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7年電力工程高普考上榜心得(兼職)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雷夢)時間5年前 (2018/10/11 23:48), 編輯推噓9(902)
留言11則, 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筆者本人沒有PTT帳號,此帳號非本人,但可以代為傳信或傳話) 分享兼職,相關科系,低成本的上榜心得;以下文長,但絕不唬爛 ********************************************************* 一.背景: 1.台中某高職電機科 2.雲林某科大光電系 3.台北某大學研究所(地圖看起來像子宮的那間) 4.現年29的包子老師傅 2016年底考慮個人興趣與產業前景,又聽取朋友的公職心得,決定報考電力工程(他因:缺額 多,且有朋友可討論專業科目) 前期準備: 1.蒐集各科目課本與筆記資料(請朋友開書單,想辦法借齊) 2.下載10年內所有電力工程相關三四等的考古題(考選部與公職王) 3.文具:魔擦筆黑藍各數支,計算機fx-82solar,手錶(很重要!初期忘記準備,吃了虧) 二.成績: 普考 國文:作文36+公文9+測驗18=63 基電:93 電工:94 法英:62 電子:85 輸配:49 總成績:74.33 正取 (錄取標準:57.83) 高考 國文:作文33+公文10+測驗18=61 工數:申論6+測驗17.5=23.5 法英:58 電路:79 計概:31 電子:61 電機:77 電力:52 總成績:55.03 正取 (錄取標準:51.9) 三.各科準備: 1.國文 作文:偶爾上廁所或排隊的時候會翻些經典名句來看;考試從不超過兩頁,個人覺得語文這 方面也是熟悉度而已,幾次國考下來分數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建議多把握起承轉合的技巧會 比較好下筆,可搜尋網路上的教材;個人習慣先用鉛筆在考卷上打草稿,當然不是全寫,而是 先寫下各段的關鍵字詞,下筆前再組織潤色一下即可 公文:參考大東海與網路上的教材,一開始花比較多時間背,後期的考試都前晚複習一下而 已;今年網路爬文後決定公文不寫辦法,分數無顯著差異 測驗:完全吃老本,不過個人中文程度在理工組裡應該還算OK,可拿16~20分 2.法學與英文 憲法:去年完全無準備,今年5月左右才印出來看,內容不多可完全看完,專業唸不下去時可 寫一下法學考古題;數字相關的條文要稍微記一下,Ex:監委人數,任期,立委人數,罷免&公 投門檻......等 法緒:無準備,憑個人的判斷與感覺作答(常發生消去之選項就是答案的狀況,看來法律的邏 輯比專業科目難懂...) 英文:文盲程度,直接放棄(高考與普考皆40得18);關四的英文才44分,全靠專業拉到上榜 ... 3.計算機概論 時間不夠,放棄~ 真要說準備的話就是印出近10年考古題(今年六月鐵路特考前幾天才印出來),在考前一個 多小時拚臨時記憶 考試憑著微薄的知識(計概,C語言大一上的),以及聯想推理能力硬唬爛;最高就是今年鐵路 高員創下59分的紀錄... 4.工程數學 只念大學留下來的筆記(章節:微分方程,拉氏,矩陣,梯度旋度散度,傅立葉),也快10年沒碰 ,直接重念;這也是最吐血的一科,去年還有40幾,主要還是時間不夠;建議此科多下點功夫, 雖然分數不高,但誠心覺得不難,只是需要多花點時間準備 若要準備,建議複變跟機率也要好好念一下 5.電路學 課本:基本電學<郭塗註,黃錦華>(高職用書);電路學electric circuits 8 <劉濱達,陳在 泩> (大學用書),電路學題庫<李進雲> 相較下較為熟悉,複習完基本電學後就開始算題目(拉氏還有點印象),大學課程方面今年中 才念完(微分方程,雙埠網路...);其中電阻溫度係數與暫態方面要多注意,因為金魚腦所以 公式常記不住,考試時還要推一下,後來只要看到暫態都用拉氏解;相依電源的戴維寧與多 電阻串並聯計算也要注意;今年考得很簡單,只是第二題沒掌握住,有點可惜 基本電學為四電的基礎,所以高職課本內容一定要完全熟悉,沒有閃躲的空間;念通後普考 應該有60~70分左右的水準,剩下的還要再看大學用書 6.電子學 課本:Microelectronics circuits analysis and design <Neamen>(林祐昇...中譯版), 電子學奪分寶典<劉皓,黃浩然,劉傑>,電子學題庫<李進雲> 從二極體,BJT,FET,OPA,頻率響應開始複習;邏輯電路部分請朋友教學,雖然有個口訣可以 記,但還是喜歡考試時再現場推一下;今年中才推進到差動跟回授部分,以前大學也是這地 方學不好,現在終於弄懂一些東西了...;今年第二題整個卡住,還好一開始有先跳過,第四 五題都只有拿到一半 這科在四電裡面算最難準備的一科,還是卡在題目量不夠,範圍太廣,在下也沒有特別有效 的方式與建議 7.電機機械 課本:電機機械基本原理精要第三版<李建海、盧光常、郭鴻熹>,電機機械題庫<李進雲> 2007/5統測後近10年沒碰過,等於要重學 磁路:磁阻,磁動勢,磁通量的定義記好 變壓器:一二次側的等效電路換算(含鐵心阻抗),高低壓側的轉換要熟練;開短路測試;自耦 變壓器也不要背公式,記等效電路即可 感應機:就是旋轉變壓器,只要注意氣隙功,機械功,轉差率,最大轉矩...的定義與對應模型 中的元件,剩下的就是解電路 同步機:覺得比較不好理解,要注意發電機與電動機的電樞電壓與輸出電壓相量關係,以及 不同電樞電流下功因落後與超前的關係 直流機:直流的計算更好理解,要注意電刷的壓降(若題目有提);轉速跟電樞電壓電流的關 係;串激不能開路,分激,複激... 其他:銅鐵損,效率計算;電壓調整率;電樞反應原因與改善;三燈泡法;......及其他名詞解 釋;節距因數與單相感應機部分有空再看 由於題型固定,所以等效模型跟定義一定要記熟,這樣大概有六七十分了;一開始準備時還 因為看不懂題目,容易暴怒,深深覺得出題者的中文真爛,敘述不清不楚的;還好題目看多後 就知道是在問甚麼了 8.電力系統 課本:電力系統分析與設計第三版<黃世杰 譯>,電力系統<陳在相,吳瑞南,張宏展 議>,工 業配電<譚旦旭,曾國雄>,電力系統題庫<李進雲> 沒學過,前面三相電路部分依靠基本電學的基礎,還算OK,不熟的請務必加強;前期先熟悉標 么系統的定義與計算,依序學傳輸線模型,對稱成份,非對稱故障,對稱故障,經濟調度,穩定 度分析;今年中才補到傳輸線參數跟電力潮流;由於電力潮流比較複雜,一直都沒花工夫好 好練習,所以今年第二題也是直接跳過,最後才寫,勉強寫到賈可比矩陣就時間到了,還好還 有6分;第一題只是數字比較醜,計算量較大,可惜也沒掌握好,只有拿10分;第三題的部分看 補習班解答才知道觀念錯誤,一直以為是直觀的線性關係,才拿3分;第四五題的推導跟說明 被略扣幾分 電譯只記簡單的說明,工業配電只看故障電流這塊;負載因數,參差因數等定義要記;常見名 詞解釋要背一下 本科整體而言還有很大的進度空間,普考的輸配電就落漆了... 四.準備過程&建議 1.去年初期都花在蒐集課本跟資料上,因為80%的書是借來的,所以湊齊時已經2017/7 建議:盡可能一開始就把工具準備好 2.兼職狀況很難全部算完,而且自己準備方式反過來,造成近年的考古題反而沒算完,只大 部分完成近十年的普考,關務,鐵路三等跟一半的高考與地特考古題 建議: (1)考古題由近至遠依序練習,從高普,鐵路,關務(有時間再算身心,技師,司法,國營...)開 始 (2)除非是零碎時間在練習,否則請記得比照考試一樣做時間限制,盡可能模擬考試的感覺; 前期沒注意到這點,且熟練度不夠,所以去年國考常發生算不完的情況 (3)近三年的考古題務必熟練;去年就太鐵齒,105年電路學有考微分方程解電路,這沒弄熟, 果然106年就遭報應 3.找個夠強的朋友教學,有人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如果沒有,錢也不是問題就補習吧 4.各科學習過程務必做筆記;寫過的考古題有錯誤的題目,可另外記號或截圖印出來;兩者 有空時拿出來閱讀跟練習,考試當天帶這些即可 5.魔擦筆黑藍於考試時交替使用,尤其在畫等效電路與計算時很好用;計算機的操作務必熟 悉,尤其MODE設定也要注意,避免不小心跑掉按不回去,我直接用奇異筆寫在背蓋上 6.平日下班即使很累,有時間就要強迫自己算個兩回考古題;各科的複習與新章節的研讀則 盡量安排於假日,時間較長比較能連貫;過程中沒有戒社交軟體,所以常有唸書不專心的狀 況,建議這方面要嚴格控制 7.善用網路資源,對於課本看不懂的東西,又無人可問時幫助很大;youtube的交大開放課程 還不錯,有幫到電子學的忙 五.歷程&心得分享: 謀算:一開始的準備動力不強,去年四月後因工作上的不如意才加速準備;前期開始從高職 的基本電學與電子學開始複習;電機機械與電力系統主要由朋友教學後再自修;雖然每人的 背景跟學經歷狀況都不同,但基本的謀算能力要有:經過考古題練習跟一兩次國考後要能評 估出自己各科的掌握度與狀況;能拿多少分心裏都要有個底,自己除了去年高普考預測失準 外,其他都能略高於預期的分數(習慣保守評估);所以某些科目或章節能否放棄要能做出判 斷,也要能估算自己離上榜還差多少,這些分數可以從哪幾科榨出來? 例如:觀察近三年的錄取人數與錄取分數,平均約55分就很有機會,所以設定總平均目標為 60分;本身共同科穩定性高,平均約60分水準;工數佛系準備,計概放棄,這兩棵加起來目標 有60就好;所以總平均要60的話四電加起來要300分;其中電路學與電機機械較強,設定目標 80分,所以電子學跟電力系統也要拉到70分,目前只有60分水準,應該還要加強XX章節,出題 率高且不難,要先補起來...>>>最少要能分析到這個程度;我出外散步時幾乎都在思考跟評 估這些 念書:從去年初到今年高普考約18個月,去年高普考後休息2個月,再扣除有時假日返鄉跟休 息的時間(有過下班後覺得太累,快兩周沒念書的狀況),實際念書時間不到14個月;這14個 月平均起來每天念書約3小時;不過同事間的活動除了考前一周閉關外,其他還是盡量在跟, 所以生活與社交方面都沒甚麼問題,但唸書的時間還是太少... 作息:一般下班時間是六點多(很少加班),吃完晚餐大概都七點多了,因為堅持自己煮,所以 較花時間;本人又無法久坐,算個兩回考古題一定要起來走走;原本還有跑步的習慣,都因為 累(懶)所以改成散步快走,所以造成體力也有下滑(相較可完成三鐵的全盛期);尤其在今年 高普考完的隔周,脖子嚴重落枕到幾乎無法下床,快一個月才全好;還是建議要維持中高強 度的運度習慣,這對專注力與身心的狀況有很大的幫助;尤其遇到今年鐵路兩天內考完八科 或是高普考連考五天的狀況,體力就不能不顧了 落榜:從2017年開始參加關務三等,鐵路三等,高普考;去年放榜後才急忙報名地特,這過程 十分折騰人,尤其看到高普考離錄取都差不到1分時,差點中風;有申請閱卷,不過官方回覆 都是"尊重閱卷老師的專業";雖然如此,了解一下閱卷老師的邏輯也是個經驗;有人說差1分 就差很多,個人是覺得在技術類考試中這還算少,因為去年眼殘手殘損失的分數,總平均應 該超過3分;更別提一時腦殘搞死自己的狀況,例如:106年普考電路第二題,一開始就三角化 Y狂算,算到時間不夠,考完才想到要用戴維寧...;也有說明題給分莫名其妙的狀況:106年 普考輸配電第一題很基本,已經把維基的圖跟說明寫出來了,還是只拿10分,很想知道要拿 到20分是要寫到甚麼程度...??? 地特四等只有兩個缺,考第四;雖然沒中,但有摸索出問題跟對應方式了~ 上榜:今年調整策略,由易到難來增強信心,簡單的章節也盡可能補起來;原本都做好可能邊 緣落榜的準備,卻意外地關務四等,鐵路三等都上;查榜前本以為已經能輕鬆以對高普考放 榜結果,等到查榜時控制滑鼠的手卻不自覺發抖;點下瞬間發現高普考全上,當場興奮大吼 還嚇到同事... XDDD (感謝同事神預言,湊到大四喜~) 心得:考古題訓練的量還是越大越好,就跟之前爬文看過某大的敘述一樣,這東西就像守備 練習,沒在嫌多的,職業球員也是這樣不斷練習;當然能全算完的是少數,只能說盡量準備, 冷僻章節可暫時放掉;個人覺得如果能常發現李進雲題庫跟習班解答的錯誤,就代表有一定 程度了 雖然靠著近來年改的高錄取率,以及朋友的教學與討論(感謝民航局吳大)才讓自己幸運上 榜;不過考慮到本身學歷並非頂尖,在兼職,相關科系,超低成本的情況下,這樣似乎也值得 驕傲一下了~ 註: 1. 9次國考報名費+計算機+文具+郵資...直接總成本不到15,000元 2.繳驗資料的大頭照可用A4彩色列印後剪下一張使用 當然,如果只求上榜或資源有限就可以像我這樣搞;如果要拚好名次的還是要穩扎穩打,累 積好實力,不要亂放棄科目,最好還是有系統化的學習;就像朋友說的,要把運氣成分降到最 低;否則會跟我一樣,雖然普考前幾名但高考名次很後面 XDDD 以上為個人經驗,希望能幫到還沒上岸的考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4.78.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539272917.A.BA2.html

10/12 00:02, 5年前 , 1F
推 恭喜
10/12 00:02, 1F

10/12 00:11, 5年前 , 2F
推 電力
10/12 00:11, 2F

10/12 00:15, 5年前 , 3F
恭喜
10/12 00:15, 3F

10/12 00:32, 5年前 , 4F
厲害 兼職還能上 真的猛
10/12 00:32, 4F

10/12 00:33, 5年前 , 5F
推,恭喜,普前高後會怎麼選擇?
10/12 00:33, 5F

10/12 01:20, 5年前 , 6F
推 恭喜
10/12 01:20, 6F

10/12 11:33, 5年前 , 7F
台電考慮一下
10/12 11:33, 7F

10/12 19:18, 5年前 , 8F
恭喜
10/12 19:18, 8F

10/12 23:38, 5年前 , 9F
那工數因為是首先上場的專業科目,所以太緊張而掛掉
10/12 23:38, 9F

10/12 23:38, 5年前 , 10F
是嗎?專業科目一開場就被K,但沒被整個KO,能堅持
10/12 23:38, 10F

10/12 23:38, 5年前 , 11F
奮戰到底也頗值一推!
10/12 23:38, 11F
文章代碼(AID): #1Rlt3LkY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