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轉錄] 那些啟蒙我的電影們。

看板Film-Club作者 (gingerale)時間13年前 (2010/09/14 23: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已徵得這位同學同意轉錄。 ※ [本文轉錄自 vikingloo 信箱] 作者: morgana1224 (20th Century Girl) 標題: Re: [轉錄] 那些啟蒙我的電影們。(morgana1224) 時間: Tue Sep 14 23:24:42 2010 : 所以我說啟蒙這個字極具個人性,我相信每個人在他一生裡 : 都會有一些啟蒙經驗,也相信很多人的啟蒙經驗是來自於電 ^^^^^^^^^^^^^^^^^^^^^^^^^^^^^^^^ : 影這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媒介。如今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媒介 ^^^^^^^^^^^^^^^^^^^^^^^^^ 他用媒介不是用媒體 : 的世界裡,不管是在電影院、電視頻道或是網路下載看到的 : 電影,一定有愈來愈多的啟蒙經驗來自電影。而且更關鍵因 ^^^^^^^^^^^^^^^^^^^^^^^^^^^^^^^^ 我非常質疑這句話,對不起畢竟我不是走文化研究路線, 我個人正在往盜版虛偽象牙塔的社會學道路上邁進。 : 素是:現代人對於自我的建構,是透過一連串的故事述說而 : 聯結起來。每個人知道自己是誰,是來自於腦海裡清晰的時 : 間序列的結構:「我出生在哪裡、成長的經驗、經歷過哪些 : 關鍵的事件、在生命裡出現過的轉折」等等,透過這一連串 : 的敘事建構出自我。 : 那麼為何需要建構這個自我?因為我們要向著一個我們渴望 : 的、理想的「我」而去。於是我們會在「現在」的時間流裡 : ,透過追尋新的經驗去創發或改變自己;換句話說,在建構 ^^^^^^ : 自我的時候,除了回溯過往的傳記中的我,我也同時必須開 ^^^^^^^^^^^^^^^^^^^^^^^^^^^^^^^^^^^^^^^^^^^^^^^^^^^^ : 放性地將自己嘗試放入另外一個敘事,從而在那個敘事的前 ^^^^^^^^^^^^^^^^^^^^^^^^^^^^^^^^^^^^^^^^^^^^^^^^^^^^ : 因後果裡,產生不同的感覺或體悟,最後再從那個敘事重新 ^^^^^^^^^^^^^^^^^^^^^^^^^^^^^^^^^^^^^^^^^^^^^^^^^^^^ : 返回到我們自己的敘事。由此,所謂的自我便會產生重大的 ^^^^^^^^^^^^^^^^^^^^^^^^^^^^^^^^^^^^^^^^^^^^^^^^^^^^ : 改變。 ^^^^^ 我覺得這裡是一個很好的點來闡述nominee想表達的東西,等下 說。 : 譬如我們在童年讀亞森羅蘋或福爾摩斯時,自就彷彿會跟著 : 跳下去冒險,碰到道德困境的情節,自己也會陷在裡面;而 : 在「共同經歷」那些故事之後,你會發現實際上的自我好像 : 或多或少也跟著改變了。我們經常會渴望在除了自身的生命 : 情節之外,也能進入別人的故事,受陌生經驗的洗禮,因為 : 唯有如此才能讓建構自我的敘事更加豐富完整。由此觀之, : 電影帶給人的啟蒙經驗,意義重大至極。它提供無數的參考 : 故事,幫助建構了我們的自我敘事。 我覺得點超怪,透過電影情節建構自我的敘事更佳豐富完整, 這件事的立論其實從頭到尾都建構在電影是最重要的媒介這件 事情上阿,我個人不是學媒體,所以我無法和你們討論到底媒 體與媒介的差別,但這個時候,套用原作自己說的話,我們是 不是就應該討論,透過這種藝術形式的媒介,到底可以怎樣影 響一個人?是影響還是單方面洗腦?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畢竟這本雜誌的讀者群想必都是愛好電影者,所以我想他這樣 的論述方式其實是很自然而然的,可是我覺得這就影響接下來 他說的話: : 「這個故事或許虛構,但召喚出自我的經驗感受卻很真實。」 : 當一個人在漆黑的電影院裡感動得嚎啕大哭,他就捲進了那 : 個故事,受到劇中人物經驗的洗禮。雖然那顯然是「另一個 : 人」的存在感,但他卻能因為電影的中介而與之一同經歷某 : 種道德抉擇的情節。這個故事或許虛構,但召喚出自我的經 : 驗感受卻很真實。換句話說,即便在真實生活中我們從來沒 ^^^^^^^^^^^^^^^^^^^^^^^^^^^^^^^^^^^^ : 有過這樣的經驗,但因此而接受電影洗禮過的心靈卻已經不 ^^^^^^^^^^^^^^^^^^^^^^^^^^^^^^^^^^^^^^^^^^^^^^^^^^^^^^ : 一樣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啟蒙。 ^^^^^^^^^^^^^^^^^^^^^^^^^^^^^^ 我覺得這一段推到極端就會變成楊震與說的,重點也許不一定是 視覺感官上的,的確也可以是情感道德上的,但卻無法否認,這 些情感道德上的影響,一定也是有文化價值的再複製,所以我覺 得這種啟蒙很奇怪,他把啟蒙這件事情描寫的很正面,可是當我 們真的試圖將自己置於西方社會的情境脈絡中去想像、去經驗, 或許這可以稱作對西方世界的啟蒙,可是這事正向的嘛?我有點 懷疑。 : 1980年代我在台大讀書的時候,參加了視聽社,身邊一堆對 : 電影如痴如狂的人,雖然我也很喜歡看,但總還是疑惑他們 : 怎能愛得如此痴狂。後來慢慢發覺,那種迷戀就源自電影豐 : 富的敘事與自我追尋的動能。這其實也很像十八、十九世紀 : 歐洲社會當時小說的興起。因為現代人才有強烈的自我,相 : 較於傳統社會總是幫你規劃好人生軌道,只要按表操課就好 : ,不必有自我。社會學家紀登斯說現代性就是一種反思性的 : 文化;因為反思,自我才會誕生,明天和今天可能就有重大 : 的差異,自己對於追求未知的人生有高度的期望。 : 就此而言,電影確是現代性的表徵,它是如此恰當的媒介, : 把所有人捲入某個故事裡面,而且比小說更強大,它在官能 : 上創造的碰撞更直接且全面。讀小說必須有好的文學想像力 ^^^^^^^^^^^^^^^^^^^^^^^^^ : 才能進入故事,可是一般人很快就會被電影的影像、聲音、 ^^^^^^^^^^^^^^^^^^^^^^^^^^^^^^^^^^^^^^^^^^^^^^^^^^^ : 情節所吸引。觀眾會順著那個敘事行進,想要知道它的結果 ^^^^^^^^^^^^^^^^^^^^^^^^^^^^^^^^^^^^^^^^^^^^^^^^^^^^ : 因為敘事是人們建構自我的本能,所以電影最大的魔力就 ^^^^^^^^^^^^^^^^^^^^^^^^^^^^^^^^^^^^^^^^^^^^^^^^^^^ : 在這裡。 ^^^^^^ 我覺得這是他全文想表達的重點。 由於我個人很在乎文化殖民這件事情,所以其實我很不喜歡原 作的說法,他的意思是由於透過電影,我們被電影符號啟蒙, 電影作為重要的文化媒介,加上他特殊的性質(題外話:我對 這點抱有某部分質疑態度,電影的確很特殊,但我個人認為, 很多藝術品或媒介作為載體,都有他們自己不可被超越的存在 ,否則那麼多電影為何就是無法翻拍出許多傑出的小說?挪威 的森林也不會在今年被大家罵的臭頭,是否就由於小說更隱晦 ,所以能被想像的空間更大?),所以更容易幫助人啟蒙、教 育建構自我等等,也就是由vikingloo所指出的:「現代性是 一種反思性的文化;因為反思,自我才會誕生」這樣的脈絡來 的,但是我們卻不能忽略,這樣建構出來的自我與想像,背後 究竟引涵什麼樣的意涵,所以我並不排斥nominee說的結論,因 為那其實就是這個邏輯下推到極端的結果,現代性的確是透過 反思而誕生,但觀看這些電影,是否每個人都有反思的空間? 洗腦還是反思?這兩個只差了一個動作,但卻失之千里,可是 原作好像卻把他歸成一類。現代性這種東西,究竟是知識份子 嘴巴上掛著的標誌,還是原作口中一般人順著故事後可以去進 行的行為,我很懷疑。 然後我今天才說我覺得不懂就不要亂說話,可是有人叫我跟他 對話,所以我就寫了這篇,一派胡言很鳥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18.166.210.11

09/14 23:35,
我寫錯了是介不是體,媒體通常指機構,媒介通常只
09/14 23:35

09/14 23:36,
*指形式 只是這兩個常常混在一起用
09/14 23:36

09/14 23:37,
那我幫妳改掉然後也把我的改掉
09/14 23:3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40.245 ※ 編輯: vikingloo 來自: 123.193.40.245 (09/14 23:50)
文章代碼(AID): #1CZvc2bb (Film-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