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央行如何戒除債癮?

看板ForeignEX作者 (Johnny)時間11年前 (2013/07/03 14:19), 編輯推噓21(21043)
留言64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ref: http://cn.wsj.com/big5/20130703/opn073022.asp ROMAIN HATCHUEL 金融市場是不是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毒品窩點了?投資者最近的行為無疑就像一群 癮君子。 一旦有苗頭顯示主要毒販──也就是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主席本‧貝南克 (Ben Bernanke)──可能將開始削減其慷慨的貨幣供應﹐他們都會瘋掉。 貝南克在6月19日發表的言論暗示美聯儲貨幣寬鬆政策的收縮將比預期來得更早﹐ 結果全世界差不多每一個資產類別都遭到大量拋售。 作為目前世界上央行驅動作用最為明顯的市場﹐日本在最近的這股亂潮中站上了風口浪尖 。由於市場擔心美聯儲減少資產購買、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行長黑田東彥 (Haruhiko Kuroda)在目標利率問題上發表的言論前後不一﹐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 在從年初到5月22日上漲50%之後﹐幾天時間就下跌13%有餘。5月底以來﹐它又下跌了4%﹐ 逼近熊市範疇。這種對央行流動性越來越強烈的依賴﹐不過是始於數十年前的漫長成癮 過程的一個最新階段。 為了追求不吸毒時無法得到的快樂、或至少是些許安慰﹐癮君子們會去找那些可能讓他們 喪命的危險物質。吸毒可以讓他們生活在一種虛幻的現實中。這正是大多數發達國家在過 去30年所做的事情──通過濫用一種名叫債務的有毒物質來人為地刺激各自的經濟。 從1980年到2010年﹐家庭、非金融企業和政府的債務佔G7國家(七個最大的工業化國家﹐ 不包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177%增長至303%﹐增幅達71%。同一時期﹐這七 個國家的實際GDP平均增長88%。考慮到這兩個數據﹐就很難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債務 的高度依賴同世界最富裕國家這些年享受的經濟快感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 進一步考察美國在更長時期的情況﹐還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從1950年到1980年﹐這個世界 最大經濟體按通脹因素調節後的經濟規模猛增191%﹐而家庭、企業(包括金融企業)和政 府的負債總額才增長12%。在後面的30年里﹐即1980年到2010年﹐美國GDP增長124%﹐幅度 相對溫和﹐而債務總額增長125%﹐與GDP增幅差不多一致。 雖然利用這些數據下結論必須謹慎﹐但債務──不管是公共還是私營債務﹐家庭還是企業 債務──的飆升對發達國家經濟的擴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一點還是很明顯的。 即便不能說我們的繁榮是從未來“偷”過來的﹐至少也是“借”過來的。如今未來已來﹐ 還債的時候就要到了。 2008年年底和2009年﹐為避免金融體系全面崩潰﹐幾大央行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措 施。這樣一來﹐穩定(更不用說是降低)世界幾大經濟體債務總水平所需要的調整便遭到 推遲。2007年以來﹐美聯儲和英國、歐元區、瑞士、日本、中國的央行印鈔數量高達10萬 億美元﹐使它們的資產負債表總額達到了原來的三倍。 它們向全世界釋放流動性、把利率壓在極低水平﹐使很多財政困難國家不必解決舉債成癮 的問題。這些政策也給家庭財富和消費水平、以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形成了人為的支撐。 如果貝南克和國際央行卡特爾的其他成員提供了一種似乎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那麼為什 麼還要戒毒呢?一個很充分的理由:目前全球“嗑藥過量”的風險恐怕不輸於歷史上任何 時期。 資產價格全盤顯露泡沫跡象﹐導致價格波動飄忽不定﹐而且遠不止於日本市場。波動性最 小的10年期美國國債在5月份貶值3.5%﹐經歷了2010年12月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 (之後它又貶值了2%。) 很少有哪位行事慎重的基金經理會跟你說﹐他們覺得還有誘人的投資機會存在。 更樂觀的那些人通常都會拿出同一個經不起推敲的理由:流動性﹐流動性﹐流動性。 換句話說﹐就是低成本資金應該會繼續推高資產價格。 緊縮政策反對者都認為﹐盛宴必須繼續進行下去。他們當中最敢言的領袖人物之一、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幾年來一直在 主張﹐緊縮政策根本“不管用”。但他的批評未能恰當地分析問題﹐因為這些批評忽略了 這樣一個事實:緊縮政策(削減支出與增加稅收的組合拳)的目的不是刺激增長。 緊縮政策如果說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它起初會阻礙經濟活動(這正是幾個歐洲外圍 國家目前所經歷的)﹐甚至有可能妨礙削減赤字、削減債務的努力。康復治療不是為了在 短時間內減輕癮君子的疼痛﹐它始終是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 反緊縮人士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承認某種形式的財政整頓──削減赤字和債務──是有必要 的﹐但不是在經濟困難時期。這一觀點沒有考慮到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著的相當大的風險。 面對這些威脅﹐各國需要立即採取財政行動──推遲這些行動會削弱人們的信心﹐可能會 促成諸多的“自證預言”。 市場鼓勵舉債成癮國家的現象還會持續多久?我們有誰會借錢給癮君子呢?另外﹐危機為 財政約束與財政改革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花了再說”的方針也是對這種機遇的浪費。 隨著資產價格的再度膨脹﹐這種機遇正在逐漸消失。 緊縮不是一個選項﹐也不是對其他某種經濟政策的替代。它是一種事關生死的義務﹐沒有 它﹐世界就會不可避免地像嗑藥過量一樣地舉債過量。和一些人希望相信的不一樣﹐ 在30年來通過無節制高額負債竊取經濟增長之後﹐想要順順利利地實現復蘇是不可能的。 (本文作者ROMAIN HATCHUEL是紐約資產管理公司Square Advisors的執行合伙人。) 心得: 有債務戒毒中心嗎 X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97.32

07/03 14:23, , 1F
當大家都在吸的時候 毒就不是毒了(誤
07/03 14:23, 1F

07/03 14:24, , 2F
XDDDDDDD
07/03 14:24, 2F

07/03 14:26, , 3F
一樓救了這篇
07/03 14:26, 3F

07/03 14:37, , 4F
一樓知道的太多了 ~.~
07/03 14:37, 4F

07/03 16:26, , 5F
其實一樓是對的,像在醫院,所有在使用嗎啡的人都不是毒蟲XD
07/03 16:26, 5F

07/03 16:27, , 6F
不用想到明天,今天不救明天就準備出殯了
07/03 16:27, 6F

07/03 16:59, , 7F
看誰撐得久 誰的身體勇
07/03 16:59, 7F

07/03 17:27, , 8F
棺材裝死不裝老 活下去才是重點
07/03 17:27, 8F

07/03 18:11, , 9F
生命的意義不在長短..而在於價值...
07/03 18:11, 9F

07/03 18:14, , 10F
樓上各位大師的言論...讓人深感遺憾...
07/03 18:14, 10F

07/03 18:18, , 11F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維深植美元本位的金融系統中...
07/03 18:18, 11F

07/03 18:23, , 12F
有人連搞笑推文都當成別人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知道是誰比
07/03 18:23, 12F

07/03 18:23, , 13F
較瘋狂?
07/03 18:23, 13F

07/03 18:24, , 14F
如今就像溫水煮青蛙般讓人身在毒海而不知危在旦夕...
07/03 18:24, 14F

07/03 18:27, , 15F
悲哉!金融體系的腐敗生蟲不也正是人心墮落的映射??
07/03 18:27, 15F

07/03 18:35, , 16F
↑ 一整個三條九的口吻啊XD
07/03 18:35, 16F

07/03 18:36, , 17F
你還是去蓋棺論定吧~~黃金被套牢的超人三九同路人
07/03 18:36, 17F

07/03 18:44, , 18F
死人是沒有任何價值與機會的,活下去的才能創造價值與機會
07/03 18:44, 18F

07/03 18:45, , 19F
舊式看法,全新感受,超人1000出現了,這是新時代來臨
07/03 18:45, 19F

07/03 18:46, , 20F
XD joe版主要不要提出多重帳號審查??
07/03 18:46, 20F

07/03 18:51, , 21F
版規先前沒定不準被桶後開新帳號(還是這是ptt全站規定?),
07/03 18:51, 21F

07/03 18:52, , 22F
所以建議是等他再犯重覆論述三次後後再桶就好,反正桶很快,
07/03 18:52, 22F

07/03 18:52, , 23F
至少比養帳號快多了
07/03 18:52, 23F

07/03 18:52, , 24F
^誇大
07/03 18:52, 24F

07/03 18:53, , 25F
全站啊~XD 不然我來提出申請看看好了,我來扮黑臉
07/03 18:53, 25F

07/03 18:53, , 26F
全站有這條哦? 我還真不知道... XD
07/03 18:53, 26F

07/03 18:54, , 27F
好像有例外,就是要兩個人出來對質確實是同電腦不同人
07/03 18:54, 27F

07/03 18:54, , 28F
站務那邊好像會處理這種怪事~~ex.仙水等級就很難搞定
07/03 18:54, 28F

07/03 19:36, , 29F
可以查他,但不能未審先判,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07/03 19:36, 29F

07/03 19:36, , 30F
第一次看到有人對黃金狂熱成這樣...
07/03 19:36, 30F

07/03 20:24, , 31F
哈..各位大師們.你們就慢慢聊吧..那只不過更突顯
07/03 20:24, 31F

07/03 20:26, , 32F
開銀樓的嗎?
07/03 20:26, 32F

07/03 20:27, , 33F
貴版文化比不上股票版..來得開明與具海納百川的胸襟.
07/03 20:27, 33F

07/03 20:32, , 34F
沒買黃金就打成美元派 那美元跟實體黃金各持半的算哪派
07/03 20:32, 34F

07/03 20:34, , 35F
二個都沒持有的又算哪派 開示一下
07/03 20:34, 35F

07/03 20:37, , 36F
貴版有某幾個主要頭頭..算是常在引導言論氛圍走向..
07/03 20:37, 36F

07/03 20:38, , 37F
相信明眼人...很容易就可以察覺出來...
07/03 20:38, 37F

07/03 20:41, , 38F
也還好吧 之前不就也有人一直打別人是邪惡美帝派
07/03 20:41, 38F

07/03 20:42, , 39F
每派都想說服別人,但自己有判斷能力最重要 老實講
07/03 20:42, 39F

07/03 20:43, , 40F
判斷能力不重要啦 賺錢才重要QQ"
07/03 20:43, 40F

07/03 20:43, , 41F
該說已說..能否察納諫言海納百川.就看聰明的各位了..
07/03 20:43, 41F

07/03 20:45, , 42F
納諫言不代表就要跟著作,每個人狀況都不同 其實
07/03 20:45, 42F

07/03 20:45, , 43F
我默擯之...就是最好的回應.....(笑)
07/03 20:45, 43F

07/03 20:45, , 44F
提建議很好 但也別別人沒照作或持反意見就扣帽子就好
07/03 20:45, 44F

07/03 20:46, , 45F
這樣討論才會多元化
07/03 20:46, 45F

07/03 20:48, , 46F
美元幫與金金幫...有任何褒貶之意嗎?就立場不同而已
07/03 20:48, 46F

07/03 20:49, , 47F
我在說之前的某39
07/03 20:49, 47F

07/03 20:51, , 48F
別遭遇異己反對批評..就不高興...我這顧人怨..告辭了
07/03 20:51, 48F

07/03 20:59, , 49F
???
07/03 20:59, 49F

07/03 21:30, , 50F
未看先猜又會回來
07/03 21:30, 50F

07/03 21:31, , 51F
====== 07/03 20:59 說"告辭了"; 回來時間是: ? =======
07/03 21:31, 51F

07/03 21:48, , 52F
樓上很喜歡來這招XD 先說啊!我潛水=當天不出現 XD
07/03 21:48, 52F

07/03 22:38, , 53F
樓上懷恨在心很久XD
07/03 22:38, 53F

07/03 22:40, , 54F
哈! 樓上想太多...美盤勢膠著,閒著無聊....Zzz....
07/03 22:40, 54F

07/03 22:41, , 55F
可是我在別版看到你很介意酸民嗆你的事XD
07/03 22:41, 55F

07/03 22:42, , 56F
哈~~閒聊嘛~~盤勢緊張的時候哪管這些?
07/03 22:42, 56F

07/03 22:43, , 57F
有賺錢最要緊...
07/03 22:43, 57F

07/03 22:45, , 58F
其實主文這篇挺中肯!
07/03 22:45, 58F

07/03 22:50, , 59F
每次看到一些不合總經規範的政策,都會懷疑
07/03 22:50, 59F

07/03 22:50, , 60F
那些國際金融的陰謀論是不是真的==
07/03 22:50, 60F

07/04 08:30, , 61F
連自己錯在哪都不知道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悲啊 XDDDD
07/04 08:30, 61F

07/04 08:31, , 62F
只會檢討別人 自己都不檢討 也不想想自己說出來的話
07/04 08:31, 62F

07/04 08:31, , 63F
都打到自己的臉了
07/04 08:31, 63F

07/04 23:34, , 64F
飛龍先生可以考慮來敝公司應徵編輯一職。
07/04 23:34, 64F
文章代碼(AID): #1Hqy9mUW (Foreig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