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過年之前 三金小感想

看板Golden-Award作者 (安安)時間13年前 (2011/01/24 14:38),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過年之前 寫這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去年台視 作出了一個不太像 "無線台"風格的典禮 最近聽到的消息 今年金曲 長官致詞應該不會重現 另外因為政府組織再造 明年新聞局似乎要跟文建會 合併為文化部的樣子 就我而言 我希望金曲金鐘能有一個常設單位 負責這個獎項的行政和行銷事宜 不然新聞局老是在短時間招標發包 在壓縮時間和資金的情況下 成效真的會有差距 至於表演方面 cross over我倒不強求 (即原創性表演) 但起碼不能再打歌下去 陳鎮川為何能讓人津津樂道 就是他的東西有經過層層包裝 其實侯文燕在脫口秀這領域 的確是強項(王偉忠的弟子) 但綜藝味道重了些 我這次會傾向由陶子以中視代表的身分得標 畢竟有競爭才是好事 王偉忠領軍的金星 也比薛聖棻友松來的夠力一些 當然我也想看東風葫蘆裡賣啥藥啦XD 而主持人方面 在老三台漸漸失去優勢之後 CABLE台的人選漸漸單一化 原因我也不知道XD 但近年來 主辦單位真的越來越難找人了 而在金鐘方面 我強烈建議改採上週金球辦桌模式 這個模式 完全COVER掉原有金鐘 真LIVE過長 表演沒梗化 主持人司儀化的缺點 至於技術獎項缺乏關注 我相信製作單位總有方法克服的 像2009奧斯卡即是一例 我不要求 每位頒獎人一定要像國外一樣 台詞要非常精密 但不說廢話 是基本的要求 請先去訓練聲音表情的課程 或是跟御用司儀討教一下 說到這 我強烈要求製作單位多花錢請舞台劇的 幕後製作加入寫本的行列 或是在前台加裝提詞機 經過整個團隊的琢磨 腳本會有好效果的 (要抄的話) 09 10年的艾美獎是個很好的MODEL 可供製單作參考 不要求全部素材剪出有起承轉合的影片 但起碼能以入圍影片作個梗 (直接請作品方撰稿或許不錯) 各獎項學葛萊美直接拍人 或是四五張劇照結合成一段 另外我覺得金鐘獎的表演節目 真的該換換型態 實在討厭言不及意的懷舊&打歌 最後為各位典禮製作的幕後人員 抱不平一下 從新聞局公布得標電視台之後 差不多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 作典禮的籌備 我記得 王牌大賤諜曾說 台灣電視界 習慣一心多用 在頒獎典禮尤甚 一個TEAM同時 要敲明星通告 確認表演節目和曲目 到新聞局開製播會議 設計平面文宣品 向媒體發稿 通常一個晚會差不多會在前一個禮拜 敲好所有人的通告 這時才開始寫頒獎人的腳本 到了表演前夕 場地的管控 燈光 音響和舞台的搭建 即便這可以外包給協力的廠商 但品質呢? 忘了說典禮轉播還要出OB車 和至少十位以上的攝影師跟相對應的器材 要有人負責PLAY 二三十段片長不到兩分鐘的入圍影片 唱歌要逐句按字幕 每組得獎人還要按小圖卡 這些加起來差不多是 棚內直播三四倍的工作量 最重要的 新聞局每場晚會 大多只撥五六百萬的預算 但鄉民津津樂道的13 14屆金曲 就花了一千五到兩千萬左右 您想這其中的落差有多大了吧 當然只能靠廣告和贊助補足 不然就是硬體的水準 必須微幅降低 要不是有電視台自告奮勇 這三四年的三金 恐都是流標的命運 版友貼了一篇 每年三金的萬用評論文 內容總是不出賽果 收音太爛 典禮太綜藝 頒獎人太多話 表演對嘴等 但是每年都說這些事情 隔年又好像跳針一樣的出現 我想娛樂事業 或甚至是各行各業 都是一樣的 要有一定的付出才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6.195.122 ※ 編輯: book8685 來自: 59.112.197.128 (01/24 16:30)

01/24 16:39, , 1F
推這篇文~13屆金曲真的不錯~
01/24 16:39, 1F

01/25 01:16, , 2F
您完全道出了該改進之處,但就實際狀況來說~還是一樣
01/25 01:16, 2F

01/25 01:17, , 3F
不是悲觀論,而是生態的問題,現實環境還是最大影響
01/25 01:17, 3F

01/25 01:17, , 4F
當然如果黃老闆要繼續灑錢做口碑 依照TTV進步速度
01/25 01:17, 4F

01/25 01:18, , 5F
是可以被期待的。
01/25 01:18, 5F
文章代碼(AID): #1DFHvCru (Golden-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