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兩手策略] 李天鐸

看板FJU-ART90作者 ([糸田] 唬濫鄉民代表 )時間18年前 (2005/10/02 17:16),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5.10.02  中國時報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兩手策略] 李天鐸 這些天在歐洲拜會了許多學院與機構,了解各國 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作法,首站是英國。基本上在 以工業革命起家的英國,傳統製造業與農牧業已不能 支撐國力,如今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只剩金融、 服務、些許科技等。因此,文化創意產業便是當前 發展的重點。這與台灣的情勢非常相似。 用文化開創國家財富,英國有兩套清晰的概念。 首先,以近千年來九個王朝,四十多位國王的興替 起伏為主軸,利用古蹟文物、神話傳說、歷史軼聞等 ,形塑出一個「大英帝國文化」再現的場域,再結合 相關的博物館、歌劇表演、休閒購物等設施,建構起 意涵深厚且複雜的「文化產業」。它的運作不只是供 國內消費,而是要吸引龐大的外國遊客攜帶鈔票入境 消費。目前粗估,一年約三千萬外國遊客(法國約六千萬) ,經濟效益相當驚人。 另一個則是特定由電影、流行音樂、時尚服裝、電玩 等組成的「創意產業」。選擇這幾個項目的原因是, 它們普遍已有厚實的發展根基,並且最具國際流通的潛力 。像英國的電影一直都是好萊塢在演員、題材、場景、 後製技術等需求的支援站;又像披頭四與搖滾樂是英國 提供世界樂壇最珍貴的資產;再像英國的Burberry、Vivian Westwood早已是風靡全球的時尚品牌。它們以玄妙的思惟 想像為核心,涉及科技技術的應用與現代經管行銷的運作 ,其目的是「文化價值的輸出,外匯實利的賺入」,是由 內而外的。為達成這個目的,英國利用自身的地緣位置 施展一套兩手策略。一方面利用語言與文化的近親性, 積極融入好萊塢,藉由其強勢的體系而進入全球市場; 另一方面則以歐盟的成員為自詡,全力涉入歐陸板塊近 三億人口的經略。這需要有一個宏觀的經略格局與兼容多元的文化觀。 倫敦藝術大學創新研發中心負責人說到: 「我們不能僅以英倫為考量。英國是個島國,十九世紀 以來便具有經略全球的成就,我們要秉持這個傳統。再說 今天國際間人員、資訊、科技的流動加劇,文化的變遷 既快又難以捉摸,我們覺得很刺激、很興奮,我們要以 開放的心態面對,從而吸取多元的文化素材與人才,構思 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作品,這就是創新。」 現在回頭看台灣。政府在「挑戰二○○八國家發展」中, 既是文化,又是創意,推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另外 再開創出一個怪異的「數位內容計畫」,兩者加起來共有 二十一個項目(幾乎包含所有新興產業),主事權責分散在 四個部會單位。相較英國的分類明確,這是不是太好大喜功 、太自不量力,而失掉全盤的重心?諸計畫推動三年下來, 是不是應該做個務實調整與成效清算? 此外,連英國近六千萬人口的國家,都體認到創意產業 的經略不能局限於一隅,那麼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地方, 經略的格局該如何,應抱持何種文化觀?幾年來,我們口口 聲聲「全球布局、與國際接軌」,結果在國際強勢競爭體系 下,大多是做別人創意後的影音代工,除了得到幾個競賽獎 項,有何產值呈現?有許多項目根本是嚴重的「入超」。 我們是否也應該與英國一樣,確立一套兩手策略:一方面 善用自身的語言文化近親優勢,積極(甚至與跨國集團合作) 涉入沸沸騰騰的中國大陸市場,另一方面則運用所處的地緣 位置,有計畫的與亞洲諸國做垂直或水平的連結,做區域市場 的開發。否則終日在島內高喊愛台灣,靠著政府優待補貼而 存活,這不是辦法。台灣市場狹窄,必須要有一套由內而外的 作為,務實的將自身文化產品輸出,開創國富,這才叫愛台灣。 (本文作者為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142.34

10/02 17:28, , 1F
偉哉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神聖高樓建設案....
10/02 17:28, 1F

10/02 17:29, , 2F
這就是我們鼻屎寶島的文化創意產業之眼光所在.....
10/02 17:29, 2F

10/02 22:41, , 3F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確有許多缺失
10/02 22:41, 3F

10/02 22:41, , 4F
問題是某些批評者除了'前進中國'之外也端不出好菜了
10/02 22:41, 4F

10/03 23:06, , 5F
重點還是希望大家都要有鼻屎般的島國自覺呀~
10/03 23:06, 5F
文章代碼(AID): #13FwLLZ8 (FJU-ART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