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轉錄] 【足球如何從台灣消失?】 姚人多

看板FJU-ACCR94作者 (MILD KEVIN)時間18年前 (2006/07/04 16: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WorldCup 看板] 作者: LIONJAY () 看板: WorldCup 標題: [轉錄] 【足球如何從台灣消失?】 姚人多 時間: Tue Jul 4 15:13:11 2006 【足球如何從台灣消失?】 姚人多    我是一個足球迷,也許迷的程度可以稱得上是狂熱。在英國的求學的時候, 當我支持的球隊輸球時,我的心情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久久無法平復。我的 家人這時會非常有技巧的閃著我,深怕給我二次傷害。當我覺得好過一點時,我 太太常常會問我一個問題:你身為一個同情左派運動的社會學家,為什麼會對這 種二十二個百萬富翁把球踢來踢去的資本主義運動如此著迷呢?遇到這種問題, 我往往語塞。我當然可以搬出類似「認同」或「神話式的興奮」等社會學概念來 搪塞一番,不過,大致上說來,我沒有辦法跟一個不懂足球的人解釋足球為什麼 令人著迷。 構成份子複雜   然而,足球到底是什麼?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嚴肅的小玩意」,有人說它 是「文化殖民最猛烈的形式」,有人說它是「戰爭的延續」,有人說它是「民族 主義的舞台」,有人說它是「沒有信仰的迷信」,有人說它是「男性沙文主義的 具體表現」,有人甚至乾脆斷言,假如外星人要了解的地球的話,最好的方法就 是了解足球。足球充滿了魅力,足球充滿了暴力,足球更充滿了利益,這是一個 國際足總、明星球員、資本家、暴徒、酒鬼、賭徒、民族主義者與「足球寡婦」 所共同編織出來的競技場。由於它的構成份子如此複雜,足球從很早的時候開始 便不只是足球,沒有一個運動能像足球一樣在同一時間喚起這麼多人的民族主義, 更沒有一種運動能像足球一樣同時左右這個世界上這麼多人的喜怒哀樂。   為了要了解「足球到底是什麼」這樣一個迷惑人的問題,2006年世界盃開打 之際,聰明的出版社出了一本The Thinking Fan’s Guideto The World Cup來 共襄盛舉。這本書邀請了32位知名的作家與新聞工作者分別為這次踢進世界盃的 32個國家寫下了他們心目中該國的足球現象。比如說,有關日本,該文的作者提 到足球正取代棒球的位置,而有關美國,撰稿的人則提到上次世界盃美國擊敗葡 萄牙的英勇戰蹟。當然,以台灣現階段的足球水準來說,要踢進世界盃應該是難 如登天,換句話說,台灣的足球現象要出現在類似The Thinking Fan’s Guide to The World Cup這種書上頭,至少還得等上個二十年。不過,有鑑於世界盃足 球賽在台灣所造成的風靡程度,我們其實應該要來嚴肅思考一下足球這玩意。   如果回顧一下歷史,人們會驚訝地發現中華民國的足球其實有過一個黃金年 代。1960年代左右,台灣甚至有亞洲的足球王國之稱。日本與英國的球隊都曾拜 訪過我們,而且都佔不到我們的便宜。不過令人欷噓的是,這個足球王國現在已 經淪落為國際足球排名150名以外的國家。也就是說,如果現階段的世界盃是世 界上前五十名的國家之間的競爭,國際足總也許需要舉辦三個層級的世界盃,台 灣才會勉強會在第三級的世界盃中出現。然而,話又說回來,如果世界盃還分級, 而且允許這麼多國家參加,那可能就不叫世界盃了。 挪為他用的足球領域   令人十分好奇的是,足球是怎麼在這個國家中「消失」的呢?愛迪達最近在 電視上播了一個十分有創意的廣告,廣告拍攝的地方可能是中南美洲某個偏僻的 小鎮,一個叫荷西的小男孩在住宅旁邊空地的簡陋球場踢足球,他跟鄰居的孩子 像往常一樣猜拳來選球員,不過這回他們選的球員可不是平常街坊鄰居的阿貓阿 狗,而是大有來頭的世界巨星。法國的前鋒凱薩、英國的中場蘭帕德、法國的中 場席丹、巴西的中場卡卡,荷蘭的中場羅本、德國的門神卡恩一一被選中,當然 少不了風靡全球號稱全世界最帥的足球明星貝克漢。然後比賽開始,這些大明星 們在紅土的場地追逐,荷西與他的鄰居也是隊員,球踢過來踢過去,最後卡卡得 到一個好機會起腳射門,不過球被對方門將擋出去,砸到在一旁待修的車。荷西 很生氣,指著卡卡的鼻子,叫他下去休息。這一系列的廣告有幾個不同的版本, 另一個版本是卡恩跟荷西在爭執球有沒有過球門線,這個時候荷西的媽媽卻從樓 上大喊,命令荷西回家。大夥兒即使意猶未盡,但球賽卻因此告終,鏡頭的最後 是荷西一個人拎著球臉上露出神秘而滿意的笑容走回家。   這一系列的廣告取名為「荷西加十」impossible is nothing:沒有不可能 的事。事實上,對荷西來說,只要他肯努力,有朝一日他跟這些大明星們並肩作 戰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現今有許多足球場上的大明星都是跟荷西一樣,在街坊 鄰居的空地上光著腳踢著快爛掉的足球一路爬上來的。因為,他們的媽媽也許會 叫他們回家吃飯,不過不會叫他們去補數學,他們的社會也許對他們不公平,不 過卻相對也給了他們一個比較多元的文化價值觀與社會流動管道。荷西的廣告如 果把場景放在台灣那馬上就變成一則超現實主義的魔幻寫實片了。對一個一心想 成為足球大明星的台灣孩子來說,這個社會給他的機會幾乎是等於零。在別的國 家,足球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在台灣足球卻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足球就是這樣在台灣消失的。它消失在父母親對孩子高學歷的期盼中,它也 消失在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對足球運動的相對漠視中。我任教的清華大學有一個足 球場,不過上頭卻一根草也沒有,坑坑洞洞不說,風一來的時候,大夥兒彷彿在 沙漠的漫天塵舞中踢球。這個所謂國內一流大學中的球場可以說徹底顛覆了傳統 足球場綠草如茵的「刻板印象」。同樣的,台北市有一個中山足球場,不過該球 場最熱鬧的時候不是舉辦足球比賽,而是藝人的演唱會與選舉的造勢活動。這個 「挪為他用」也許可以稱得上是物盡其用,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接近 無所事事的足球場也充分地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這項運動的冷漠。 政治與歷史的因素   在台灣,足球衰落消失的過程與這個國家被美國帝國主義納編的歷史過程是 相一致的。1960年代當我們拿著美援振興我們的經濟的時候,我們無形中也接收 了美國的文化價值體系。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台灣人開始迷上美國人最熱 中的籃球與棒球。打棒球對台灣人並不是個很奇怪的決定,就身高體型上來說, 亞洲人憑著技巧還是可以在國際上出人頭地,何況棒球有著比美國帝國主義更早 的歷史軌道,早在日據時代,台灣人便受到日本殖民政府的高度感召,而積極從 事該運動的推展。然而,台灣人打籃球就有點耐人尋味了。比起那些人高馬大的 白人與黑人,台灣人離籃框的距離總是有種後天無法克服的障礙。但是我們還是 樂此不疲,到每一個中小學去看看,我們都會發現籃球場比足球場更受歡迎。台 灣人打籃球就像是印度人與澳洲人打板球,中南美洲人踢足球一樣,都是一種政 治與歷史的產物。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印度人與澳洲人可以把板球打得比英國人 好,阿根廷與巴西的足球隊也常常把歐洲的足球隊踢得稀巴爛,而台灣的籃球隊 卻永遠無法打贏美國人。這是歷史向我們開的一個很大的玩笑,強權讓我們喜歡 上一個自身永遠無法成為強權的運動。   所以,假如美國人當初不來,台灣現在還會是「亞洲足球王國」嗎?假如我 們不打籃球,足球就會踢得比現在還好嗎?我想答案不是這麼簡單的是與非,因 為,如果前面所說,足球從來就不只是足球。網路上有一則笑話,如果台灣模仿 一下韓國與日本,請來類似希丁克這種國際知名的足球教練來帶台灣的國家隊, 希丁克再看過台灣的足球環境之後會說:「你們需要的不是我,而是上帝」。這 則笑話非常傳神地描述了現階段台灣的足球水準,不過,如果換成是我來講一則 有關台灣足球的笑話,我或許會說,台灣需要的不是上帝,而是一個「正確」的 殖民者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129.209

07/04 15:27,
確實台灣缺少的就是多元價值
07/04 15:27

07/04 16:15,
END..
07/04 16:1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48.192
文章代碼(AID): #14gYeP1R (FJU-ACCR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