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風險預防看服貿爭議 王毓正教授

看板FuMouDiscuss作者 (Less is More)時間10年前 (2014/04/12 11:24), 10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昨天我也有路過中正一分局兩次,但我評估自己能做的事情後,選擇去聽蠻野心足辦的服 貿熱引講座,希望能補充自己法律與風險上對服貿爭議的評估,也藉此小小規範自己寫下 心得摘要,分享給大家參考,也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演講的論述能夠留下痕跡。因為 撰寫上未必能夠做到紀實的標準,所以我選擇心得摘要,給大家參考看看。 ==== [心得摘要] 2014/4/11(五)19:00-21:00 從風險預防原則之角度思考服貿協議爭議 王毓正 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今天聽王毓正教授演講很暢快,每每都用一個核心提問質疑在場民眾:核四議題也很重要 ,牽涉國安問題,你有在關心黑箱服貿,那你也有在關心黑箱核四嗎? 運用案例的對照,再加上去年六月剛簽訂服貿時,關心的人寥寥無幾,再對照330的五十 萬人上街頭,王毓正教授對於公民意識高漲這說法感到憂心。公民意識理應是每個人都對 自己生活上的社會議題皆主動關心,但目前觀察到卻是顧此失彼,或態度比重有別的現象 ,因此無法感到樂觀。蔡雅瀅律師回應,但經過反服貿後,最近的慈濟內湖開發案,多了 一些未曾謀面的民眾,因為關心此事還主動參與公聽會。王教授的悲觀稍微得到紓解,並 期待真正的公民意識能持續發酵醒覺。 為何服貿協議會是風險問題?王毓正教授提到吳建輝論述的三個層面:(一)法制上的合理 建構與程序問題(程序不正義);(二)經濟上的利弊得失與風險問題(內容不正議);(三)國 家安全問題(主權),而這三項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也都可能動搖國本。因此必須針對 服貿協議進行風險預防,確實執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的SOP程序。讓風險不 被簡化為任何事情皆有得有失的說法、深入了解風險形成的背景是人民需要還是財團利益 ;評估風險對國體的影響衝擊與範圍、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的迴避可能性、以及最後對國 家的脆弱性評估。王教授提及台灣在政治、法律、經濟尚未健全前,應該在對外貿易上審 慎評估,運用歐盟的「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對於無法進行精準評估 的風險,以視此為可能發生損害的前提來進行處理與管制,會是更適合的做法。而非使用 美國的成本效益原則(cost-benefit),認為在風險評估結果未明時,視之為一般性問題來 處理。 回頭看新聞媒體報導,王毓正教授直指,政府在回應民眾無論是服貿、核四、美牛、食安 等議題,都未曾有過風險問題意識-不評估、不管理、不溝通。最常在新聞上看到政府對 於民眾的憂慮,只是回答:服貿就是有拿有給,有風險是正常的;進口美牛得狂牛症的機 率,就跟騎腳踏車撞死人一樣小的機率,或是一個人被雷連續打中兩次一樣小的機率;核 四出問題的機率,就跟騎腳踏車撞死人一樣小的機率(沒錯,這譬喻還真的用了兩次)... 這些在在顯示,一個有理智正常的閱聽人、一個民眾,只要看到民眾有爭議,有抗爭、有 社會運動,隔天不用腦袋想,就知道政府的回覆方式是怎樣。根本就是一模一樣,然而這 樣荒謬的回答方式,王毓正教授直指,就是政府根本沒有風險控管的概念。政府看來很客 觀地提供數據和機率給民眾,表示這些風險都是合理的,但卻避而不答,或根本沒準備好 面對,如果遇上這些風險的損失,究竟範圍多大?損害多重?告訴人民機率也只說了一半 ,另一半沒說出口的,是機率乘上損害程度後,才是台灣被莫須有承受的可能傷害。 如果執行政策後,這些損害無法迴避,有其需要與必要性,我們可以透過一些風險控管機 制,去確認台灣可以承擔到多少。但如果執行政策所蒙受的這些風險,根本就無益於人民 ,那人民為什麼要去支持這樣的政策?我們為何要去支持這樣的政府?交還立院後,我們 真能安心相信政府會先立法、再審查嗎?一個制度內的政治體講出來的話都不按照自身言 行的規範,我們又怎能產生信任? 據此,從風險預防的角度來看,王毓正教授認為服貿爭議其實應該面對幾項憲政危機問題 ,不該再迴避:(一)內閣制或總統制:如果我們需要更有效的監督,不再行政專斷;(二) 中央與地方之關係調整:在美牛、食安問題上,例如花蓮縣政府曾提出要建立食安自治條 例維護地方食安,然而這卻是假行動,因為食安牽涉到國際貿易,所以隸屬中央層級立法 解決,地方政府即便自創條例,也屬失效。然而服貿問題上,明明影響範圍遍及全台,卻 不見地方政府發聲,是很奇怪的現象;(三)選舉制:單一選區兩票制一張選立委一張選黨 ,但最後的結果都是選出黨議立委;而在資源分配上,選出的立委也只注重大眾議題,小 眾或弱勢議題就遭忽略。我們需要的,是關心在地聲音的真民意代表。 最應該直視面對的憲政問題,就是被擱置已久的國家認同(接受一國兩區?),也就是台灣 與中國的關係究竟為何?王毓正教授認為是一切矛盾的根源,而這問題也回應到是否應重 新制憲或修憲,讓憲法能夠回應社會問題。大多數人都知道在台灣修憲或制憲是很困難的 ,但修法是法律問題,但修憲是政治問題,如果時機成熟,修憲的結果就是勝者為王,敗 者為寇,贏的人也不再有違憲問題,因為新憲法將會支持這項作為。參考世界各國,除了 漸進式制憲,也有激烈式制憲,如果在憲政、國際、社會條件上充分了,台灣仍可一試。 如果修憲不能,至少要修改公投法,讓更多社會議題能透過體制內解決,而不像現在一樣 ,各項社會議題在體制內管道都捉襟見肘,到處碰壁。 「一切早有跡象,只是人民選擇不懷疑。」王毓正如此描述過去民眾選擇隱忍的現象。但 他相信,所謂的公民意識已經開展,就像這次反服貿運動,一開始的確是太陽花學運,但 演變至今,已是太陽花社運,一般民眾也都涉入其中。我們反服貿,不代表就不與中國往 來做生意(當然不支持自由貿易,不與中國往來也是種個人價值),但就像有個企業徵才考 題問:你想要禿頭還是陽萎?只要你突破選擇的框架,提出第三種選項並論述預防方案, 其實你可以不是禿頭也沒陽萎,而我們也可以有更好的服貿協議程序與內容。這場運動已 經激發了各種創意,從路過、小蜜蜂等做法,王教授期待能持續遍地開花,即便做了這些 事情也未必有所改變,但如果不做,肯定不會有任何改變的,至少做了,還能有撼動的可 能。而我也如此相信,我們必須做些什麼,可以對結果失望,但已經沒有停下來的理由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82.13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7273055.A.0B3.html ※ 編輯: hope39 (123.193.182.132), 04/12/2014 11:25:04
文章代碼(AID): #1JIB7V2p (FuMouDisc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