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歐洲電影的新旗幟

看板Film-Club作者 ( )時間21年前 (2003/05/04 22: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LUB_KABA 看板] 作者: kaba (無人赴約的夜晚...) 看板: CLUB_KABA 標題: 歐洲電影的新旗幟 時間: Sun May 4 18:58:40 2003 歐洲電影的新旗幟 【齊隆壬】 作為Dogme 95(「逗馬95」)宣言第一部電影,丹麥導演文特伯格(Thomas Vinterberg )於一九九八年執導的《那一天晚上》,的確滿足了眾人長期的等待。Dogme 95宣言由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和文特伯格所策畫,並由拉斯馮提爾於一九九五年三月 二十日在巴黎歐洲劇院(Odeon)率先發難,此因他受法國文化部之邀,參加慶祝盧米埃 發明電影一百年之「電影朝向第二紀元」會議。法國人盧米埃兄弟於一八九五年十二月 二十八日在巴黎歌劇院附近的大咖啡廳地下室首映了電影以來,此日已被視為電影發明 日,並銘刻史冊。但是後據一些歷史研究,盧米埃兄弟於一八九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就已 放映一場;而法國藉慶祝電影發明一百年之會議,特挑選此時,有為電影發明之日翻案 之意。 Dogme 95宣言的誕生,深刻的看不但與電影發明一百年有關。而且更與六○年代以來的 新浪潮電影運動關連。Dogme 95宣揚的是「電影的民主化」(democration of the cinema),概因科技進步,器材輕小,價格便宜,及DV普遍,使得人人可以拍片;反對的 是「個人電影」(individual film),這是對六○年代「作者電影」的反思,此外針對好 萊塢電影的特質而提出電影不是「幻象」(illusion),而是從角色、場景中挖掘真實。 而更重要的是同時提出十條「貞純誓言」(The Vow of Chastity),其要點如下:一、 現場拍攝。二、聲音不得在影像之外製作。三、手持攝影機。四、拍攝彩色電影且不接 受特殊燈光。五、禁止光學和濾鏡效果。六、不含虛假表面動作(如:謀殺、武器)。 七、禁止時間和地點的異化。八、不接受類型電影。九、影片規格為三十五釐米。十、 導演不在字幕上。據此,文特伯格拍了第一部Dogme 95電影《那一天晚上》;拉斯馮提 爾拍了第二部《白癡》。而到今天此類影片已簽發了三十一部,且作品亦有出自美、加等 地。 Dogme 95宣言為沉寂已久的電影界再創新生力量,替年輕新生代獨立製片導演指示出路 ,有回到盧米埃兄弟電影純實的風味,但又固守於科技決定與低成本的製作狀態。其理 想電影及其誓言不啻是針對美國好萊塢電影而來,而其最佳示範電影即分別是《那一天晚 上》和《白癡》。 作為第一部Dogme 95宣言的影片,《那一天晚上》無疑的把宣言和誓言的內涵執行得淋漓盡致。電影的情 節是來自廣播的真實故事,敘述一位參加父親大壽的兒子,在家族慶祝餐會上揭露父親 於童年時的性侵害罪行。文特伯格運用亞里斯多德的時間、地點、動作合一的傳統劇場 觀,實驗宣言的視覺表達概念,如:手持攝影機(運動、景框)、現場收音(無後製音 樂)和燈光(自然狀態),一步一步把情節逼向高潮,所帶來的不只是戲劇張力,而更 重要的是帶出真實。影片反諷了布爾喬亞階層,及其所表達的文化和儀式,並企圖揭發 其潛在自爆之因,及其日暮困境。從來沒有一部影片像《那一天晚上》一樣,能以正面 姿態撞擊並揭露此一真實深層現象,而所引發的震撼和反響,足以把此部影片推向宣言 開山之作。 Dogme 95和《那一天晚上》、《白癡》的出現,為電影揭開了另一視窗。倘若對好萊塢 制式化的類型感到厭煩,對電影特效和幻象感到虛空,那麼Dogme 95宣言影片,絕對能 提供另一種選擇。Dogme 95宣揚的是非個人作品及真實創作,所公佈的十條誓言並非教 條,或含有任何宗教意味,反倒接近一種創作精神的聯盟與推動,而此種創作方式已成 為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帶來新的可能與契機,而新世代的電影美學已孕育其中。(「歐洲 國家電影展」洽詢電話:02-23924243) 【2003/05/04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31.69.138 -- 「這樣那樣,怎樣都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9.91.102.119
文章代碼(AID): #-jIZfkR (Film-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