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中國移民靠本事吃飯

看板Germany作者 (荒漠貓)時間17年前 (2007/06/13 13:10), 編輯推噓-4(04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gb.cri.cn/12764/2007/06/01/2685@1615003.htm 駐荷蘭特約記者 岳 韜  本報駐法國記者 鄧穎平   駐德國特約記者 朱漢超     全都有一技之長 理科生更受優待   畢業於電子商務專業的小丁在荷蘭某跨國銀行工作。據小丁介紹,他們這個專業的 畢業生,只要想留下工作,都能留下。  面對人才緊缺的狀況,西歐各國政府近年來開始出台相應措施,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 技術移民政策了。英國的打分制、法國的新移民法、德國的新保險法及荷蘭的技術移民 簽證,都以各種優惠來吸引歐盟以外的高級人才。  吸引技術移民最集中的行業就是高新技術產業,此外,風險投資、咨詢、法律等行業 對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技術移民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和東歐。《世界新聞報》記者 走訪了幾位華裔技術移民,瞭解到在西歐新舊移民政策下,他們各自不同的移民之路。 荷蘭:技術移民重理輕文   成為荷蘭技術移民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此人必須在荷蘭有合法居留地位,這一政策 給在荷留學的中國學生們帶來了便捷。因此,在荷蘭的中國技術移民幾乎都是近期在這 裡畢業的留學生,其中又以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為主。他們在荷蘭工作,要交納當地 的稅收,同時又能享受當地的福利,比如養老金、失業保險、孩子的義務教育等,與當 地僱員並沒有區別。他們的收入以當地水準來衡量,可以算得上是中產階級。如果他們 想把家人接到荷蘭來居住,擔保也不成問題。   畢業於電子商務專業的小丁在荷蘭某跨國銀行工作,他和其他數十名外國留學生都 以技術移民的身份加入了銀行的培訓經理項目。他的目標是進入計算機部門的管理層。   據小丁介紹,他們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只要想留下工作的都能留下。但大部分中國 留學生都在公司做編程等純技術工作,一方面因為荷蘭人不想幹這個,另一方面也因為 編程不涉及語言和文化隔閡。他卻認為編程對個人發展來說沒有多大空間,想在跨國公 司裡生存就要有做管理者的雄心。   計算機專業的徐立則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經碩士導師推薦直接讀了博士,學 校裡的工作人員幫他把工作簽證包辦了,他自己一點沒操心。荷蘭博士生的工資是統一 的,第一年的薪水約為2.2萬歐元,以後的三年裡每年遞增5%左右。他自豪地說,自己所 在的項目是世界上最領先的通訊技術項目,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在中國。畢業後 ,他想先在歐洲的企業積累幾年工作經驗,然後回中國發展。 小王是作為技術移民留在荷蘭工作的為數不多的文科生。她說,技術移民政策重理輕文 。自己當初找了近一年才落實了一份工作。小王學的是政治學,目前在某工商管理學院 做中國市場經理。這份工作需要工商管理碩士文憑,她自己雖然專業不符合,也沒有一 點工作經驗,但是上司很賞識她,點了名要她,還給了她不錯的薪水。不過,像她這樣 的實屬幸運,她認識的中國文科生裡,除了讀法律和經濟的之外,能留下工作的很少。 法國:借助"中國優勢"   李先生1987年來到法國,當時是公派來法國短期進修的。對法國初步接觸之後,他 覺得法國在建築技術領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所以他取得了法方獎學金,在一所著 名的工程師學校攻讀建築技術博士學位,並於1994年獲得博士文憑。法國的工程師學校 大多與科研機構掛鉤,李先生在做博士論文時就在一所國家級的科研中心實習。這一時 期的表現為後來被中心留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談到當時找工作的經歷,李先生覺得自己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找一份對得起自己學 歷的工作對於法國人來說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外國人。雖然是外籍僱員,但是李先生的 待遇和福利與法籍僱員是絕對一致的。在工作中,上級和同事也從不在意他是持外籍護 照的,更不會對他"另眼相看"。而且上級還積極發揮他的"中國優勢",把一些與中國的 合作項目交給他,並且讓他積極拓展與中國的合作。   不過,剛上班的那幾年,他仍然需要重複學生時代的"功課"--每年更換居留證。提 出更換申請那天,他一大早天還沒亮就得去警察局門口排隊,因為每天接待人數有限。 有時碰到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問題就得再跑一趟,甚至"三進宮"。後來,他申請 並得到了10年期的長期居留證,再後來,他和夫人及孩子又比較順利地加入了法國國籍 。   在李先生看來,享有法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總統大選時投票,參加街區規劃的 討論,這樣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社會生活。 德國:高端移民更受歡迎   王先生的移民故事可以代表20年前的老移民。1988年他赴德國奧爾登堡大學攻讀光 學物理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做研究員。當時只想先掙點錢再回國, 但優越的研究條件讓他不知不覺地在那兒干了4年。期間他與夫人和兒子在德國團聚,而 小女兒是在德國出生的,他於是選擇留在了德國。   因為研究所的工作解決不了長期簽證問題,他在一家著名的光學儀器公司裡找到了 工作,10年後,他已經是研究室主任了,手下還帶著碩士研究生。他說最近讀到一篇報 道,近10年來中國籍教授在德國大學裡的人數增長了近6倍,已有30多位。對於學術高端 的技術移民,德國一直比較歡迎。  2003年拿到碩士文憑的馬琳則經歷了艱難的求職歷程。德國規定留學生畢業後只有一 年的找工作居留許可,而她學的專業是產品設計,遠不是奇缺型人才,當年又趕上德國 400多萬人的失業狀況與經濟低潮。等她好不容易找到了願意僱用她的公司,移民局複雜 冗長的手續卻讓僱主先沒了耐心。在馬琳快要絕望的時候,一直追求她的德國同學弗蘭 克向她求婚,她很快嫁給了這個溫柔的德國男人。婚後馬琳生了個兒子,現在她在法蘭 克福成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 新聞鏈接:西歐限制外來移民   在法國,外國留學生沒有工作權利,一旦學業結束,如果找不到正式工作就只能回 國。另外,法國的法律在就業上保護本國公民。如果僱主需要僱用外國人,就必須提前 公示,一段時間內沒出現合適的本國應徵者,僱主才有權僱用早已"相中"的外國人。之 後僱主和外籍僱員還要履行一堆相當繁瑣的手續。   薩科齊在就任總統前就一直主張提高移民"門檻",但他也強調法國需要吸納外國技 術人才。隨著法國新政府的工作逐步鋪開,其移民政策將日益明朗,人們拭目以待。   總體來說,保守的歐洲人並不想看到在他們身邊出現越來越多的各色人種。2000年 德國推出了針對引進非歐盟國家IT人才的"IT綠卡"。然而年初開始發放的2萬張綠卡,到 年底才勉強發出去4000張,申請者大多是在這裡畢業的外國學生。這張只有5年居留有效 期的綠卡門檻很高,其中一條需要申請者的年薪最低10萬馬克(約合5萬歐元),這在德國 算是高薪了,很多僱主付不起這個價錢。這場"綠卡工程"最後不得不黯然收尾,移民德 國的難度可想而知。   荷蘭在2004年10月推出新技術移民政策之前,跟法國的情形差不多。非歐盟國家的 外國人要在荷蘭工作,必須持有工作許可證。申請工作許可證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僱主 必須公開在歐盟各國登報招聘,六個月後如還沒選擇到合適人選,才能考慮外國人。結 果大部分僱主都不願自尋麻煩,只有少數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才聘請律師專為外國人辦 理工作許可證。   在新的技術移民政策下,高學歷並有一技之長的外國人可以相對容易地留在荷蘭工 作。僱主只要證明該僱員的薪水滿足一定水平就行:30歲以下的必須達到年薪3.4萬歐元 ,30歲以上的4.6萬元,博士生、博士後和高校教師沒有底薪限制。自從政策一出台,荷 蘭僱主們就躍躍欲試。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94.9.58

06/13 16:14, , 1F
06/13 16:14, 1F
※ 編輯: ahamin 來自: 218.94.9.58 (06/13 17:46)

06/14 07:57, , 2F
crosspost
06/14 07:57, 2F

06/15 13:34, , 3F
06/15 13:34, 3F

06/19 14:43, , 4F
06/19 14:43, 4F
文章代碼(AID): #16RtmizC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