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M型社會

看板FJU-Law2006作者 (華)時間17年前 (2006/10/30 01:4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有點長~耐心看完吧^^!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86 期 作者:曠文琪 「歡迎來到新世界!」這是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近送給台灣人的一句話;你別再以為 ,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 知…… 九月底,財經報紙頭條出現斗大標題,英商渣打銀行宣布,以新台幣四百億元收購新竹商 銀。緊接著,十月四日,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又爭相提供高價購併華僑銀行。 同一天傳出,大眾電信也將出售全數股權,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七十億元,爭取卡位的外 資包括麥格理、卡萊爾、新橋、高盛等。 不止金融、電信產業,在有線電視市場,過去一年,外資將行情炒高一倍,東森、台灣寬 頻、中嘉等一一被外資收購。一波外資軍團正虎視眈眈的登陸台灣。 將鏡頭轉進房地產市場,最讓消費者震驚的是,剛結束的九二八房地產檔期,台北房價創 十年新高,天母地區出現挑戰每坪八十萬元關卡的預售豪宅案,內湖區豪宅建案將挑戰每 十年新高,天母地區出現挑戰每坪八十萬元關卡的預售豪宅案,內湖區豪宅建案將挑戰每 坪五十萬元。 一份「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顯示,要進駐台北市(三十五坪預售屋),一般民眾平均 需十八‧四年不吃不喝。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其實代表的是台灣經濟與社會板塊的大變動,它正形成一波大海 嘯。全球化的趨勢已席捲台灣,隨著購併案越多,人員被精簡的機會越大,更多中產階級 將被淘汰,當浪潮落下,台灣的財富將被重新分配,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沒人躲得過。 當世界改變,你還是屬於台灣中間的一群人嗎?以下提供你三個自我檢視的問題:一,房 貸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二,你不想結婚更不想養兒育女?三,你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 憂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代表你已經在這波浪潮 中,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九月,《商業周刊》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看完我們帶來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 所得的成長數字後,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歡迎來到新世界!(Welcome to the new world !)」他說,在這個新世界當中,「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 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 來。」 去年,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以二十年的觀察,寫下了《M 型社會》一書, 震撼日本,這也是亞洲第一本針對此現象提出全面解決方案的書,小自個人,大至國家, 他說,這是關鍵時刻,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 關卡: 日本八成民眾淪為中下階層 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步上後塵 所謂的 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 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 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 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 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 後不見了。 根據大前的統計,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 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惡性循環下,社會的失業 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整個社會對於未來,都將失去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了 M型社會。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一%家庭,只要拿出財 富中僅一%的收入,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攤開台灣的數字,大前研一斷 言:「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 證據一,從一九八○年到去年,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最窮與最富的一群 人,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七.○三%與七.一二%,但中間族群的財富,成長幅 度卻僅六.五八%。 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 裂中,「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向上走(成為上流社會),就是往下沉淪( 成為下流社會)。」 證據二,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新高,達到六.四三。 證據三,去年,台灣的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這中間的落差代表的 是,我們的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的漲幅,也就是說,我們的荷包不斷縮水。 再根據主計處發布的最新統計,過去五年,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高達十三個縣市,其家 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例如雲林縣、澎湖縣分別減少一萬九千元與一萬六千元 。 證據四,二○○八年,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八‧ 六%,超過聯合國標準。這個數據直指,台灣踏入M型社會大門後,就很難回頭。 因為,台灣將陷入老年少子化的困窘,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不愛花錢的高齡者,這會 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無法流動,原來的中產階級要賺錢翻身的機會也將變少。 反映在現實生活,每個人的痛苦感開始上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自殺是去年十大死亡原 因的第九名,台灣平均每天有十一個人自殺,看精神科門診的人越來越多,振興復健醫學 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嚴烽彰說,「現在精神科變得很熱門,」他苦笑著,全球化的趨 勢越演越烈,他的病患有增無減。 他剛見過一位銀行高階主管,在金控合併風潮下,眼見同事一個個被迫離開,卻不知道自 己何時會被取代,這種危機意識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後,他躲在家裡,不敢去上班,被 家人強迫來看診。 也有位在寵物店工作的年輕人,三十多歲,總覺得領的薪水永遠不夠,最後,他開始去幻 想未來,刷卡從電視購物買了二十台筆記型電腦,說是以後創業要用的,但要怎麼做,他 根本沒有計畫,還沒創業就成為卡奴。這種行為雖然看來令人啼笑皆非,但背後藏著更深 的悲哀。 節流: 與其寄望政府解決問題 不如自我進行四大意識革命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那永無終止的痛苦感? 意識革命一:別再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 大前研一開宗明義要大家拋棄過去的社會常識。以前,景氣不好,日子過得苦,政府就靠 降息、提高貨幣供給來刺激經濟,但事實證明,不管是現在的日本或台灣,即使利率都陸 續創下世界新低,但,現在是社會與消費心態的結構改變,這套方式並不適用。 「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大前研一認為,未來的 政府,只會不斷製造更多的負債,企圖向人民徵收更多的稅收,來救助窮人,但這不能根 本的解除所有人的痛苦。 因此,大前研一認為,所有人要自救,要忘記過去「只要靜靜的做,就會加薪、升遷」的 價值觀,因為真實的未來,並非如此。 意識革命二:體認收支落差,學習自救 弔詭的是,很多人感覺到痛苦,卻沒有付諸任何行動,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事實。 林萬億看過太多類似個案,他們雖有工作能力,經濟上卻非常困窘。通常這群人向下滑落 時,會經歷四階段的心理,一、試圖掩飾;二、自我催眠未來會東山再起;三、發現做不 到後,就會拒絕承認現實;四、最後把自己隔離在原有生活圈之外。 嚴烽彰舉一個病人為例,「本來他是個傳統產業的大老闆,生意失敗了。半年前他坐著賓 士車來,其實那輛賓士已經被查封,他只是幫別人顧車,但是他捨不得過去的生活,想要 有那個排場,他還是忍不住偶爾跑去高爾夫球場,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林萬億觀察,「關鍵不在於變窮,」而是大家無法接受自己的收入降低,消費與社會生活 圈卻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中間的落差,就是痛苦來源,這種痛苦又比原來的窮人更深。 世新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徐富珍指出,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認知失調」。 當台灣富者越富,台北市一個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每月要到十萬元以上,才算是水準之上 後,許多薪水還在三、四萬元上下游移的人,就出現這種失調的症狀。 徐富珍舉例,有人會告訴自己這種狀況沒問題,名牌照買、卡照刷,結果成為卡奴。更多 人則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失敗無能,永遠買不起自己想買的東西,挫折感越來越深。 但其實,人們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大前研一主張,別再拿過去的尺,來衡量現在的生活 。「面對收入減少、負擔增加,生活者必須立刻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 」 《窮得有品味》的作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von Schonburg )也呼應此一說法,「變窮 ,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當你開始針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做一番檢討時,你可以排出 優先順序,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放棄不必要的事物,最後,你可以既節儉,又贏 回生活品質。 意識革命三:重新分配有限資源 大前研一就認為,「買房子、車子與投資小孩的教育經費,」這些過去大家認為人生最需 要投資的三項事,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為什麼大家這麼執著想買房子?這種執著的『購屋信仰』,其實就是人人都認為自己是 社會的中堅階層此一意識下的產物。年輕時薪水低無所謂,大家總覺得,反正未來自然會 加薪、會升職,就算日子會過得拮据些,在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定要編列房 貸預算……」 但當你的薪水不再增加時,你還要幫自己背上這麼大的負擔嗎?其實,人要改變心態,只 是一念之間。 三十年前,美國也出現所得兩極化,當時美國的消費者心態就產生很大變化,反正花錢也 無法擁有車子,乾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事實上,養一輛車加上停車費與維修費用, 假設每週才開一兩次,倒不如租車划算。這就跟美國現在很多公寓,都是共用洗衣機的道 理相同。 《窮得有品味》一書指出,太多的消費,都是意識形態工業對我們洗腦的結果,比如說, 旅行社告訴我們,旅行值得我們追求。但科學早就證明,度假會讓人變笨,如果度假三週 ,保證智商比出發前降低三%。 但這不代表你就不要旅行,不過,別接受休閒商人規畫的夢想,去找專屬於你自己,真正 有辦法實現的夢想。如果旅遊只是走馬看花,那乾脆待在家裡。 大前研一也主張,與其投資金錢在小孩的教育上,不如投資時間。 根據主計處統計,即使再辛苦,台灣的家長每個月都會湊出平均四千元的教育費給孩子。 但事實上,「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外包給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大前研一說,教導你小孩 的老師,並沒有挫折與社會經驗,他們教導你小孩的價值觀,可能也很有問題,父母與其 浪費金錢,倒不如投資時間在小孩身上,把自己當活教材,把社會的殘酷面告訴孩子,磨 練他們的求生力。 而且父母辛苦的工作,存錢讓孩子去補習班,反而讓孩子成為外食一族,吃速食食物,健 康變差,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在我們重新規畫自己的損益表時,也應該把它盤算在內。 此刻的台灣,從台北、宜蘭、到台東,就有三個家庭嗅到這股氣氛,拋開傳統的中產階級 社會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興起「花小錢過快樂生活」的新運動。他們重新安排自 己的生活,雖然收入打折,但平均每月支出也大幅降低二五%至六二%,幸福感卻比以前 大幅提升三○%以上。 意識革命四:定位要清楚 個人要自救,企業也需要。當中產階級消失後,企業也必須擬定新的銷售戰略。未來,只 有兩種客戶,一種是上層階級客戶,他們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奢華,若鎖定他們,你必 有辦法實現的夢想。如果旅遊只是走馬看花,那乾脆待在家裡。 大前研一也主張,與其投資金錢在小孩的教育上,不如投資時間。 根據主計處統計,即使再辛苦,台灣的家長每個月都會湊出平均四千元的教育費給孩子。 但事實上,「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外包給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大前研一說,教導你小孩 的老師,並沒有挫折與社會經驗,他們教導你小孩的價值觀,可能也很有問題,父母與其 浪費金錢,倒不如投資時間在小孩身上,把自己當活教材,把社會的殘酷面告訴孩子,磨 練他們的求生力。 而且父母辛苦的工作,存錢讓孩子去補習班,反而讓孩子成為外食一族,吃速食食物,健 康變差,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在我們重新規畫自己的損益表時,也應該把它盤算在內。 此刻的台灣,從台北、宜蘭、到台東,就有三個家庭嗅到這股氣氛,拋開傳統的中產階級 社會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興起「花小錢過快樂生活」的新運動。他們重新安排自 己的生活,雖然收入打折,但平均每月支出也大幅降低二五%至六二%,幸福感卻比以前 大幅提升三○%以上。 意識革命四:定位要清楚 個人要自救,企業也需要。當中產階級消失後,企業也必須擬定新的銷售戰略。未來,只 有兩種客戶,一種是上層階級客戶,他們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奢華,若鎖定他們,你必 是你的客戶?」後,就成功了一半。 開創: 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 重建自我價值觀,找自己的路 「經濟新浪潮來襲,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改革者,」台大經濟系教授熊秉元也表示,我 們或許無力改變大環境,卻有權利決定,自己是觀眾,還是演員。 九月二十九日,台中大坑,純黃的文心蘭在陽光下更耀眼。四十一位有著不同身分的白領 族,聚集在此參加農委會推出的園丁計畫,包括多位科技新貴,而從事貿易的莫綠妮,是 其中之一。 她說,這幾年供應商全都移往大陸,她的員工人數只剩下十年前的三分之一,營業額少了 一半以上,但她不想跟著去大陸,「那裡陷阱太多,我計畫拿儲蓄去當農夫,重新開始。 」站在一旁的林先生頻頻點頭,他在公家機關服務,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對未來,他充 滿著無力感。 園丁計畫原本提供一個班級、四十個名額,卻出現三千多人爭搶名額的熱況,後來只好多 開十七班。雖然在這五天的課程裡,學員們見識到農夫靠天吃飯的風險與辛苦,最後也不 一定真的會成為農夫。但是最起碼,他們為自己種下希望的種子。 此外,「這三年來,尋求微型創業的人數是倍數成長,今年,還出現科技人或是中高階的 其中之一。 她說,這幾年供應商全都移往大陸,她的員工人數只剩下十年前的三分之一,營業額少了 一半以上,但她不想跟著去大陸,「那裡陷阱太多,我計畫拿儲蓄去當農夫,重新開始。 」站在一旁的林先生頻頻點頭,他在公家機關服務,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對未來,他充 滿著無力感。 園丁計畫原本提供一個班級、四十個名額,卻出現三千多人爭搶名額的熱況,後來只好多 開十七班。雖然在這五天的課程裡,學員們見識到農夫靠天吃飯的風險與辛苦,最後也不 一定真的會成為農夫。但是最起碼,他們為自己種下希望的種子。 此外,「這三年來,尋求微型創業的人數是倍數成長,今年,還出現科技人或是中高階的 白領,主動諮詢創業的可能。」居家與小型企業(SOHO)協會秘書長張庭庭說。今年, SOHO處理的諮詢案件高達兩千件以上。 大家都在找出路,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也都不會一樣。大前研一說,最重要的是,「拋棄別 人幫你設定的尺,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觀。」當舊舞台謝幕,新舞臺已經升起,你,是否願 意給自己再次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16.188

10/30 21:57, , 1F
這...這三小??
10/30 21:57, 1F

10/30 22:36, , 2F
看看就好~
10/30 22:36, 2F
文章代碼(AID): #15HEZtwn (FJU-Law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