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所謂台灣民主化後的政治空轉?
如果以政黨輪替2000年當做台灣民主化的基準
追溯第一次總統民選1996年
這將近20年之間
所謂的台灣經濟空轉,政黨惡鬥,是否代表不論KMT或DPP
兩黨都缺乏台灣本土發展的明確共識?
寧可忙著為自己的政治舞台奮鬥,也不願意坐下來為人民追求全體福祉?
那所謂的空轉,不就代表這段時間1996~2014年的勞動人口
都是放縱這些政客空喊口號,不為台灣奮鬥的"兇手"嗎?
(當然不可抹滅他們這一世代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和努力)
(此篇沒有批鬥意味,只是強調人民普遍政治冷感帶來的後果)
不論未來台灣走統一路線 或是 維持現狀(實質獨立)
還是需要對全民有利的政策發展目標吧?
(就算被中國統一也是阿,難道放任給中國政府決策嗎?)
(他們會站在台灣人的利益上做決策思考嗎?很值得深思。)
今天共產黨淪為社會階級象徵的同時(如同歐洲中古世紀的上層貴族)
台灣向中國靠攏,不就是也在台灣塑造新的社會階級嗎?(KMT黨證!?)
如果從世界資源角度來思考
可以理解中國政體有點難以承受13E人共享民主人權的生活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式的新古典資本主義就是絕對正確的選擇(適者生存)
或許是還沒找到新的平衡點、更適合的經濟運作模式
當有這樣的思維也流向台灣,希望台灣也能向中國看齊的同時
是否代表台灣也面臨資源不足,無以為繼
得用這種缺乏社會主義關懷偏向精英獨裁,以財團領政的方式
來淘汰社會不適生存的弱者?
這是台灣人民要的嗎?
ECFA、服貿、貨貿背後的經濟意涵
不就是代表這種更加競爭的生活模式,即將引入台灣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坐下來好好思考
到底我們想追求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所以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資源越來越不足是肯定的
因為中國的開放
就猶如當年鴉片戰爭
清朝政府被列強硬是開港通商,簽訂《南京條約》
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後續二次鴉片戰爭又再開放更多)
台灣方面原本是大宗進出口運轉腹地
地位瞬間一落千丈
所以當今遇到的困境,並不亞於當年(只是當年經濟規模沒今日龐大)
但是台灣還是挺過來了
並沒有因此就消失在歷史上
所以事實證明,路是人走出來的!
如果什麼努力都不做,就放任代議制度為人民決定一切
是否失去民主的價值,讓前人的血都白流了?
希望可以拋出一些想法,讓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也期待歷史專業的鄉民,能在版上有多一點的討論與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75.15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5813946.A.B7E.html
推
03/26 14:06, , 1F
03/26 14:06, 1F
推
03/26 14:06, , 2F
03/26 14:06, 2F
→
03/26 14:08, , 3F
03/26 14:08, 3F
→
03/26 14:09, , 4F
03/26 14:09, 4F
→
03/26 14:09, , 5F
03/26 14:09, 5F
→
03/26 14:12, , 6F
03/26 14:12, 6F
→
03/26 14:16, , 7F
03/26 14:16, 7F
→
03/26 14:17, , 8F
03/26 14:17, 8F
→
03/26 14:35, , 9F
03/26 14:35, 9F
→
03/26 14:36, , 10F
03/26 14:36, 1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