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他與宮崎駿的關係,最近,也最遠……意外的接班人

看板GHIBLI作者 (小朋友)時間17年前 (2007/02/12 01:2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905&p=5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03 期 作者:鄭呈皇 以父之名太沉重。「如果我不是宮崎駿的兒子,你會來採訪我嗎?」不顧父母反對,執意 在37歲踏入動畫界,父親對他,是至親,亦是前輩,他如何走出偉大父親的影子? 談自己電影,滔滔不絕;談到父親,卻多半沉思。 他,是宮崎吾朗,四十歲、國際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大兒子。他首部執導動畫電影「地海戰 記」就高居去年所有日本電影票房第一名,票房收入七十六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億七 千萬元)。 宮崎駿的兒子。 父愛遙不可及,看父親動畫補償 二月三日下午兩點,他首度踏上台灣。台北國際書展主題館他的演講場子內擠滿聽眾,不 過大家顯然對他的家世背景比他的作品更有興趣:「他是宮崎駿的兒子耶!」、「他要繼 承宮崎駿了嗎?」 但事實是,宮崎吾朗一點都不喜歡「以父之名」,記者採訪到一半,他就突然說:「今天 如果我不是宮崎駿的兒子,你會來採訪我嗎?」 因為拍這部片,父子曾經一年半沒說過半句話,兩個人在吉卜力動畫工作室的辦公室相隔 不到二十公尺,卻沒找過對方。台灣東販副理洪尚志透露,兩人甚至「在遠方看到彼此, 還會故意繞道避開對方。」 父子反目,只因宮崎駿反對兒子「逐夢」。 二○○四年鈴木敏夫有意找宮崎吾朗來當「地海戰記」導演時,宮崎駿激動大聲斥責:「 那傢伙都沒有經驗,不可能來當這部片的導演!」 為了挑戰父親,當時三十七歲的宮崎吾朗,整整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從一個門外漢變成導 演,第一次踏上動畫之路。他說:「他越反對,我越要去做。」如今,作品完成,市場大 為成功之後,依舊還沒收到父親的祝福,「父親鼓勵的話,也好像沒必要。」他抽著菸坐 在飯店房間裡苦笑著說。 訪問期間,他講到父親都是「宮崎駿」或「他」,就是不想講「父親」兩字模糊焦點。 為何宮崎吾朗有這樣的情緒呢?「他是一百分的導演,卻是個零分的爸爸。」他如此定義 宮崎駿,溫柔又殘忍。 宮崎駿的電影充滿了人文的溫暖。但宮崎駿的兒子,什麼都不缺,就缺父愛。因為爸爸終 日忙著動畫,經常半夜才回家。宮崎駿也曾在他的書《出發點》裡說:「我一個星期有六 天是深夜返家,是個工作過度的父親。因此家裡的事情、養育兒子的工作幾乎都交給妻子 負責。」 有一幕,讓小時候的宮崎吾朗印象深刻,徹底了解父親因為對動畫的投入,導致與他們之 間的距離既近,卻又遙遠。 從小開始,父親就沒買過任何玩具給他。就讀國小時有一次,弟弟很喜歡當時的鹹蛋超人 和怪獸,結果就在宮崎駿的辦公室外大喊:「我要怪獸玩具卡片!」喊了兩、三遍,這時 只見宮崎駿放下筆轉過來,起身笑著說:「真拿你沒轍。」宮崎吾朗說:「那時我以為父 親真的第一次要買玩具給弟弟了。」沒想到,宮崎駿伸伸懶腰後坐下,就拿起旁邊的白紙 隨手畫一個怪獸圖案送給弟弟,然後繼續埋頭工作,不再理會弟弟的反應。 洪尚志還透露:「他們甚至沒有任何一張小時候的全家合照,為了彌補缺憾,於是他母親 把四個人畫在同一張紙上。」 既然父親「不在」,宮崎吾朗也不讓父親「出現」,他從小到大都不跟朋友說自己有個「 偉大的宮崎爸爸」。 矛盾的是,動畫奪去了他父親的關注,卻也導致宮崎吾朗從小唯有透過父親的動畫,才能 得到一些補償,以至於他今日即便父親反對也要走上動畫之路。 對於宮崎駿的反對,吉卜力動畫工作室社長鈴木敏夫接受日本雜誌採訪時透露:「事實上 ,宮崎駿是怕兒子走上這條路,太辛苦。」宮崎駿曾說過:「一旦當上導演,就是一個藝 術家,必須面對很殘酷的結果,都會有人攻擊你,這不是一個安定、不是人在做的工作! 」 宮崎駿本人就是如此。 他在第一部動畫片「魯邦三世」問世時,已經三十八歲。但之前他一直顛沛流離,帶著小 孩、老婆過著不安穩的日子。也曾一度想放棄畫動畫,跑去當上班族。而他一九九○年代 因為對動畫的理念不同,不斷與日本另一個動畫大師押井守爭論,甚至到了公開撕破臉、 鬧得沸沸揚揚。這之後,宮崎駿就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也不接受媒體採訪。 但兒子身上流的動畫血液,還是擋不住。宮崎吾朗從小就喜歡塗鴉,常常拿著筆就在課本 上畫著,而長大也選擇和畫畫相關的景觀、造景設計工作。後來在鈴木敏夫的邀請下,宮 崎吾朗在一九九八年回來幫忙父親規畫吉卜力美術館,並且擔任館長。 父子兩代的糾葛就此開始。 三十七歲的追夢人。 父親、員工反對聲中接手導演 2003年初,鈴木敏夫成立「地海戰記」的三人製作小組,就把宮崎吾朗找進來,當時是希 望能借用他在景觀設計上對建築構圖的專業,協助內定的導演。 過程中,宮崎吾朗一直對導演的工作有很大的興趣,常常都在旁邊給原定的導演建議,但 到了2004年一月,原定的導演因為壓力太大辭去在吉卜力的工作。這時候,鈴木敏夫覺得 經過一年密集開會,宮崎吾朗對於電影有很大的想法與興趣,因此希望他接下導演。 一開始宮崎吾朗覺得他不會畫畫,只會素描,如何當導演?但是鈴木拿出高勳的分鏡圖給 他看,上頭只有兩個點和一個圓圈,這時他才明白許多日本動畫大師,如高勳、押井守都 不會畫畫,但是會構圖、想場景。 事實上,鈴木敏夫找宮崎吾朗,也是因為看到吉卜力後繼無人的窘境。由於吉卜力的所有 動畫都由現年六十六歲的宮崎駿一手負責,鮮少授權給下面動畫師畫。 宮崎駿創立吉卜力時,曾有意培育一個年輕的動畫導演近藤喜文,幾乎將他畢生所學都傳 授給他,從最簡單的素描、分鏡圖到角色設定等等,傾囊相授。但後來那位導演卻在壯年 就死於血癌。 培育下一個接班人要花多少時間?更何況是已近不惑之年、且沒有動畫經驗的兒子。宮崎 駿大力反對,甚至跟鈴木敏夫說:「沒關係,我做到死也沒關係。但不要讓我的兒子當導 演。因為只要一天當導演,不管你的作品是成功還是失敗,一輩子都會跟著你!」但鈴木 敏夫隨即跟他說:「難道你要讓吉卜力在我們這一代就結束了嗎?」兩個頭髮花白的老人 就坐在辦公室靜靜看著對方,不發一語。 鈴木敏夫認為,宮崎駿一定必須用更嚴格的標準與態度來對待他的兒子,甚至要近乎「無 情」,否則,外界永遠會認為他只因為是「宮崎駿的兒子」,才能當上動畫導演。 不會畫畫的新手。 努力數月過關,父親才知他沒放棄 的確,消息傳開,吉卜力的員工並不贊成,甚至就在現場不客氣的跟宮崎吾朗說:「你又 不會畫畫,就因為你是宮崎駿的兒子啊?」當下,宮崎吾朗相當氣憤,只在心裡想著:「 我一定會用行動、努力去證明。」 剛開始,他自己改寫的腳本以及分鏡圖,通通被鈴木敏夫說:「你畫什麼?我完全看不懂 。」最後鈴木敏夫要他先從基本做起,指著資料室的方向,要他從自己父親的作品開始學 起。 那時候,他每天從早到晚都窩在吉卜力的資料室,從「模仿」開始。他拿著父親與另一位 導演高勳早年一本本相簿大小的作品分鏡圖,從「風之谷」、「龍貓」、「神隱少女」作 品中,一筆筆去學著畫,學著去感覺人物被風吹拂過那種衣物上的縐摺,或者一個人在大 草原上的位置應該如何擺放才適合,就這樣花了幾個月後,他畫了第二版的分鏡圖給鈴木 敏夫。 鈴木敏夫於是拿了一張宮崎吾朗「人與龍」的素描給宮崎駿看,說:「你看這是吉卜力某 一個導演畫的圖,你覺得如何?」宮崎駿看到後大罵說:「這個圖根本結構不對,不行、 不行!」 宮崎吾朗再重畫,隔幾天鈴木敏夫又拿去給宮崎駿看,宮崎駿看了很久,才表示:「這是 誰畫的?算是過了標準。」 動畫的苦行僧。 熬過父親近乎無情對待,漸獲認同 聽到鈴木說:「這是你兒子宮崎吾朗畫的。」宮崎駿沒想到兒子竟然還未放棄,當時表情 嚴峻的反應:「我要回家開家庭會議!」當天晚上父子又大吵一架。 然而父親內心畢竟是疼愛兒子的,一直到二○○五年八月,宮崎吾朗和鈴木敏夫要到美國 當面請「地海戰記」原著小說的美國作者授權改編。赴美前夕,不喜歡坐飛機的宮崎駿突 然說要一同前往。到美國時,宮崎駿親自跟作者道歉說自己因為年事已高,考慮退休,因 此無法擔任這部片子的導演,但隨即跟作者保證,他兒子製作出來的品質一定也很好。 不過即便宮崎駿已然默認兒子可以接下導演重任,但依然用最嚴厲的態度對待。當分鏡圖 完成八五%後,宮崎吾朗信心滿滿拿給父親看,宮崎駿卻當著大家的面前痛批:「你到底 有沒有心要做導演?」 這時只見宮崎吾朗大聲回一句:「有!」然後拿著分鏡圖走了出去,從此父子一年半都完 全沒交談。 為了證明自己不只是宮崎駿的兒子,他開始靜下心來,想如何讓畫面說話。例如動畫裡需 要一個敲門的動作,他就用手不斷去敲門,然後畫下手的姿態。雖然畫得慢,但卻真實。 前後歷時兩年,才將作品完成。 「地海戰記」裡有一位為尋找自己而踏上冒險旅途的十七歲男主角,而儘管宮崎吾朗當時 已然三十七歲,但他仍執意尋找自己兒時夢想,展開這趟辛苦路程。宮崎吾朗也承認自己 就是主角的一部分,「在這部電影裡,多了一點哀愁與孤獨感。」他淡淡的說。 宮崎吾朗表示,現在他比較瞭解父親做動畫時的辛苦,也更能體諒早年父親不在家裡的遺 憾。上下兩代的宮崎,過去像兩條不交叉的平行線。透過這部電影的完成,宮崎對宮崎之 爭,總算有了共識的起點。 *「後宮崎駿時代」由一人獨大到團隊合作 「我要挑戰日本的動畫界!」問起宮崎吾朗拍動畫的原因,他這樣回答。這個答案和他的 父親一樣。由於日本動畫近年來都流於色情、煽情等劇情,並不適合全家大小觀賞,因此 宮崎吾朗的出發點就是要拍一部「可以感動人,讓人從中學到東西」的動畫電影。這與宮 崎駿當年成立吉卜力,強調和平、自然、勇氣等價值雷同。 然而,雖然主旨相同。但宮崎吾朗顯然不認同父親一人獨大的動畫製作方式。他認為自己 比較傾向團隊的分工合作,一部動畫應該讓大家都有機會參與,而不是悶著頭就全部自己 來。他想要的,是「類似西方的迪士尼、皮克斯這樣的合作方式。」他解釋。 也因此,他說自己絕對不會像父親工作一百分,但無法兼顧家庭。「我當然希望兩邊都能 一百分。」他笑著說,透過授權、團隊合作,顯然能讓這兩者都兼顧。 而這也預示若是宮崎吾朗未來在吉卜力繼續執導的生涯,吉卜力有可能走向一個新的運作 模式。那種以宮崎駿馬首是瞻的英雄時代將不復見,後宮崎駿時代,「團隊合作」將取而 代之。 宮崎吾朗 小檔案 出生:1967年         學歷:日本信州大學農學部森林工學科 經歷:森綠地設計事務所設計師、吉卜力美術館館長 現職: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導演 -- 我的歐洲旅遊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jessu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61.152
文章代碼(AID): #15pr6059 (GHIB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