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貞:女學會十年 婦運萬水千山

看板Feminism作者 (c'est nul)時間20年前 (2003/10/26 23:5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李元貞 (歷史月刊一八八期) 以二十一世紀初的時空來看台灣婦運,她在整個二十世紀的時空裡面, 的確已經為婦女權益打下不少的社會基礎。 從一九二○年代台灣藉由日本與中國引進西方的「男女平等」思潮起 ,中間經過不少的婦運、社運團體的努力,漸 漸將兩千年來的以中國傳統父權體制為主流的社會狀況鬆動改造,為 今日的台灣婦女鋪設出一條通往自由、自主的 道路,雖然荊棘仍多,父權的大牆是倒塌了。 這之間,隨著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七○年代台灣的政治民主化運動的蓬勃發展, 婦運也逐漸風起雲湧。從九○年代迄今,代表各種婦女權益的團體眾多, 最老牌的首推婦女新知基金 會、關注離婚婦女權益的是晚晴協會、主婦參與社會推動環保的是主 婦聯盟、關注性騷擾、家暴的是現代婦女基金 會、關心雛妓、少女權益的有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基金會、 終止童妓協會,為女性勞工喊話的是女工團結 生產線、上班族協會、粉領聯盟,參與社區推動婦女二度就業的是彭 婉如文教基金會、關懷妓權而成立的日日春協 會、關懷同志權益的性別人權協會,另外還有北高兩市的婦女新知協 會、北中南的晚晴協會、台灣女人連線、台灣 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正在聚集的原住民婦女等 。以全國大專女教授為主要成員的女學會,可 說是婦運團體裡面最精英的婦女團體,她與婦女新知關係密切,也是 女書店的基本支持者。她從一九九三年九月成 立迄今已經十年,十年來她創造、參與、支持各種婦女議題,頗值得 以她為例,來說明九○年代後台灣婦運歷史的 一個重要的面貌。 一、女人寫婦運史的重要性 一九九三-二○○三的十年裡,雖然有些婦女議題與活動已經成為報 紙的頭條新聞,如一九九四年「鄧如雯殺夫案 」及五二二婦女團體的「反性騷擾大遊行」、一九九六年立法院通過 民法親屬篇的「父母親權平等」、一九九六年 十二月二一日婦女團體南北串聯為遇難的彭婉如舉行「女權火,照夜 路」大遊行、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的「公娼 事件」、二○○一年年底立法院通過「兩性工作平等法」。另外像一 九九四年女學會在台大舉辦的「三八講座」凝 聚新世代的婦運聲勢以及「女書店」的開張,一九九五年台大女生集 體看A片風波,女研社學生選上學生會會長, 並以校園為基地發展「同志人權甦醒(歡樂)日」,加上女學會的多場 學術討論會及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何春 蕤原是女學會會員)召開四次的「四性研討會」,讓同志議題在校園 扎根,為校外的「我們之間」(女同志團體)創 辦的《女朋友》雜誌提升士氣等等。如果這些在婦運史上重要的議題 未被紀錄下來,很可能不久就被人遺忘。台灣 人民恐怕只記得一九九六年中共因臺灣第一次舉行總統直選而試射飛 彈、一九九六年九二一大地震、二○○○年三 一八的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的總統大選。當然,學界已有人在寫婦運 史及同志運動史,可惜不少男性學者的觀點未 能深入婦女議題的核心,總不免以所謂「客觀中立」的「男性標準」 及「異性戀標準」模糊議題焦點,甚至因理論 不足而未能將論述的觀點聯繫論述的資料加以分析清楚,呈現不出婦 運及同志運動生動活潑的生命力。此次由每屆 女學會會長書寫出自己參與婦運的經驗,著實提供了許多思考婦運發 展的寶貴資訊。 二、個人的即政治的 這句美國基進派女性主義的主張「個人的即政治的」與法國西蒙波 娃以「第二性」觀點分析婦女處境的名著,到 現在為止都仍是解剖婦女議題與婦運處境的簡單明確的方法。婦運跟 同運一樣,在追求正義的時候,必然同時觸動 「公領域」及「私領域」,婦運無法只談公民權,女人的自由、平等 與婚姻、家庭以及身體、性慾都息息相關。女 人出來做婦運不易獲得家人的首肯,因為妳是第二性,妳怎能出頭做 英雄呢?妳只能出於愛心去做志工如慈濟功德 會,怎能喊出「離婚教主」、「殺夫有理」、「情慾自主」呢?其他 運動者回到家庭、面對親密愛人就不必鬥爭了 ,婦運者常得兩面作戰,幸虧婦運圈有少數男士觀念開放但大多數並 非如此。由於台灣社會的進步,現在的政治受 難者皆可成為英雄,而婚姻受難者仍是受難者,試問離婚者出來做運 動就是改革婚姻制度嘛,與政治受難者出來改 革政治制度有何不同?但社會並不如此看待。來婦女新知做志工的婦 女很多不敢讓其先生得知,慈濟功德會的志工 經常代其先生做功德,說明婦女出來為別人服務就被家人、社會接受 ,出來爭自己的權益則社會及家人兩關皆難通 過,家人一關更麻煩。因此女學會的教師們要談自己的問題變成很困 難,一方面在職場上與工人們一樣與老闆直接 對抗會飯碗不保,另方面妳會擔心傷害家人,所以教師出來講話還得 戴面具。許多被性騷擾、性侵害的女性出來指 控加害人也以戴面具自保,以避免千年來社會對女人貞操的要求而受 到二度傷害,公娼們也是蒙著花巾抗議、就像 同志會戴著墨鏡出櫃一樣。所以女學會會長在書寫女人自身歷史時, 非常重視個人對小事件的感受,因為女性主義 一向以女人的「貓狗小事」來對抗國家所謂的「政經大事」,而貓狗 小事裡面的「政治性」(權力關係)傷人其實很 重。 三、姊妹情誼的重要與衝突 婦運的基本要義就是召喚婦女的集體力量來改革父權體制,倚靠的就 是姊妹情誼。然而姊妹之間不但有種族、階級 、性傾向的不同,也有族群、政黨、國家認同、世代差異的衝突。精 神分析與後結構理論已說明個人「自我」的分 歧與「主體」概念依據語言而建構,後者且隨著社會變遷而變動,實 無法將女人的「主體」或團結女人力量的「姊 妹情誼」的內涵固定化、永恆化。儘管如此,印裔美籍的女性主義兼 後殖民研究學者蓋雅緹‧史碧娃克提出「策略性主體」的概念很重要, 婦運為求改革父權體制,可以策略性地召喚 女人的「主體」,「姊妹情誼」也可以是策略 性聯盟,即不必要求女人之間的認同都要完全一致才能結盟。就台灣 漢人與原住民婦運的差異而言,除了社會階級 與權力的差距外,漢人婦運的論述完全是西方近、現代思潮,跟原住 民有些部落是母系社會及男女平等的社會不同 ,就阿美族及排灣族的婦女而言,恢復族群的文化比追求西方近、現 代思潮的願景更能達成目標。因此漢人婦運者 與她們談「姊妹情誼」時,必須在原住民婦女議題上以她們為主導, 而原住民婦運者可與漢人婦運者「策略性聯盟 」,但自己各族群婦女力量的集結更是主要目標。九○年代中期以後 ,在漢人的婦運者之間曾經有過不少的衝突, 譬如「同女」與「異女」的爭執,還造成婦女新知裡面「同女」的出 走。雖然如此,在面對異性戀社會壓迫同性戀 的結構上,女學會的「異女」基於「姊妹情誼」及支持弱勢,一樣批 判異性戀霸權。再者,女學會因為公娼事件曾 經被「性解放派」指責為「主流、中產、歐巴桑」,但女學會經過內 部討論,仍基於婦女權益及單身嫖客的需求而 要求「娼嫖不罰」或基於男女平等原則主張「嫖娼皆罰」,以對抗目 前社會秩序維護法「罰娼不罰嫖」的不義。當 然,對於「性解放派」提倡娼妓合法化或性工作權,女學會質疑其是 否能解決性產業迫害婦女的問題?以及父權經 濟體制對基層女工的薪水盡力剝削,卻在性產業上開大門給高薪,造 成基層女性聲稱自願進入性產業的現象亦值得 懷疑,認為應仔細研究父權經濟體制,不是簡單地提倡合法化就能解 決問題。由於女學會姊妹對性議題的見解分歧 ,大家便採取尊重個人發言的立場,並未簡單地以「姊妹情誼」要求 一致。 另外,一九九四年的台北市市長選舉, 首開台灣政黨輪替的局面,姊妹間不同政黨認同與國家認同的衝突漸 漸浮上抬面,婦運早期對政治(政黨)保持中立 的態度亦開始變化,有些姊妹主張,婦運不一定永遠扮演壓力團體, 可有效地選擇政黨,介入政治,落實婦女政策 。先是介入綠、後是介入黃、然後介入藍與橘,姊妹之間也為此有不 少齟齬,最後大家形成的共識是可各自選擇認 同的政黨介入來推行婦女政策,沒有所謂的收編問題。其實,女學會 姊妹的政黨立場居中的情形是多數,有明顯政 黨認同的姊妹也清楚,不能讓政黨鬥爭與國家認同的議題吃掉婦女議 題,這個比複雜的性議題容易處理多了,共識 是姊妹可以介入各自認同的政黨努力,彼此良性競爭就是了。 四、性別主流化的推動 誠然,女學會是精英的婦女團體,雖然她與草根的婦女團體密切合作 ,也非常關注不同階級的婦女權益。譬如在今 年SARS肆虐台灣的兩個月期間,醫護人員前仆後繼的犧牲奉獻,但衛 生署給醫師的補助是一萬元,護士卻只三千元 ,差距實在太大,女學會出面為護士講話,爭取到每班(四小時)可補 助五千元,護士若排兩班也有一萬元,更有女 學會的成員已參與護士團體的成立,為護士們做長期權益的努力。這 個例子說明精英與草根的婦女可以互相合作, 相輔相成。再就整個國家社會的權力結構觀察,仍是精英男女主導決 策,有些結構性的男女不平等的層面,只有精 英婦女能夠使上力,像國科會研究計畫增加「性別」學門,就是女性 學者通力合作而成。性別研究越多,對婦女問 題就越清楚,要求政府擬訂的政策就越能解決婦女問題,因此女學會 的宗旨即是將學術與婦運相結合。再者,就目 前台灣的政府組織,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雖有以任務編組的方式成立 婦權會(只有六個地方政府成立婦權會,實在 太少),這還是多年婦運爭取的成果。一九九五年聯合國在北京召開 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的宣言,提出「性別主流 化」的觀點,要求各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全面推動性別主 流化,特別在政府組織裡面應成立推動性別主 流化的機構。女學會經過內部多次討論,原本主張政府應成立「婦女 部」,有會員質疑婦女部可能只是單獨的部會 ,無法影響各部會推動性別議題,在正式組織上,雖然比現行的婦權 會好,卻沒有現行婦權會因院長為召集人可以 指揮各部會推動性別議題的優點。加上政府組織再造的工程藍綠兩黨 都主張精簡組織,女學會與其他婦女團體最後 決定在現階段推出中央政府應成立「性別平等委員會」的正式組織, 做為國家推動性別主流化的起步。大家目前正在遊說各政黨,而性別平等委員 會的倡議亦將是下屆總統大選的重要婦女議題。 婦運一路走來,真是萬水千山!能夠完成的總是有限。女學會這一水 ,會掌握住精英團體的功能,與其他的許多婦 女團體合作,為台灣的婦女權 益盡心盡力。 (作者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行政院婦權會委員、婦女新知基金會創辦 人、女學會發起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13.32
文章代碼(AID): #_c-vyv2 (Fem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