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吳鳳相關遺址考察

看板Geography作者 (地圖工作室)時間6年前 (2017/12/20 19:40), 6年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日前藉南下參加研討會,趁機做了一趟吳鳳相關遺址的小型考察。關於吳鳳的故事, 以及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本短文不擬介紹和分辨,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閱google, 特別想知道細節,可以參看「吳鳳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一書( 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30/1980_achievement_04.pdf)。不過,吳鳳遺 址確實是道道地地的歷史場景,就算要做原住民的「轉型正義」,也應該保留這些場地, 而在陳列展示中予以說明,不應拆毀或任其變為廢墟。下圖是吳鳳相關遺址和歷年番(蕃) 界、阿里山 鄉的示意地圖。 圖上有幾個重要地點。吳鳳故居 和吳鳳墓位於今竹崎鄉(這兩個望文知意不必多 做解釋),吳鳳廟 和吳鳳公園 在今中埔鄉,吳鳳廟 是當時通事辦公室所在地(根據吳 鳳廟 大門口縣府所立古蹟石刻),吳鳳公園 則是吳鳳死難處。按吳鳳死於乾隆34年,圖 上紅色虛線顯示的是乾隆20年民番界址圖的概略位置(番界紅線為乾隆10年劃定,此段在 乾隆20年未重訂藍線,吳鳳死於乾隆49年重訂紫線番界前),可以看出吳鳳的家和墓在界 內(但那一段番界特別突出),而通事辦公室和吳鳳死難處則在當時的番地。吳鳳廟 那 個位置既是通事辦公室,而吳鳳常做番割中人,或許當時番產交易地就在這裡。 吳鳳廟 門面。小時候來過吳鳳廟 ,當時廟旁還有「中華民俗村」,如今聽村民說 已經歇業9年。 吳鳳廟 建成已近200年,歷經多次改建。按說日本時代極尊崇吳鳳廟 ,但戰後1951、66 年兩度大修後,廟裡的日本匾額已經全滅,代之以蔣中正、嚴家淦為首的題匾。 廟裡廂房陳列的吳鳳史蹟,仍是舊說。 日本遺跡僅留戶外西側昭和六年立碑一面,提字日人姓名被水泥掩蓋住。另外戶外東側蔣 中正「毋忘在莒」刻石,感覺是用舊石「加工」過的。 陳列品其實有相當之史料價值,可惜並無較佳的典藏環境。 如果說吳鳳廟 只是乏人問津,那麼吳鳳公園 則是幾成廢墟了。 讓我們更往內山方向看。時光荏苒,日本時代初期,1904年「堡圖」的生蕃界就已 經推到接近今日阿里山 鄉西界,而觸口作為入山處,成為番產交易重鎮。1937年架設天 長吊橋、地久吊橋,以溝通八掌溪兩岸,這兩橋的命名本來是拍日本皇室的馬屁。 結果現在包裝成象徵愛情的「天長地久橋 」,成為「陸客」消費重鎮,有的招牌直接寫 簡體字,立「阿里山 入山處」和「臺灣寶島留念」石。聽說不少團客的「阿里山 之旅」 就逛逛吳鳳廟 ,天長地久橋 就返回,連山都沒入,這不是宰客嗎? 長久以來,番界愈來愈往內山推進,阿里山 (1946-89年為吳鳳鄉)鄉治則愈來愈 往平地移動。能怎樣個轉型正義?我想歸還土地一時是做不到的,那就先歸還地名給原住 民吧。 http://blog.xuite.net/hqq.hqq/blog/553214470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4.109.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travel/M.1513689552.A.393.html ※ 編輯: hqq (114.38.133.76), 12/20/2017 19:45:14

12/20 21:45, 6年前 , 1F
推分享!
12/20 21:45, 1F

12/21 01:02, 6年前 , 2F
推分享
12/21 01:02, 2F
文章代碼(AID): #1QEamYKU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