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員日記…2

看板Finance作者 (想交個射手女孩)時間11年前 (2012/09/21 22:59), 編輯推噓15(1509)
留言24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小行員日記2 客戶貸款後,正常繳款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是偶而一、二期手頭緊或忘記繳, 那就屬於放款收回處理的範圍。但若是客戶超過三個月未繳或者是真的擺明繳不 出來了,這時就該催收經辦出馬了。不同於收回電話打過去時,客人總是會不好 意思說忘了存錢,催收客戶大部分的選擇是逃避。一般都是不接手機,或者是停 話,但最誇張的還是手機一接起來說他不是本人,但他還是會轉告借款人這件事 的(明明我才講不到幾句話,他就可以講一大堆…)。 不像民營銀行為了獎金可以將已經繳不出錢的客戶再擠出汁來,要不要將客 戶轉催收戶是最令人頭痛的抉擇。欠繳三個月以內的客戶,只要盡快將錢補齊, 逾期的資料就不會上聯徵,算是一個緩衝地帶。但一旦判定是催收戶,聯徵上就 會有不良記錄,會對客戶的信用造成很大的困擾。而偏偏有許多客戶在一開始催 繳時都會賴皮,而紀錄上了聯徵之後,反而突然會生出錢來大吵大鬧,叫我要還 他信用清白。 因此,將客戶轉催收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聯絡到客戶,讓他死的甘願,不然 後續會有很多麻煩。只是,很多客戶真的習慣性選擇逃避,所以雙掛號留證據變 得非常重要,至少當客戶因為信用信錄而不爽時,有個保護自己的工具。不過, 對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而言,客戶雙手一攤就是沒錢,什麼信不信用的也不是那 麼重要就是了。畢竟,信用代表著能借到多少錢,但沒錢時,信用就是其次的東 西了。 除了無擔保的貸款外,擔保貸款的擔保品處分的法律程序本來也是催收人員 的一大功課。只是為了避免有一百五十家分行就要有一百五十個以上的法催人 員,將法催程序從分行獨立出來似乎也是個必要的過程,這樣除了可以減少分行 的人力負擔之外,也可以讓專門的法律人才來跑法院的程序。於是,跑法院就成 了區域中心的工作。 於是,帳戶的處理與客戶債務協商等催收一線工作就是分行經辦的工作,而 當涉及到擔保品的處分或法律程序的執行與撤回時,就有賴區域中心的法律高手 負責。只是這樣造成了分行的經辦若非法律背景或對法催程序有一定了解,在一 線處理時總是綁手綁腳,而區域中心的同仁對一線客戶的狀況也不甚了解,常常 都是鐵面無私的就快、狠、準的處理擔保品與執行法催程序。雖然說法律上絕對 站的住腳,不過流程上還是缺乏細膩。 當然,法催程序是一件很冗長瑣碎的流程,而一線的帳務作業也異常麻煩。 當是正常戶時,客戶照約定利率還款,即使偶有違約,也只要多付點違約金就解 決了。但一旦客戶違約,除了連帶衍生的訟訴費用外,利息與違約金的算法更是 令人頭痛。正常還款有正常還款的利率,變成催收戶之後有催收戶適用的利率, 協商又有協商的利率。 常常發生的是客戶變成催收戶之後,又跑來協商,比如說約定好分七年,利 率5%,每月還五千。但還了二個月之後,又還不出來了,於是又被歸到違約。 那這二個月還的五千的利率要怎麼算?於是只好利率再回到催收的利率。但麻煩 的是客戶過了一陣子又再跑過來協商,這時候如果拒絕客戶,客戶又會鬼叫他有 誠意還錢,為什麼我們不給他機會,於是又…。 除了銀行帳戶之外,聯徵方面也是個大問題。正常積欠本金或利息超過三個 月以上就要在聯徵上歸為甲類逾放,但若是有協商且依還款條件履行達六個月以 上,又可以歸為乙類免列報。但偏偏會逾期的客戶總是常常財務狀況連連,所以 一下子還款正常,一下子又還不出錢來,也讓催收人員無可奈何。畢竟,客戶要 有錢早就還了,那需要拖到催收戶,而既然變催收戶了,錢也不會因為跑來協商 之後就從無變有,所以也只能一直跟銀行來來去去了。 而客戶是不是逾放戶對銀行的放款品質相當重要。正常還款客戶屬第一類。 有擔保但欠款超過一個月到十二個月,或無擔保放款超過一個月至三個月則是第 二類。有擔保欠款超過一年,無擔保超過三個月到六個月則是第三類。無擔保且 欠款六個月至十二個則是第四類。第五類則是無擔保欠款超過一年。而第一類到 第五類分別需提列0%、2%、10%、50%與100%的備抵呆帳。 舉例而言,若是一個客戶借了100萬的信用貸款,然後從第一期就沒還,到 了一個月後就成了第二類,這時銀行就要提撥這100萬的2%,就是2萬來當備 抵呆帳。到了三個月後,就成了第三類,就要提10%,也就是10萬來當備抵呆 帳。到了半年後,就要提50%,就是50萬,而一年後就要提100%,就是100 萬的備抵呆帳。 一般而言,存放款的利率大概在1%到2%之間,差一點的不到1%,好一點 多也很難過3%。所以每借出100萬大概只能賺個1、2萬的利潤。換言之,如果 被倒掉100萬,就要做100萬的50倍到100倍才能賺回這損失的100萬,而這 影響銀行的獲利甚鉅。只是,雖然規定上資產分類五類寫的很清楚,但實務上的 認定還是銀行的自由心證。 舉例而言,假如某家企業向甲、乙、丙三家銀行各借了1億。一開始約定每 年還二千萬,共還5年,但後來週轉不靈了,無法照原約定還款,最後變成只能 每年還個五百萬。這時,也許甲銀行比較保守,直接就當成無法還款,無擔保的 部分就當第五類處理,全額列入呆帳,這時甲銀行就需要提撥1億來當備抵呆 帳,雖然每年還是有個五百萬進帳,但這一年甲銀行的獲利會比較難看。 而乙銀行也許會將該企業打到第三類或第四類,每年還的五百萬扣完利息或 違約金後,就當作是有還本金,這時候這1億的放款只需要提撥2%或10%的呆 帳。當丙銀行搞不好乾脆再跟該企業再簽一個暫緩還本金的約定,每年的500 萬還利息綽綽有餘。這時候丙銀行除了每年有大筆利息進帳之外,也不用提撥任 何的呆帳。 因此,銀行的獲利與資產品質的關係並不是財務報表所呈現的那麼單純。以 四大慘業為例,若銀行團堅持要這些公司依原聯貸條件還款,那這些公司有的早 就不知道要被打到第幾類去了,而每家銀行每年獲利不過上百億,面對力晶、友 達這種開一天賠一億的的企業,實在沒有勇氣去面對。更遑論所謂的那些廠房與 設備的擔保品到底還值幾多錢了。於是,債大不怕倒,只好讓這些企業一直展延 下去,保持漂亮的獲利。 試想,本來一年要還1億的本金,但因為還不出來,結果變成只還了一千萬的 利息,但因為合約條件改變,暫緩還本,原來虧九千萬本金,變成純賺一千萬的利 息,這樣獲利怎麼會不好看呢。因此,銀行認定資產品質的保守與否,決定的獲利 數字的亮麗度。缺錢的人很多,但如何將錢借出去又能夠平安的收回來,才是決定 一家銀行優劣最重要的依據。 剛好,又遇到了債清條例的施行。而這,也讓原本已經夠複雜的債務協商變的更麻 煩。債清條例的本意是好的,有些人已經還不出錢來了,但銀行也不能莫名其妙就 放過他們,不然其它正常繳款的貸款戶心情會如何?於是,除了不停的被轉賣的債 權與打不完的催討電話外,每隔五年又要跑一次法催,也讓銀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 而這些還不出錢的人,一旦找到了正職的工作,沒多久就被法催,然後僱主不 爽,就又失業,於是又扣不到錢,只能再去找一些不繳稅的工作,當然更沒有錢還 銀行。而在卡債風暴之後,這群人的數字暴大量,於是有一群數量不小的人用青春 一直在跟銀行打消耗戰,呈現一種半死不活的殭屍狀態活著,而造成社會不小的困 擾。 債清條例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救這群人。其中,清算類似破產,是對銀行與債務 人最好的方法。一旦清算之後,債務人沒有任何資產,但也不再有任何負債,可以 好好的重新開始。而對銀行而言,這本來就是要不回來的錢,剛好可以從催繳名單 中刪除,省下催討程序的不停付出但卻很難收回來的浪費。只是,法院似乎認為欠 債還錢天經地義,所以真正能走到清算程序的人少之又少。 於是,更生成了主力。事實上,早在債清條例之前,銀行就有協商機制,但銀 行在商言商,債務人要倒帳就要付出信用代價,一輩子都無法再跟金融機構正常往 來。想要透過協商的方式來大幅減低還款金額,幾乎沒有銀行會接受。可以說,銀 行的底限頂多是不算利息,但本金是一定要回來的,別輕易的想透過協商來減少本 金,信用跟還錢只能二選一,沒有那麼好的中間選項。 正因為銀行這種態度,所以才需要債清條例來讓法律介入,用法律的強制力解 決這個問題。原本,想說藉由法院這公正第三者來根據債務人的況狀,只還三成到 七成的本金來解決這些債務人的問題。但沒想到許多法官比銀行還保守,認定債務 人還是要償還大量的本金,或者是訂出一些不容易執行的條件,也讓真正達成更生 的比例很低。事實上,更生本來就是一個很難執行的程序。法院訂了一大堆條件要 債務人去遵守,比如說不能搭高鐵、不能上酒家或者是每個月要還多少錢之類的約 定。但問題是銀行沒有空去管這些人,而且這些債務人本來財務狀況就不太理想, 常常還不出錢也是很正常的。於是,老問題又回來了,本來約定好七年,無息每個 月還三千,但乖乖還了二年之後,又突然還不出來了,那這時候又要怎麼辦?更生 無效?還是?萬一債務人過後幾個月後又突然還出錢來了,又來哭又來鬧了?那該 如何? 對銀行而言,管一個逾期放款的客戶所花的時間與金錢比管理幾百個正常客 戶還多。當初被這些客戶所倒掉的錢是第一次損失,接著執行催討時所多付出的 人力、物力是第二次損失,來協商時又再浪費精神一次,好不容易更生了,光要 好好的依更生條件去處理都要耗個五年七年,萬一中途客戶又繳不出錢來,根本 沒有人知道該怎麼玩下去。只能說,在銀行端而言,大型聯貸案的剪彩是人人搶 著拍照的風光,但一旦繳不出錢來後續的收尾程序,則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業 務。 聯貸案雖然風光,但一旦企業經營不善,一大堆的銀行意見不一,要整合也 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而言,聯貸案的協商依然由主辦銀行主持辦理,禮貌上會 依照金額大小的比例來表示意見。而對保守的官股行庫而言,雖然佔的比例都不 小,但一般的回答都是會回去報告總行,等待上面指示。反而是只佔少數比例的 民營銀行代表意見一大堆,而且強烈要求作成書面,讓他們回去可以好好交差。 對民營銀行而言,他們是能拿回一點是一點,所以只要企業肯還錢,他們對 條件的要求很鬆散。但對官股銀行而言,拿回多少不重要,反正也幾乎沒獎金這 東西,重要的是不要違法,不要被當作圖利,所以一般都是009看008,007看 006、005看004,大家都不急著表示意見,但若是已經有人做出意見了,就會跟 進。畢竟,只要上面表示004也這麼做就沒問題了。 不過,這些企業主常常玩二面手法,一方面向銀行表示誠意,減低利息支出, 一方面卻又想辦法再從銀行套利。舉例而言,本來從銀行借100億,結果這100 億都還不出來。其中40億在比較保守的官股銀行中,另外40億可能被民營銀行 當不良債權以10億賣掉,而企業再用人頭公司用15億買回這40億的債權。而 最後的20億則在其它民營銀行手中。 於是,債務協商大會時,人頭公司有40%的債權,這時只要再拉到其它10% 的民營銀行就可以通過有利的方案,即使不能減少本金,也能將利息支出減到最 低。也就是說,這家企業原本借了100億,利率可能2%,但透過協商的過程, 本金少了25億(40億-15億),利率也許變成0,或者比1%還低,其逆境求生的 能力,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更神奇的是,這時該企業提出了原金額借新還舊的要求。再從銀行借新的 100億來還舊的100億,也就是說原本欠甲銀行10億,但這時候再跟甲銀行借 10億來還欠甲銀行的10億,雖然對甲銀行在現金上沒有任何差別。但甲銀行的 逾放款馬上變成收回10億,而且又重新放出了一筆10億的貸款,一進一出,甲 銀行業績馬上衝上去。 而這100億中,其中的40億已經變人頭公司買走,所以會多出40億來讓其 它銀行認領,假如原本的舊銀行受不了誘惑,除了原本舊的額度整外,又認了其 中的幾億,那這幾億就會還給這家人頭公司,也就是再流到這家企業的手中。若 是真的有銀行將這人頭公司的40億認走,那這企業也就是用當初人頭企業的15 億換到了40億的現金,重新翻身。雖然,明知這家企業在吃銀行的豆腐,但面對 勢力龐大的銀行團卻依然充滿活力滿頭白髮的企業負責人仍舊讓我佩服不己,不 得不走上前跟他握手致意。 並不是所有負責人都是這麼勇敢的,大部分的負責人只要企業經營不善都是 選擇逃避。但若是該企業還有些殘存的價值,比如土地,那麼還是會有人想跳進 來分一杯羹。於是,只見債務人協商大會每次出現的公司負責人都不同,每個人 都只想進來看能不能跟銀行談到好一點的條件,然後將土地賣了賺點差價。而一 旦發現跟銀行談不攏,或者是土地似乎賣不到好一點的價格,就再轉手,不停的 換人。 只是,公司的員工成了最大的犧牲者。至少,在去看擔保品與開協商大會時, 就被員工哀求過二次,說銀行可不可以放棄債權,讓他們多少能夠分到一些公司 積欠的薪水。當下聽了異常辛酸,只是這也不是我能決定的事,只能很無奈的安 慰他們說土地很值錢,即使銀行團分完了,還是會有剩餘給他們的。所幸,因為 這幾年不動產狂漲,最後所有債權人都獲得足額受償,也還夠發給員工積欠的薪 水。 除了土地之外,公司的名聲與技術也是一種資產。當一家公司進入債務協商 時,有心人士用低價介入經營權,然後再試著與銀行協商來降低債權金額,讓公 司重生,藉此獲利。原本公司欠銀行100億,因為經營不善,所以用10億賣掉。 新的買主再想辦法來跟銀行談,若是可以將100億的欠款談到10億以下,那公 司負債頓時從100億變成10億,財務壓力大減,那要重新站起來可真的是很容 易。 只是,這家新買主談的不是從100億變成10億,而是變成1億。所以,即 使對主辦銀行而言,拿回1億也總比100億的紙上債權好,但這樣一來,該如何 跟銀行團的董事會交代呢?只能說,你多有本事跟銀行團談條件,你就能獲得多 少的利潤。銀行不良債權這一塊,看似垃圾堆,但有能力的人,還是有很多的辦 法,從裡面硬去挖出鑽石或是黃金來。 在做了催收經辦半年之後,調到了個人放款。 -- my blog: http://lintan512.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4.195 ※ 編輯: lintan 來自: 123.193.4.195 (09/21 23:04)

09/21 23:45, , 1F
推~ 真的是講到催收人員的甘苦談 另外,請問貴行現在還是
09/21 23:45, 1F

09/21 23:46, , 2F
用五分類嗎?因為敞公司是用評估減損,好奇問一下.
09/21 23:46, 2F

09/22 00:07, , 3F
即使免列報 聯徵記錄仍是催收戶 催收做半年能寫這麼多真厲害
09/22 00:07, 3F

09/22 00:47, , 4F
推個好文
09/22 00:47, 4F

09/22 06:20, , 5F
在備抵逐步調高的趨勢下,債權管理變成銀行獲利的關鍵了
09/22 06:20, 5F

09/22 06:21, , 6F
催收有時真的在開寶箱的感覺,別人看不到你做了什麼,但有沒有
09/22 06:21, 6F

09/22 06:22, , 7F
能力就是幾百萬獲利的差別
09/22 06:22, 7F

09/22 10:14, , 8F
09/22 10:14, 8F

09/22 10:26, , 9F
一類正常放款現在金管會是規定需提存0.5%
09/22 10:26, 9F

09/22 11:04, , 10F
財政部下的綠色招牌銀行嗎?
09/22 11:04, 10F

09/22 11:32, , 11F
推!謝謝分享!!
09/22 11:32, 11F

09/22 18:46, , 12F
合庫無誤!
09/22 18:46, 12F

09/22 19:06, , 13F
半年一換 是MA嗎? 好文推!
09/22 19:06, 13F

09/22 20:32, , 14F
MA級的訓練 果然是精英中心!!
09/22 20:32, 14F

09/23 01:34, , 15F
感激分享
09/23 01:34, 15F

09/23 01:44, , 16F
應該是005
09/23 01:44, 16F

09/23 16:44, , 17F
好文 謝謝分享
09/23 16:44, 17F

09/23 18:01, , 18F
應該不是006喔 看到下篇寫信用卡現金回饋高 006最弱
09/23 18:01, 18F

09/23 18:34, , 19F
原PO有第三篇 第三篇一看就幾乎是土銀
09/23 18:34, 19F

09/23 18:35, , 20F
土銀信用卡只要繳息正常 循環利率都壓很低~
09/23 18:35, 20F

09/23 18:37, , 21F
過年前勞工紓困貸款 土銀幾乎每次都承辦銀行
09/23 18:37, 21F

09/26 23:01, , 22F
推用心分享!!!!^^
09/26 23:01, 22F

09/29 21:49, , 23F
09/29 21:49, 23F
※ 編輯: lintan 來自: 123.193.4.195 (09/03 20:13)

04/30 13:11, , 24F
筆記
04/30 13:11, 24F
文章代碼(AID): #1GN82zzT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