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經濟學

看板Fund作者 (siriue)時間17年前 (2007/06/26 14:11), 編輯推噓31(3100)
留言31則, 3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鸚鵡也是出色的經濟學家>> 我們常常聽到「供需」。 不管是股市漲跌也好, 油價起伏也罷。 大多數的人都是用「供需均衡」,如此這般.. 「需求大於供給」,因此..。 然而,筆者以為,只用供給需求的概念去談論經濟事件, 固然是一個探討的方式,卻不能深入精髓。 倘若一個物件的價格上揚純粹就是「供不應求」的理由打發, 我相信很多經濟學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無怪乎曾有人諷刺地說:  「只要你教會鸚鵡講『供需』,則牠也會是一名出色的經濟學家」 因此,讓我們來了解,你是不是真的懂得什麼叫做供需。 ================================== 在談論之前,請先問問你自己, 你懂得什麼叫做「需求法則」嗎? 有人說,很簡單阿, 就是「價格越低,買的量越多;價格越高,買的量越少」。 原則上可以說是正確,但還不夠精準。 正確的「需求法則」定義是:   「在其他情況不變之下,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這兩者的差異在於, 有些物品並不符合「價格越低,買的量越多;價格越高,買的量越少」這項條件, 所以正確的定義加上了一個「其他情況不變」。 ================================== 接著,既然我們知道需求法則的「果」是「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那麼請問,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因)? 這是定律?還是觀察出來的「現象」? 回顧之前有人曾經質疑過筆者, 油價與黃金價格是隨機現象,沒有正向相關性, 認為我們談論油價與黃金價格的邏輯,兜在一起是胡扯。 接著滔滔不絕的告訴我世界上所有財貨的價格都是供需而來, 但我想請教,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為甚麼「供給量」與「價格」呈現正向關係? 更深入探究之, 天底下有沒有物品是「違反需求法則」? 有沒有什麼情況是「違反供給法則」? 如果兩者的答案為「是」,則回答「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比關係」, 才會具有意義。 這表示,供需法則不能解釋所有事情,他不是定律, 而是一種,人類多數行為所形成的「原則」or「現象」。 而既然有原則,就會有例外, 在探討例外之前,我們必須了解為甚麼「需求量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 ========================================================================            <<需求法則的起源:消費心理>>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需求法則」, 事實上是由人民的消費行為所推得的, 一個較為大眾化的模型。 (註:想了解如何推得,請參筆者blog,有較為完整的經濟理論解釋) 而消費行為牽涉到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1.預算限制 2.滿足程度 第一項代表我們口袋有多少錢, 第二項代表我們打算買多少東西,才會讓我們感到滿足。 兩者必須同時成立,缺一不可。 比方說,你肚子餓了想吃東西。 摸摸口袋,發現有100元, 但是眼前喜歡的排骨飯60元;牛肉麵則要80元, 想全部都買不可能,只好挑一個「最想吃的」, 或是「最喜歡的」來購買。 所以,你的消費行為其實無形中, 已經符合了上述兩條遊戲規則。 ===================================== 除了預算限制是很客觀的量化數字, 「滿足程度」則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 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的觀念!! 意謂著,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需求」概念, 是從人心的「滿足程度」去衍生出來的模型, 而不是一個自然界所產生的定律。 為甚麼我要特別強調這點? 因為很多人都以為:  「需求量與價格『本來』、『天生』就成反向關係。」 但事實是:  「需求量與價格之所以呈現反比,主要是人類的『大部分行為』是如此,   卻不是每個物品背後的消費故事,都符合需求法則」 =============================================================================              <<違反需求法則的故事>>    針對需求法則的相反情況,讓我們可以反問自己: 「什麼樣的東西越便宜,你越不買;或是什麼東西越貴,你越愛買呢?」 比方說,喜歡買LV精品的人, 如果哪天LV把全館精品全部用新台幣100元出售, 也許會造成瘋狂搶購, 但是對於某些人的消費行為而言,他反而厭惡這樣的方式。 因為LV的精品應該代表著奢華、代表品味, 如果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個, 對於某些人而言,那就一點都不稀奇了。 所以,即使這個精品「很便宜」, 但某些人「因為便宜,反而不買」的消費行為模式,就的確違反了「需求法則」。 事實上,如果今天LV真的這樣做, 或許LV的總營收會逐漸下降, 因為再也不會有大客戶願意購買LV, 也許將使得LV不再具有優質精品的面貌,而只是低水準的精品商。 另外,需求法則另一端告訴你,當東西越貴你越會買越少, 但是鑽石賣得越貴,卻越吸引你想買更多,這又是何解? 原本你在夜市賣一杯果汁10元沒有人要買,現在提高成40元大家搶著要喝, 又是為甚麼? 而這些消費心理相信諸位都曾經有過, 那麼這些算不算違反了需求法則? ============================================================================   <<結語>> 現在各位可以了解, 經濟學的消費行為既然架構在「效用」之上, 換言之,很多財貨之間的價格漲漲跌跌, 主要還是繫因於「群眾心理」。 包括需求法則, 同樣也只是「大多數群眾都擁有的消費傾向」, 但在時空背景不同情況下, 有些人的消費行為就偏偏不符合需求法則, 反而是越貴的東西越想買,越便宜的反而興趣缺缺。 當人們預期油價又要開始飄漲, 於是容易聯想到未來可能產生物價持續上揚,通貨膨脹來臨, 所以必須將手上現金換成資產, 而資產當中最好變現的,讓全世界具有信心的, 就是「黃金」。 筆者的意思是,與其把所有事情都丟給「供需」二字, 不如用人類特有的消費心理去揣測,經濟事件背後可能發生的故事, 還要來得實在。 這並不是胡扯,而是人類自然的思維邏輯, 也是經濟學架構的基礎。 ====================================== 因此,我們應該怎麼看待經濟現象? 既然現象都繫於人心, 無論是利率是否調昇?泡沫是否來臨? 其實都是群眾行為所帶來的「現象」, 不能只用「供需」就打發。 當你了解過原來需求法則是由「人心」做基礎, 以後你也可以明白, 經濟現象真的就是揣測群眾心理而已。 誰說印鈔票「一定會」引發通膨? 如果社會無法吸納這些大量多餘的資金, 通膨事實上不會造成。 (註:多印鈔票是否一定引發通膨,詳情請參閱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一書) 像這樣的「多印鈔票一定引發通膨」的觀念, 是否早就深植你心? 如果是,就代表你已經被「既有」的理論困住, 無法用實際的「現象」,去推理未來。 執著於理論的表象,不曾了解理論起源為何, 之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是危險的。 如此將無法窺探全貌,造成錯誤的判斷。 因此,一個較為正確的經濟判斷, 是以理論為基礎,現實資訊為依歸, 整理現象後,利用邏輯推理, 才能真正看清楚一個經濟事件,未來的趨勢與方向。 倘若只能人云亦云,沒有證據做推理的主見, 供需供需,與鸚鵡又有和分別? ======================================= 那麼,油價與黃金價格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你還不能說出故事,但是很樂意尋求故事, 那會是很重要的開始。 就怕只把現象丟給「供需」, 那可能得注意你的手上是否開始長出羽毛了~~ 以上 淺見 -- 剛申請好的Blog,歡迎大家光臨~ http://tw.myblog.yahoo.com/siriue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10.16

06/26 14:12, , 1F
頭推!!!
06/26 14:12, 1F

06/26 14:15, , 2F
soga
06/26 14:15, 2F
※ 編輯: siriue 來自: 220.131.110.16 (06/26 14:32)

06/26 14:48, , 3F
這一篇超棒
06/26 14:48, 3F

06/26 14:58, , 4F
推~~~
06/26 14:58, 4F

06/26 15:02, , 5F
好文
06/26 15:02, 5F

06/26 15:31, , 6F
所以諾貝爾獎才出現投資心理學。推薦閱讀:別當正常的傻瓜
06/26 15:31, 6F

06/26 15:43, , 7F
一杯40的西瓜汁不太想買....=.=a
06/26 15:43, 7F

06/26 16:02, , 8F
推推~第一次推!之前大大文章每寫必看~卻遲遲沒推感謝一下@_@
06/26 16:02, 8F

06/26 16:06, , 9F
推推推.....!!
06/26 16:06, 9F

06/26 16:14, , 10F
推推推~
06/26 16:14, 10F

06/26 16:20, , 11F
推!
06/26 16:20, 11F

06/26 16:41, , 12F
推阿!! 看S文! 長知識!
06/26 16:41, 12F

06/26 16:50, , 13F
06/26 16:50, 13F

06/26 17:45, , 14F
太強了 推~~
06/26 17:45, 14F

06/26 19:14, , 15F
推~~
06/26 19:14, 15F

06/26 19:41, , 16F
06/26 19:41, 16F

06/26 19:43, , 17F
受教受教...大師出手果然不凡
06/26 19:43, 17F

06/26 19:47, , 18F
有趣的文章
06/26 19:47, 18F

06/26 19:49, , 19F
嗯~加深觀念..行家一出手 便只有沒有!!!
06/26 19:49, 19F

06/26 20:18, , 20F
大推,希望我能把我的羽毛拔掉......
06/26 20:18, 20F

06/26 20:41, , 21F
我想當隻聰明的鸚鵡
06/26 20:41, 21F

06/26 21:10, , 22F
需求法則源自消費行為源自群眾心理阿..推~
06/26 21:10, 22F

06/26 21:24, , 23F
太棒!!! (一杯40的西瓜汁我寧願買20元的波蜜果菜汁...)
06/26 21:24, 23F

06/26 21:57, , 24F
受教受教~~
06/26 21:57, 24F

06/26 22:58, , 25F
push!
06/26 22:58, 25F

06/27 04:57, , 26F
推推推!!!
06/27 04:57, 26F

06/27 10:56, , 27F
我要大推你這句"經濟現象真的就是揣測群眾心理而已。" 沒錯!
06/27 10:56, 27F

06/27 12:08, , 28F
06/27 12:08, 28F

06/27 17:45, , 29F
推!!!
06/27 17:45, 29F

06/29 09:17, , 30F
推推~~
06/29 09:17, 30F

06/29 23:58, , 31F
身為Fund版閱讀者,看到也要推一下
06/29 23:58, 31F
文章代碼(AID): #16WAuMhD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