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The New York Trilogy (By Paul Auster)

看板Fiction作者 (閒人一隻)時間14年前 (2010/07/09 14:17),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taipeinotes.blogspot.com/2010/07/new-york-trilogy-by-paul-auster.html (前面廢話太多了,刪。) "The New York Trilogy" 包含 "City of Glass"、"Ghosts" 以及 "The Locked Room" 三則故事。它們看起來像偵探小說:都是主角在追查某人,四處蒐集情報調查線索,試圖 拼湊出真相。但是它們其實都不是偵探小說:主角越是賣力追蹤,目標反而越發模糊;繼 續不斷地追逐真實,結果反而逐漸陷入自己內心深處的迷障,將自我隔絕於世間一切之外 。作者像是藉由偵探小說的形式講他想講的東西,例如文字、小說、作家的處境、人生的 荒謬與無常、人的孤寂等。 I. City of Glass: 它主要結構有三層:(1) 作者 Paul Auster 寫的這篇小說 "City of Glass"。(2) 這整 個故事是由一個書中的角色 The author 敘述,故事不是他本人的經歷,他是憑著主角 Quinn 的紅色筆記本,以及作家朋友 Paul Auster(對!這個書中角色也叫 Paul Auster!也是作家!)從 Quinn 那聽來的故事,拼湊組合成的。(3) 就是這個故事本身 :一個作家 Quinn,三番兩次接到 Peter Stillman 打錯的電話,誤把他當成私家偵探 Paul Auster(你沒看錯!再一次的 Paul Auster!)。Quinn 將錯就錯接受委託,跟蹤 委託人剛出獄的父親 Peter Stillman(對!父子同名!),以防委託人受到父親傷害。 在跟監、調查的過程中,Quinn 逐漸失去一切,最後連自己都被黑暗吞噬、消失,只留下 一本紅色筆記本。 雖然這個故事結構很複雜,還有一大堆同名的人(例如 Quinn 已故的兒子跟委託人一樣 也叫作 Peter;Quinn 的全名 Daniel Quinn,縮寫跟唐吉訶德一樣都是 D. Q.,而故事 中的作家 Paul Auster 的兒子也叫 Daniel),其中還牽涉到宗教信仰與心理實驗,整個 劇情感覺充滿了暗示及隱喻。但作者提醒我們不要過度詮釋("When I use a word, it means just what I choose it to mean -- neither more nor less."),讀小說主要是 看得愉快就好啦("That's finally all anyone wants out of a book -- to be amused.")~ II. Ghosts: 這是個充滿顏色的故事。主角是個名叫 Blue 的私家偵探,他的師父是 Brown,他接受 White 的委託,在 Orange Street 上監視 Black。 奇怪的是 Black 什麼都沒作,每天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不斷地在房中寫東西。 Blue 這樣形容 Black 孤絕的生活:"You can't call this a life... It's a no man's land, the place you come to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而 Blue 在對面房間 裡長期全天候地觀察、監視 Black,他的心靈與生活也漸漸地與對方同化,Blue 本人也 察覺到這點:"Just look at him, Blue says to himself. He is the saddest creature in the world. And then, the moment he says these words, he understands that he is also talking about himself." 最後以 Black 之死,Blue 轉 身離開困住他的房間的身影,結束這一切。 在這裡作者提到身為作家面臨的艱難處境("A writer has no life of his own. Even when he is there, he's not really there... Another ghost."),有時甚至孤獨到生 不如死("He needs my eye looking at him. He needs me to prove he's alive.")。 III. The Locked Room: 多年不見、從小一同長大的好友 Fanshawe 失蹤了,每個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亡。主角 "I" 娶了 Fanshawe 美麗的妻子,收養他們的兒子,出版他留下來的作品並獲得極大的 成功。有天卻突然收到 Fanshawe 的來信告知他還活著,並要求主角保密。懷著黑暗的秘 密,人生完全在童年好友陰影下的主角拼命想找到他,在追尋的過程中卻逐漸喪失賴以為 生的寫作能力、老婆、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 不過在存活下來後,主角感覺到活著的不可思議,並接受 Fanshawe 不可知的存在,就像 接受死亡在生命中無法迴避的存在一樣,並決心擺脫 Fanshawe 的影響,以自己的力量守 護自己的家庭與人生("If Fanshawe still had the power to destroy us, it would only be because we want him to, because we want to destroy ourselves.")。 這篇出現好多前兩篇出現過的人,像是 Quinn、Peter Stillman、Henry Dark 等,讓人 忍不住想開始追查這之間的關聯。不過作者暗示說:"Most of all, there was the pleasure of making up names. When my imagination flagged, there were certain mechanical devices to fall back on...",他只是懶得想新名字用而已啊!XD 這三篇照順序看下來,可以讓人感覺到主角內心有在漸序成長:第一篇整個人被黑暗吞沒 消失;第二篇雖然可以轉身離開困住他的地方,不過卻依然下落不明;到了第三篇主角終 於可以作主決定自己的人生,並準備搭上返家的火車。 "Stories happen only to those who are able to tell them. In the same way, experiences present themselves only to those who are able to have them." 是啊 ,就如同 Paul Auster 在 "The Locked Room" 中說的一樣,很高興這次我終於有機會能 夠好好享受這本寫得這麼好看的小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26.33

07/22 22:45, , 1F
只看過這作者的另一本書 Oracle Night,也是充滿他的風格
07/22 22:45, 1F

07/24 11:41, , 2F
Paul很棒!!
07/24 11:41, 2F
文章代碼(AID): #1CDhxTiW (F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