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上班族二戰321 感謝Mason GRE

看板GRE作者 (BarrelDragon)時間3年前 (2020/07/18 13:29), 3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考試成績] 二戰 321 V155 Q166 AW3.5 (VQVQV) [身份背景] 上班中 [英文能力] 學測 14 級分、雅思 7 [準備時間] 2020.03.11–2020.06.20 (Mason GRE 三月週末班) o(* ̄▽ ̄*)ブ ~Hi!我是 Kyle! 我考 GRE 已經快 30歲了,目前白天得上班,工作是 UIUX設計師,只能晚上和週末複習 。在學習方面沒有太多天分、不擅長考試,給之前成績對標:學測英文是 14級分、雅思 是 7 分。因為工作有段時間,所以我嘗試著把做項目的思路帶進 GRE 的準備過程,所以 分享更多的是準備思路,各科準備的篇幅會比較少,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啟發。 首先曬下成績,雖然成績不是特別高,但方法論給在 310 附近徘徊的小夥伴還是有些參 考性。從上完課我花了約 3 個月的時間準備,一周大概複習 40 個小時左右。考試是連 報兩場,間隔僅 3 周。未準備前,做了一次 PP2 是303(嚴重打擊),而第一次考試 : 311 ,第二次:321。與其說三個月內有大幅進步,倒不如說是個學習矯正和測試的過程 。 https://imgur.com/rLRGtdK
https://imgur.com/HOoFQx0
[閱讀背景知識]:對考試流程和題目有初步認知 [文章架構]:全文分為 4 個章節,全長 10000字 1. 解析考試 2. 學習模型 3. Q、V、AW 準備方式 4. 有關學習的認知心理學研究 5. 總結 【解析考試】 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not the enemy, for every victory gained you will also suffer a defeat. If you know neither the enemy nor yourself, you will succumb in every battle. 以上如此裝逼的 quote 源自於孫子兵法 。但為了考高分,了解考試還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GRE 這考試是 ETS 找語言專家設計的,所以考試背後背後肯定都有出題脈絡。 如果說我們接受到題目的循序是: 考題 -> 題型 -> 考點 -> 知識 那麼我們也可以逆向工程,根據考點反推出題思路、考題 考題 <- 題型 <- 考點 <- 知識 更進一步,我們的目標是作對答案,所以透過考點反推出答案是更高效的(也就是所謂的 看文章,即可預測會出什麼題目) 考點 -> 答案 接下來我們會圍繞著 3 個問題:1. GRE 考什麼? 2. GRE 怎麼算分? 3. 幾分算高? 1. GRE 考什麼? 有關於ETS 是如何設計的考試可以參考: https://www.ets.org/s/research/pdf/gre_compendium.pdf 總之,GRE 就是考邏輯推理能力,何為 Reasoning?我們先看下 Wiki 的定義: Reasoning is associated with thinking, cognition, and intellect. The field of logic studies ways in which humans reason formally through argument.Reasoning may be subdivided into forms of logical reasoning. Aristotle drew a distinction between logical discursive reasoning (reason proper), and intuitive reasoning, in which the reasoning process through intuitionXhowever validXay tend toward the personal and the subjectively opaque. In some social and political settings logical and intuitive modes of reasoning may clash, while in other contexts intuition and formal reason are seen as complementary rather than adversarial. For example, in mathematics, intuition is often necessary for the creative processes involved with arriving at a formal proof, arguably the most difficult of formal reasoning tasks. 根據以上描述,我們即可理解為何 GRE 要分成 Q、V、AW 三個部分了。為了擺脫主觀的 論點,客觀的證據是必須的。這也是為何寫作要求用 real-world example 佐證。為了考 驗推理能力,閱讀題目讓你總結文章結構、問你大意、推理作者立場也就不意外了。 那麼何為 Critical Thinking ? 我們可以反著想,生活中有些常見的邏輯謬誤?如果我們能避開,即意味著我們離獨立思 考更進一步: These are potentially the 6 types of false reasoning: 1.Creating stereotypes. Assuming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in general, apply to each member of that group. 2.Assuming that a certain condition is necessary for a certain outcome 3.Drawing a weak analogy between two things 4.Confusing a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with a correlation (famously known as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i.e. 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 5.Relying on inappropriate or potentially unrepresentative statistics 6.Relying on biased or tainted data (methods for collecting data must be unbiased and the poll responses must be credible) 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論證背後都有作者默認的某些主觀判斷。例: 1.A 吃得很多, 所以他一定會長胖。 (吃多會長胖。) 2.A 今天看起來很疲憊, 所以 A 昨晚肯定沒睡好。 (晚上沒睡好第二天就會看起來疲憊。) 3.A 這個電影少兒不宜, 所以 A 不應該看。 (A是少兒。) 顯然, 以上三個例子當中, 說話者默認了某些條件沒有說出來。從邏輯上, 這些非事實性 的、被作者主觀默認的條件被稱為論證的假設, 即 assumption。 它是作者論證成立所必 須依賴的非事實性前提。 在寫作考試當中, assumption 將稱為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 它是架起論證前提與結論之 間的關鍵橋梁。與其相對的概念是事實, 即 fact 或 evidence。通常, fact 和 evidence 是直接可以觀察到的具體現象, 而 assumption 是被主觀接受的, 無法直接觀 察到的判斷。Assumption 經常是論證當中隱藏的條件, 比如以上三個例子。 但 Assumption 也可以是作者說出來的,比如: ‧A 每天學習到晚上 12 點 ‧而每天學到晚上 12 點肯定會讓人心力交瘁 ‧所以 A 肯定會心力交瘁 其邏輯鏈(line of reason)為:前提→假設→結論 ‧「A 每天學習到晚上 12 點」是一個事實性的前提 ‧「每天學到晚上 12 點會讓人心力交瘁」是一個非事實性的前提假設 ‧「A 會心力交瘁」顯然是結論 而 GRE 考試,就是把上述的推理問題改變成閱讀、數學、寫作題。 以 AW 的 argument 為例:題目給了一個錯誤的假設,因而導出一個錯誤的結果。寫作的 時候,如果只指出結論的錯誤,而沒有給出推導過程錯在哪,是不足以拿到高分的。相反 ,識別前提、討論假設的正確性、給出例子,再討論結論,才是寫作的考點。這裡也就可 以理解為何 Argument 的 prompt 分成:quesition、assumption、evidenc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四種類型,因為都是常見的驗證觀點的材料。 以閱讀的邏輯題為例:考試會跳過一個步奏,問你那個答案弱化論點,其實就是考你能不 能識別前提、假設。以上提為例,弱化結論的方式就是有其他的假設(他因),如:A 每 天 11:59 才開始學習,那麼結論就有待商確了。 2. GRE 怎麼算分? GRE 的算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1kCeScHu4&feature=youtu.be
簡之,題目考兩套:第一套難度是 Medium,第二套難度根據第一套表現而決定,所以合 適的策略是盡可能讓第二套題目進入 Hard,這樣分數起始點比較高。避免進入 EASY 的 題,因為錯簡單的題目扣分重。練習的時候務必識別題目難度,優先把握 EASY 和 medium 的題型,站穩了再走。 3. 幾分算高?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GRE 的成績是佐證你個人能力的材料之一。而通常每所學校,在學 生名額上是有族群比例的,比如:美國學生比國際學生是 6:4的,而國際學生這 40%再 分成歐洲、美洲、亞洲。所以你的成績是相對於競爭對手,而有相對高低之分。 https://imgur.com/Aq4FX3a
https://imgur.com/5dQG4pO
比如亞洲學生的寫作成績平均只有 3,那麼你考 2.5就是非常低了,而 3.5可能就算不錯 、4分就是突出了;同樣如果你的對手是 native speaker 平均分是 5 分,寫個 6 分才 能是亮點。同理 V 和 Q 也是相對的,這也是為何亞洲人的數學要到 170才能是高分,舉 個我自己的例子,我Q 考 166 也才 89 percentile,也就是 4 分差了 11% 的人數,非 常競爭。 https://imgur.com/LpbIo0V
這邊附上 A Snapshot of the Individuals Who Took the GRE® General Test 2018 https://www.ets.org/s/gre/pdf/snapshot_test_taker_data_2018.pdf ETS 2020–21的官方分數報告 https://www.ets.org/s/gre/pdf/gre_guide.pdf 以上理解了考試後,我們有好壞的概念,可以開始設定一個目標分數。 就我個人而言 320+, AW 3.5是我的目標。 【學習模型】 從本質上說,努力通常會帶來挫折。而挫折往往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讓你調整策略,從而 實現精通。 學習中的某些困難有助於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東西,把它們記得更牢靠松的學習往往只能 獲得膚淺的知識。而且很快就會忘記智力並不全是生來固定的。實際上,在付出努力的時 候,學習可以改變大腦,建立新的連接並提高智力在獲知答案前思索一下新問題,比不思 考就看答案的學習效果要好無論在哪個領域,想要有所建樹,就必須努力超越現有的能力 水平。從本質上說,努力通常會帶來挫折,而挫折往往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讓你調整策略 ,從而實現精通。 "人時常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我喜歡用現代戰爭作為比喻。因為科技發展,現在武器的殺傷力都是致命、快速的(二戰 時期是不可比擬的)。更準確的情報、更迅速的反應、更合適的策略、消耗更少的資源才 是符合現代戰爭的軍事原則。換句話說,在有限的精力和資源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調 用最少的資源打爆敵方的熱點,才是最有效率的戰爭。同理,大家準備考試的時間都是有 限的,也都有各自的弱點。很多補習班提倡 “用我這套方法就對了” 的論點是不科學的 ,因為每個人的背景和語言能力根本不相同,客觀的評估自身學習狀況,再找合適的學習 材料,才是合理的準備方式。以下我們引進美軍海報部隊使用的 OODA 模型(當然聽起來 也比較帥)作為我們的學習模型,他是個廣泛應用的軍事、商業理論。 https://imgur.com/RR1H5BS
https://imgur.com/gekqLM1
OODA OODA 循環理論 (OODA Loop),發明人為美國陸軍上校約翰博伊德(John Boyd),最初是 以空戰戰術應用為目的發明此項理論,因此OODA循環理論又被稱為「博伊德循環」,近年 來OODA循環理論除被當成軍事戰略的重要理論外,已被廣泛應用於商業管理與策略規劃等 領域(其實很多領域都有類似的理論)。 Obeserve, Orient, Decide, Act 四個動作構成一個小循環,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不斷 的做迭代。以下我會針對 4 個理論定義,對比到考試的應用。通常一個循環長度為 2–4 週,根據不同科目和問題、週期視情況調整。 1. Observe The first step in the OODA Loop is to observe. The main focus i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situation with as much accuracy as possible. 第一步當然就是觀察,在這邊 GRE 的分數就是我們的指標。為了觀察目標我們需要一個 好的測量工具,也就是“考試” (比如 PP2、考滿分等等)。考試用來驗證之前的複習 效果和執行完成度。我會建議所有準備 GRE 的人,在開始前都先裸考一篇 PP2 的 mock test,作為考前評估。模考軟體會給個客觀的分數(這邊暫時排除分數的波動,也無需擔 心消耗模考題。第一遍做題你是記不住題目的) 2. Orient Boyd referred to it as the schwerpunkt, a German term which loosely translates to “the main emphasis.” In this context, to orient is to recognize the barriers that might interfere with the other parts of the process. 第二步,是根據測試的結果分析自己情況和能力。這個步奏的目的是定出目標(可以是分 數、錯題數、做題時間)準確找出問題和原因,把大問題拆解成多個小任務,以便下一步 更客觀的定制複習策略。務必誠實坦然的面對自己的錯誤:不論粗心、沒看清、時間不夠 ,都要記錄。注意:每一輪的問題應該會有所不同。如果問題重複出現,代表某個關鍵的 問題沒有突破。(作為第一個循環,為節省時間,我們不檢討答案,而是檢討自己的現有 語言能力。如果是後面的複習階段,就需要針對各科題目做答案檢討) 以下為常見的問題: 作文: 寫作分為 3 個維度準備:1. 思想 2. 論證能力 3. 語言能力,搞清楚自己那個方向出了 問題,以便定制方案。對刁鑽題目是否有想法?寫作質量?文章長度?30分鐘內能否完成 ?如何加快寫作速度?是否需要模板?萬用例子是否足夠?關於寫作質量,你可以拿去給 專業的外文老師批改,會得到一個客觀的分數。每個分數段都有對應的評分標準,查看 ETS 官方標準。 Verbal: 填空: 單詞你認得幾個?語句邏輯是否看懂?10分鐘內能否完成題目?作對幾道題?在電腦閱讀 是否速度減慢?做題速度? 閱讀: 閱讀速度是否夠快?20分鐘內能否完成題目?不計時情況下,短、中、長文章的理解力各 有多少?計時情況理解力又有多少?長難句理解是否困難?對題數?單字、模糊詞、片語 是否認得?在電腦屏幕閱讀是否速度減慢? Quantitative: 單詞看的懂?題目看的懂?時間內做的完?數學觀念是否還記得?與 170 的距離?錯題 類型:粗心?選錯?計算錯誤?答非所問? 3. Decide Boyd cautioned against first-conclusion bias, explaining that we cannot keep making the same decision again and again. This part of the loop needs to be flexible and open to Bayesian updating. In some of his notes, Boyd described this step as the hypothesis stage.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we should test the decisions we make at this point in the loop, spotting their flaws and including any issues in future observation stages. 第三步,找出問題和原因後,我們就可以定制出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材料。記住:靈活的調 整你的學習方式、材料,根據每輪的情況有所調整。它可能是小幅度修正,也有可能是大 幅改動。如果你覺得你的方法沒問題,請堅持,量變引發質變。如果你堅持一陣子依然沒 有起色,適當考慮換個方法。關鍵在於快速找到有效方法,因為市面上有太多備考資料( 大多為雜訊),務必花時間好好評估自己的學習方式該如何進行。 以填空為例,如何迭代: 第一輪: 做完 PPII ,我發現詞彙量太少,填空選項看不懂,應該增加詞彙量。於是我決定利用 “遺忘曲線” 背單字。每天背 200單字,以重複次數,來彌補記憶質量(不在單個單詞 停留太久,俗稱 “刷單字”)。我打算執行一個月把 Mason 2000 刷 4遍。 第二輪: 雖然 Mason 2000 刷了 4 遍,但只記住 70%。在第二輪做題時,發現很多講義的單詞是 多義詞,在書本上認得出,但到了題目上依然認不出、也做不對,實際的記憶質量只有 50%。於是判定,需要一個更有效的方式。在參考其他人的心得文後,我決定將複習策略 改為刷題為主,刷題背單字。並開始刷張魏 1300題,每日 50題,持續三週。 第三輪: 因為期間工作忙碌,1300題只完成了800題。但對於單字的記憶有大幅的提升,現在重新 回去看單詞講義 80–85% 都記住且知道常用意思。距離考試剩下 3 周時間,我決定雙管 旗下,繼續刷題剩下的 500題,每日 20–30題,錯的詞記在 Quizlet 上;另外,開始刷 佛腳 6選 2 單詞。 第四輪: 距離考試剩下 12天左右,對於題目和常用單字有一定掌握,開始刷 difficult 難度的填 空,不會的詞記在 Quizlet;開始複習 Mason 1000 講義,不會的詞記在 Quizlet。(最 後一輪的驗證就是考試,很可怕 XD) 4. Act A decision made, now is the time to act upon it. Also known as the test stage, this is when we experiment to see how good our decision was. Did we observe the right information? Did we use the best possible mental models? Did we get swayed by biases and other barriers? Can we disprove the prior hypothesis? Whatever the outcome, we then cycle back to the first part of the loop and begin observing again. 最後,我們依照定制的學習計劃執行。 這步沒什麼好解釋的,就是嚴格執行定制的計劃,按表操課。 問:如何評估執行的效果呢? 答:再做一次 observe,進入下一個新的 loop。也就是透過 observe 重新評估你的學習 情況 。如果情況沒有進步,那大概率是: 1. 練習強度不夠 。2. 準備方向錯誤、不適合。 以上你發現這是一個 計劃↔執行↔反饋 的循環,在執行過程中發現計劃的不足,效果的 不如預期反思執行的問題。而我們應該把這些問題客觀反映出來,以利於下個循環的改進 。換而言之,如果練習時沒有 input,而一味強調練習,你只是在提升熟練度。 一個明顯例子就是作文練習,即使寫了 30+ 篇,但是沒有進行批改從而獲得反饋,那麼 充其量也只是練習 “如何在 30分鐘內生出一篇文章”。論證能力沒能提升、沒有好觀點 、語言沒有提升,最後分數還是萬年 2.5–3 徘徊。 總之,有了這個模型,我們就可以把各科拆分成細的項目,在定出個別的學習計劃。注意 ,學習的目標會改變,閱讀材料也應該跟著調整。許多人(包括曾經的我)都有個無畏的 堅持:把書的每一頁都翻完。但實際上意義不大,因為整本書是否全唸完,取決於你的目 的。靈活地調整看書策略,讓你的唸書效率更高:你可以跳著看、挑重點看、找讀書小組 分工看(畢竟時間是有限的)看書前務必先看 “目錄” ,這樣你才知道自己在唸什麼、 在那個位置、後面還有什麼。另外,很少有數每章都寫的很好,務必識別出精華章節,挑 重點看。 【Q、V、AW 準備方式】 這部分就比較因人而異了,我是在 Mason 補習,所以我的材料都是 Mason 的講義。但後 面部分我有針對弱項,再自己找其他教材補強。以下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 AW 寫作考察 3 個核心能力:1. 思想。2. 論證能力。3. 語言能力。 首先感謝 Mason 的課程,精簡提供大量範文、模板、信息、詞語,但我還是要吐糟(講 義編的太亂了 XD)。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都著重在1、3的準備,而忽略了 2(所以 1 和 3 就不多解釋了,各自準備吧)。另外,無需強調練習的重要性,練練練。給大家個 參考,我一開始寫一篇 issue 大概要花 3–4個小時,寫出來的東西還是像坨屎 思想部分,以題目的領域分類準備(如:科系、教育、歷史、文化、道德…)會比主題準 備來的高效。另外,高頻題肯定是要準備的,我考試兩題都遇到了。上 Wiki 和 Quora 查可以給你一個 concise 的簡單描述方式。這有助於撐起段落架構、結尾總結。 論證能力,請盡早閱讀《解密 GRE 写作论证思维》,看完後對論證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解密 GRE 写作论证思维》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7r9GhfoI_vrZp7wVzpVLzcK5rndqMxtJ7tgNlncBEi0/edit#heading=h.xb9ia6ejwqvn 語言能力,這部分我不是強項,講求的是不犯語法錯、不拼寫錯誤、不打錯字。考試務必 留出 3–5分鐘檢查拼寫。 關於提升寫作速度,考量到考試只有 30分鐘,模板是我們的好夥伴。無論你的實際能力 為何,考官只以你提交的那篇作文為準。所以做到 “思想上的自由、寫作風格上的固定 ”,花更多時間在規劃論點和寫作架構上。從時間分配的策略,我們會希望盡可能花多的 時間在 body paragraphs 和檢查錯誤,而不是開頭、結尾。每個人應該發展自己的策略 和風格。 以我個人而言,因為多次練習,我已確定短時間內語言提升有限,100%不能寫出完整的 5 段,所以我直接放棄 1 段(issue、argument 都不寫結尾)當然有人會說:“背模板 快速花 1 分鐘寫即可”,但我寧可那這 1 分鐘做拼寫檢查。另外,務必找人批改作文, 不然只是在練熟練度。 下面這個影片很好的做了模板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zlaHXHaK4
學習材料:《Mason issue 寫作》《Mason argument 寫作》《GRE 寫作 5.5》《解密 GRE 写作论证思维》 練習數量:issue 14 篇、argument 15 篇(配合淘寶外教批改) Quantitative 快速的把 KH 的《基礎數學》《數學(一)》刷完,務必弄清楚知識點和單詞。然後開始 做《數學(二)》,每篇限時 30分鐘做完。整體而言這三本都是只中等難度(我做完以 上 3 本,第一次只考到了 161,考試時第二個 section 沒做完) 實際考試發現,現在的數學有很多閱讀題和文字遊戲。所以我開始練張魏的 《170難題》 練完之後做題速度有明顯提升(可能是題型的熟悉) 簡之,數學的考點是沒有變的。變的是敘述方式和題型,練習讀題速度和保證理解力、盡 可能涵蓋各種題目表達方式是高分的重點。 學習材料:《Mason 基礎數學》《Mason 數學(一)》《Mason 數學(二)》《張魏數學 難題 170》、考滿分網站模考 Verbal V是最難準備的部分,大致分為 4個部分: 1. 單字、片語、模糊詞。 2. 長難句理解。3. 做題速度。4. 題目練習。 單字是所有的基礎,看不懂就是毀滅!我的方法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及配合做題。一開始 嘗試過背紅寶書,效果不好。個人的感覺是即使用了遺忘曲線,記憶質量任然不高,所以 配合刷題找感覺和理解多義詞、模糊詞是有必要的。未刷題前,我記得 Mason 1000 70% 的詞彙;刷題後,提升到了 90%。另外為了攻克填空的 6 選 2,我再背了佛腳 6選 2 單 詞,確保認出選項的同義詞。 長難句是閱讀文章難以跨越的檻,這裡推薦《楊鵬長難句》,練習做語意分群、拆解句子 結構,每日 30分鐘練習,熟悉之後GRE 閱讀的難度會降很多。另外,很多文章是熟詞僻 意,需要多看文章,久了就能找到常用意思。 速度部分,務必考前 3 週換成全電腦做題(速度會更慢)。練習考試配速,單字 10 分 鐘、閱讀 20 分鐘。我建議先做填空題(平均 30秒/題)、後做閱讀(平均 2 分鐘/題) 。長閱讀不建議跳過,因為 題目難度只有中等,甚至比短、中閱讀都簡單。從猜題的角 度,短閱比較可以略讀、長閱很難,所以時間分配我會先做長閱讀,時間不夠我會壓縮短 閱讀的做題時間。邏輯單題因為需要列出邏輯鏈,考量到讀題加答題只有 2 分鐘,還未 必作對。放最後一題,投資報酬率低,千萬別耗著。 其中做閱讀有個訣竅:讀完文章後花 30–60秒理清文章架構,再看題目。看完題目時先 有個自己的答案,再找出對應的選項。這樣可以避免被干擾選項帶偏(親測有效) 刷題部分無需強調,搞懂單詞和出題考點即可開始進行。整體而言,投入產出比蠻高的( 方法正確)。 學習材料:《Masion 邏輯閱讀》《楊鵬長難句》《Mason 2000》《佛腳 6 選 2》《真題 填空 1300》、考滿分網站模考 【有關學習的認知心理學研究】 作為 21世紀智人,學習技能和適應已經是必備的能力。最後,考試的過程就是修煉,遇 到挫折加長便飯。中文是作為打氣,和大家分享有關科學家在大腦學習的研究,比較零散 。以下出處來自於《認知升級》、《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https://imgur.com/undefined
天性懶惰孕育了認知規律和心智模型。 耗費心血的學習才是深層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不花力氣的學習就像在沙子上寫字,今天寫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到目前為止,不管在什麼領域,人們在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傾向於反復閱 讀課本,並進行集中練習。這其實是效率最低的一種方式。進行集中練習意味著我們在機 械地、快速地重復一些東西,想把它們烙在自己的記憶中,也就是「熟能生巧」。一個例 子就是考試前的「填鴨」。重復閱讀與集中練習會讓人越做越熟練,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 知識,但實際上,這 種方法達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會產生持久的記憶,只是在浪費時 間。 "與反復閱讀這種復習方法相比,回想事實、概念或事件會更有效。" 這種方法被稱為檢索式練習。抽認卡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檢索會強化記憶,並阻止遺忘 。我們在閱讀過一段文字或聽過一堂課後,只需用一道簡單的小問題考考自己,就可以鞏 固所學、強化記憶,而且效果要比重讀課本或復習筆記好得多。雖然大腦不像肌肉那樣, 可以通過鍛鍊來加強,但負責學習的神經迴路確實是可以強化的。具體的方法就是檢索記 憶,並練習所學的東西。定期練習可以防止遺忘,強化檢索路徑,而且對於保存你想要掌 握的知識來說至關重要。 "正是感覺到學習更吃力時,記憶才更為長久、牢固。" 事實證明,在很多時候,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教和學的效果都不理想。不過,只要在教 學過程中加入一些小改動,就能讓結果大為改觀。人們一般認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時 間足夠長 — 例如長時間背誦課本中的段落,或是不斷重復八年級生物課上的諸多術語就 可以把它們牢牢地烙在記憶深處,但事實並非如此。 許多教師相信,只要讓學生學起來更快、更輕鬆,學習效果就更好,而大量s卻證明事 實恰恰相反:正是感覺到學習更吃力時,記憶才更為長久、牢固。教師、培訓者,以及教 練普遍認為,要想掌握一項新技能,最有效的辦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這項技能上,堅持 不懈地一遍遍練習,直到記住為止。人們對這種方法深信不疑,原因是多數人在學習的集 中練習階段成效顯著。但從研究得出的結果看,通過集中練習取得的成效明顯是短暫的, 所學的東西很快就會被忘卻。(是不是想起上面的遺忘曲線背單詞方法?還是得配合閱讀 和做題) "學習的三個步驟: 編碼、鞏固、檢索。" 長期記憶的容量基本上是無限的。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為新知識建立聯繫。由於長 期記憶的容量頗大,所以關鍵是要有一種能力,讓你在需要的時候鎖定並回憶已知。回憶 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取決於對信息的重復使用(保持檢索路徑不會被忘卻),也取決於你是 否建立起了強大的檢索線索,因為它能重新激活你的記憶。 階段性地檢索所學,有助於 強化記憶間的聯繫,也能強化回憶知識的線索,同時還能弱化連通衝突記憶的路徑。檢索 練習若是沒什麼難度,那就不能強化所學的知識。 "能力最差的學生對自己的表現茫然不知,平均得分在後12%的學生,相信自己的一般邏輯 推理能力排在前68%。" 無法勝任某項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分不清 “能與不能” 之間的區別 。這種現象被稱為「鄧寧一克魯格效應」,是元認知中一個較為熱門的議題。發現這一現 象的人是心理學家大衛·鄧寧與賈斯汀·克魯格。他們的研究顯示,不能勝任某項工作的 人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覺不到自己的表現與實際要求之間的差距,覺得沒有 必要試著改進。(兩人有關這一議題的第一篇論文的題目就是《不擅長與沒想到》。) 鄧 寧與克魯格還發現,可以教育不能勝任某項工作的人,讓他們學著準確判斷自己的表現, 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讓他們的元認知更為準確。一系列研究證明瞭這一髮 現,他們兩個人讓學生參加邏輯測驗,並要求學生們評估自己的表現。第一項實驗的結果 證實了預想的情況,即能力最差的學生對自己的表現茫然不知,平均得分在後12%的學生 ,相信自己的一般邏輯推理能力排在前68%。 【結語】 GRE is a fucking hell, but who cares. Some people are afraid of what they might find if they try to analyze themselves too much, but you have to crawl into your wounds to discover where your fears are. 雖然GRE 是個申請門檻,但也不是申請材料的全部,如何快速達到要求成績是重點。在強 者的世界中,沒有人的時間是夠用的(想想 Elon musk 同時管理那麼多公司)。如何在有 限的時間內把事情做的更多、更好,才是高手的追求的境界。所以與其怨時間不夠,讓我 們直視自己的恐懼,踏出第一步,努力向前推進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29.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E/M.1595050154.A.65D.html ※ 編輯: barreldragon (1.161.129.180 臺灣), 07/18/2020 13:35:14

07/19 07:30, 3年前 , 1F
推推推
07/19 07:30, 1F

07/21 19:50, 3年前 , 2F
哇超豐富的 感謝分享
07/21 19:50, 2F

07/21 23:42, 3年前 , 3F
太用心的心得了!
07/21 23:42, 3F

07/25 21:16, 3年前 , 4F
推~超詳細!
07/25 21:16, 4F

08/09 00:58, 3年前 , 5F
超用心~
08/09 00:58, 5F
文章代碼(AID): #1V4eYgPT (G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