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世華銀行的那些事

看板Finance作者 (想交個射手女孩)時間13年前 (2010/12/12 11:35), 編輯推噓17(1709)
留言26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國泰世華銀行 淨值:94,407M 資產總額:1,544,978M 存款餘額:1,329,463M(7) 放款餘額:851,155M(11) 國內分行家數:161 員工人數:5,982 臺灣中小企銀 淨值:43,490M 資產總額:1,200,172M 存款餘額:1,029,606M(11) 放款餘額:915,555M(9) 國內分行家數:124 員工人數:5,150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淨值:126,436M 資產總額:1,683,992M 存款餘額:1,306,791M(8) 放款餘額:916,233M(8) 國內分行家數:134 員工人數:8,756 設立金控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將銀行、證券、保險三者相結合,達到擴大規模 並且具有綜效互利的效果。雖然各大金控都努力的想要朝三者皆大的方向邁進, 但幾年下來,幾乎都還是在主力項目單引擎發展,華銀、一銀、中信、台新等銀 行金控依然以銀行為獲利來源,元大、日盛以證券為主,新光金則依然靠保險為 主力。然而,蔡家兄弟的兩大金控,國泰金與富邦金卻成功的發展出了雙引擎與 三引擎,可謂金控的最佳典範。 國泰人壽在台灣保險界的地位不用多提,在台灣沒有一張國壽保單的人還真 的不多。然而,國泰世華銀行在民營銀行的地位也不容小覷,存款量排行第七, 不只是民營銀行之首,更是贏過了官股的彰銀與台企銀。分行161家也在所以行 庫中名列前矛,單以國泰世華銀行成立金控都贏過大部分的民營金控,更遑論還 有一個國泰人壽了。 只是,這對雙引擎還是不夠平衡,國泰人壽威名太盛,每當新聞媒體提到國 泰金控時,不論是好是壞,總是以國壽為報導主體,而每次牽動股價的高低,也 常常是跟國壽的獲利有關,而鮮少看到國泰世華銀行的消息。當然,這也跟國泰 世華銀行的低調有關。原本,世華銀行就是一間相對不張揚,默默賺錢的銀行, 在與國泰合併之後,依然保持作風。 不像中信金、富邦金甚至台新金一樣的狂衝猛衝,國泰世華銀行在民營銀行 中的風格被感覺跟官股銀行比較像。即使仍然需要推基金、保險,有業績壓力, 但步調似乎沒有其它民營銀行那麼快。即使流動率不低,但卻有不少員工依然會 說國泰世華銀行算是比較有人情味的銀行,裡面老人的比率也不低,這在民營銀 行中是少見的。 事實上,國泰金控仍在為了如何調節雙引擎而困擾不已。國泰人壽是以業務 員為銷售主力的方式在經營保險業,數十年下來也證明成效非凡,將第二名遠遠 的拋在後面,穩居台灣保險業霸主地位。然而,隨著銀行通路銷售保險興起與外 商壽險公司競爭,國壽即使處於領先地位,依然試著改變,除了運用國泰世華銀 行的通路大量銷售保險之外,也推出了不少招收優秀新人的方案。 然而,發展銀行通路保險雖然是利基,但卻與國壽原本的業務員大軍行銷模 式相衝突。國壽具有領導品牌威力,所以當有人想買保險時,國壽的保單一定會 被列入考量,也就是說,銀行通路雖然擴大了國壽的客源,但某種程度是將業務 員原本可以承作的保險業績給搶走。因此,即使在同屬國泰集團,依然會發生矛 盾的情形。 而且,國壽的保單就如同統一的產品一樣,即使全家、萊爾富等便利商店看 統一不爽,他們也無法將統一的產品下架,不然就會流失很多的消費者。而其它 銀行對國壽保單的想法也一樣,雖然明知是幫國壽推銷保單賺錢,但若是少了國 壽保單這個選擇,那依然會流失不少消費者。所以即使沒有國泰世華銀行這個銀 行通路,國壽的保單依然在其它銀行通路熱銷。 而雖然透過不停的合併讓國泰世華銀行在民營銀行中居領先地位,但相較於 國壽的霸主地位,加上集團的老闆原本就是經營保險業的專家,自然國泰世華銀 行在金控內的地位不如國泰人壽。甚至,目前國泰世華銀行的營運幾乎都是以前 世華銀行的人。可以說國泰世華銀行的定位比較像是世華銀行的人繼續經營世華 銀行,但需要在上面掛個國泰的名字。 世華銀原本就是比較低調的銀行,加上在集團內的地位並不如其它以銀行為 主力引擎的金控,因此自然在衝刺度上會不若其它民營銀行。除了銀行通路保單 會搶到原國壽的業務員保單之外,國壽本身也會推出類似銀行房貸的商品,可以 說業務員也在搶國泰世華銀行的生意,所以說保險業務員也不必然會將客戶轉介 到銀行端。只能說,國壽數十年的業務大軍經營模式與世華銀行的營運方式本來 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硬要湊在一起,只能是各玩各的,不求發揮多少綜效, 只求別互相拖累就很好了。 對很多銀行金控而言,成立保險公司或者是尋求保險業者的合作,只是希望 藉由保險通路來擴大客源,並且賺取更多的佣金或手續費收入。畢竟,與其賣別 家金控的保單,不如賣自己家的,這樣賺比較多。在這種觀念下,保險只是一個 輔助銀行行銷與獲利的方式,是輔助銀行用的。當然,若是保險的部門能夠莫名 其妙的壯大,那更是意外的收獲。 然而,國泰金的情況完全相反,國壽規模太大了,即使沒有國泰世華銀行, 國泰金控依然是很大的金控。因此,不同於其它銀行將保險當成輔助的地位,在 國泰金控,國泰世華銀行倒像是國壽的助手,專門替國壽銷售保單。而對原本世 華銀行的人而言,國泰金對待他們還算寬容,並不像其它民營銀行一樣合併後將 人逼到絕境,加上國泰金的高層光處理保險端就處理不完了,也沒太有空來管銀 行的事,因此他們也樂的輕鬆,用以前在世華銀行的態度來對待國泰世華銀行。 因此,國泰世華銀行所呈現出來的感覺與其它民營銀行不太一樣。即使規模 很大,但感覺卻不若其它民營銀行積極,甚至在授信的嚴謹度上比某些官股行庫 更高,可說保有以前世華銀的風格與混進了一點國壽的穩健。或者是說,銀行端 並非主力所在,不求躁進,穩定成長即可,因此不用冒險授信,好好的扮演金控 第二人角色即可。 也不像其它民營銀行硬分什麼MA、ARM或櫃台人員的人才榨壓法。國泰 世華銀行給坐櫃台的高辦薪水還算不低,加上許多購買自家保險的補貼與還可以 的年終,在民營銀行中,在國泰世華銀行坐櫃檯的待遇算是很接近官股銀行的。 事實上,國泰世華銀行的經營與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像官股的方式,而不像其它民 營銀行。換個角度說,就是國泰世華銀行的步調在民營銀行中算是比較緩慢的。 當然,業績壓力仍是民營銀行不可承受的重,而這也是流動率高的主因之 。只是,相較於其它大型民營金控,國泰世華銀行的壓力相對小,福利也相對好, 當然主管的要求也比其它民營銀行低一點。畢竟,國泰世華銀行的定位比較像是 國壽的助手,而且某種程度也算家大也大,每年獲利也都很不賴,所以並不像其 它銀行金控一樣,一定要將員工的業務能力擠到最大才行。 當然,國泰世銀行除了高辦之外,也招所謂的MA,即使名字不一樣是叫 CMA,本質上還是精英儲備人員。中信、台新是用高薪將最好的人才引誘進來, 然後在短時間內壓縮,盡快推上火線扛業績。官股銀行像一銀的MA,則像是用 較高的薪水的招攬一些高學歷與英文好的行員,來證明也是重視人才的,形式意 義大於實質意義。 而國泰金的CMA比較類似這兩個的中間,以民營銀行的立場,付更高的薪 水當然要做更多的事,絕不可能跟官股一樣只做個高薪櫃台。但是卻也沒有一個 機制跟其它民營銀行一樣去榨壓這些所謂的精英人員。對很多銀行而言,招人才 進來容易,但要有個可以訓練人才與讓人才發揮的場合卻是困難的,要像中信金 一樣能夠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一個能扛業務的RM是很不容易的。 要足夠的資資能夠在短時間內吸收企金、聯貸、中小信保、甚至外匯等專業 知識。接著還要有面對企業戶大小老闆們的能力,如何應對進退也都需要訓練, 接著要能夠率隊作戰,除了要有抗壓性之外,還需要有強大業務能力。整個流程 從選才到訓練完畢確定是人才,需要時間更需要一套完整的培訓與發展模式。當 然,整個銀行的風格也都要是能力至上,業績至上才行。 很遺憾的,國泰世華銀行的發展步調先天受限於世華銀行的經營風格,穩健 但自然也比較緩慢。後天則是因為非金控內最主力的業務,所以受到高層關愛的 眼神也不若國壽,自然比較沒有求新求變的動力。可以說,國泰世華銀行比較像 是一銀與華銀的發展模式,想在穩定中求變化。給予一線行員還不差的福利,但 也有一定的業績壓力,即使招了MA,但卻也沒有太大的表演舞台,培訓與受訓 的內容也不太有體系,頂多就是各部門走門看花之後,就塞進一些聽起來還需要 人才的部門,然後就算是完成了人才養成的整套流程。 當然,最大的差別是,在官股銀行,即使都做不到業績,只要挨的起主管的 嘮叨,基本上還是能夠一直待下去的。而在國泰世華銀行,即使再像官股銀行, 即使只是國壽的輔助銀行,業績依然是考核的主因,做不到業績,滾人的機會還 是非常大。只能說,民營的本質依然還是業績至上,沒有業績能力的人,再有人 情味的民營銀行,也是待不久的。 最後,國泰世華銀行家大業大,即使步調不若中信金、富邦金快,但像官股 行庫一樣,每年還是能夠穩穩的賺進大把的銀子。銀行內的老人大多是世華銀的 老人,新進行員待很久的比率即使比其它民營銀行高一點,也依然不算高。要在 國泰世華銀行養老似乎不是件頂保險的事,目前的安定只是來自於高層對雙引擎 模式的不熟悉,以後朝中信金與富邦金的模式發展似乎是可預期的。只能說,想 自我實現,證明自己的能力,依然以中信、富邦或其它外銀為首選,想過個平穩 的人生還是想辦法努力考進官股,比較有保障。 -- my blog: http://lintan512.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89.230

12/12 12:10, , 1F
這篇文章跟我所知的國泰不太一樣~建議參考就好~
12/12 12:10, 1F

12/12 12:12, , 2F
有富邦金的說明嗎?
12/12 12:12, 2F

12/12 12:34, , 3F
這幾年的獲利反而靠銀行端cover過去..不過國壽端把銀行
12/12 12:34, 3F

12/12 12:34, , 4F
x端當小老二看倒是真的= =
12/12 12:34, 4F

12/12 13:02, , 5F
我到是覺得講得頗中肯
12/12 13:02, 5F

12/12 13:03, , 6F
不知道國泰流動率多高的人可以在板上搜尋"國泰高辦"
12/12 13:03, 6F

12/12 13:04, , 7F
本板第一次有系列戰文出現就是這個 還有人冒名寄信來嚇我
12/12 13:04, 7F

12/12 13:11, , 8F
推~
12/12 13:11, 8F

12/12 14:00, , 9F
國泰高辦全年度招人 流動率著實不低
12/12 14:00, 9F

12/12 14:00, , 10F
業績的部分 就像下部隊一樣 高的比中信還高 低的比官股
12/12 14:00, 10F

12/12 14:02, , 11F
還低 一切看命 國壽和世華的矛盾存在已久 整合是大問題
12/12 14:02, 11F

12/12 14:04, , 12F
推好文!Lintan辛苦了!
12/12 14:04, 12F

12/12 14:06, , 13F
不過 如果心臟夠大 在世華養老其實也算不錯 算是民營中
12/12 14:06, 13F

12/12 14:06, , 14F
最適合養老的吧XDDD
12/12 14:06, 14F

12/12 14:21, , 15F
以我2個朋友的經驗來說 相當貼切...
12/12 14:21, 15F

12/12 14:40, , 16F
我個人同意1樓的說法..參考即可..
12/12 14:40, 16F

12/12 17:07, , 17F
同一樓,僅供參考...
12/12 17:07, 17F

12/12 19:15, , 18F
005幫推!!! 寫的真好!!!
12/12 19:15, 18F

12/12 20:29, , 19F
國世銀行員比較雖的是得坐在那邊聽國壽業務發飆
12/12 20:29, 19F

12/12 20:29, , 20F
不過同樣的情形我也在新光銀看過就是XD
12/12 20:29, 20F

12/13 09:44, , 21F
民營中最適合養老?把上海商擺哪了…
12/13 09:44, 21F

12/13 11:30, , 22F
民營最適合養老首推上海銀... ^^
12/13 11:30, 22F

12/13 22:23, , 23F
原PO原來是二中同屆的阿~推一個~
12/13 22:23, 23F

12/18 08:26, , 24F
只有是國壽的附屬單位一言屬實,其他的 算了吧
12/18 08:26, 24F

01/12 23:25, , 25F
嗯...國壽是國泰世華最大的澳客..最多的客訴來自於業務員.冏
01/12 23:25, 25F

01/30 22:10, , 26F
同意樓上...客訴大部分都來自國壽!
01/30 22:10, 26F
※ 編輯: lintan 來自: 123.193.4.195 (09/03 20:08)
文章代碼(AID): #1D14CGEl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