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 論樂團創作的歷史經驗法則

看板FLAT_CLUB作者 (假文藝青年俱樂部)時間14年前 (2010/07/04 03:42),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綜觀歐、美、日,甚至是台灣搖滾音樂史的經典樂團 ,幾乎都是由一名靈魂人物擔任詞曲創作核心,或者,由 吉他手專譜曲,主唱專寫詞,最後再交由樂團成員集體編 曲,很少很少很少的情況,才會出現由其他團員領導寫歌 的狀況。至於集體用Jam方式寫歌而走紅的團,印象中, 幾乎沒有。從此歷史經驗論,背後肯定有其道理是我們全 體創作樂團必須思考的。   先問:由特定靈魂人物全盤擔綱詞曲創作,或由吉他 手專譜曲,主唱專寫詞,最大的好處?無非是可以維持一 個樂團縱向發展的脈絡一致性,概念一致性,調性一致性 ,與「品牌精神的一致性」。此一致性,無論就樂團本身 的創作表達,就樂迷集體的聆聽感受,就市場操作的商業 考量,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畢竟,調性統一,概念統一 ,質感統一,美學統一,才能有「品牌辨識度」,才能有 「BandSound」,才能有夠具代表性的icon。   反過來說,當一個樂團裡頭,三位,或者四位成員輪 流寫歌發想,即便是在同一個樂團內,又即便團員間彼此 非常了解彼此,編曲能力也相當老練,但還是不免出現一 個樂團出現三四種跳Tone的調性,一張專輯出現三四種不 同美學的聲音,一個樂團分割成三四個不同味道的子團, 那種難以言喻的「斷裂感」,「不統一感」,「混亂感」 ,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樂團沒了顯而易見的辨識度,沒了 主題,沒了主軸,整場表演,整張專輯彷彿像是東拼西湊 ,各自為政的合輯;又像是主流歌手,唱片公司先四處收 歌,再找樂手來演奏,錄製出來的唱片-即便都是同一個 人唱的,同一群人演奏,製作人、錄混音師也極力統一調 性,強化聽感一致性,但樂迷還是很容易聽出其中的不統 一感,不協調感,不連貫感。   於是乎,自始至終,我都認為樂團創作,所有歌曲發 想的骨幹、根基、起點應該統一由一「有才華」的人負責 ,其他樂手、主唱再貢獻各自的專長賦予歌曲肉與皮。然 而,有個大前提,那就是我們要先確定,這位負責擔綱寫 歌重則大任,掌樂團創作核心大旗的人是否真有讓樂迷崇 拜,讓團員心服口服的才華?真有其無可替代的創作靈光 ?再說,他能寫多好?寫多久?是否很快就會江郎才盡? 是否已經再老調重彈?還是能隨著橫向社會、環境、趨勢 、音樂場景的演變發展,讓個人與樂團的靈魂、概念,音 樂內涵同步進步?甚至,帶領樂團與樂迷超越時代,引領 時代?   有多少人能擔當一位夠格的創作靈魂?   再說,樂團成員都有能力寫歌,有意願寫歌,某個角 度想,確實是件好事,但創作核心之外人物譜的曲,寫的 詞,會適合風格確立,美學精神明確的團嘛?會比核心人 物寫的歌還好嗎?這個團的團員有辦法,有能力在既定的 ,已習慣的創作模式外生產歌曲嗎?或說,其他團員有辦 法把創作核心之外團員想的歌編好,同時,聽起來,還是 同一個團,而非變成另外個團?   以上的問題,還可以延伸其他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名 氣極高的樂團,樂手、主唱經常會脫隊發行個人專輯?難 道他個人專輯的歌無法放在樂團專輯嗎?他敬愛的團員沒 辦法替他完成他想表達的創作概念嗎?還是純就是他個人 專輯的歌曲不適合給樂團使用?我認為最後一個選項最有 可能:畢竟樂團創作是最怕人多嘴雜,主客不分的,而個 人專輯卻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   說到人多嘴雜,我認為往往是導致樂團創作毫無重點 ,生產效率偏低,甚至導致團員內鬨,失敗解散的關鍵。 因此,由一人全盤負責創作主軸,也是另一種讓樂團長壽 ,寫歌快速的方式。但我還是要強調:這個寫歌的人自身 的才華非常重要。如果它是個天才,在天才面前,我們都 應該要充分且認份地擔任好綠葉的配角角色。當然,會有 些人會選擇要跟創作靈魂人物作鬥爭與較量爭勝,此時, 再由歷史脈絡再看,選擇此一路線終將導致樂團四分五裂 。所以,團員間如果真的熱愛這個團,有覺得自己的創作 天分被埋沒了,無法在這個團被滿足,那會選擇發行個人 專輯,或者同時間尬其他團,這也是必然的結果了。 -- http://blog.yam.com/tzaral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237.253 ※ 編輯: TzaraLin 來自: 111.240.237.253 (07/04 03:46)

07/05 16:36, , 1F
76好像就是集體寫歌的耶 然後L'Arc的專輯也是收了不
07/05 16:36, 1F

07/05 16:36, , 2F
同團員寫的歌
07/05 16:36, 2F

07/05 19:42, , 3F
76骨幹還是阿凱,線上丟各自的編曲檔案。
07/05 19:42, 3F
文章代碼(AID): #1CBvAeiq (FLAT_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