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文章] 台灣環境砂手系列報導 (續)

看板FJU_Fashion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9/07 22: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wuliaude (...........)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文章] 台灣環境砂手系列報導 (續) 時間: Thu Sep 7 12:07:11 2006 ※ [本文轉錄自 share 看板] 作者: wuliaude (...........) 看板: share 標題: [文章] 台灣環境砂手系列報導 (續) 時間: Thu Sep 7 12:01:19 2006 補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sep/24/today-so15.htm 台灣環境砂手系列報導之5╱國土變色 民怨排山倒海 南投濁水溪南岸6個村里居民日前包車北上,抗議經濟部水利署的砂石開採政 策。居民表示砂石車已嚴重衝擊當地環境,並不滿地抓起大把砂石撒向水利署 大門,高喊「反砂石、救家園、救河川」的口號。 (資料照,記者曾慧雯攝) 記者席艷俠、徐白櫻、李信宏╱調查採訪 濫採砂石破壞溪流、陸地生態,砂石車威脅民眾安全,許多愛鄉、護溪民眾近年 紛紛挺身而出,或是巡視河川,或以肉身阻擋砂石車,無論成功與否,都已經為 這片土地與下一代留下見證。 2年前高雄縣政府核准砂石業者在旗山鄉圓潭地區開採台糖公司農地陸砂,開放 之初,中正、圓富、大林3里里民合組反砂石自救會,砂石業者卻分別以每個月 50萬、20萬、10萬的高回饋金利誘居民,中正里長李春田為首的自救會卻不願 意接受,居民展開為期半年的抗爭活動。 部分砂石場破壞了河川種植地,引起農民不滿而持白布條抗議。 (資料照,記 者張瑞楨攝) 老弱婦孺 以卵擊石 寧靜的社區一天超過100輛砂石車出入,居民以農車、肉身擋路發出怒吼,中正 社區年輕人卻都外出工作了,只剩下百餘老弱婦孺挺身而出,抗爭舉動猶如「以 卵擊石」。 憤怒的民意抵擋不住政策,一部部巨大的砂石車進入社區,台糖土地開膛剖肚, 砂石滿載運出,最後換來阿公店水庫清運出來的底泥回填,居民向立院、監委陳 情,憤怒情緒卻在公文往返下,轉化為妥協與無奈。 帶頭抗爭 不被諒解 時光流逝,今天台糖土地仍頻繁地出入砂石車,民眾抵擋不了公權力,慢慢從激 憤、抗爭至沉默,到最後無奈接受與砂石車為鄰的日子,部分居民私下開始責怪, 早知道當初乾脆接受回饋金,砂石挖了、錢也沒了,真可謂「人財兩失」。 針對這些指責,帶頭里長李春田說,世代子孫居住在中正社區,居民不反對,以 後如何面對後代子孫質疑,如果拿了錢,如何理直氣壯要求業者尊重居民權益, 就算時光重返,他還是會帶頭抗爭,絕不妥協。 類似的自救會或愛鄉巡守隊近年在各縣市相繼成立,不過全國第一支護鄉「大」 隊則來自10年前盜挖嚴重的桃園縣龍潭鄉三坑村,成員雖然只有5人,卻小兵 立大功,成功嚇阻了砂石車不敢越雷池一步。 當年因業者在大漢溪沿岸濫採砂石,砂石車如出柙猛虎,每天5、600輛進出鄉 間小道,不但壓壞便道,更威脅村民生命安全。 護鄉大隊 擋惡勢力 那時業者雖合法申請開挖,但核可面積都不大,業者私下超挖的面積卻是一個比 一個大,而為了恢復原狀,業者找來垃圾回填坑洞,此一行徑被村民發現,護鄉 大隊於是成立。 迷你5人組的護鄉大隊,以兩人一組,長達12小時執勤時間守候設在三坑村唯 一入口處的「管制站」,簡單的一只柵欄、電擊棒、照明設備就讓砂石車不敢進 出,這支大隊直到前幾年才功成身退。 不過要阻擋惡勢力可非那麼容易,桃園縣龜山鄉樂善村巡守隊在阻擋盜採砂石的 過程中,就經常遭到業者恐嚇或對峙。 巡守隊員 發現濫倒 樂善村長褚建昌回憶說,2年前樂善村巡守隊某日深夜在牛角坡巡邏時,發現不 法業者又濫倒棄土,數名隊員趨前制止,不法業者雇用的3、4名男子摸黑逃逸, 現場留下2輛大卡車。 巡守隊員當時沒人會開大卡車,但為保留證物,仍硬著頭皮、冒著生命危險,將 2輛大卡車開往派出所報案,途中在狹窄的山區道路險象環生,幾度還差點「開 入山谷」。 未料,隊員們開著大卡車經過長庚醫院附近時,遭不法業者找來的黑道人士半路 攔截,對方多人身上刺青、口氣兇狠,要求隊員趕快還車,否則「要給好看」; 其它沒有開大卡車的隊員見狀,趕緊暗中報警,黑道份子見警車趕來才鳥獸散, 讓巡守隊員們虛驚一場。 -------------------------------------------------------------------------------- 河川巡守隊 隨叩隨到 〔記者方志賢╱高縣報導〕高屏溪流域長期遭盜採砂石及河川污染,高屏溪流域 管理委員會4年前成立河川巡守隊,隊員不分晝夜、上山下海取締非法,不僅工 作辛苦,還要承受業者恐嚇,甚至黑道暴力相向,但一份使命感,讓這群河川捍 衛尖兵,願意繼續守護著高屏溪。 巡守隊由一群年約30歲的年輕人所組成,除必須巡視各流域外,更須負責取締 盜採砂石及河川污染,常與盜採砂石業者鬥智、鬥法。 巡守隊蘇姓小隊長表示,盜砂業者常利用破曉時分前往盜採砂石,為掌握具體犯 罪事證,查緝小組要在黑夜裡埋伏,躲在河床草叢裡,常一待就要好幾個小時, 並飽受蚊蟲叮咬。 高屏溪流域主要河道及支流,涵蓋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約佔台灣面積的1/10, 不但面積遼闊,路途遙遠顛簸,取締工作非常辛苦。 陳姓隊員說,該工作相當具機動性,必須隨叩隨到,有時在深夜睡夢中接到通報, 也要立即出動查緝,家人免不了抱怨,甚至勸他們另謀出路,但大家不為所動, 甚至愛上這份工作。 李姓隊員說,投入高屏溪巡守多年,看到黑心業者,常以合法掩護非法,任意盜 採砂石,環境破壞殆盡,滿目瘡痍,令人痛心,也更加強他們取締非法的決心。 取締盜砂要擋人財路,雖然配有警力保護,仍常遭到業者言語恐嚇,甚至跑法院 作證,很多案件一審要2、3年,為了跑法院疲於奔命。蘇小隊長說,巡防高屏 溪雖然辛苦,但為了自己的下一代,他們都可以忍受。 -------------------------------------------------------------------------------- 八色鳥故鄉 岌岌可危 〔記者鄭旭凱╱雲林報導〕民國88年3月,雲林縣政府通過林內鄉湖本村枕頭 山陸砂開採,村民發起反陸砂行動,「搶救八色鳥的故鄉」成為當時主要訴求, 雖然全球共有21個國家73個保育團體參與連署,但至今保護區未劃設,縣府工 務局日前更核准砂石業者開工,八色鳥棲地岌岌可危。 業者從未放棄在湖本村枕頭山的陸砂開採行動,他們把砂石開採的大片面積,切 割成5公頃以下面積的小範圍,不用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用來規避政府的監 督與檢查。 當年率領群眾反對陸砂開採的村長尹伶瑛,如今已經當選立法委員,她表示,農 委會把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責任丟給縣政府,結果是保護區未劃設,而 陸砂開採業者仍是蠢蠢欲動。 湖本村長廖榮林表示,縣政府如果為全民的利益著想,只要把八色鳥的棲地公告 為重要棲息環境就好,不用花大錢,對於已經申請開採砂石業者的損失,可以由 縣政府來補貼,完全解決陸砂開採的事情。 國際旅遊協會已經把湖本村列為生態旅遊的據點,如果湖本村枕頭山這個八色鳥 的圖騰都被砂石業者入侵、破壞,台灣還有什麼保育形象可言,而保護八色鳥的 行動,把湖本村推向國際保育舞台,也為湖本村的未來開啟另一扇窗。 -------------------------------------------------------------------------------- 砂石車司機 就怕開單 35歲的阿吉,每天吃完早餐,往往先親一下5歲的小女兒,隨後跨爬上那部他 花了270萬元購買的砂石車,在老婆「小心開車」的囑咐聲中,開始一天的奔波。 對於阿吉,「小心開車」不僅在於避免車禍事故,更重要的,是隨時小心交通警 察的行蹤,以免隨便被開一張紅單,就要連續幾天做白工,難怪阿吉有「每天都 好像是當小偷」的感嘆。 整個早上跑了6、7趟,所幸都沒有碰到警察,下午第1趟,出了市區,無線電 傳來同業的警告,「某某路口有警察」,這個路口剛好在阿吉的必經之路上,他只 好把車停在路旁,等警察撤走。 阿吉說,警察幾乎就是砂石車司機的「天敵」,因為砂石車如果都照法律規定來 載,砂石車司機恐怕會餓死,為了多賺一點錢,只好想辦法超載,由於超載最少 罰1萬元,司機都喊吃不消。 阿吉說,有時即使沒有超載,警方也會拿一些小事件,如「大牌污損」開個小單 子,也有警察攔下後說,「少年ㄟ,今天沒績效,捧個場,開個小條的!」這時 候司機們往往在接過罰單的同時,還得說「謝謝」。 不過阿吉補充,大部分的警察都不錯,瞭解部份法律規定不盡合理,也能在執 行公務之餘,盡量為砂石車司機著想。 開一天下來,阿吉大約可以賺進6000元,如果1個月有辦法開到20天,有10 餘萬元的收入,但砂石車的費用驚人,每個月稅金要1萬元,折舊超過2萬元, 油費每天也將近2000元,加上修理、輪胎等耗費,每個月淨收入其實僅有幾萬 元,除非工作不間斷,並且沒有被開單、沒有發生事故,收入才會高一些。 對於許多人指責砂石車橫衝直撞,阿吉說,大家都只是想賺多一點,計程車還不 是如此,對於輿論的指責,他們早已習慣了。 晚上9點,阿吉跑了15、6趟後,回到家小孩們都已入睡,他高興的跟老婆說, 「今天沒有被開單」。 (記者游文玉、陳正王) -------------------------------------------------------------------------------- 河床掏空 八掌溪成大峽谷 嘉義縣八掌溪因盜採情況嚴重,形成罕見大峽谷奇景。(記者王鈺淳攝) 〔記者王鈺淳、謝銀仲╱嘉義報導〕發源於嘉義縣奮起湖山的八掌溪,是嘉南地 區重要河川之一,早期因有赤蘭溪等8條支流合併而得名,上游可見深谷、瀑布、 峭壁等景觀,中下游水流平緩,河床也較為寬廣。 引用八掌溪而興建的蘭潭水庫及仁義潭水庫,除供應大嘉義地區4、50萬人民生 用水外,部分工業用水也必須仰賴八掌溪,而八掌溪進入嘉南平原流域後,嘉南 農田水利會也引水作為兩岸農田灌溉用水,更凸顯重要性。 八掌溪從嘉義市湖內里至水上鄉義興村間,溪床遍布蘆葦、茅草,成為候鳥最佳 庇護所,鳥會統計,該溪段共紀錄過34科、67種鳥類,是賞鳥人士的天堂。 不過,儘管八掌溪擁有如此豐富的人文與自然生態,早期上游地區盜採砂石情事 卻時有所聞,阿里山公路舊五虎寮橋就曾於民國77年間814水災時,遭暴漲的 八掌溪水沖毀,當地居民歸咎原因都直指上游過度盜採砂石所致。 民國88年才移交河川局管理的八掌溪,早年並未禁止開採砂石,當時河川局曾 公告開放軍輝橋至通合橋間河段得以疏濬,但因水利單位管理稽查有漏洞,砂石 業者利用洪水等特性,除逾越核准範圍及深度超挖嚴重,甚至在河川高灘地栽植 高莖作物攔阻流砂,確保開採砂源能源源不絕。 固床工程 成效不彰 只不過,在水流沖刷、上游泥砂長期填補下游遭掏空河床等慣性下,也間接造成 八掌溪軍輝橋上游心上橋、吳鳳橋、五虎寮橋等溪段間,形成「大峽谷」奇景。 相關單位為避免溪床持續遭受嚴重沖刷,原本預計斥資逾10億元,在每隔80 公尺的溪床進行固床工程,成效不彰,毀損嚴重。 在水利署全面禁採河砂前,八掌溪砂石盜採案層出不窮,但從93年後,舉凡在 八掌溪河床內開挖砂石均認定為盜採,砂石業者合法掩護非法的伎倆行不通,就 鮮少再傳出河砂盜砂情事,陸砂盜採歪風隨之而起。 嘉義縣轄內非法開採陸砂的個案,目前主要集中在八掌溪旁山坡地或農地,尤以 中埔及番路鄉境內最嚴重,不肖業者大都以整地或土壤改良等名義為幌子,違法 將土石外運,從92年土石採取法施行以來,有關單位共查獲30餘起盜採案,但 僅開出17張罰單,原因竟是找不到盜採行為人。 因法令有盲點,除非在公有土地盜採土石,才構得成刑事案件,否則在私有地上 開採土石仍屬行政罰則,因此在盜採土石集團化、企業化經營模式下,不肖業者 幾乎都以人頭或訴願等方式,藉以規避鉅額罰款,致遏止盜採成效有限。 -------------------------------------------------------------------------------- 民眾嘆 蘇銀添:八掌溪的生態以嘉義巿及嘉縣布袋出海口的濕地最有看頭,惟河川沿岸 太多傳統工法的駁坎、溝渠,因太多人為破壞、墾植,造成水土保持工作難以達 成。其中,開採砂石看起來是合法的,卻出現合法掩護非法的盜採行為,令人質 疑是長期以來官商勾結的結果,若不持續反映,不可能休止。 (記者楊國棠) 陳柏濡:我從小生長在中埔鄉,曾體驗從八掌溪忠義橋段竹筏渡河的生活,針對 八掌溪沿岸大規模採砂,可溯及當年仁義潭水庫建造時,就近取材,設有砂石場, 開放合法開採疏浚;但砂石場以合法掩護非法,暗中將開採範圍朝上游及下游發 展,河川局編制人力不足,加上治水經費不足,緩不濟急。 (記者楊國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sep/26/today-so15.htm 台灣環境砂手系列報導之6(完)∕砂石政策補破網 全民埋單 記者曾慧雯、郭怡君、洪美秀╱調查採訪 在國外運作成功的制度,搬到台灣,往往變了一個樣! 人謀不臧 社會成本過高 一名在北部享有盛名的建築業者,有次回到南投家鄉,訝異於小時候抓魚的河流 竟被挖採得慘不忍睹,其中的砂石還可能蓋成自己興建的大樓,他感嘆的說:「人 謀不臧,讓台灣開採砂石付出了高額社會成本!」 這名建築商點出了台灣砂石政策最重要的破洞,那就是政府單位無能執法,造成 砂石業者破壞生態、污染環境,而這些社會成本又無法從砂石價格裡反應出來, 一大堆後遺症都由全民埋單。 過去台灣缺乏一套整體、長期的砂石政策,甚至連頭痛、腳痛都視若無睹,往往 等到災難發生或民眾抗爭,才急就章改變政策,或趕緊參考國外制度擬定新規 範,卻又因為缺乏配套措施,效果相當有限。 例如台灣西部河川過去2、30年早被挖得面目全非,但相關單位直到民國85年 賀伯颱風造成多座橋樑岌岌可危後,才決定要禁採砂石,但砂石又是建設的必 須,當政府未提供足夠的替代來源,砂石價格高漲產生暴利,盜採勢必難以禁絕。 又如政府以「東砂西運」來彌補西部砂石的不足,但數量有限,對整體幫助不大, 反而是長距離運輸所產生污染、景觀破壞與安全上的威脅,造成東部民眾的反彈。 加速修法 加重盜採刑罰 政府痛定思痛,一面加速修法,加重盜採砂石刑罰,一面確定加強開採陸砂、減 少河砂及增加其他來源的砂石政策方向,然而實際推動時仍遭遇重重難關,導致 合法業者受限過多,非法業者卻大肆盜採。 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教授陳家榮嘆息指出,開採陸上砂石是解決台灣砂石問題的 最重要管道,但因中央單位配套措施不足,連經濟部和農委會對法令認知都有差 距,握有最後決定權的地方政府,也因選舉等各種原因,不願招惹民怨,至今仍 無法大量開採陸砂。 陸砂開採 較河砂易管理 陳家榮說,陸砂的挖掘範圍、深度都較河砂容易管理,對環境生態的衝擊也不若 河砂,除執行上的人為弊端可望減少。而且如果各地方政府能夠在自己縣市推動 陸砂專區,做好下游的運輸、管理方案,台灣因長距離運輸引起的砂石污染也可 望迎刃而解。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則直指目前開採砂石法令仍不夠完備,政府亟需調查 建立各主要河川的砂石含量與各地陸砂等基本資料,才能正確評估適合開採的地 方,據以訂定完備管制法令。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陽益則指政策上雖然要降低河砂採取,但如果河川 上游水保做不好,一個颱風,河床上就堆滿砂石,疏濬採砂工程仍免不了,除非 有個完整、長期的國土規劃與執行,否則河砂仍難大幅降低。 -------------------------------------------------------------------------------- 土石採取法 挖採砂石過去依「土石採取規則」,因為不是法律,所以無法處罰盜濫採情形, 頂多只能依據其他法規例如水利法、區域計畫法、竊佔公物等名義處罰,有時候 僅罰幾萬元,無法嚇阻。 「土石採取法」2年前在立法院通過後,罰則大幅拉高,盜濫採的處罰高達100 至500萬元,若盜濫採的土石價格高於500萬元,還可以超過上限、加重處罰, 並可將機具沒入。 申請開採砂石部分,以往土石採取規則規定,面積5公頃以上的申請案才必須送 經濟部審查,而現在的土石採取法則規定,無論土地面積大小,一律要送經濟部 礦務局審查,所有程序都符合規定後,縣市政府才可以核發土石採取許可證。(記 者曾慧雯) -------------------------------------------------------------------------------- 業者說法--政策空轉 逼合法違法 〔記者陳正王╱台北報導〕面對外界對砂石業者的諸多質疑,台灣區土石採取業 者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光揚,昨天指政府近年砂石政策都在空轉,未能提供足夠砂 石來源,逼得合法砂石廠只能向非法業者買料源。 林光揚抨擊,這2年名義上雖已推動陸砂開採,但政府對挖採砂石有如驚弓之 鳥,法令上諸多不合理限制,加上地方政府怕事,又缺乏輔導措施,導致2年來 全台通過申請的業者寥寥無幾,推動陸砂政策幾乎完全落空。 林光揚補充,陸砂來源缺乏,河床上又有許多淤積砂石,河川局不敢開放標售, 導致砂石來源嚴重缺乏。 合法砂石場為了求生存,不得不向盜採業者買料源,政府不合時宜的法令給了合 法業者不便,卻造成更多的盜採。 -------------------------------------------------------------------------------- 政府說法--陸砂推廣 成效很有限 台灣近年積極推廣陸上砂石,但經濟部因與農委會對開採面積及農地採砂是否要 變更地目等的認知差距,規範細節仍在經建會協調中,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坦 言,陸砂開採至今成效依然不佳。 經濟部水利署官員說,政府早已禁絕挖採河川砂石,目前的開採都是為了疏濬河 川,加上近年綠建築、木結構房子、鋼骨建築逐漸為人所接受,未來國內砂石使 用量可望緩慢減少。 署長陳伸賢則說,台灣經歷過劇烈的地殼變動與造山運動,河谷變成高地後,原 本的砂礫還是可以利用,且陸砂相較於河砂,陸砂立體且面積大,產量會比河砂 更多。但因開採前須先通過地方政府的環境影響與生態評估,又牽涉到黑白兩道 利益與居民抗爭,目前成效有限。 經濟部則強調,陸砂將成為國內最主要砂石來源,目前評估國內的陸砂蘊藏量達 1000多億噸,已規劃21區,包括桃園龜山、新竹芎林、苗栗三義、高雄圓潭子 等區域,可採的砂石有20多億噸,足足可供國內營造業25年的使用量。 不過2年前號稱全台第一件合法開採陸砂的高雄縣旗山圓潭子陸砂案,卻因居民 抗爭激烈,加上回填土方不易尋找,高雄縣府認為陸砂開採應暫緩,先把河川淤 積的砂石疏濬掉才是正途。 (採訪:記者曾慧雯、歐祥義、魏錫賓、陳文正) -------------------------------------------------------------------------------- 他山之石--先進國家 不仰賴河砂 〔記者曾慧雯╱台北報導〕相較於台灣高度依賴河砂,國外河砂比率多在20% 以下,例如日本(4%)、美國(7%)、比利時(17%)等,這些先進國家的砂石 來源多為陸地開採、進口砂石與經過處理的海砂,日本甚至有64%是來自陸地開 採並經人工處理的砂石。 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表示,日本的人工砂石主要來源是山裡開採的岩石,以及 河川流向改變後的沉積層石塊,經過爆破打碎與碎石洗選,再去除淤泥後,就成 為可當建材的砂石。 陳伸賢說,依照國內現有的技術,目前雖可以將水庫淤泥與土壤加料、再造成為 建材,但因成本是河砂的兩倍高,目前難有廠商願意投資。 -------------------------------------------------------------------------------- 砂金被掠物抪侜曀L完膚 高屏溪遭盜採千瘡百孔體無完膚,現場還留有砂石車輾過車痕,令人怵目驚心。 (記者黃良傑攝) 〔記者黃良傑、侯千絹、羅欣貞╱屏東報導〕高屏溪正在嗚咽飲泣!發源自玉山 南端的高屏溪曾是高屏八景之一「淡溪秋月」,可是,無情的人們在她的身上壓 輾挖採,留下無數坑疤滿目瘡痍,淡溪訴悲情,愁雲裡淚水潰堤,氾濫成災,人 們才驚覺她的憤怒。 經濟起飛狠狠輾過高屏溪的身上,20多年前砂石價揚,不肖政商在她的身上動 腦筋,河床盜採腐蝕了她的脈搏,直到她宣洩氾濫成災,奪走人們的性命,政府 才正視她的存在。終於,高屏溪砂石從86年起禁採,90年成立高屏溪流域管理 委員會照顧,最好的整治之道就是禁採。 砂石業者說,高屏溪的石材品質一流,不少公共工程指定要求高屏溪石材,70、 80年代,台灣經濟榮景,營建業大量推案,加上公共工程推動,砂石需求量大 增,高屏溪河砂開採進入高峰期,嘉義以南的砂石需求幾乎都來自高屏溪。 高屏溪流域處處可見碎石場,盜濫採砂石猖獗,尤以里港等屏北地區最嚴重,業 者超量採取情況嚴重,深及水床面下2、30米,有些業者以合法掩護非法,有些 業者肆無忌憚直接盜採,甚至以採砂船超深抽取,形成眾多千瘡百孔的大峽谷, 一旦發生洪水,護岸、橋墩河床刷深,嚴重威脅河防安全。 85年賀伯颱風造成里港大橋斷裂,86年省水利處下達禁採令,讓採砂業者由河 砂轉往陸砂發展,盜採事件頻仍。 高屏溪管理權責87年移交給第七河川局管理,中央並成立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 會,專人專責高屏溪流域管理,現有108位河川巡守人員,其中包含配槍警力, 24小時巡查隘寮溪、旗山溪、荖濃溪、高屏溪,已收到嚇阻成效。 今年營建業回春,土方出現短缺,價格上揚,每方平均價格約350元,盜採集團 又蠢蠢欲動,聯合取締小組人力反而縮水,為了「全民拚治安」,多名配槍警員 調離歸建,取締小組銳減8名,究竟,是坐在冷氣房裡的官員們,未感受到高屏 溪宣洩氾濫威力,還是充耳不聞溪水哭泣的聲音。 -------------------------------------------------------------------------------- 民眾嘆--採砂 國家管理 廖忠華(60歲):河川採砂雖然對荖濃溪上游影響較小,但我認為,砂石應該國 家化,採砂由政府成立專屬部門統一處理,所採砂石集中管理,民間需要再向政 府購買砂石,不但能避免黑道介入,還能平抑砂石價格,一舉數得。(記者羅欣 貞) -------------------------------------------------------------------------------- 非法 糟蹋河川 陳榮挺(39歲):我從小在高屏溪上游隘寮溪畔長大,當時溪水清澈見底,一直 到民國7、80年,里港大橋下游一帶突然出現數不清的砂石場,上百家設立在河 道、高灘地,合法、非法混在一起,河道縮減變深被糟蹋,心痛實在難以形容。 (記者羅欣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63.145.5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63.145.57

09/07 12:07,
去跟顏清標說。
09/07 12:07

09/07 14:52,
這一系列文章真的很直得省思
09/07 14:52

09/07 14:53,
可是我們自己卻都不愛護自己生長的環境
09/07 14:53

09/07 14:53,
真是討厭台灣人短視近利這點~
09/07 14:53

09/07 17:16,
很好的記者喔 記者就該要報導這種重要的
09/07 17:16

09/07 17:17,
新聞而不是每天只報政治吵來吵去的東西
09/07 17: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86.202
文章代碼(AID): #1502WQ8c (FJU_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