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駕駛風格深入分析:Schumi與Alonso(上)

看板FORMULA1作者 (插騷鮑 好食耶)時間11年前 (2013/06/01 22:09), 編輯推噓9(903)
留言12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Driving styles Part A – An Introduction and Fernando Alonso 駕駛風格 上部:概述,以及Fernando Alonso 很多人嘗試比較不同時代車手的車技——Fangio和Senna孰強孰弱,Jim Clark是不是比 Schumacher更有天賦。比賽條件已今非昔比,對車手的技術要求也迥然不同,關公戰秦瓊 意義不大。羅列一下幾個關鍵性因素在年代跨越中產生的變化,以及它們對駕駛風格與技 術的影響: 首先是賽道。自法國盧昂與德國舊紐伯格林年代後,F1賽道在數十年間積累了巨大的變化 。賽道更寬,彎心與出彎區加入了防護欄,賽道表面也更平整,失控的緩衝區也更大,當 然也引入了嶄新的賽道佈局理念。這些變化都給車手帶來了更多挖掘極限的空間,也提供 了更多不同的賽車線路。 其次是賽車。賽車特性也日新月異。從過去完全依靠機械抓地力,到渦輪猛獸,再到地面 效應(注:一項後來被禁的空動效應),最終進化為如今電子遊戲般複雜的賽車,而其對 空氣動力學的依賴遠遠超過了賽車運動歷史裡的任何一個時代。與其比較不同年代的車手 ,不如去比較不同年代的賽車。駕駛1955年或2012年的Ferrari賽車,所須掌握的技術完 全不同。同樣地,駕駛1400匹馬力的BMW增壓引擎賽車與2006年只有850匹卻帶著一堆電 子輔助的V8賽車,也是天壤之別。無論什麼賽車,車手都在推向極限,但要做到這一點卻 有不同的技巧要求。經常看到一些車手狀態年年起伏,這是因為賽車的空動平衡在變化— —想像一下讓Fangio開1988年本田的增壓引擎賽車,或者讓Schumacher去開Jim Clark的 蓮花,可能他們無法立刻找到感覺。 然後是車手。車手在年復一年的比賽中,自身也在產生變化,通常是在進步。F1曾經是一 項無比諂媚的運動。若非皇室後裔,則須貴族階級推薦,再次也得是小有功名的熟手,否 則無法在F1立足。今非昔比,F1更競技化了,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得以加入。真正讓F1引起 廣泛關注的是Senna的史詩傳奇以及他對賽事的生命奉獻,而Ferrari與Schumacher的統治 時代則把F1作了徹底的深度推廣。現在,車手與其他專案的運動員一樣,成為比賽的真正 核心部分,而在低級賽事中活躍的一大票潛力車手,則是F1這個舞台堅實的後備力量。 最後是輪胎。輪胎也一直在改,從50年代又薄又高的Firestone,Dunlop和Pirelli,到80 年代強大的Michelin,再到00年代古板的Bridgestone,現在又輪回到了Pirelli。毫無爭 議,適應輪胎是現代F1車手最重要的技巧,輪胎特性的細微變化都會讓許多車手每賽季都 在掙扎。而真正偉大的車手,像Schumacher,在很長的職業生涯(相當於普通F1車手職業 生涯的3至4倍)過程中,都能很好地理解並適應輪胎。然而,即使偉大如Schumi,也有自 身的極限,因為在輪胎的跨代革新中,過去所掌握的一些技術會變得完全無用。 這項運動的變化有時候並不像想像中那樣平緩漸進。就拿輪胎來說,可以觀察Fernando Alonso在05和06年是如何極限壓榨Michelin,壓倒包括隊友在內所有的競爭對手的。雷諾 賽車當時有著非常獨特的特性,比如賽車尾部的額外重量平衡塊,給予賽車相當強大的出 彎抓地力。最關鍵的是,雷諾針對Michelin輪胎的特點量身定制了一套懸掛系統。 Michelin早在03年年末,就已經顯露出比Bridgestone更強大的潛力。它的方形花紋能提 供與地面更大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抓地力。然而,這個設計的缺陷是抓地力並不非常線 性——特別是在中低速彎角裡,Michelin輪胎有一個“咬合點”,只有過了這個咬合點它 才能提供比Bridgestone更好抓地力。公認的是,這個咬合點很難掌握。另一個缺點是, 方形花紋的設計讓通過輪胎的空氣更雜亂無章不可預測。Bridgestone則截然不同,它秉 承傳統的圓形花紋,這個設計是它與Ferrari多年合作研發的成果,強調的是最有效地規 避由輪胎轉動帶來的不規則空動效應,這極大彌補了Ferrari在機械抓地力的薄弱環節( 體現在摩納哥,匈牙利與Monza),它高效地幫助Ferrari統治了1999至2004年,獲得了5個 車手冠軍和6個車隊冠軍。 不同的輪胎設計理念給了Michelin陣營獲勝的契機,這是Ferrari無法企及的領域。雷諾 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充分開發利用Michelin輪胎的車隊。雷諾-Michelin的絕妙組合的 初露端倪,是在2003賽季匈牙利站,Alonso石破天驚地取得勝利,並套圈Schumacher。還 有諸多比賽如2004年的摩納哥的統治。看起來,雷諾在空動領域趕上Ferrari指日可待了, 並且,這確實在2005與2006發生了——雷諾把Michelin輪胎導致的空氣亂流影響極小化。 同時比賽禁止換胎對Ferrari也是一個打擊,Bridgestone輪胎很難支撐整場比賽。 如果說雷諾是最能利用Michelin輪胎的車隊,那麼Alonso則把對其的運用提升到一個新的 高度。可以觀察到他駕駛風格自03到04年的轉變,以及到0506年的完美。一個天賦奇才與 不舍意志的組合——他每年都在隨輪胎特性變化而調整並提升駕駛技巧。為了更好的視覺 理解,下面是一段2003年Alonso駕駛的Onboar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r2WhuSXO9Y
這是Alonso註冊商標式的駕駛風格,然而顯然賽車尾部還缺乏下壓力,Alonso甚至在一些 彎角相當猶豫,對賽車的反應並不完全自信。下面比較分析一下他2005年Onboard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f47s5-Ukx2Q
(下架..) 可以看到,Alonso入彎前有大量的轉向鎖死,導致了入彎的轉向不足。這類轉向不足,並 非賽車的特性,而是Alonso的駕駛企圖。他製造一個相當極端的側滑角度(指車身軌跡與 輪胎指向的夾角),以前輪側滑的方式把賽車丟向彎心。要這樣做,他必須稍稍提前刹車 與轉向。看到1,5,7,9,14號彎,這個現象尤其明顯。有趣的現象,極限側滑角度的直 接後果是前輪的外側在這個過程中劇烈晃動。注意在1號彎右前輪的晃動,隨著圈數增加 胎溫上升,側滑與晃動逐漸調整減小。 最有趣的是觀察之前討論過的“咬合點”。注意到一旦賽車達到了咬合點,Alonso立刻減 少轉向鎖死再給油出彎。他比圍場中任何的賽車/車手組合都要更快地出彎,這是因為他 總能把這個咬合點調整到彎心位置,然後充分利用雷諾賽車的牽引力優勢來上油門。仔細 看7號彎(第一計時段之後的上坡右手彎),00:41秒處,極限的轉向鎖死(刻意製造的轉 向不足),咬合點出現在接近00:42秒。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開車方式並不難——就把 自己扔進彎,看什麼時候輪胎抓住地什麼時候給油就是了。然而,這遠比想像複雜, 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控制行車軌跡。這是非直觀操作,他不是把賽車駛向彎心,他是把前輪打滑 ,把車身飄進彎心,並且準確把咬合點控制在彎心位置,這就需要對賽車輪胎滑移程度的 充分理解與預判。即使常規極限去咬準彎心也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何況是前輪側滑。在 2005年這條賽道,Alonso用這樣的駕駛方式僅僅兩次稍稍偏離彎心——一次在09號彎,不 過出彎速度依舊不錯,還有一次在長直線後的12號彎,背部風壓的緣故錯過了刹車點。 另一個原因是避免轉向過度。像那樣的駕駛(漂移前輪入彎心),無論如何壓榨前輪,都 需要穩定的尾部下壓力來保持後輪抓地。從而,入彎之後要保持高度敏銳,因為在彎心咬 合點處,轉向不足很容易變為轉向過度。而在那個時候,車手的雙手正牢牢控制方向盤在 一個極端轉向角度,很難去在轉向過度出現時去做細微調整來補救。對此如果要舉例說明 的話,下面是Alonso 2006年銀石賽道的排位圈。可以看到他飛馳過天橋,在最後一個彎 角入彎後,出現了剛剛討論的轉向過度,最終還是輕微地切到了路肩,微調補救過來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FDziP1pMKU
Michelin在2007年退出了F1,Alonso也跳槽到了McLaren。Bridgestone輪胎有著完全不同 的設計理念與行駛特性,Alonso被迫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調整到自Minardi時代以來從未再 涉獵的駕駛風格。在那一年,儘管身陷諸多消極因素以及場內場外陰謀的影響,他還是能 夠順利完成了過渡,並且在賽道上始終保持前排競爭力,把世界冠軍懸念留到最後一刻。 這類迅速調整適應各種變化與技巧要求的能力,是偉大車手的指標之一。 (續) http://bbs.hupu.com/562094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antander 來自: 114.35.240.191 (06/01 22:15)

06/01 22:17, , 1F
用心整理給推~
06/01 22:17, 1F

06/01 22:18, , 2F
看到最後一段,更襯托出HAM真的是不可多得的速度天才
06/01 22:18, 2F

06/01 22:48, , 3F
下篇更驚人
06/01 22:48, 3F

06/01 22:58, , 4F
看完覺得大舒真猛.....
06/01 22:58, 4F

06/01 23:23, , 5F
他是唯一強大到因為個人技術而讓賽事更改規則的賽車手
06/01 23:23, 5F

06/02 00:41, , 6F
推 05,06 的 Alonso,一過 Apex馬上都油門全開,看他跑真
06/02 00:41, 6F

06/02 01:48, , 7F
雷諾當年就算第二排,其實根本等於頭排...起步有夠快的
06/02 01:48, 7F

06/02 03:31, , 8F
太專業了
06/02 03:31, 8F

06/02 12:09, , 9F
04 05起跑還有優勢,06之後就沒特別
06/02 12:09, 9F

06/02 12:09, , 10F
當初好像是V10引擎低重心大夾角+變速箱6速才跑那麼快
06/02 12:09, 10F

06/02 12:27, , 11F
111度夾角阿....
06/02 12:27, 11F

06/02 17:49, , 12F
05開始就沒有再用111度夾角的引擎了
06/02 17:49, 12F
文章代碼(AID): #1HgW27NF (FORMUL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