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7年高考教育行政上榜心得(增添信心用)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J-Rich)時間5年前 (2018/09/22 07:49), 5年前編輯推噓21(2103)
留言24則, 2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不要著急、不要停止思考、不要放棄活下去 ---- 羅伊.馬斯坦古 ptt的C_Chat板每當推薦漫畫時總是稱"鋼之鍊金術師"這部作品為: 萬用鋼鍊 準備國考時感到這作品果真是萬用, 去年重翻時看到這句話時莫名地很受激勵, 考試時也是想著這句話而努力求生,特此感謝 OTZ 閒話表過 今年已有多位強者分享 諸位強者們的分數及準備心得真的是非常厲害 因此我這篇純粹是希望能幫助許多跟我一樣不得其門而入的應考者增進信心的XD 因為連我這樣子亂七八糟近乎愚蠢的準備方式都能上榜, 各位一定也都可以! [107年高等考試分數] 國文 63(47/16) 教育行政學 57 法學知識與英文 70 比較教育 39 行政法 75 教育心理學 60 教育哲學 34 教育測驗與統計 54 總成績 55.83分 (錄取標準51.53分) 錄取 一.個人背景簡介: 國立大學畢,所唸科系跟任何一科內容完全無關。 N年前畢業後看幾位友人投入國考,也跟著買了函授參加過一次高考。 (翻一翻補習用書內容覺得教育行政的書至少也可收到增廣知識之用) 不過一邊工作時間有限,只聽完了憲法、教育統計(測驗完全來不及)、 一半的行政法, 教育行政學基本理論部份、一半的教育哲學....沒了XD 考出來自然差了十萬八千里。 除了時間不足外,考試過程中覺得自己真是教育大外行, 挫折感非常大,就這樣暫時放棄了。 二.整體讀書策略及歷程: 重拾準備是在這次高考前約兩年半,也就是2016年一月初。 說起來也是有點莫名,那時偶然看到某小說裡提到所謂的記憶遺忘曲線, 講到記憶的內容應在30分鐘後、1小時、2小時、12小時後、1天後、2天後、 4天後、7天後、14天後、28天後分別進行複習, 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遺忘。 覺得很有意思就想說那來做個實驗好了, 就拿當年整理的那些部份的筆記來練練, 每唸一段就排好進度表。 甚至我還想說28天就停止一定是不夠的, 於是就再安排一個月後再一次,再兩個月後再一次之類的。 由於我平日是下午開始上班, 所以早上時間很完整,就用這整段時間重拾讀書樂趣。 漸漸覺得好像真的滿有用的~~ 而且我每個進度每次複習時都採取默寫的方式, 每次寫完都很有成就感。 而且排了這記憶進度表後, 心理開始會有種壓力, 覺得要是不照表操課恐怕記憶效果會大減啊! 就這樣正負增強雙重加乘之下, 不知不覺間越唸越起勁, 我又找出幾本當年函授的教材及舊書, 每週加一點之前沒整理過的部份, 做好筆記就排入這種"記憶輪迴"。 說來也是慶幸能擁有完整的早上可以充份利用, 因為這是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時候。 就這樣每天7點起來到中午12點的時間, 按照進度表平均約默寫3個主題, 晚上回來再翻一下今天默寫錯的地方。 另外每週也按一定節奏抽兩天早上新增幾題筆記, 第一年更嘗試過許多次調整每題默寫的週期, (個人經驗14天再到28天這段間隔太長了,效果會變差) 找到最能牢記的節奏,而且默寫時盡量做到鉅細靡遺。 註: 這方式真的很笨,但到後來幾乎筆記裡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能深印在腦海裡 最終也幫助我在考試解題時,腦中的各種標題、各種詞彙及相關概念 如湧泉般自然而然地不斷浮現出來而能運用自如而且每天穩定地大量鍛鍊手部肌肉,考試時不管寫再多都不會酸XD 不過雖然成就感及動力滿強的, 但缺點就是這樣的唸書進度極度緩慢 平常時間其實很有限的情況下, 又花太多時間在做一次又一次的複習跟默寫,非常不建議採用。 更要命的是, 我手邊的都是舊書...... 總想著先把這些基本又重要的內容唸完再來買新的, 但動作實在是太慢了, 以致一直到很後來才開始添購新書。 另外,最悽慘的來了, 補習班老師或是每位上榜前輩一再強調: 要多閱覽期刊論文、電子報、各國教育資訊等等.... ....我完全沒碰 因為這些資訊量實在太大,在獨立自修的情況下, 漫無頭緒抓不到什麼才是重點,完全無從整理起。 雖也曾買過教育圓夢網的資料,但其整理出來的內容也是超龐大, 每次總是越看越心慌就乾脆放棄。 然後考古題也是,我只有看書上有列的舊考古題, 比較新的年份我每次想到而去找來看後, 都覺得哇塞這到底在考哪裡啊,總是很多看都沒看過的題目。 後來根本也沒去找什麼各大相關考試乃至每年研究所考題, 因為這對根本狀況外的我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Orz 儘管準備經歷如此慘烈, 但我很欣慰能嘗試出適合自己的唸書方式跟策略, 畢竟保持讀書動力才是國考歷程最重要的事情。 [106年普通考試] 就這樣唸了一年多,在家人鼓勵下鼓起勇氣報名考試, 想說先報個普考試水溫,考試時只覺得當年放棄是對的XD 選擇題從來沒練習過也就算了 兩大申論科目的教育概要及教育心理學 與背過的筆記有關的只有一兩題Orz 只有教測統感覺還不錯,整體就真的當作久違地來感受一下考試氣氛。 結果成績單出來,竟然排到第88名 (106普考包括增額有到五十幾位), 讓我覺得我的努力跟寫題內容好像也不全然沒用。 教育概要及教育心理學兩科申論同樣是45分, (教測統當初有乖乖聽完高明的教育統計就比較好掌握, 拿了比較像樣的83分) 印象最深的是教育概要第一題考"教育雲" 說老實話由於完全沒在接觸教育資訊,那時的我真的不知道那是什麼, 只好先大略談一些雲端科技之類的趨勢, 最後一大段乾脆將我在教育測驗那邊背到的: "電子化檔案評量"之中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內容照端上去, 原本以為閱卷老師會覺得: 不要瞎掰好嗎 https://i.imgur.com/CvSIaq2.jpg
結果竟也有12分!? 讓我相信申論題只要言之有物不要太離題, 應該都有機會拚個保底分數。 [106年地特三等] 由於普考成績得到一點點信心, 查了一下這幾年的高考三級錄取分數大概都落在50~55 我就抱定著也許各科就這樣湊個4X分, 然後再靠行政法跟教測統拉點分數就有機會摸到邊了 ....的這種天真的想法升級挑戰地特三等 而且那陣子我唸書狀況不賴, 於是不知哪根筋不對,臨到考前相當自信而愚蠢地改變戰略...... 畢竟完全土法煉鋼閉門造車又太沒應考經驗, 讓我自忖既然我會的內容我背得滿熟,只要碰到了一定能拿高分。 <= 哪來的自信XD 於是考試時就專注寫那一兩題我比較有把握的, 集中火力拿兩題高分,再湊一湊不就差不多4X分了。 <= 超白癡 這種愚蠢策略導致幾乎每科都有一題放掉甚至來不及寫而完全空白的 最後成績平均46分,離預期的目標差超遠, 一度相當受挫想說是不是該放棄三等不要越級打怪好了。 不過仔細看了下每題分數, 我發現雖然確實有好幾題主力衝刺的題目拿到20分左右 <=可喜可賀 但我也有太多因為放棄只寫了幾句而只得到約0~2分的題目 繼而讓我燃起希望的是, 還是有好幾題我臨場亂掰得看似比較完整的題目至少拿到些筆墨分數約7~9分。 於是結論來了XD 我把每科都有的那些只拿0~2分的題目, 努力掰好掰滿至少湊進5分~9分的區間, 整體平均起來不就有可能進步接近5分了嗎!? <= 謎之算計 這樣也許又有一絲希望了....吧? 到了今年高考,考試時我的目標就是寫好寫滿 每一科每一題做到架構完整務求至少拿到基本(同情?)分數 簡而言之一句話: 我全都要 https://i.imgur.com/T4fmbV2.jpg
三. 107年高考各科分數及準備狀況: [國文] 63 (作文36/公文11/測驗16) 反正只是共同科目,又仗著多年從事文字工作, 這三次都拿差不多的名言跟小故事去套進作文裡, 另外只有考前晚上翻一下公文格式。 [法學知識與英文] 70 一樣完全沒看,也是仗著英文還算不差的底子, 以及N年前補習時有好好讀過一遍憲法的遙遠又模糊的記憶。 => 共同科目佔分很小,考下來的區間落差通常也不會太大, 所以能提升的也很有限,建議別太在意了。 [行政法] 75 (22/11/42) 兩年半前開始精讀的時候買了林清的書, 配上剛好一個親戚那年有去補習的筆記慢慢動工。 但因為內容實在太龐雜,再考慮到這麼大量的主題卻只考兩題申論, 有感於投資報酬率極低,雖想讀完但動力不足, 因此整體進展極度龜速。 過了兩年半到目前為止我才好不容易讀完訴願, 這次第二題訴訟啊國賠的我看到時只有一聲長嘆! 還好前面大半唸得紮實,第一題順利拿到不少分數。 選擇題部份鑑於去年普考只拿82分著實不足, 考前一個月買了林清的行政法測驗題型並且盡量擠出時間寫完, 但真的沒空複習的結果導致跟普考成績(82分)換算起來 一點進步也沒有等於白白浪費時間Orz (不過比起地特時38分就有進步) [教育行政學] 57 (11/13/16/17) 時事政策議題考最多的科目... 由於我一直都抓不到怎麼涉獵這些內容的辦法, 去年我緊急買了一本補習班出的教育行政主題式題庫。 但實在唸得慢又沒時間, 一年多來就只選擇"教育政策與法令"那章的內容來唸, 不過至少有唸到12年國教, 所以去年地特頭兩題我都拿了20分, 對我這種對教育趨勢完全狀況外的人, 有整理好又不算太多的內容可以背真是幫助很大! 不過這次高考就沒有考到什麼我會的內容了 囧rz 臨場能做的就是盡量把所會的內容移花接木排列組合, 例如四題裡搶下最多分數的第四題"危機管理", 我完全不會...... 只能硬是在前言扯到學校最主要危機為"衝突", 然後開始把"衝突"及"衝突管理"的內容套上題目, 竟然也還算過關XD (當然也有賴這次給分比較大方的緣故, 使得總分還不至於輸人太多) [教育心理學] 60 (14/13/16/17) 從去年普考我就深切感受到,這科絕對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科, 畢竟普考也是獨立一科,加以命題範圍相較其他考科容易掌握。 因此我為了主力準備這科就買了程薇的"試題解析", 專背裡面列的教育行政相關考古題內容。 (完全沒時間聽心理學的課, 只能這樣盲幹) 不過兩年多來也只背完了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 記憶與遺忘三個重點章節而已。 其他的就靠臨場想到的跨科連結去補完。 像這次第一題教學與多元評量, 我完全是用教育測驗的內容去寫的,再努力設法套個實例上去; 或是像第三題友善校園, 這有賴於上段說我新買的那本主題式題庫裡面有背到一段相關內容, 便以該段內容為基底來開展, 結論又乾脆拿教哲存在主義"師生的吾--汝關係"來補充。 而且這回給分也並不刁難, 還算拿到足以拉高平均的分數 [教育哲學] 34 (11/14/9/0) 這科是拿著N年前那次聽完一半函授的筆記慢慢重新整理慢慢背.... 的結果就是地特及這次高考幾乎都是頂多稍微能寫一題 不過就算不會,還是得努力呈現所學。 像這次第一題我完全不會, 我只背過書上寫的一句Freire是巴西批判教育學者, 真的腦中就只有這麼一句,沒了.... 前半部份在問Scheffler"隱喻", 及Freire"囤積式教育"這兩點只能顧名思義地硬去解釋, 後半就盡量把有背過的批判理論內容, 及類似的後殖民主義的教育影響等等, 依照題意盡量拼湊上去, 至少還拿到我原本期望的基本分數11分。 第二題Rawls正義論一樣完全沒看過, 我只能拿教育行政學那邊常提到的"正義即公平"的相關內容硬掰, 再連結到題目後半所問的"大學入學制度改革應注意之處", 盡量在我國教育現況及實務這邊著手,也僥倖拿到14分。 不過像最後一題真的寫不出東西的邊沁, 我只能硬湊關於懲罰的內容 終於被閱卷老師看破手腳毫不留情地給0分, 只能說這也是應得的。 最後成績超慘, 跟地特三等那時同分, 這就是沒唸新內容的下場唉唉Orz [比較教育] 39 (5/18/10/6) 當年覺得補習班教科書內容很雜, 也完全沒聽函授, 這兩年半因緣際會整理了2007年楊思偉的經典書, (有個教育系朋友送的二手書) 由於我都沒在翻考古題, 因此根本不知道前面各種研究方法與理論那邊那麼重要XD 前兩年就只整理完幾個重要國家的教育制度及改革, (但想也知道那些內容到現在來已經太舊了幾乎完全沒用) 所以去年地特我只拿了悲慘的22分。 這也才認清原來頭一兩章佔的比分真大! 考完趕快去買了補習班最新的書來啃, 結果實在唸太慢了只唸完了幾個主題, 要用來應付這次高考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 像第一題考的理論我就完全不會, 但為了給閱卷老師一個好印象, 還是硬套我剛唸過的理論扯滿兩頁, 雖然只獲得5分...... But! 就是這個5分, 若是去年地特的我恐怕就只能拿0分了! 這樣看來其實已經算達成任務。 另外第二題運氣不錯, 楊思偉2007那本書在日本教育那邊著墨甚多, 德國也是我背的滿熟的部份, 腦中有源源不絕的素材就一切好辦, 靠著這題賺到一些分數, 最後幾乎就要湊到我預期的40分了XD [教育測驗及統計] 54 (23/0/13/18) 以前對數學還算有興趣, N年前函授以此為主力聽完了高明老師的教育統計課程, 有賴於當時做了很詳盡而完整的筆記, 這兩年半來複習事半功倍。 尤其記得高明老師當年就強調過教育統計不能只練計算, 要好好背各種名詞解釋, 雖然高明老師這建議我當初覺得這未免也要求太多了, 又要會計算又要背內容@@ (何況測驗部份還有那麼多要背) 但我這兩年半還是笨笨地背了個十之七八, 教育測驗也同時慢慢補上,可惜到考前只勉強唸完第六章。 考試出來,統計的部份真是感謝N年前的高明老師, 在考題有越來越淡化計算的趨勢下, 第一題後半需要論述的部份算是拿手工夫,整題抓下23分, 最後一題名詞解釋也只有一小題不會(已經到考試的最末了其實滿累的我放它空白了) 靠著四個小題拿到18分。 測驗就有點尷尬了, 第二題資料採礦難道就是所謂的獨門暗器!? 掰的不合胃口直接拿了鴨蛋, 還好第三題因為我也只唸完六章, 正好有唸到S-P表, 雖然我的課本內容實在太老舊, 但至少也拿到一半分數。 整體54分雖然沒起到什麼作用, 但在減少計算題的出題趨勢下這分數也可接受了。 四. 答題策略: 講了很多看起來我這根本負面教材XD 但畢竟還是上榜了, 來講一些比較有正面意義的部份吧! 還是開頭那句: "不要著急,不要停止思考,不要放棄活下去" 以前聽一些老師說拿到試卷要先仔細審題 而高考申論有120分鐘,其實並不短, 我通常會先花10分鐘甚至還花到20分鐘審題, 也是讓自己有時間平靜下來,不會被題目嚇傻。 切記:不要著急 審題的時間可以有效拆解好出題老師的問題架構, 有助於答題時列好小標讓閱卷老師方便給分。 在每題25分中有時題目會拆成三、四個部份, 在審題時架構好,就能列好每個部份, 確保每小區塊都至少有點分數,就算不會的題目也有機會保本, 拆解的同時要不斷列出腦中想到的相關內容, 速記在題目卷上(這也有助於回家後的檢討) 切記:不要停止思考 實際開始作答後,每題約25分鐘時間其實也夠充裕了, 考試時候自然會激發平常的積累與潛力, 遇到不會的題目也要硬撐著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審題時想不到的相關內容也許就會在這時逐漸浮現出來, 這樣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完成一份結構完整的答案。 切記:不要放棄 再來,除了作答結構完整外, 就像第一階段的審題程序很重要一樣, 每題的開頭也是重點, 雖不求什麼鳳頭、豬肚、豹尾, 但至少一開頭明確地闡述所要表達的重點, 讓閱卷老師感受到你試著抓住題目考點的誠意。 類似的概念還有: 第一題很重要 不管每個閱卷老師分配的部份為何, 至少讓老師翻開試題卷時的觀感較佳。 尤其這幾次考試個人感覺第一題都會有點測實力測底子的性質, 最好能在第一題就要讓閱卷老師感受到你對整份測驗的企圖心, 告訴閱卷老師: 我全都要 https://i.imgur.com/T4fmbV2.jpg
(我這次高考比起半年前地特三等, 第一題爆炸的情況大為減少, 整體進步分數超乎預期) 五. 總結: 總之, 希望透過我這種近乎負面教材的超級外行人的心得,能給予各位考生信心, 只要不斷嘗試、思索、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模式, 保持讀書動力,建立正向循環, 輔以考後的策略檢討,那麼離上榜就不遠了! 最後的建議,書一定要買新的。 <= 超級廢話XD 像教育行政學買了個新書背了一章, 馬上讓我在實務應用部份能左右逢源,對許多科都有增幅效果; 比較教育也是買本新書多背了幾節內容就從半年前的22, 提升到這次的39,效果實在顯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94.1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537573761.A.0B4.html

09/22 07:51, 5年前 , 1F
標題寫成106年
09/22 07:51, 1F
感謝,頭昏眼花中,已修改

09/22 07:56, 5年前 , 2F
謝分享
09/22 07:56, 2F

09/22 07:59, 5年前 , 3F
鋼鍊必須推
09/22 07:59, 3F

09/22 08:14, 5年前 , 4F
純推鋼鍊
09/22 08:14, 4F

09/22 08:50, 5年前 , 5F
09/22 08:50, 5F

09/22 09:00, 5年前 , 6F
恭喜上榜!果然還是要默寫得出來才是你的!
09/22 09:00, 6F
感謝! 不過每個人的記憶模式不同,我大概是屬於只能靠默寫的這種 總之就是保持自信,磨合出適合的方法,維持心情穩定地唸書與上考場是最重要的!

09/22 09:09, 5年前 , 7F
09/22 09:09, 7F

09/22 09:12, 5年前 , 8F
推~~~
09/22 09:12, 8F

09/22 09:16, 5年前 , 9F
好可愛的心得,謝謝分享!恭喜上榜
09/22 09:16, 9F
謝謝!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9/22 09:17, 5年前 , 10F
09/22 09:17, 10F

09/22 09:34, 5年前 , 11F
版大應該是記憶力很強的人
09/22 09:34, 11F
我想應該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剛好有碰到適合的方法

09/22 09:40, 5年前 , 12F
推,你好用心
09/22 09:40, 12F

09/22 10:13, 5年前 , 13F
真的很可愛的心得!不過科目上色之後似乎反而看不
09/22 10:13, 13F

09/22 10:13, 5年前 , 14F
見了,難道是刻意讓人可以看得更仔細而設的嗎?XD
09/22 10:13, 14F
多謝,已修改,那些底色不敢用了抱歉XD

09/22 10:19, 5年前 , 15F
真的嗎? 我用電腦看很正常耶 那我等下把它換掉
09/22 10:19, 15F

09/22 10:33, 5年前 , 16F
謝謝分享,有點信心了
09/22 10:33, 16F

09/22 12:07, 5年前 , 17F
感謝分享
09/22 12:07, 17F

09/22 15:08, 5年前 , 18F
讓沉悶的考生會心一笑,明年換我寫上榜文,哈
09/22 15:08, 18F

09/22 15:27, 5年前 , 19F
謝謝用心的分享哈哈哈
09/22 15:27, 19F

09/22 18:41, 5年前 , 20F
感謝肯定 加油 要有信心 一定可以的!
09/22 18:41, 20F

09/22 18:42, 5年前 , 21F
恭喜!記憶進度表真有趣
09/22 18:42, 21F

09/22 19:24, 5年前 , 22F
恭喜你
09/22 19:24, 22F
※ 編輯: JRichardson (36.228.194.101), 09/22/2018 19:27:25

09/22 19:59, 5年前 , 23F
推 恭喜你
09/22 19:59, 23F

09/22 22:39, 5年前 , 24F
恭喜你!分享好用心!
09/22 22:39, 24F
文章代碼(AID): #1RfOE12q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