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駕駛風格之困:Kimi和Vettel為何2014掙扎

看板FORMULA1作者 (Mia Wang)時間10年前 (2014/04/27 23:53), 編輯推噓6(602)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4賽季頭四場比賽實在引人入勝,F1車隊和車手正努力理解和利用全新的規則和他 們發現有著大不同供他們使用的賽車。有些人遠比其他人適應得更好,有趣的是兩個世冠 軍們掙扎得最厲害,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名聲,令我們預期他們會立刻展現速度,所以他們 的掙扎看起來最明顯,但對我來說,和他們隊友相比,才是Kimi與Vettel最大的問題。      就本賽季目前為止,我在賽道邊的觀察,並儘可能簡單的解釋下我所認為的今年賽車 所需要的,以及兩位世界冠軍駕駛風格給他們造成的阻礙。   2014年賽車所要求的駕駛風格與2013年迥異,新引擎單元被批評為速度慢的根本原因 ,但看一看測速器就不會對這個創意的潛力有疑惑了,我們都能在每一條賽道看到更高的 極速,圈速慢的部分原因是引擎產生大大扭矩,加上新的空動規則和強制的單排氣,以及 嚴格限制通過康達效應將排氣管氣流引向擴散器區域,形成吹氣擴散器,總體而言,賽車 動力更強,但缺乏下壓力,這造成了賽車即使在5檔情況下,輪胎還是會打滑,賽車尾部 抓地力缺失,在高速情況下極不穩定,在出慢速彎角時,油門把控非常艱難。 對我來說這就是影響Vettel和Kimi最大的原因   回到2011年,當「熱」吹氣擴散器剛登場時,Vettel就能把這個技術比Webber運用得 更好,但到了賽季中段把這個技術叫停時,Webber立刻重新找回了相對競爭力。   在吹氣擴散器年代,Vettel處於巔峰期,他在入中速灣前透過放油門或是輕微剎車把 車子調好,然後把車子扔入彎,把它指向彎角出口過彎,同時能比對手們更早踩上油門, 這是一種有違直覺的駕馭,他的賽車大腦選擇信任當以更高速,更狠的方式過彎,會帶來 額外的下莊力,而不是靠他之前對抓地力的經驗判斷在彎角中可以嘗試的速度,而其他人 要是這麼幹,則肯定車尾在彎心的某一點失控。   當2014賽季到來時,他必須放棄這種獨門過彎技術,這已經是他的基本駕駛風格了, 而現在的賽車則有完全不同的駕駛反饋了,現在的賽車車尾不再穩定,他再也不能將賽車 拋入彎心了,這不僅讓他損失時間,同時也讓他的後輪加速磨損。 Horner告訴汽車運動雜誌,他現在很困難,因為他沒有從車子得他想要的感覺,他對於賽 車特定的設置異常敏感,他也沒有從賽車中得到他想要的回饋,兩者加起來使他更加損傷 輪胎,這對他很不尋常,自倍耐力進入F1來從來沒發生的情況發生了,他比其他車手更快 耗盡輪胎壽命。我認為這只是他遇到最困難的時刻,一但把問題搞定,他就會砰一聲回來 。   考慮到沒有人能把擴散器優化得如紅牛那麼好,他如此掙扎也不足為奇,加上隊友遠 比他不依賴這個技術,所以更能壓榨賽車,我沒有在貶低裡卡多所得的成績,他現在把 Vettel推到失敗的邊緣,他流露出來的自信只會不斷增加,Vettel承認仍在摸索賽車和設 置中。   a一同引進,MGU-K取代了KERS生產從制動系統產生的動能,這也大大增加了賽車後部 在剎車時的反應力。 以前,所有的單座方程式賽車的剎車,其最高效的方式是在高速時一腳大力剎車然後逐漸 減小剎車力,剎車在第一階段工作的最好是因為高速下產生的下壓力的關係。然而在2014 中有所變化,有車手談到,首次的踩剎車踏板的力下降明顯,大約只有10bar,也就是說 ,作用於後輪的實際剎車力至少和去年相同,說不定還比去年更大,這是由於MGU-K產生 的額外製動力(在保時捷918超級跑車上相似的系統產生0.5G的剎車力,F1賽車上應該更 大),其結果是,我們今年經常看到鎖死後輪的現象。過去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是調整一 下剎車比,踩一下油門,但2014年,你沒法再這樣做了,因為在剎車時需要回收大量能量 ,而踩油門將破壞回收能量。   為什麼這重要?因為一名車手必須確保能量每一圈都能充分回收。因為如果沒有正確 回收能力,將不但影響他需要使用電能加速時的表現。2014款賽車回收的能力幾乎在整個 一圈中都需要使用,如果你沒法在這一圈收集足夠的能力,那麼下一圈速度必然受損。 觀察一下Kimi在賽道的表現,他在彎角的線路,他的剎車風格讓我懷疑,剎車是否就是他 遇到的最大問題。我在馬來西亞最初注意到這一點,此後每條賽道都有觀察,特別是在慢 速彎角,Kimi的線路,剎車點,不僅僅與競爭對手不同,而且本身就是不連續穩定的。大 多數情況下,Kimi的剎車都不早,而是走一條入彎很深的線路。似乎這顯示了對剎車的不 滿意,好似後輪鎖死。當他剎車太彎或太軟時,他在彎角中的速度就會比對手更高,因為 他的賽車沒有充分降速,但代價就是出彎的轉向不足,沒法在彎心完成轉向,F14T在彎角 中幾乎是滑著過的。有點像卡丁車的過彎方式,儘管沒有那麼直接,這在2014款賽車中可 不是最高效的過彎方式。他在出彎時必然要損失時間的,同時,沒有大力剎車也影響了能 量的充分回收,這也影響了他的整體圈速。此外,他還掙扎於今年較硬的輪胎配方。他很 難讓輪胎進入工作狀態,這也加重了他剎車時的問題,但由於轉向不足,他又會加重前輪 磨損。   Kimi還掙扎於Ferrari的轉向助力系統。他喜歡的是極有反饋性和直接的系統。每一 個微小的方向盤移動,他都希望直接與前輪動作相關。Alonso則沒有這麼挑剔,他能駕馭 有些微偏差的方向盤,可以適應軟一點的駕駛回饋。芬蘭人需要直接……像卡丁車這樣的 反饋。這阻礙了他在蓮花的表現,蓮花花了很長時間才解決問題,現在他在F14T裡面必然 也不舒服。   他自己曾經說,在Ferrari的模擬器中跑沒啥意義,但也許現在多在模擬器裡操練操 練,有助於車隊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馬上要迎接歐洲賽季了,看看這兩位世界冠軍如何適應新時代的F1將很有意思, 而他們的競爭對手,似乎已經在賽道上領先2步了。 來源:http://ppt.cc/uTZ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97.18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FORMULA1/M.1398614033.A.59F.html

04/28 09:07, , 1F
動力輸出和煞車都很不線性
04/28 09:07, 1F

04/28 10:39, , 2F
適應力的問題??
04/28 10:39, 2F

04/28 10:43, , 3F
風格問題,龍嫂比起Kimi是相對全能的車手
04/28 10:43, 3F

04/28 13:11, , 4F
3喔
04/28 13:11, 4F

04/28 14:13, , 5F
之前廢TCS也有車手不適應嗎
04/28 14:13, 5F

05/01 22:15, , 6F
拔TCS的隔年 老車手偶爾會抱怨 新車手則因為GP2本來就沒
05/01 22:15, 6F

05/01 22:16, , 7F
TCS就沒啥說嘴 但比起拔TCS前一年 尾巴不安定的次數變多
05/01 22:16, 7F

05/02 10:19, , 8F
拔TCS的時候,老車手比較容易"失誤"
05/02 10:19, 8F
文章代碼(AID): #1JNIWHMV (FORMUL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