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經濟學人 大公司重返舞臺

看板ForeignEX作者 (derecklin)時間14年前 (2009/08/28 15:2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Big is back 大公司重返舞臺 Aug 27th 2009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出處 http://www.economist.com/printedit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14303582 Corporate giants were on the defensive for decades. Now they have the advantage again 近十年來大公司們一直處於守勢,現在它們重新擴張的時候來了 1996年,克林頓發表了他最為著名的論述之一"龐大政府的時代結束了" 其實他可以再加上一句"龐大公司的時代也結束了" 那時候代表著20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的集團們都在打退堂鼓 企業狙擊手們想要控制它們的股權 公司股東們經常騷擾 創業家們不擇手段地和它們搶市場 著名的泛美航空公司消失了 其他行業巨頭們靠大幅度失血才生存下來 1990年到1995年間 IBM裁員四分之一 約12萬2千人 那時候大家都認為未來屬於像Yahoo!這樣的新秀 1998年末Yahoo!只有637名的員工 卻和有23萬名員工的波音一樣的資產總額 1974年到1998年間 大公司的產值占GDP份額從36%跌至17% 幾乎下跌一半 現在形勢扭轉了 可說這扭轉從某種程度上是金融危機導致的 金融危機給風險資本市場帶來毀滅性打擊 切斷了許多年輕公司的命脈-資金 政府出手推出救援政策 救助那些他們認為影響太大而不能倒閉的公司 像花旗銀行、通用汽車等 經濟衰退將規模較小和血統不純正的公司趕出局 當然 還有些別的原因 就是 給大公司們已喪失多年的自信 大公司的形象可以很美好 當然 大公司從來沒有離開過舞臺 很多大公司直到現在仍然是一流的主角 聯合利華和豐田不畏艱辛 從未停止過創新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新興公司都是成功的典型 網景和安隆信誓旦旦要改革 最後只落得破產崩解的下場 然而 那時的形勢是對小規模公司有利的 創業潮是由兩股力量推動的 一是國家管制的解除 打開了受保護的市場 這致使一些行業佼佼者如AT&T破產 一些則看到自己的市場被新來者們蠶食瓜分 二是 新科技帶來的衝擊 70年代出現的個人電腦和90年代出現的網際網路 催生了一群成功的新公司 1976年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在車庫創立蘋果公司 微軟和戴爾公司都是由十幾歲的少年創立(各在1975年和1984年) Larry Page 跟 Sergey Brin在史丹佛的宿舍裏創立google 但是早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 解除國家管制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安隆財務欺詐破產後通過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給不同規模大小的公司們加重了管制負擔 大公司能承受的負擔通常都會壓垮小公司 現在除了IT業外 許多最活躍的行業公司偏好大公司的形式 生物科技公司研究費用極高 而且很難研究出成果 國家能源公司的重要性隨著能源競爭愈演愈烈而日趨重要 這些公司都必須規模大 同樣的道理 採礦工業也整合了 將來有兩個因素會再次扭轉規模大小的優劣勢 一是大公司越來越意識到工程轉包的風險 玩具公司和寵物食物公司都發現 因承包商(尤其是中國)生產劣等貨而導致自己的品牌名譽受損 大公司們認識到如果它們的承包商生產水準達不到標準 自己的生產週期將遭到擾亂 波音公司 這個過去最大的外包客戶 就被迫更換效率低的承包商 二是 出現了一種公司 它們不但知道如何創新 還知道如何把公司做大 這些巨頭公司們一方面在加大力度縮減成本 (如那些越來越多且複雜的行政系統層) 一方面挖掘自己的優勢 (如課同時佔領多個市場的能力,有吸引優秀人才的資本等) 思科公司就率先採用自主研發的視訊技術 使員工間的交流更有效率 IBM舉行了幾次泛公司內的腦力激盪 最近的一次有超過15萬人參加討論 為IBM提供值得關注的商業創意 如綠色電腦等 迪士尼公司則成功地吃下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你可能會認為 工業巨頭們回歸 重新披掛上陣 將給市場競爭帶來巨大衝擊 這有些讓人憂心 並不一定是這樣 巨頭公司們的形象並不總是醜陋的 就像小公司們的形象也不總是那麼美好 多數創業家做夢都想把自己剛創立的公司變成巨頭公司 (或者至少賣出個好價錢給巨頭公司) 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有著共生的現象 相互依存 如果不是大公司們創造出巨大的伺服器 年輕公司們也不可能獲得雲端運算從而擁有巨大的運算能力 如果沒有大公司雄厚的財力支持 新興的生物科技公司也早就玩完了 最成功的經濟生態系統應該是由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公司組成的 矽谷既要擁有幾個聲名顯赫的歷史久遠的大公司 也有一批日新月異的新興公司 近十年來,美國經濟體之所以比歐盟經濟體更具活力 不僅是因為美國湧現出的新公司更多 還因為美國的環境更能使得這些公司發展壯大 歐盟資本市場1000強企業中 誕生於1980年後的年輕公司只占5% 而在美國資本市場 這個數字是22% 可規模大小並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企業家們和政策決策者們不落入某些圈套 認為巨頭公司們的再臨可能會為世界經濟好轉做出貢獻 企業家們不能盲目追求規模 特別不該認為投資到多個不相關的領域去就是擴大規模 在很難找資金流的情況下 這種大聯合企業的想法是有些誘惑力 但是這種做法是不長久的 大致上 最成功的大公司都是把集中力量在核心事業上的 政策決策者們應該消除對大公司們的不信任 同時也應該避免犯老錯誤-太過靠攏標竿產業 政府現在到處調集資源挽救像通用汽車這樣快倒閉的公司 就已經夠糟糕的了 如果政府還像以前那樣走大力扶持第一名的老路 那就更是糟上加糟 政府最應該做的是去除那些妨礙創業家創建新公司 以讓新公司逐漸成長為大公司的負擔和障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50.36

09/06 22:50, , 1F
謝分享
09/06 22:50, 1F

09/11 22:38, , 2F
09/11 22:38, 2F
文章代碼(AID): #1AbuOtaT (Foreig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