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心理學者面對服貿可以做些什麼?

看板FuMouDiscuss作者 (Less is More)時間10年前 (2014/03/23 02:47),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心理學版看到有篇好奇服貿協議對心理師是否有衝擊,而我在乎的是,面對社會議題, 心理學者可以用自己的所學,去呼籲或提供一些觀點呢? 我已經連續去立院現場三次,雖然不是過夜,但在電腦前也一直閱讀相關資訊與論述,上 班也無法定下心囧,回過頭來,就一直反思心理學家究竟可以做些什麼,有很嚴重的焦慮 感,正巧看見東華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主任李維倫的論述,雖然不是直接套用心理學理論 ,但有心理學的影子在,我個人解讀像趨避衝突與框架效應的結合,令我大開眼界。 【時事想想】有抵抗力就不必「服貿錠」─拋棄藍綠的「台灣匱乏說」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864 而以下是我昨天在臉書上自己寫下的想法,會寫下的原因,是因為在民眾街講時,自己沒 說出口的遺憾,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激盪更多想法和論述出來。 ---- 我是社會心理學背景出身,或許在生硬的議題上很難有專業性的發揮,我想來想去,也許 只能從人性的基本盤去切入,再怎樣專業的議題,都是由人所論述、信仰、認知,所以如 果能用心理學的專業,去協助檢視一些社會議題,我想都是值得讚許的一小步,甚至可以 透過街講與討論,讓人們知道心理學在這議題上,我們會在乎什麼。 無論是去年的反核,或到現在的反服貿,我一直浮現的Cacioppo與Petty的ELM態度改變模 式,在很多社會議題的討論上,其實就關乎正反雙方,如何改變對方或尚未建立態度的民 眾。 因此,要確知如何改變態度,就得看對方是用中央途徑(有認知資源有動機去思考議題的 論據,例如我有充分時間可以逐字閱讀服貿條例與正反兩造意見、我想要正確了解條文內 容後發現無關法律修改的協議,行政院僅需交付立法院備查所以無須審議...等)或是週邊 途徑(無認知資源或無動機,例如我中午吃飯匆忙看到電視新聞報導學生都是暴民佔領立 院這我一定要反對;服貿是什麼能吃嗎這跟我的生活又沒關...等) 其次,要看我們怎樣提供改變態度的關鍵因素,例如論據的強弱(中央)、認知資源是否充 裕、是否有求知或維護信念的動機、是否有專家證言(週邊)、是否三人成虎(週邊)...都 會影響。 知道這個我們可以做什麼呢?首先,我們可以檢視自己是如何建立對服貿的態度,是因為 反中(維護信念動機)、因為劉寶傑看服貿不爽(專家證言)、強論據(剛訪問完總統的英國 學者論述)等等,這樣建立態度的過程,態度上贊同的內容是否經得起檢視與批判,要有 強力或持久的態度,是建立在論據完整、有充裕動機及資源處哩,才能常留於心,堅持信 念。 其次,我們可以知道自己能影響別人什麼,也許親友還不曉得什麼是服貿協議,也許我們 可以透過上述的因素去影響他的態度;我們也可以檢視他人是如何建立與改變態度的,例 如我們的執政者,為什麼一意孤行地認為服貿協議可以解決經濟問題,會不會是信念與態 度凌駕了正確認知台灣處境的狀況呢?事實上,過去胡湘玲的<核工專家VS.反核專家>就 在講態度/信念如何凌駕論述的樣貌。 最後,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讓信念與態度凌駕了正確求知、處理訊息的能力,也唯 有客觀檢視資訊與適宜的詮釋,正反雙方對於服貿協議的內容才有實質的基礎,才有可能 有對話與風險評估的認識。減少理盲的可能,我們就可以減少鬼擋牆,讓鬼島也不再是鬼 島。 我得說,現在民眾都出來認真檢視服貿的認知與態度了,這何嘗不是種使用者經驗,執政 者如果要順利讓民眾買單你的政策,不就是要注重使用者經驗嗎?拜託不要再傻傻地以為 民眾要的跟你想像的一樣了。沒有想像力,好歹也要有觀察力阿。 昨天到立法院現場看學生反應,我想像中會是嚴肅的,但到了現場卻像個生活節,我有點 挫敗。但今天,我在街頭演講的場合上感受,至少覺得大家都有共識得一起讓台灣有希望 。我不斷透過口語、眼神與表情,知道有許多人仍嚴肅以對,而認真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 人,正需要讓還不明就理/刻板印象/歸因謬誤的人,有正確動機/強論據來引發態度改變 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182.132

03/23 10:14, , 1F
不要讓信念與態度凌駕了正確求知的心!
03/23 10:14, 1F

03/23 10:19, , 2F
你懂林同學現在笑的心理狀態?
03/23 10:19, 2F

03/23 10:20, , 3F
可以追蹤一下喔~心理系實驗室真的很難找
03/23 10:20, 3F
文章代碼(AID): #1JBTgdDU (FuMouDisc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