議,似乎就因此模糊但無疑地認定為「中國 v.s. 台灣」了。 然而,音樂人自己的討論,完全不是這回事。 ... 鍵人(本來寫筆者,但遭主編指正「你是用鍵盤打字的人,筆者什麼筆者」)曾經擔任金 曲奬和金音獎評審,對於評分方式及過程有一定了解。也因為那樣的經歷,聽過兩年台灣 所有主流和獨立音樂出版品,認識了許多主流唱片架構外的相關從業人員;對這次的爭議 ,大家的看法其實大同小異,而跟坊間的報導,有著一定的出入。 首先,台灣自己也有入圍五項的 Tizzy Bac 樂團,受評審重視的程度,並不亞於中國的 李榮浩。奇怪的是,媒體並非完全沒有報導,只是不知是否因為話題本身沒有火藥味,在 這次的爭議中一直被忽略掉。少了這個部分台灣音樂人入圍,看起來難免就會覺得本土音 樂趨於劣勢。 其次,幾乎所有鍵人身邊音樂人的質疑,都跟「中國」沒有關係。 以李榮浩為例,重點質疑在於是否抄襲了 John Mayer。而就鍵人自己的朋友圈討論看來 ,有一半覺得李榮浩的音樂很不錯、但有抄襲之嫌;另一半覺得音樂不錯,而要說抄襲倒 是不至於。 (更別提有好些朋友,在李尚未入圍之前,就已經在臉書上大力推崇他的音樂了。) 跟李榮浩到底是「內地人」還是「南投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另一位中國歌手李健,一張專輯入圍三首最佳編曲,質疑的朋友大多認為: (1) 搶戲到已經干擾主唱的編曲,連稱職與否都很難說了;最多算是最佳演奏曲,如何能 說是好編曲? (2) 即使是好編曲,音樂風格這麼多元,讓同一張專輯入圍三首最佳編曲,到底是表示 2013 華語專輯,其他風格都沒有夠好的編曲作品,還是本屆評審的審美觀,只認同傳統 大編制管弦樂的類別? 同樣,跟李健到底是「內地人」還是「南投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事實上,台灣的幾項向來就不吝於頒發給非本土人士,從港星年代到蔡健雅奪得三屆歌 后,以及去年李婭莎以上海姑娘身份得到「最佳台語女演唱人奬」,都不難證明。) 更別提,關於其他的獎項,其實存在著更多媒體沒有報導的爭議。 只是一來不是本篇重點;二來在這個斷章取義的年代,說出來也是瞎子摸象,非但無法得 到客觀討論,反而可能潑了實至名歸的入圍者冷水。弊大於利,不如不提。 總之重點是: 以鍵人一個業界音樂人看到和參與的討論,本屆金曲獎引發的爭議,一般認為的「中國 v.s. 台灣」,並非重點。 ... 回顧沒多久之前的「反黑箱服貿」,不也是如此? 支持學運、反對黑箱服貿的民眾,被另一方視為「逢中必反」;有時想想,真是不知從何 說起。 當然不能不承認,有一定比例的朋友,的確是提到「中國」二字就會翻臉。然而 330 數 十萬走上街頭的人民,不管反不反中,一致反對的其實是「台灣人自己的政府」,一致憤 怒的是「我們日日奉公守法,政府卻事事逾矩失職」。 以核四為例,難道是因為核四廠是中國來建造的,所以才遭到反對嗎?以「菲律賓的兵殺 了台灣人的人」為例,難道是因為逢菲必反才憤怒,而不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政府反過來袒 護犯錯的對方嗎? 以更早的美國瘦肉精牛肉為例,人民氣美國把會害死人的肉品硬要賣給我們,但更氣我們 政府非但一點辦法也沒有,還反過來想要哄騙自己的人民接受。而這些,也絕非「逢美必 反」。 當政府的失職,可以輕易被一句「你們不要逢中必反」帶過,真正的問題就無法被討論與 解決了。正如本屆金曲獎入圍名單爭議,如果只是認定為「中國 v.s. 台灣」,那麼這份 名單帶給台灣年輕音樂人的無所適從,也將被「你們不要怕中國音樂人,要怕自己沒有競 爭力」的錯誤結論所蓋棺活埋,失去了一個勞資雙方的對話機會。 更可惜的是,台灣音樂圈近年來的「商業與獨立之一邊一國」極端狀況,也恐將持續下去 ,東風和諸葛亮繼續隔岸遙遙相望。 ... [ 註 1 ] 電影「駭客任務」裡的經典片段。主角一行人欲從虛擬大樓撤退回現實世界時 ,看見同一隻黑貓走過去兩次,驚覺控制世界的大電腦「母體」正在重設虛擬大樓,準備 將眾人困在其中圍捕。當時主角喃喃自語了一句:「似曾相識」,從此成為宅男好用梗之 一。 ------------ ● 後記: 交稿之後,收到主編回信: 「鍵人,請問你身邊的音樂人關門討論,可以順便整理分享一下嗎?身為路人甲我真的好 想瞭解啊~~~敲碗敲碗~~~」 於是。 【 高原地形,如何要求長出熱帶花草?】 鍵人本身是個詞曲作者,說話不習慣直白,在此用一個比喻當作標題。 本次金曲獎入圍爭議,身邊看到的討論,簡單地說是:(1) 入圍多個獎項的中國音樂人( 但跟中國無關切記切記),反映出的評審審美觀,以及 (2) 比過去幾屆都更遺珠的遺珠 們,這兩點,是否正顯示了台灣唱片產業勞資雙無法得到共識的窘境? 以前文所述的「李健專輯入圍三首最佳編曲」爭議,引發的疑問是:是否現在的評審,只 認同大編制管弦樂的古典派編曲?更重要的是,就算如此,為何台灣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 這樣的編曲? 第一是風格問題。 李健的音樂搭配那樣的管弦樂編制,不只是適合,應該說是必須,因為詞曲演唱都是走那 樣的傳統文學唯美路線。如果台灣也有人製作一樣的專輯,就應該被放在同一標準看待討 論。 然而,台灣數十年來身為華語唱片重鎮,在許多音樂的層面,都已經走出純粹的傳統路線 了。以今年台語天后江蕙的「遠走高飛」一曲為例,雖然照樣請來了絃樂團演奏,但曲風 本身混合了美國鄉村音樂元素,因此「選擇」了不讓絃樂部分搶了鄉村的戲。 音樂來自生活。台灣文化近年來,已經走出「大中華」的品味,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多元面 貌了。也因此,要現在的台灣年輕音樂人去創作像李健這樣的音樂,難免有點硬要「在高 原種出熱帶花朵」的勉強。 第二,成本問題。但這個字眼非常危險,一說出來好像台灣的唱片是低成本廉價品;鍵人 鄭重聲明,絕非如此。 有的音樂要花很多錢,有的則不用。現在全世界唱片,以「專輯收入」來看,幾乎都是出 一張賠一張(國外因為人多賣多,但也因為人多宣傳費高到嚇人),只能靠藝人代言或商 業演出換得收入。 台灣的人口和對音樂的消費意願,讓我們在這方面成了弱勢。也因此,音樂人在很難得到 唱片公司大筆資金投資的狀況下,當然會往「不需要砸錢就能做到『好品質』的音樂」走 。 塞翁失馬。近年的台灣音樂,反而因為這樣,綻放了很多前期沒有的奇異花朵。鍵人腦袋 閃過的眾多印象,信手捻來就有「槍擊潑辣」的音響製造,或是曾得到金音奬最佳樂手的 「激膚樂團」bass 手以效果器的搭配,一把 bass 撐起完全沒有吉他手的樂團,或是「 女孩與機器人」裡的鍵盤手,對於合成器的精準掌握和音色雕塑……精彩地難以列舉到, 舉了這三個例子,會感覺好對不起其他三百個沒有提到的,有想要跪地謝罪的衝動。 然而,這也帶出了下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三個例子,除了「女孩與機器人」因為亞神唱片 發行時有買電視時段播 MV,一般消費者可能比較知道,其他的本土音樂人,總是只能在 大家努力經營的小花園裡綻放,無法走進大眾的生活呢? 我們看到的,是唱片公司和音樂人之間的認知斷層。 如前所述,音樂是藝術,但唱片是商業。以目前台灣出一張賠一張的「市場」,唱片公司 要獲利,只能靠藝人代言和商業演出。也因此,沒有「代言能力」的藝人,或是「無法創 造足夠票房」的音樂,很難被列入唱片公司有限的發片考慮名單。 但這並不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上,我們的前輩已經做過很好的範例。 回顧當年,滾石唱片的天后們,張張都是銷售保證。然而滾石並不因此自滿,推出了「陳 昇 / 擁擠的樂園」這張獨特的音樂專輯,而且是長期地支持推動這位創作人。後來滾石 更從主體系裡,發展出魔岩等精彩支線,豐富了當時台灣唱片的多元樣貌。雖然不是所有 的實驗創新都被大眾所接受,但正如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裡主編所說的,有專業 領域裡眾人的拼死琢磨,才有大眾成衣市場裡的一點更精彩;如果沒有當時前輩們對唱片 品味往各個極端的拉扯,市場就不會是現在的寬度和深度。 如果大家只是重製安全經驗,在變動的時間裡,很快就會變成明日黃花。 台灣人的生活已經改變。硬要此刻的高原氣候,生長出舊日熱帶的花朵,最後難免緣木求 無魚,反而晾了一地的精彩。 說到這裡,當然也得還唱片公司一些正義。這兩年來,還是可以看到唱片公司的創新意圖 ;不管是華研替 Hebe 打造的新人文路線,還是孫燕姿捨棄一般的「商業安全芭樂曲」, 選用獨立音樂人 Hush 的作品當作主打歌,都是唱片主事者想要前進的實質展現。而今年 金曲遺珠裡,不管是福茂唱片發行的法蘭黛樂團,或是老鷹唱片的全創作新人詹宇琦,也 都可以視為主流唱片公司在商業獲利之外,替原創音樂保留的一點理想空間。(當然,如 上所述,可以舉的例子太多,顧此失彼,點到為止。) 台灣的「上過電視才覺得是藝人」這個觀念,近年很難改變,因此唱片公司和音樂人的結 合,短期內依然是「台灣音樂向前行」的必須要素。也因此,我們才會深深期盼歷屆金曲 獎的入圍名單,能夠確實反映出這樣的路線指示。 ... 最後的題外話: 這件事並不容易。我輩音樂人可能得有「成功不必在我」的決心,體認這件事在我們的「 音樂職業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結果的。我們能做的,也該做的,就是盡力綻放我們這一 代的精彩,然後對下一輩的音樂人說: 「剩下的,就是你們的事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228.3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olden-Award/M.1401186233.A.52A.html ※ 編輯: garrickhsu (106.1.228.30), 05/27/2014 18:27:47 ※ 編輯: garrickhsu (106.1.228.30), 05/27/2014 18:28:19

05/27 20:47, , 1F
推這篇
05/27 20:47, 1F

05/27 22:16, , 2F
覺得點出了很多問題 推這篇
05/27 22:16, 2F

05/27 22:38, , 3F
再推李健拾光編曲!讚啊!
05/27 22:38, 3F

05/28 09:58, , 4F
李健拾光入圍三個編曲還是有點莫名...
05/28 09:58, 4F

05/28 21:09, , 5F
以之前的評審說過,同ㄧ張專輯在同ㄧ項目同時入圍多個其實
05/28 21:09, 5F

05/28 21:11, , 6F
其實會有分散票源的風險反而增加得獎的難度(舉例來說就是2
05/28 21:11, 6F

05/28 21:14, , 7F
20個評審有13個是喜歡李健專輯的,但他們在這三首當中的
05/28 21:14, 7F

05/28 21:16, , 8F
最愛的卻不同而變成票數4.4.5,而另ㄧ首其他人的入圍作品
05/28 21:16, 8F

05/28 21:17, , 9F
此時達到6票以上)
05/28 21:17, 9F

05/28 21:47, , 10F
覺得沒有分散票源的風險耶 編曲人是肯定單曲
05/28 21:47, 10F

05/28 21:47, , 11F
不是肯定專輯 所以對李健沒有分散的風險吧
05/28 21:47, 11F

05/28 21:48, , 12F
要說風險也是王之一有風險 不是李健有風險
05/28 21:48, 12F

05/28 22:38, , 13F
我的意思就是因李健三首不同單曲的票數反而讓另ㄧ位的入
05/28 22:38, 13F

05/28 22:40, , 14F
圍的作品票數因此而超越,上屆評審曾提過蓋亞專輯他們曾經
05/28 22:40, 14F

05/28 22:43, , 15F
討論怕蓋亞專輯自己打自己,所以苦惱要選專輯哪些歌來入圍
05/28 22:43, 15F

05/28 22:47, , 16F
我猜想他們說的應該是初選複選名額數量比較多的那個階段
05/28 22:47, 16F

05/29 21:46, , 17F
想成喜歡古典派的可能佔了六成 可是三首入圍就變成一首兩成
05/29 21:46, 17F

05/29 21:46, , 18F
不過我記得得獎是討論出來的? 這種自己打自己應該小問題
05/29 21:46, 18F

05/30 19:49, , 19F
嗯 這篇以資深樂評角度點出本質的一些問題和台灣音樂未
05/30 19:49, 19F

05/30 19:49, , 20F
來要注意的方向,推 (但還是有樂壇前輩如羅大佑先生還在
05/30 19:49, 20F

05/30 19:50, , 21F
拿年輕人沒競爭力說嘴...= =)
05/30 19:50, 21F

06/02 11:53, , 22F
感謝分享,很讚的文
06/02 11:53, 22F

06/25 15:16, , 23F
你會有報應的
06/25 15:16, 23F
文章代碼(AID): #1JX6UvKg (Golden-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