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從比利時漫畫到好萊塢電影:走進丁丁的世

看板France作者時間12年前 (2011/11/18 22:16),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台灣11/11已經上映了~~~:D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EjW6ts1 ] 作者: hot5566 (五六國慶日) 看板: movie 標題: [新聞] 從比利時漫畫到好萊塢電影:走進丁丁的世 時間: Sun Nov 6 11:40:37 2011 從比利時漫畫到好萊塢電影:走進丁丁的世界 走進丁丁的世界   法語裡有個專為丁丁而造的詞,叫做“Tintinesque”,意思是“像丁丁那樣的”: 像丁丁那樣的頭髮,丁丁那樣的外套,像丁丁那樣善良,像丁丁那樣幽默……為什麼全世 界有那麼多丁丁迷,從7歲到77歲,從20世紀到21世紀?或許,“簡單地說,因為丁丁教 我們去維護那些不太正統的‘價值觀念’:自覺並反對政治、經濟、武力壓迫的觀念,愛 情、博愛、和平並反對可怕的欺騙性宣傳污染的觀念”。   主筆◎曾焱   丁丁“誕生”的後探險時代   有人把老歐洲的近代探險潮流大致分為三段時期:1860年前、1860~1914年以及1914 年後。《環遊地球》(Le Tour du Monde)是法國最早的一本旅遊地理雜誌,它的創辦、流 行和最終衰落,不妨看做是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歷史時期的老歐洲心態做了一個比照 。   1860年,名叫查爾頓(Edouard Thomas Charton)的法國記者和政治活動家在巴黎創辦 了這本雜誌,最初每半年一期,鼎盛的時候附生了月刊和周刊。作為有著狂熱地理探險愛 好的主編,查爾頓將當時一批探險家聚集在自己身邊,連篇刊發這些名人撰寫的探險故事 ,發表他們繪制的新大陸地圖,努力滿足歐洲讀者對於他們眼中所謂“世界盡頭”和“未 知文明”的好奇心。但是他也許忽略了一點:在1860年後,歐洲的探險時代已經是儒勒﹒ 凡爾納的時代,這位“科學幻想之父”將歐洲人的大部分探險情結從傳統的地理探險拉向 了宇宙星球和上天入海。隨著科學技術變得發達,交通條件不斷改進,火車、輪船都成為 安全的遠行工具,飛機也被發明出來了,對於普通人而言,遠行不再像從前那樣遙不可及 。歐洲人尚未踏足的土地越來越少,探險的詩意程度被慢慢消解了。他們熱衷於談論科學 探險以及地球之外是否還有生命,典型的例子就是,月球作為更加夢幻的目的地替代了亞 馬孫流域和遠東地區,成為20世紀探險的新主題。   於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經風行法語國家、代表傳統探險的《環遊世界》雜誌逐 漸被它的讀者冷落,發行量快速下落,大約在1914年就徹底停刊了。歐洲人不再對那些銅 版地圖發生狂熱的興趣,不無誇張的有些泛濫的蠻荒探險文學也開始讓他們感到厭倦。這 類好奇心在1914年“一戰”爆發前後暫時告一段落。人們開始關注更為實際的問題。他們 關心自己的國家如何分享19世紀地理探險所帶來的現實利益,以何種方式在殖民地生活, 讀者的興趣轉向了海外記者的新聞報導和政治局勢分析。出入無人之境的探險家不再是那 個時代最神聖的英雄了,替代他們位置的,是一些總是身處衝突和新聞事件中心的海外特 派記者兼旅行家,他們發回冷靜的文字、比版畫更真實的照片以及政治事件分析,顯出無 所不能,“對比利時人而言,法國記者阿爾伯特﹒倫敦和約瑟夫﹒凱塞爾的名字幾乎是神 聖的”。《永遠的丁丁》的作者、英國記者邁克﹒法爾這樣介紹“丁丁之父”埃爾熱 (Herge)進入比利時《20世紀報》的時代背景:20世紀20年代。其時還有一個更加為人所 知的歐洲英雄是“阿拉伯的勞倫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在歐洲人眼裡,這位英 國陸軍情報官兼探險家在“一戰”期間的荒漠之旅充滿了運籌帷幄的政治冒險的魅力。   1929年1月,埃爾熱在《20世紀報》副刊創造了他的丁丁世界,一個小記者的冒險故 事。在他筆下,那個派丁丁四處探訪的周報主編在第一集就說出了歐洲人的後探險時代心 理:“總是期望使讀者得到滿足和讓讀者了解國外發生的事。”埃爾熱和他現實中的主編 安排丁丁去蘇聯、剛果、美洲、遠東……身處在每一個現實世界的衝突地。蘇聯之所以被 安排為丁丁的第一個目的地,那是因為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那裡正是西方世界最神祕的對 手。埃爾熱自己後來曾說:“《丁丁在蘇聯》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是一種政治遊戲。” 像T.E。勞倫斯一樣,丁丁在他的歷險中也有三次置身荒漠:《法老的雪茄》、《金鉗螃 蟹販毒集團》、《丁丁和流浪漢》。在1942年《神祕的流星》中,丁丁加入了歐洲科學考 察團,去尋找落在北冰洋的隕星。然後丁丁的朋友中有了那個偉大的物理及天體學教授卡 爾庫魯斯,他在《紅色拉克姆的寶藏》裡第一次出場就向丁丁推銷自己發明的鯊魚形潛水 艇,從此成為《丁丁歷險記》的一個重要角色,從充滿玄學色彩的探測球到登月火箭,這 位教授總有讀者最感興趣的新發明。1950年到1953年,在《奔向月球》和後來的《月球探 險》中,埃爾熱終於讓丁丁上到了月球,因為現實中,人們對星際冒險的興趣正變得越來 越濃厚,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已經有小部分科學家在研究把人類送入太空,最終在 1969年由美國人達成了願望。而丁丁呢,他比現實中的人類提早20年奔向了月球,他說: “到了……我已經走了幾步了!”   並非真實存在的丁丁,就這樣開始了他平行於真實世界的後探險時代,成為幾代讀者 的英雄和朋友。   丁丁和現實鏡像   “丁丁(以及其他所有人),就是我自己,正如福樓拜所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那是我的眼睛,我的感官,我的心肺,我的內臟!……我覺得,我是唯一能激活他的人 ,能夠賦予他靈魂。”   埃爾熱本名喬治﹒雷米(Georges Remi),1907年生在布魯塞爾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據他自己回憶,童年生活沉悶乏味,和家人疏遠。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畫出來一個沒 有家庭的丁丁,實現他自己做個孤兒的願望。埃爾熱在布魯塞爾上完中學後,進了一家保 守的天主教會報紙──《20世紀報》。他先在征訂部工作,中途去服完兵役,回報社後改 做攝影制版助理。老板諾爾貝爾﹒瓦萊神父正好在籌辦一份專給青少年看的副刊《小20世 紀報》,他把創刊的事情交給了21歲的埃爾熱。一年後,1929年1月10日,丁丁的世界就 從這張副刊開始了。   在丁丁之前,埃爾熱已經為《比利時童子軍》報畫了好几年插畫,並有了這個筆名。 從1926年開始,他給一個連載的文字故事配圖,名字叫做《冒失鬼巡邏隊長托托爾》,可 愛的童子軍托托爾後來成了丁丁的原型,“有點托托爾弟弟的感覺,一個當上記者的托托 爾,但骨子里還是童子軍”。埃爾熱給予丁丁的個性底色是快樂的──“在困難面前,童 子軍快樂面對,放聲歌唱”。他還為“當上記者的托托爾”添加了一條追隨在身邊的忠誠 小狗,中文版本譯成“白雪”,法文原名應為“米盧”(Milou)──這是埃爾熱愛戀過的 一個女孩的名字。連環畫的法文原題是《丁丁和米盧歷險記》,聰明忠誠的米盧為丁丁贏 得了更多讀者的迷戀,它像是丁丁在連環畫中的另一個“我”。   最初3年,埃爾熱的繪畫都是隨意的,無劇本和計劃,一邊畫一邊編。後來埃爾熱在 努馬﹒薩杜爾撰寫的《丁丁和我──埃爾熱訪談錄》中回憶:“《小20世紀報》每周三晚 上出版,有時候,到了星期三早上,我還不知道怎麼走出上星期給他布下的可怕陷阱!”   1934年,在繪製《藍蓮花》的過程中,埃爾熱通過比利時魯汶大學的一位神父認識了 中國留學生張充仁。當時整個歐洲都對中國了解不多,在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學習雕塑的 張充仁為埃爾熱介紹了中國文化各個方面的知識,包括日本入侵的時事新聞。他還為埃爾 熱繪制了一些需要准確的物事細節,比如《藍蓮花》中的所有漢字就是由他先寫下來,埃 爾熱再根據他的手寫體描繪出來。埃爾熱在訪談中說,他在和張充仁的交往中發現了一種 完全不了解的文明,同時也意識到了一種責任。他不再隨便地編繪故事,開始為丁丁去查 找資料,關注丁丁接下來要去的那些國家的情況。他也把張充仁畫進了《藍蓮花》──從 這集故事開始,丁丁的世界裡那些“男性之間的友誼占了主流,這友誼毫不含糊”。   為了求得細節的準確和完美,埃爾熱建立了一個分門別類的資料庫:汽車、航海、地 圖、時裝,他畫得越來越慢,從最初每年畫完一集故事,到後來兩年畫一集,等到《丁丁 在西藏》和《綠寶石失竊案》時,兩集相隔了3年,《綠寶石失竊案》和《714航班》相隔 5年,《丁丁和流浪漢》與讀者見面竟用了7年。   在畫《丁丁在西藏》的時候,埃爾熱遭遇了個人婚姻危機。他愛上了工作室的女助手 ,卻對背叛發妻有強烈的負罪感,夢中總是茫茫一片白色。在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把 想要尋求答案的問題帶到了這一集故事裡,丁丁在喜馬拉雅的純凈世界里,面對友誼和忠 誠的考驗。在故事中,當《藍蓮花》里的好友“張充仁”的死訊傳來,1929年以來衹向讀 者流過一次淚的丁丁,眼眶裡再次湧上了淚水。當所有人都認為張已經死去,丁丁卻相信 他還活著,堅持和白雪、阿道克船長一起去雪山救他。整篇故事充滿了溫情,丁丁的勇敢 和忠誠如此令人難忘。   現實和虛構就這樣在丁丁的世界裡交錯。考據故事發生的真實地點成了丁丁迷的樂趣 :在彩版的《奧托卡王的權杖》中,丁丁在第7頁曾經過了一條布魯塞爾的商業大街,英 國記者法爾對比後認為,這與几年後埃爾熱開設工作室的那條街以及今天埃爾熱基金會所 在地相差無几。在《丁丁歷險記》中多次出現的瑪林斯派克宮(Marlinspike Hall),是丁 丁迷們熟悉的場景,其原型就是坐落於法國盧瓦爾河谷的17世紀城堡舍維尼(Chateau de Cheverny),埃爾熱收集的資料中有這座城堡的旅遊指南。舍維尼是盧瓦爾河谷中最美的 城堡之一,在《獨角獸號的祕密》中,它第一次出現在丁丁世界里:丁丁被壞人綁架,他 們把他關在城堡的地窖中逼問獨角獸號的祕密。到下集《紅色拉克姆的寶藏》,城堡就正 式變成阿道克船長的住處了,時不時被埃爾熱畫進故事。2001年,舍維尼城堡的管理方和 埃爾熱基金會合作,在這裡為丁丁迷們設置了一個關於丁丁的永久展覽──《古堡的祕密 》,地點就在城堡的鐵匠作坊舊址,丁丁迷現在都把這座城堡當成丁丁故居來參觀。   “不太正統”的自由丁丁   “讓法語連環畫成為一種流行的體裁,一種介於圖畫和文字之間獨立而特殊的中間形 式,埃爾熱大概是第一人。”   毫無疑問,丁丁是法語文化的英雄,但這個人物也並非一開始就被主流人群接納。在 《藍蓮花》那一集問世前,連載《丁丁歷險記》的《小20世紀報》有兩三年仍然只維持著 很小的發行量,翻兩番、翻六番這種“洛陽紙貴”的情形要到《藍蓮花》後才出現。代表 著法語文化中心的法國,直到丁丁“誕生”6年後才決定正式引入這版漫畫。當時巴黎有 本教會刊物《勇敢的心》(Coeurs Vaillants),1929年創辦,到60年代即告停刊,存世的 時間不算長,但它在30年代的時候,因為最早為法國讀者刊載《丁丁歷險記》而受到追捧 ,一度很暢銷。《勇敢的心》準備引進《丁丁歷險記》時,主編古爾特瓦神父碰到了兩件 頭疼的事情。法國漫畫當時還都普遍遵循舊體例,文字要放在每幅畫的下面,看起來很呆 板。埃爾熱拒絕這樣做,他喜歡美國連環畫式的讓“對話直接從嘴裡噴出來”,並且從第 一集丁丁故事起,就已經開始這種新形式了。   更困擾神父的還不在此。作為一本以11歲到14歲青少年為讀者的保守讀物,《勇敢的 心》屬於主流社會,神父對丁丁能否贏得這些法國父母的認可並沒有多少把握,他擔心在 看重家庭傳統的教眾眼裡,這個自由自在、浪跡天涯的丁丁過於奇特:他看起來沒有家, 沒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從來不用吃飯和睡覺,像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而且,丁丁還沒 有正經工作,說是小記者,埃爾熱幾乎從未寫過他要上班和寫稿,唯一一次有丁丁為報社 寫稿的情節衹出現在第一集《丁丁在蘇聯》──中間有一段是丁丁對小狗白雪說:“我們 回旅店吧,我得為《小20世紀報》寫點東西。”這樣“不太正統”的人物,似乎並不符合 教會倡導的青年榜樣,或許,就像埃爾熱在1968年寫給丁丁的那封信中所說:我是個普通 人,我的父母也是普通人,我的孩子卻“與眾不同”。   最終《丁丁歷險記》還是得以在法國順利刊登,因為埃爾熱做了一點折衷和讓步:他 考慮了神父“也許不無道理”的想法,在畫丁丁的同時,又創造了一個符合主流價值標準 的新人物“Jo”。這個小男孩有工作的父親和照看家庭的母親,還有妹妹Zette和寵物猴 Jocko。從1936年開始,《Jo、Zette和Jocko歷險記》在法國這本雜誌上和丁丁系列一起 連載,同時也刊發在丁丁的“老家”《小20世紀報》上,而埃爾熱,他獲得的自由是不必 在每幅畫面下都補上一段文字。   但是幸福又完美的“Jo”顯然不是埃爾熱所愛。從Jo家族誕生那天起,埃爾熱幾乎就 苦惱於這個系列如何延續,因為在每個故事中,他都必須讓“Jo”的父母和孩子們一起旅 行並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現,而這是埃爾熱本人所陌生甚至抗拒的一種人生經驗。他並不那 麼發自內心地喜愛Jo和他那個完美家庭,他更愛丁丁的自由,愛丁丁世界里那些稀奇古怪 的朋友和壞蛋。大約是在1957年,埃爾熱決定放棄繼續講述“Jo”的歷險,總共只寫過5 集。   埃爾熱在丁丁世界投射了自己的影子。他曾回答比利時記者努馬﹒薩杜爾:丁丁的世 界:“就是我,各種各樣的我。當我希望成為英雄或者完美的時候,丁丁就是我﹔當我愚 蠢的時候,杜邦兄弟就是我﹔當我想把自己外化的時候,阿道克就是我。”   埃爾熱本人不喜歡接受被人預設的正統的審美規則。他曾坦白地告訴薩杜爾他不喜歡 歌劇,也不是芭蕾迷,這和多數老歐洲資產階級的品味顯得頗為悖逆。別人都誇讚歌劇女 演員聲音絕美,他卻說看到其人腰粗體圓﹔他還厭煩男歌手的自炫其美和演員臉上的假鬍 子,把別人眼裡美輪美奐的舞台布景視為“劣質貨”、“白鐵皮”。所以在丁丁的世界裡 ,那個米蘭歌劇院的女演員卡斯塔菲爾雖然被埃爾熱寫成一個好人,卻也總在以她的虛榮 心給朋友們製造麻煩,一有機會她就放聲高歌,炫出的最高音會把丁丁和白雪嚇得落荒而 逃。埃爾熱喜歡抽象的現代繪畫,原因是“寫實畫強加給妳一個主題以及條條框框﹔而抽 象畫卻讓妳的思想自由馳騁”﹔他“不喜歡‘政治’,不喜歡說教,不喜歡宣揚某事某物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中庸的人”。這些都被埃爾熱賦予了丁丁。   埃爾熱這樣分析他的丁丁:“如果說丁丁是道德家,那也是一個不嚴肅對待自己的道 德家,因為在我的故事裡,幽默從來就不遙遠……另外,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丁丁周圍也 誕生了一些毛病很多的人物,他們比丁丁更人性化。例如阿道克船長:他接受自我,不進 行思考。有時候,我有點像他,唉,就像我經常覺得自己像杜邦兄弟一樣!”在丁丁的世 界,善和惡是兩個最重要的故事元素,卻從來不是非此即彼。丁丁充滿正義感,但對那些 壞蛋的命運,他也會尋找藉口為其開脫。在《714航班》里,他就為壞蛋拉斯泰波波羅斯 嘆息:“可憐的人,他得必須忍受多少痛苦才到這種境地啊!”在《金鉗螃蟹販毒集團》 里,丁丁結識了後來故事中一直跟隨他的朋友阿道克,一個酗酒的糊涂船長,喜歡罵人, 說起粗話來花樣百出,有人統計在他出場的15集里,他罵人的話加起來不下220句,諸如 “土豚”、“腌鹹魚”、“臭海參”,丁丁迷們將這些詞匯整理歸類,進行研究。讀者還 會記得《丁丁在西藏》裡的那個“壞家伙”雪人,在故事結尾,丁丁和白雪、阿道克船長 還有被他們救出來的張充仁騎上馬漸行漸遠,雪人孤獨地半掩在巨石後目送他們離開,發 出一聲傷感的長號。   有人批評《丁丁在剛果》和《丁丁在美洲》有深藏的種族主義。晚年埃爾熱承認自己 的弱點,因為“種族主義根植於內心深處的概念很難根除。需要很多智慧和意識,才能不 囿於自己的短視、自己的傳統,才能真正地理解”。不過他也為自己辯解,他把年輕時代 的作品比作是些“比利時派”書籍,打著當時比利時資產階級思維方式的烙印,但“讓黑 人像‘小黑人’一樣說話更多地屬於天真的喜劇傳統,而不是深藏的種族主義”。   永遠的丁丁   1983年3月3日,埃爾熱在布魯塞爾病逝,他的最後一個故事《丁丁和字母藝術》衹畫 到了第42頁草圖。在開始繪畫彩色丁丁後,埃爾熱一直將故事嚴格保持在62頁篇幅,不多 也不少,所以《丁丁和字母藝術》還差20頁才能走向結局,而它就在一個未解之謎前面永 遠地停滯了:在一起以繪畫領域為背景的藝術詐騙案裡,丁丁是否可以逃脫即將變成一尊 活雕塑的命運?遵照埃爾熱的願望,未完成的故事並沒有交給助手續完。1986年,他的遺 孀法妮授權出版了最後一本畫冊:42頁草圖,加上以劇本格式排版的文字手稿。   這是丁丁系列的第24冊,對於讀者來說,丁丁已經有了形式上相對完整的歸宿。其實 ,在1944年9月3日,《丁丁歷險記》也曾因戰爭原因停畫過。兩年後,以埃爾熱為中心人 物的《丁丁周刊》在1946年9月26日創刊,丁丁從先前中斷的地方繼續他的歷險,周刊也 迅速攀升到10萬份發行量,被稱作“轟動性的成功”。丁丁的故事變成彩色則是從1941年 《神祕的流星》開始,埃爾熱把黑白世界轉換成了紅橙黃綠。第二年,他在合作出版商的 要求下,又陸續把先前的丁丁故事集也都改成彩版。丁丁迷未必注意到一個小細節:在《 神祕的流星》之前的9本中,有5本在結集成冊時曾由埃爾熱單獨繪製過整張的水彩畫封頁 ,和黑白畫冊一起附送,它們是《丁丁在蘇聯》、《丁丁在剛果》、《丁丁在美洲》、《 法老的雪茄》以及《藍蓮花》。這5張水彩畫封頁,目前在拍賣場上露面的衹有《丁丁在 美洲》:2008年3月29日,畫稿在巴黎的連環漫畫原稿拍賣會上以78萬歐元成交,創下當 時連環畫稿拍賣的世界紀錄。埃爾熱為《丁丁在美洲》繪制的水彩畫封頁上,牛仔裝扮的 丁丁坐在山頂上吃東西,印第安人正從背後偷偷靠近他。大半個世紀裡,這幅珍貴畫稿經 歷了3位收藏者:20世紀30年代,埃爾熱將它送給了比利時的一位夫人,她和家人收藏50 年後,轉賣給了一位比利時收藏家,此人又將畫稿出售給一位外國收藏家,後面這一位又 將它收藏了將近30年。丁丁的世界,就在這樣的私人記憶裡珍藏下去。■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1104/482758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3.239.35 ※ 編輯: hot5566 來自: 114.33.239.35 (11/06 11:47)

11/06 11:52, , 1F
Q_Q丁丁果然是人才
11/06 11:52, 1F

11/06 11:56, , 2F
丁丁好可愛~
11/06 11:56, 2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appris (123.192.104.175), 時間: 11/18/2011 22:16:04 ※ 編輯: appris 來自: 123.192.104.175 (11/18 22:17)

11/19 02:22, , 3F
簡中轉繁中
11/19 02:22, 3F
文章代碼(AID): #1EncYczq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