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The Book of Lost Things(失物之書)

看板Fiction作者 (俄啊)時間17年前 (2007/07/27 02:48),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版  http://www.wretch.cc/blog/paniculata&article_id=11395348 雷一直都在喔,不想被炸到的版友請斟酌。   這是一個關於接受「失去」與「長大」的故事。   有很多我們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諸如【睡美人】、【糖果屋】、【小紅帽】、 【白雪公主】等。在"happy ever after" 的粉紅色結局背後,其實是血染的扉頁;像防塵 套般包裝孩子們純潔童年的主角們背後的另一張臉其實比我們要齷齰的多。森林裡的迷途 冒險不是永遠都會有好心的獵人前來搭救,即使是女性,也有可能會將你做成人頭狐狸身 的標本。一刀斃命一箭穿心還算仁慈,喋血割喉砍頭劈成兩半剁鼻挖心腰斬骨肉分家肚破 腸流各種慘死法應有盡有,森林是弱肉強食的掠奪戰場,不是可以讓小紅帽高調邊玩邊唱 歌邊提籃子找外婆的遊樂場。   當然也有不那麼血腥的搞笑緩衝:好吃懶做的白雪公主之所以吃下毒蘋果其實是痛恨 資本主義的小矮人欲擺脫她所痛下的毒手,而且還蹤跡敗露、弄得大家日子很難過,甚至 還動起了用錢把白雪公主倒貼銷出去的念頭。     如果噴火恐龍跟巫婆讓你害怕,那麼會吸血吸精元的睡美人大概會讓你嚇破膽。就算 是霍爾的移動城堡如果荊棘密佈蔓延又插滿骸骨屍首我猜你應該也會胃口頓失。   糖果屋的姊弟倆(歡樂版本是兄妹)再沒能跟母親(歡樂版本是父親)團聚,麵包屑 與小石子全都不管用,因為裡面的人肚子餓的第一反應是吃掉旁邊的人,最後被吃掉的 弟弟不過是個想念媽媽的無辜孩子,但森林和這世界並不因為無辜與輕信而給予機會教育 或是原諒放過,因為在這個世界裡,那就是最嚴重的過錯。   森林中你的敵人想方設法要把你吃掉,唯一的解套就是在牠們把你吃掉之前先下手為 強把牠們通通幹掉,這不是跪地求饒或是哭泣叫囂或是仙女駕到就能了事的情節。你必須 失去一點純真,獲得一些殘忍,然後長大。   你必須接受同伴一個個死在你眼前的景象──必須不斷在獲得與失去、陪伴與孤單之 間讓自己變堅強剛硬,就像經過千錘百鍊鑄造出來的劍一般。     你必須接受並且適應現況,利用你的優勢、對童話世界殘存架構的認知去戰勝自己的 恐懼,所有因為恐懼和想像而被賦予生命的猛獸怪物。   你必須長大,然後看清楚世界的真面目,分辨偽善與謊言,知道該怎麼去守護所有你 愛也愛你的人。      為什麼駝背人拼了命要大衛(書中主角)把同父異母的弟弟喬奇名字說出來呢?名字 除了是一個代號外更代表了一個人的存在意義。專門從背叛自己應該要守護的人的口中奪 取名字才能生存下去的駝背人其實是最可悲的;他沒有屬於自己的存在意義,只能寄生在 人類的忌妒與邪惡念頭上,靠著背叛活下去。其實他就是人類對於邪惡意識的原型:恐懼 、懷疑、淫蕩、貪婪、背叛等(顯現在他巢穴內所有加害於人的手段)──他可以永遠被 禁錮在不會與你接軌的地底世界,也可以活靈活現神通廣大地自由出沒,端看你的潛意識 中是否釋放了不好的、想加害於人的意念。   大衛的媽媽說:「故事渴望被人讀,所以它們會排除萬難跳脫自己的世界,闖進我們 這邊來。」因為我們的思想與意識賦予了故事意義和生命,就如同文學評論中 "Death of the Author"的道理是一樣的,作者怎麼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者怎麼去解讀 他們所閱讀的文本,同一文本可能有上千百種的解讀層面,而故事裡的生物就等著我們 如何閱讀它們然後給予它們在想像國度裡的角色與意義。你問那是不是真實,我會回答 真實性絕對百分百,而且獨一無二,因為在閱讀過程中故事情節已與你的人生經驗交互 起了作用。而這世上是沒有任何人的成長背景或生活經驗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人生經驗的相似(因為害怕父母的愛被新來的弟弟或妹妹搶走而對他們產生忌妒敵 意)使得強納生(國王)與大衛都進入了受控於駝背人的國度,兩個人卻擁有迥然不同的 結局。因為大衛在前往國王的城堡途中學會了「自制」──控制自己的憤怒與忌妒。 大衛從一個不願接受事實、只想找回死去的媽媽然後趕走羅絲(繼母)喬奇的忿怒男孩 轉變成一個接受媽媽已經死去而他應當愛護弟弟喬奇的事實的男人(心境上)。學會克制 自己負面想法情緒就是得到了可以與駝背人相抗衡的力量,這正是當初強納生或欠缺的, 憤怒與忌妒已矇蔽了他的心智。強納生的【失物之書】不過是哀悼被悔恨背叛詛咒之前的 小心眼人生罷了,他完全是個flat character,直到死心智上都沒有成長,不過也很可憐 就是了,為了一時的忌妒付出了大半人生的代價,到最後只能求一死以解脫。回到現實 世界的大衛長大後成了作家,將他的冒險奇遇集結成冊,書名也叫【失物之書】,除了 記錄另類童話世界外,其實也書寫了這一生所獲得的和失去的。你必須清出一部分的過往 、割捨一部分的情感、失去一部份的自己才能繼續迎接未來。   這樣說來看起來似乎活的越久就失去了越多,但故事的最後/生命的盡頭,所有你 以為已經失落的將全部再度尋回,因為你一生已無憾,因為「捨」「得」,才能讓生命完 整。      這書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做延伸討論,但原諒我文思駑鈍文筆拙劣。如果想領悟更多, 請各位勞駕,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書中角色互動對話吧。說不定你也會發現有個駝背的 身影倒映在你房間的窗台呢...   (題外話,不知為什麽從一開始看到駝背人出場到最後拼命要大衛告訴他弟弟的名字 讓我一直想到另一個童話故事【紡金線的少女】裡面的小矮人,那種對於名字和小孩的執 著,不知道康納利是不是在影射這個童話呢...) -- http://www.wretch.cc/blog/paniculata_______________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74.4 ※ 編輯: Matrioshka 來自: 218.165.74.4 (07/27 03:04)

08/06 14:45, , 1F
推這本 結局很棒
08/06 14:45, 1F

08/14 23:11, , 2F
推the Woodsman, 讓人家有安全感
08/14 23:11, 2F

08/25 23:02, , 3F
沒錯 就是他 (原文-Rumpelstiltskin)
08/25 23:02, 3F

02/26 16:49, , 4F
這篇寫的很好
02/26 16:49, 4F
文章代碼(AID): #16gEnbaG (F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