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V160 Q170 AWA4.0 語文測驗式自修心得

看板GRE作者 (可多拉)時間8年前 (2015/08/26 11:08), 編輯推噓9(901)
留言1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言] 以下本文是自己將GRE當作英語能力測驗而準備的經驗 旨在提供有較長時間增進英語能力而且不喜歡「為了GRE」而念英文的朋友 最後也有一些自己對於Quantitative reasoning的小小技巧 不論理科文科考生都歡迎過目一下 但若是只有短期時間準備(少於一年)英文底子卻不太好的讀者 本文Verbal的部份可能給你的參考價值不大! 目前版上的自修心得文,似乎還是有不少是基於補習班式或是考試導向的自修方式 (如專門應對GRE的參考書、補習班資料、狂寫題目等) 因此希望本文可以提供一種不同面向的準備方式:為了英文實力而讀,而非為了GRE [背景] 學歷 :台大物理系升大四 學測 : 14級分 GEPT :中高級通過 (高三) 其他 :無留學過英語系國家 [GRE] 考試時間:2015/08/16 考試地點:台大外語教學中心 分數 :V 160 (85%) ;Q170 (98%) ;AWA 4.0 (56%) 事前準備:試前一個月Kaplan模擬考一回 ======================================== 從背景大概看得出來,其實在上大學之前我的英文並不太好 學測的作文只有拿14(滿分應該是20),甚至選擇題都錯了不少 才會少了那一級分 在上大學之後,由於原文書的環伺,我學會了一件事:環境很重要 於是,我開始把手邊的一切都改成英文介面、把google搜尋預設改成英文、 連寫考卷都開始用英文作答 當然,當時我並沒有特意在加強英文,所以以上的種種充其量不過是習慣 一直到了升大三的暑假(即考GRE前一年) 我開始意識到英文能力的重要性,於是開始了一年的奮鬥過程... [閱讀] 可想而知,每次打開都長一樣的英文介面很快就能夠適應 而物理系的原文書也不會用到什麼特別難的字 所以兩年下來,我的英文其實也沒有進步多少,說穿了也只有語感提升了些許 在認識到這件事情以後,我便做了以下改進: 1. 精讀英文文章 具體來說,我每天都會讀一篇左右的英文文章,包含 - CNN與BBC的新聞稿(Appstore可以免費下載) - The Conversation 上的科普新聞 - The NewYork Times / The Economist 的文章 所謂精讀,則是指每個不會的單字片語用法都要查過記過 如此一來,每篇文章視其難度,就會看過兩到三遍 查字之前先整篇瀏覽過抓到其重點 待查字完畢後再閱讀一次了解它的細節 而如The Economist這種用字艱深的寫法,頂多也就再看一遍 這裡說的查過記過,個人推薦使用Mac內建的英英字典與Thesaurus 在遇到相似字的時候,多看看使用的場合與比較,絕對大有助益 雖然實際上我並沒有每篇都看上兩遍,但是所有查過記過的字詞就會有個印象 更重要的是對於英文文章會增加熟悉感,甚至能快速掃描便知道重點是什麼 而科普文章與新聞亦可增加知識,相信就算V沒寫到,AWA也用得到! 2. 大量閱讀 除了上述那些較短的文章之外,其他的東西 除非出現多次的關鍵字詞,否則不查不記 這樣一來既不會花費過多時間去記奇怪罕有的字,又能快速提升閱讀量 這些其他的東西如下: - 教科書。重要的是裡面的學問而不是英文,所以求懂 千萬不要因為看不懂一兩個字就失去了琢磨該科的時間 - 小說與其他英文書籍。個人認為英文語感直覺的培養,莫過於大量的讀(及聽) 而直覺便是擺脫中式思考的關鍵。 有些用法及上下文的習慣,你在大量閱讀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記起來了 如此不論在寫作還是讀別的文章的時候也會感到順暢 而不會總要想著背過什麼、字典上的例句長怎樣、怎麼把想法翻譯成中文 所以我最近買的一切書藉都是全英文的 - 其它:如看電影、動畫時配英文字幕。 大量曝露在英文中的結果,即是印象。 所以說大量閱讀(對於TOEFL,大量聽也是一樣的) 重點就在於用自然的方法學會英文,而不是死記硬背 雖然這一年半載也很難見到實質的成效,但是有付出過的努力一定會有痕跡 所以我自己儘管課業繁忙,也會盡量抽空看看小說、看看動畫配英文字幕XD [寫作] 老實說我本來預期AWA的分數會再高一點,至少4.5以上 但在看了成績後我想通了自己當天的不足 希望除了4.0的實力以外,這一點體悟也能幫得之後要考試的人拿到更高的好成績 反思大學學測時蹩腳的英文作文,再看看現在(有相當程度)流暢通順的作文 我想這可以歸因於以下數點: 1. 寫考卷寫作業用英文的習慣。 相信大家都同意,AWA要求的不是文學寫作而是邏輯清晰,偏學術寫作的作文 因而,平時大量閱讀的教科書(就如上面寫過的,「印象」的潛移默化) 就由一次次的作業與考卷體現出來 縱使每次能夠寫到的英文實屬不多,但時日一久 自己也會懂得如何表達得更清楚,也愈會模仿教科書的寫法了 2. 平時用英文聊天。 把預設的輸入法改成英文吧~ 當你有一天和我一樣發現FB的聊天視窗已經充滿英文時 那你的寫作熟練度顯然也有了相當的訓練 當然這樣做並不能夠確保是不是寫得對,還是只是滑稽地用了許多的口語 但是至少打字速度總該快了不少,且用英文思考並表達的習慣也會漸成氣候 給各位做個參考,一年前我的英打是~50WPM,現在是~80WPM 3. 實驗報告與論文。 敝系恰巧設有許多需要撰寫長篇報告的實驗課程(雖然很多人不喜歡QQ) 又加上自己正在生產paper,所以在聊天考試之外 多了一個可以嚴謹練習的場所。 Paper自不必說,co-authors(以我現在來說就是學長姊與老闆)一定會盯得緊 若其中有多於一位是native speaker(或學術寫作相當有經驗)的話 不妨多去請教一些細節的問題 畢竟中文母語者一定會有一些自己不易察覺到的英文小問題 不論是過去式去過去分詞的精確使用也好(中文沒有時態) 還是英文書寫上的習慣,這些靠大量閱讀也不一定能夠習得來 我自己是開著Mac的字典寫這些文章的 對於大腦的記憶深度,自己實踐過的東西絕對是勝於念過記過的 所以,邊查邊寫吧 遇到任何不確定的東西,以前彷彿記過的似義字,何不再拿出來釐清呢? 看別人寫的都很簡單,惟有自己真的要用時,才會知道自己到底學會了沒?懂了沒? 4. 其它1。 怎奈GRE是有限時的,就算是身經百戰的論文投稿者 也不免要熟悉一下節奏 這裡算是本文最GRE的部分了(笑 本身是在寒假(考前六個月)左右開始練習寫AWA的題目 大約是每兩個禮拜一篇(issue+argument)一直到考前一個月 一開始時並未限制自己時間,只力求完美 所以剛開始時總得花個60分鐘才能寫出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而寫完之後也會花上10分鐘左右自己改過 後來稍微熟悉了題型之後,就與一伙同學互相評比 盡力挑出自己的盲點,並盡量加快速度 一直到了考前一兩個月,才終於限制自己30分必得完成一篇 5. 其它2。 起初還嘗試了翻譯練習 練了幾篇之後發現成效不彰,且了解到「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 以及中英沒有一一對應的事實 所以這種「從中文到英文」的翻譯練習很快就不再施行 這邊是想藉個人經驗,建議不需要練習翻譯 現在再來看看本次拿到4.0而沒有更高的原因。 個人以為,AWA旨在考驗三點:structure, reasoning, and expression. 現反觀當天寫的文章(印象中),雖說字數都必超過500字 卻只有reasoning算是合格 主要是因為 1. 自己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導致structure有些凌亂 起承轉合並沒有做得很好,前段埋的伏筆後段也許就忘了收 本來這樣的本意是不拘泥於所謂模板 但看來過於隨性亦沒有好處 2. 正因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使得轉折句過多 有些本應清楚用短句點明的statement就變成了混雜在一團文字中看不清的語句 如此,縱使條理分明了,卻不易使人看懂 因此,大家在書寫時若能更加注意清晰的表達與利落的開闔 必能寫得更好文章 [單字] 以上的討論多是著重在紮實的訓練,是需要長時期琢磨的 可惜現實中由於時間不足,還是需要一些能較快速提升表面功夫的方法 而記憶單字便是其中之一 與前面精讀所指的不同,這邊的單字便是由單字書、單字卡中直接獲取 並無前後文的連接亦無詳細查閱近反義詞 說白了就比較像是死記硬背的方式,雖然不能精確使用 但求在碰到這些字詞時也至少能夠知道其大概的語義 本人在這一年內大概只記了1500個新詞 皆是出自專門的單字書,包括 1. Verbal Advantage,即俗稱字彙的力量。 個人認為這本書中的單字前8個level還算是日常生活中會看得到的字 後2個level則就有點咬文嚼字了 就算是在GRE的Verbal中,好像幾乎也都沒見過 2. Barron's 800 Essential GRE Words / Manhattan 500 Essential Words。 相信這兩個lists算是相當的有名 個人的感想是,雖然偶有重複,但是其中的字詞大多都不是特別噁心的字 所以非常推薦熟記 在日程的安排上,我是每天20~25字,一週復習一天 所以等於一週6天=120字~140字 上面1800個字不消數月便能背完 建議搭配使用Memrise來記字,非常好用 不僅能適當了解進度,也能知道哪些字較記不熟 自己是每天花一小時左右 復習昨日記過之詞,再加新的20~25字 週末便有一日花一個小時復習當週的120~140字 除此之外,之前講精讀時學到的字我也會存起來 有空時也會拿出來復習 我發現,記單字不在多而在精 雖說它是一種彌補虛弱英文底子的快捷道 但是如果每天只求大量新詞的話 之前的全忘光了也就白費了 所以我非常強調復習 一定要將之變成自己的一部份了才是真的有用 這也是為什麼我只記了這1500字(重複約300)而沒有更多 定時的回去溫習一下,絕對比不斷塞新字到腦袋裡要有用 [數學] 最後來談一下自己在寫Quantitative時的一些發現 由於本身是理工科,專有名詞自是熟悉不說 記算的速度也能相當地快 所以在那僅有一次的模擬考中 我便嘗試了完全不用計算紙的方式,10~15分便解決一回Q 怎知竟然錯了一題,使我大感不安 又聽聞同學實戰也未拿滿 於是便在考試當天細心作題,整理出以下要點: 1. 至少寫過兩遍。 為防粗心不說,重要的是GRE的Q中不乏有少量陷阱 所以自己的方法是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寫過 時間允許的話甚至可以寫第三遍 這兩種方法可以是用完全不同的解題方法 也可以使用驗證的方法: - 第二遍時把自己第一次的答案代入 看看能不能導出題目給的數字與條件 即,以「第一次的答案是對的」的假設為前提去「驗證」題目 2. 凡事懷疑"cannot be determined"。 也就是前面幾題的最後一個選項 我發現陷阱通常也就出現在這些選擇題中 如這次考試時就有遇到一題 問說符合某一條件的三角形與圓形的面積孰大? 想當然,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符合該條件的三角形去一一試驗 那不如從極值下手 以這個例子來說,不妨假設的確存在一個這樣的三角形,其面積大於該圓 結果發現不可能 那麼,其它可能性也不用看了,答案即為「圓的面積較大」 另一種常出現的陷阱,就是二式方程的解 不管是explicit還是implicit的二式方程 總是容易忘了有第二個解,或是直覺式地忽略負數解 所以,尤其是文組的同學 切記要考慮所有的解,每個解分開處理,從而判斷選項 當然可能的陷阱不只這些,且希望這兩個例子能夠起到提醒的效果 3. 暴力解吧。 遇到統計問題的時候,如果數字不是很大(通常都很小) 自己又沒有把握算對時,那就暴力解吧,把所有的情況都列舉出來 以自己這次為例,就有一題是要求條件機率 說道五顆球中取兩顆都取到紅球的機率為何?以分數表示之 在進行第二次驗算時,心想,才五顆球幹麻不排出來算了 所以就窮舉,得證答案為正確 雖然暴力解是能保證正確的一著 但如果時間沒有這麼充裕的話 也許還是先跳過會比較保險 總之,數學就只在「細心」兩個字 ========================================== 話又說回來 我一直以來就是以「美國人可以不準備就考,為何我不能?」的想法在進行 許多人聲稱GRE不是語文考試 但如果有真材實料的英文能力,330又豈是不可能? 所以,只望大家不要被GRE嚇到 台灣人跟美國人同樣是人,沒有英文會天生不一樣的道理~這麼相信著 一個學測14級分的人也是能夠不以考試而考試拿到不錯分數的 上面寫了這麼多 希望各位不要嫌我廢話太多 自己學習英語時日尚淺,也還在持續努力著 相信只要秉持著這種以英文而英文的態度 就算是考試已然結束的今日與往後,前進的道路也不會就此停止 一起加油吧~! 若有哪裡寫的不夠清楚 歡迎推文或站內信詢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2.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E/M.1440558529.A.AFE.html

08/26 11:16, , 1F
感謝分享!! 今天連兩篇強者心得文,太棒了!:D
08/26 11:16, 1F

08/26 12:21, , 2F
推!優質心得文!
08/26 12:21, 2F

08/26 12:52, , 3F
感謝分享!
08/26 12:52, 3F

08/26 13:05, , 4F
好猛啊
08/26 13:05, 4F

08/26 14:07, , 5F
感謝分享
08/26 14:07, 5F

08/26 14:12, , 6F
推~感謝分享!
08/26 14:12, 6F

08/27 18:25, , 7F
太猛了,不得不推
08/27 18:25, 7F

08/28 14:59, , 8F
推可多拉
08/28 14:59, 8F

08/29 03:54, , 9F
推~後悔沒暑假考還都報在一起Q Q
08/29 03:54, 9F

08/31 09:48, , 10F
有沒有XD 像我這樣舒暢過完暑假不是很好^^
08/31 09:48, 10F
文章代碼(AID): #1LtIt1h- (G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