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宣] 屏東禮納里好茶村LULU灣風味餐

看板Food作者 (超級大野嫆)時間8年前 (2015/12/29 23: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店名:禮納里好茶LULU灣風味餐 地址:屏東縣霧台鄉(禮納里永久屋)好茶村古茶柏安街17巷13號 電話:0972060887 巴魯 營業時間:平日午間需要預約,假日則是全天營業 這是我們參加屏東縣政府原民處推廣原鄉咖啡輕旅行活動中 原民處安排的晚餐,我們吃的是一個人350的料理,驚為天人 飯後與老闆閒聊後,決心要寫一篇食記 網誌圖文版: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9006548 走進路口有大腳印的這條巷子,走到底,很自然的就會被這一戶人家吸引過來, 結果這裡竟然是原民處幫我們安排用餐的地方,太大心了! 這麼用心布置的用餐環境,還沒開始用餐,就已經忍不住期盼起來~ 乾淨素雅的擺設,說明了餐館主人的品味, 今天晚餐是禮納里好茶部落的LULU灣風味餐,以無菜單方式出菜。 不過,餐館主人還是特別印了一張菜單給我們看,連菜單的質感都像星級料理, LULU灣肯定不簡單。 菜色看起來好令人期待呀,菜單下面註明使用在地小農種植蔬果,採低油鹽與現製, 好用心的餐館,不過價格卻這麼平易近人,不來嚐嚐對得起自己嗎! 首先上桌的是一鍋熱騰騰熬的米香四溢的紅藜粥, 一天下來,我們已經對紅藜不陌生了,料理加一點紅藜便會更有滋味,也更營養。 不喜歡吃粥的人,餐館主人也另外提供了白飯。 第一道,野菜豬肉捲和糯米粽,以創意作法的魯凱傳統料理吉拿富揭開序幕。 接著是烤雞肉沙拉,一般雞肉沙拉多半採用雞胸肉, 這道開胃爽口的沙拉搭配的卻是豪華的烤雞翅,烤雞翅很香卻不油膩, 生菜裡還有解膩少見的芝麻菜,淋一點點現擠的金桔汁,搭配的完美無瑕。 很明顯的,這道是秋葵花椰玉米筍粉豆,很感人, 老闆就真的送來秋葵花椰玉米筍粉豆,一如餐館待客的真誠。 別竊笑啊,吃過多的調味料油啊鹽啊添加物啊,對身體不會比較好, 而且,這道算是清口菜呢!以為是我胡謅的嗎?深夜食堂裡面就有提到清口菜唷~ 一般來說,吃了幾道菜或口味濃厚的菜後, 餐廳會準備清口菜讓客人「清清口」中的味道、緩和口氣也解膩, 以品嚐接下來的菜,算是暗示接下來有濃厚口味料理的伏筆吧! 我喜歡有一盤這樣簡簡單單的蔬菜,隨時回到食材的清甜原味。 這道就厲害了!誰想的到,地瓜能跟海帶芽共譜戀曲呀? 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東西,沒想到這道大受好評,料理者太神啦, 他是怎麼看出地瓜和海帶芽有任何一絲可能性的呢? 甘藷甜蜜柔軟,海帶芽豪邁不羈,加一點點微酸的醬汁,灑一點白芝麻, 馬上合拍得不得了,沒嚐過還真是難以置信。 我發現,這邊的風味料理,有很大的部分是用烤的。 一般常見的風味餐,不啻就是一盤白飯加上烤豬肉烤香腸烤野菜, 澎派一點的再加碗附湯。 看到這盤烤野菜,我眼淚都快掉下來,這麼用心的風味餐, 為什麼不是開在我家隔壁?(搥牆~) 餐館主人的誠實性格,從菜單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這道叫"烤青龍椒香菇南瓜翼豆", 甚至連裝腔作勢讓客人來問這是什麼食材呀?都可以免了。 我忍不住想像,如果在"文創"一點的餐館,這道菜會被取作什麼誘人點餐的名字呢? 算了!這麼費腦的事還是留待文青去想,我還是趕快動筷子吧! 連烤個野菜都要用這些費心的食材,不選最簡單最便宜最好取得的, 老闆志不在賺錢吧! 胡麻醬鮮活了烤野菜的滋味,是一道層次很豐富也很美味的料理。 其實已經半飽了,可是下一道端上來的是咖哩雞樹豆... 這兩天,為了怕車程時間長,我特別帶了幾本深夜食堂搭車的時候看 (還有沒看過的真幸福,不能看太快啊), 深夜食堂老闆說過一句話:"誰能抵擋的了咖哩呢?" 他說的沒錯,我又添了一碗飯。來LULU灣,沒有任何一道菜是我想錯過的。 樹豆是我前所未聞遑論嚐過的食材,說什麼也要試試,我本來以為, 樹豆嚐起來會像樹子(竟然以貌取豆),結果大出所料, 樹豆的口感嚐起來像馬鈴薯,又像皇帝豆,因為小巧,讓人忍不住一顆接一顆。 領隊說,樹豆常見的料理方式是煮湯,加個排骨之類的,作成咖哩還是他首見。 後來,我覺得這麼優質的餐館怎可不多了解,於是上網找到LULU灣的粉絲團, 看到餐館主人貼的一篇新料理--樹豆香菇,後面老闆寫的介紹如下: 通常吃樹豆時是跟著湯一起,樹豆湯、樹豆排骨湯或地瓜湯, 樹豆跟著湯液零星的流入口裡,總覺得有點不夠爽快與滿足, 今天我把煮熟的樹豆當成魚子醬,鋪在烤熟的香菇上,送進嘴裡, 整口咬下去,嘿嘿,爽快喔,大口吃豆的感覺真好,獨特的香氣與鬆軟的口感,好滿足。 Btw,樹豆湯最好喝的煮法就是樹豆跟水煮,別加其他東西煮,加了肉、排骨、辛香料, 其實壞了美味也減低了健康,曾聽位老師說過,樹豆湯就是要乾乾淨淨的喝, 像是水卻又比水好喝,而且還能治痛風喔,這麼難得的食材, 以手工摘取豆莢再取豆的辛苦,就是要原味食用。 看完之後我突然發現自己很需要一道前往好茶的任意門 此間有高人哪,就連最普遍的石板烤豬肉,LULU灣都想出搭配百香果的點子, 而且還不是省時省事省錢的百香果醬(我到底有多怕麻煩,一直幫老闆想偷吃步), 用的是鮮採的百香果,你知道現在百香果有多貴嗎?(搖老闆~) LULU灣用的百香果品質還很好,因為我跟我弟是那種可以一口氣不停吃掉一整籃百香果 的人,他負責切,切開後一人一半,切的速度來不及吃的速度, 就連不便宜的百香果都會有很大比例切到發酵的,就是裡頭水水的, 果肉跟果皮都已經分離那種。 可是這裡的百香果果皮鮮紅果肉飽滿,老闆家後院就有種百香果吧?(疑神疑鬼) 這看起來分明就是現採的呀~ 好啦,主角烤豬肉已經在角落畫圈圈很久了,烤豬肉還能有什麼變化呢? 這裡的烤豬肉只有略施脂粉,一點點鹽加胡椒,嚐的出豬肉的鮮甜, 不是路邊那種大鍋炒放很久待價而沽重口味常常有油耗味的烤豬肉(雖然還是很常買), 所能比擬的呀。 我想,在LULU灣用餐,吃到的是精緻, 並非把食材後製很多變成認不出來本來模樣的那種精緻, 而是想辦法把最在地的新鮮食材,用最不破壞原本滋味的方式,呈現出來。 有些餐廳花了很多工夫在擺設上,雕花啦,放擺盤裝飾啦, 花很多工夫在讓食材面目全非上, 花很多工夫在想菜名上(到底對取菜名這件事多有意見)... LULU灣花很多的工夫,在讓人嚐到食物的美味上, 食物的美味,就是食物本來的滋味,不是調味料的滋味。 這裡的料理根據季節遞嬗而變化,當季有什麼,老闆就拿什麼, 不僅如此,老闆還很用心在作出可以襯托食材滋味的搭配與料理方式上, 推陳出新,這是一家"活"的飯館,嚐到這樣用心料理的美食,我覺得很幸福。 就在我撐到肚皮鼓鼓時,這道美味的雞湯又端了上來,我還是不爭氣又拿起了碗。 有亮點!那顆圓圓的綠色的像小皮球的果實,就是你!別躲了! 躲到天涯海角我也認得出你,看來在場只有我吃過,夥伴們紛紛投以好奇的眼神, 那是什麼? 我在花蓮光復吃阿美族風味餐的時候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簡言之,那位老闆娘不缺錢,作風味餐只是想要交朋友, 要嚐到還得靠幾分運氣),這顆綠色的,頑 皮 的小皮球當時是以涼拌的裝扮出場。 就是水煮放涼,原本我沒打算吃這麼怪異的東西的,但是老闆娘諄諄建議, 吃阿美族風味餐一定要嚐苦味 (我已經吃了一堆山苦瓜啦什麼草心啦一堆叫不出名字苦得不得了的野菜), 老闆娘說,這個最苦,一定要試。 第一位勇敢的夥伴舀了一顆,大家摒氣看著她咬下一口,眉頭皺成一團的模樣, 喝了一口湯潤潤喉之後,這位勇者突然變了一張燦爛的笑臉說: "其實一點都不苦,超好吃的呀!大家也來試試看吧~" 來這招~ 不過後來越來越多人舀一顆來嚐,這些舀過的人通常還會再舀一顆, 她們說,苦中帶甘,其實蠻好吃的,一下子就一顆也不剩了。 後來,主廚親自出來接受拷問,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那顆小皮球到底是什麼?" 主廚說,那是輪胎苦瓜,是一位叫作小獵人從山裡面採集的。(小獵人!!!) 阿美族的老闆娘叫它苦茄,大家都有記得名字了吧~化成灰都認得出來(這也太誇張)。 這道土雞薑黃野菜湯十分暖胃,雞湯熬得香甜,原來裡頭的薑也大有玄機, 這不是普通市場上買來的薑,而是小獵人在山裡一點一點採集來的薑黃, 我知道,在舊好茶,小獵人就住在舊好茶。 能喝到這碗湯,是多麼幸運的事。 白色的是手撕杏鮑菇,口感相當好,這碗湯,喝得我停不下來的思念。 最後還有一盤甜得不得了的柳丁,領隊說,這裡的水果都很甜。 然後主廚,也是餐館主人,也是老闆(竟然在短短一篇裡幫人家取了這麼多綽號), 出來問候大家好不好吃?分享他作這些料理的心情。 他是Balu,頭目的小孩(眾人驚呼:"王子!"), 剛剛幫我們端菜的是他的媽媽(眾人再度驚呼:"王妃!"), Balu溫文的氣質談吐非常吸引人,他有很長的時間住在台北,八八風災後, 回部落協助父親一些重建工作 他思考,也許該留在部落,傳承雲豹傳人的信念, 好茶的意思就是雲豹的傳人,西魯凱的發源地, 傳說中雲豹引路帶著兩位獵人找到舊好茶這個宜人的居所,不過,族人不稱好茶, 他們稱"古茶布安" 禮納里的這條街,就叫做古茶柏安街, 而山上的舊好茶,村口有一塊石板,就寫著"古茶布安"。 這是很幸福的事,能為自己的文化奮鬥,我不會說什麼放棄高薪那一套, 追求金錢,本來就不是每一個人的最高目標。 Balu說,他在台北曾經在大飯店工作過,偷學了一些主廚的工夫菜(他太客氣了吧), 因緣際會下,他決定開家餐館。 Balu很真誠的說道,他希望來到這裡的人,能感受到魯凱傳統裡, 無私與人分享的心意。 -- 白貓銀貓環島: http://cor.nidbox.com/diary/read/869914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48.2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od/M.1451403242.A.082.html
文章代碼(AID): #1MWgVg22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