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差] 王菲‧香港不曾改變過她(一)

看板FayeWong作者 (Self-我自選)時間13年前 (2010/10/18 11:3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王菲從藝之路盤點 香港不曾改變過她 三聯生活週刊︰http://tinyurl.com/2bhxaju 王菲留給香港的印跡,在這個潮流萬變、人走茶涼的冷暖世界裡,仍舊 可以尋摸得到。媒體提到王菲,喜歡冠以「貴為天后」的稱呼,一旦她回 港購物,仍是狗仔隊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主筆◎吳琪(發自香港) 傳奇的尾聲?   8月的香港街頭,繁忙依舊,本刊記者原本想看看王菲最初在這裡火起來的地方,她 多年來的音樂監製人梁榮駿卻說,1989年王菲第一次來試音、位於金巴利道的錄音室已經 沒有了。他給王菲錄製頭幾張專輯的漢口道上的S&R錄音棚,也早在1997年左右關閉。  我們的見面約在了九龍佐敦南京街的AVON錄音室裡,王菲當年在這裡錄製了一曲成名的 《容易受傷的女人》。這家錄音室並不寬敞,卻在香港如今僅有的3間專業錄音房裡邊佔據了兩個。香港唱片業,曾經偌大的一個造星工廠,如今仰望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黃金時期的背影,不免讓人有些感慨。  有意或無意間,王菲與她代表的香港90年代的流行樂,成就了傳奇的一個高潮與尾聲。     她一度引領香港風潮,留下一個特立獨行的標記;卻很少有人看到,她內心無言 的辯駁與徘徊。當年新藝寶唱片的老闆陳少寶,將之看做「北京女孩與香港流行文化的衝 突」。而她的個人,最終大過了這座容易被淹沒其中的城市。她聲名工作都可以放下,自 己的脾性卻放不下,真實,也倔強。  在瞭解她的人看來,王菲的世界裡,只有兩種人:熟人和不熟的人。熟人中,性格直率 自然的人,王菲默契相投,引以為友。對於不熟識的人,她從不去揣摩,常常視若無睹, 不因對方身份地位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樂評人黃志華告訴本刊記者,在王菲之前,香港幾乎沒有流行女歌手錶露自我的創作, 從來都是製作人強於女歌手。王菲與製作人共同探尋,她客居香港的眼睛,看到了港人文 化不一樣的側臉。王菲的聲音,讓人聽到的不僅是歌曲——「我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的 問題;我缺乏耐性,沒什麼事能讓我滿意;我常得罪人,這好像是天生的本領;我討厭當 明星,又希望引人注意。」西洋流行音樂與港式文化的結合,還有北方文化那種喜歡探尋 音樂意義的追索,就像她自己所說,「你沒有那種感覺,你怎麼去表現?這不同於你做一 件衫那麼簡單」。樂評人馮禮慈所看到的,也是王菲的歌曲從來沒有停止過表達自己。從 早期大路化的Cantopop(廣東流行曲)到AOR(成人搖滾),告別黑人R&B之後吸收白人電子迷 幻音樂的Trip Hop。她在音樂世界中,一直在找《出路》。  「你最近聽什麼歌?」     「有首《無奈那天》,都好好聽!」     「誰唱的啊?」     「王靖雯。」     「王靖雯?!不會吧,你好老土,中意她?」     在香港紅磡黃埔花園的新城電台裡,林伯希向本刊記者形容起當年香港女孩對王 菲的態度,手舞足蹈。林伯希留著莫西干式的短髮,燙過,灰色眼鏡框配著灰色的休閒衫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他非常本土化,一口粵語形容起當年的王靖雯,極為生動。「香港歌 迷都好勢利的嘛,那個時候覺得內地什麼都遜一些,北方來的歌聲好老土。一般女仔都中 意關淑怡、周慧敏、林憶蓮。大家都知道王靖雯的歌唱得好,可是人不潮啊,所以紅歌不 紅人!」     林伯希說他的高中時代伴隨著王靖雯在香港初露頭角,現在作為全港著名的電台 DJ,在他印象裡,「大陸妹」王靖雯的身份,曾是普通香港人接受這位歌手的一個障礙。     如今8月的香港街頭,暑氣襲人,花花綠綠的雜誌中沒什麼牽動全港人神經的大 明星,黎姿產女與戴思聰的去世,佔據了最多版面。但這兩天仍有媒體翻出戴思聰與學生 王菲的舊照,王菲留著一個蘑菇頭,黛眉紅唇,紅灰色的短上衣露出一大截腰,神情平淡 ,旁邊的圖片說明寫著:「王菲當年打扮老土,雖然會唱歌,仍舊沒有唱片公司願意簽她 。」   一般人卻並不知道,王菲的內地身份對有心經營她的唱片公司來說,其實並非壞事。     當年新藝寶唱片公司老闆陳少寶看中的,除了王菲初試讓他驚歎,還有她的「大 陸妹」背景——那代表著一個即將開發的市場。香港人習慣稱陳少寶為「小寶」,他曾是 著名DJ,上世紀80年代成為寶麗金旗下的新藝寶唱片老闆,後為環球唱片老闆,捧紅了王 菲、Beyond、張國榮等。如今50歲出頭的陳少寶又回到新城電台做DJ,高高的個子,能說 一口比較流利的普通話,不是那麼香港化。我們的兩次聊天都在九龍紅磡的新城電台裡進 行。     陳少寶告訴本刊記者,1988年王菲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天天忙著和朋友們喝酒送 別。「離香港回歸的時間1997年越來越近,香港的移民潮從1980年就開始了,到了快1990 年,好像天天有朋友要移民,約我吃飯告別。最後我決定不走,那麼我就在想,如果有機 會簽一個內地歌手,應該會很不錯。」     陳少寶說,當時戴思聰打電話介紹給他,介紹有個北京過來的學生叫王菲,讓聽 聽她的帶子。「戴老師介紹過來的學生都不錯。」王菲的歌帶就到了新藝寶音樂監製梁榮 駿(Alvin)手裡。梁榮駿在美國出生長大,念完高中又念了一年專科,在暑期回來香港玩 被環球唱片招致麾下。他留著漂亮的八字鬍,說話非常溫和謙遜,與本刊記者回想20多年 前,他將兩人合作的成功歸於「剛好我們欣賞的音樂很接近,我和阿菲都是外來人,反而 沒什麼束縛」。     上世紀80年代,梁榮駿說他每天忙得團團轉,「起初王菲的錄音帶我一點都沒在 意,每天都有人送錄音帶過來,想試一試」。直到幾個月後,他無意間拿起來聽,王菲唱 的是鄧麗君的歌,「我一聽手臂上的汗毛都豎起來了,好聲音啊,非常impressive(印象 深刻)!」     然後,陳少寶也聽到了王菲試唱的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和一般香港人比起 來,我對國語歌有感情,我很激動啊。我打車的時候,聽到司機在聽鄧麗君的歌,我就把 阿菲的磁帶拿出來說:你換這個聽聽,有鄧麗君的味道。」20多年後的今天,陳少寶已經 不記得那位司機的反應,他只記得自己當初的興奮,一個喜歡音樂的人,找到了一個會唱 歌的人。     陳少寶說他雖然出生在香港,但上海的父母給他的影響,遠遠超越了香港狹小的 地界。「我雖然沒有長期離開過香港,但是在音樂方面,我覺得自己好比在國外念過大學 。」     王菲在香港遇見的第一個老闆和第一個音樂監製人,恰好都不太「香港化」。梁 榮駿甚至覺得,「小寶說這個內地女孩粵語說得不准,我都沒有覺得啊,反正我從美國回 ,我的粵語也不準啊!」     於是非常簡單地,在聽了王菲試錄的兩首歌之後,陳少寶決定簽她。「現在想起 來我當時太大膽。」陳少寶說他當時居然都沒有見過王菲的面,而且他聽出王菲試唱的粵 語歌明顯發音不準,「她當時是個十八九歲的小女孩,如果學到20多歲還學不好粵語,那 這唱片公司的生意就不好做啦」。那時的香港市場,對於內地唱法的國語歌完全沒有認同 感。陳少寶回憶,新藝寶當時的宣傳部經理綽號叫「紅牛」,曾衝入房間說:「你簽了個 『大陸妹』啊?那以後送唱片(或單曲)給各大電台打榜的事你自己做,我不會做啦。」     但是陳少寶敢於簽王菲,也不是完全的衝動。新藝寶唱片公司是寶麗金的子公司 ,寶麗金當時有紅透半邊天的溫拿樂隊、譚詠麟、鄧麗君。「所以我跟寶麗金老闆講,我 簽的人和你們相對應,你們有溫拿,我有Beyongd;你們有譚詠麟,我簽了張國榮;你們 有鄧麗君,我剛簽了一個王菲。」     「她的路子更寬」     其實對於王菲最初的風格定位,新藝寶唱片曾想過,要不要打造成第一代鄧麗君 的路線。梁榮駿不贊同,他喜歡歐美的流行曲,不願意做自己沒有興趣的風格。陳少寶看 到林憶蓮當時非常火,她的粵語歌有點黑人音樂R&B的味道,比較特別。所以,陳少寶說 他和梁榮駿的想法比較接近:「我們可以給阿菲加進R&B的風格,但是又不能太多,弄成 了另一個林憶蓮,也不能是另一個鄧麗君。」陳少寶明白,唱粵語歌的香港人,沒有王菲 這樣北京人的嗓子,「不要浪費她的talent(天賦),她的路子更寬」。     梁榮駿向本刊記者回憶,王菲第一次來到他面前是夏天,穿短袖T恤,頭髮燙著 簡單的卷,沒有化妝。「我一看這個女孩很Fresh(有新鮮感),香港女孩好像不是這個氣 質。她高高的個子,很簡單乾淨。」梁榮駿說他見過的喜歡唱歌的漂亮女孩很多,基本第 一次試音時,女孩都會說:我今天嗓子不好。他明白,這是女孩們心裡緊張。王菲沒有。 「我說可以錄了,她就說好,開始唱,一點多餘的問題也沒有。她對唱歌一直很自信。」     梁榮駿說,和他在一起的時候,王菲最為自在快樂。在北京長大的王菲,鄧麗君 的歌幾乎是她唯一的音樂啟蒙,而從美國回來的梁榮駿遍識歐美流行樂,眼界大開。梁榮 駿向本刊記者談起那段日子:「我倆就像朋友一樣,性格很處得來。我把自己買的碟給她 帶回家聽,她一聽很喜歡,也想嘗試那種感覺的音樂。」當時梁榮駿喜歡80年代的R&B, 「有一種更舒緩的感覺,與現在偏向Hip-Hop的感覺不一樣,我喜歡那種節奏感,阿菲可 以嘗試這樣的風格」。陳少寶則說,新歌手都是小孩,製作人一般扮演著哥哥或爸爸的角 色。比王菲大7歲的梁榮駿從未刻意去教給她什麼規則,他說「一個錄音棚裡容不下兩個 藝術家啦」。 -- 乃文說:剛開微博,有玩的可以加。。 楊乃文新浪微博:【乃文寶貝】 http://t.sina.com.cn/yangnaiw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29.239

10/18 19:38, , 1F
有看有推!
10/18 19:38, 1F
文章代碼(AID): #1Ckx_soB (Faye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