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

看板FJU_OT1st作者 (smopthy)時間17年前 (2006/09/26 23:1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施老師寄的文章 因該有人沒看到 所以分享給大家看看 2006.09.25  中國時報 音樂療法 台灣走自己的路 陳旻苹╱台北報導 音樂治療在台灣,因為有專業教師與職能治療師熱心推廣,逐漸發展成有別於日本、 美國的輔助療法。 「對於市面上有些CD強調特殊療效,其實不能過度期待」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 系專任講師、也是萬芳醫院兼任精神科治療師的施以諾指出,每個人對各種音樂,不同時 間、不同地點,都可能會有不同效果,也不是只有古典音樂才能進行音樂治療。當中因人 、因時差異很大,所以一般會先以量表、問卷先了解患者所喜歡的音樂形式,再進行輔助 治療。 像老一輩或教育水準中低者,對古典音樂較不容易感動,反而是類似情場失意的悲傷 國語老歌,讓他們獲得極大滿足!施以諾說,讓人冷靜的音樂特色是曲調較慢、反覆性高 (如:卡農)。讓人熱情的音樂則是明顯的節奏快速。而訓練專注力時,當刺激來源性質 太類似時,反而不好。例如:讀國文時,聽到有中文歌詞的音樂;或是廣告的背景音樂也 有歌詞,這樣訊息愈類似、會使注意力受干擾。所以,讀書時若想聽音樂,建議純音樂旋 律較理想。 生理方面的復健,也常會加入音樂治療。許多腦部受傷病人,彈鋼琴簡譜來練習五指 協調度,而中風病人平時手部伸展較難,邊打鼓、邊唱歌後,在不知不覺中也能做出復健 動作來。施以諾說,音樂治療甚至還曾用在改善患者頻尿上,患者可以先聽喜歡的音樂, 讓注意力從對不該有的尿意上轉移到音樂,漸漸練習忽略那不該有的感覺。 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講師黃馨慧指出,最近許多人熱中直接以手來接觸鼓面的手鼓學 習,也是一種音樂療法,透過手部末梢神經與腦部相連,可訓練意念與肌肉反應連結。實 際操作樂器,可讓人先打開心胸,而配合呼吸的節奏訓練,在反覆與記憶練習中,訓練出 耐力,搭配世界音樂,對情緒移轉的幫助很大。 她表示,透過頻率來引導的樂器,除了鼓,還有銅鈸等,樂器本身是死的,但是透過 自己身體的律動,讓人可以自我掌控身心內外,不但不累,更能讓人心胸開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62.207

09/26 23:21, , 1F
轉轉轉~老師今天還跟我們在路邊吃飯XD
09/26 23:21, 1F
文章代碼(AID): #156KFp0G (FJU_OT1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