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105地特民法物權行為無因性與瑕疵共同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undercover)時間7年前 (2017/03/03 16:14), 編輯推噓1(109)
留言1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題目: 甲向乙購買一部雷射印表機,雙方約定以市價新臺幣(下同)l萬元成交, 乙並即為交付。 其後,甲旋又以1萬2千元將該印表機出賣予丙,並為交付。 數日後,甲向乙以其意思表示由,依法撤銷其買受之意思表示, 惟甲與乙間之物權行為因無錯誤並未撤銷。此時乙得向如何之主張? 想法: 補習班大都以物權行為無因性去解答,所以最後都會走179、181。 想請教若以「瑕疵共同理論」去解答本題,以錯誤意思表示撤銷 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後去解答,不知是否合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0.24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88528855.A.EB2.html

03/03 16:26, , 1F
共同瑕疵並非將「無因變有因」而是本身的物權行為就具有
03/03 16:26, 1F

03/03 16:26, , 2F
瑕疵,所以效力受影響。這樣理解就不會跟無因性混淆~
03/03 16:26, 2F

03/03 16:27, , 3F
所以無因性和瑕疵共同分屬二事
03/03 16:27, 3F

03/03 16:46, , 4F
請教一下本題的物權行為是屬無瑕疵 所以不可採共同瑕疵
03/03 16:46, 4F

03/03 16:46, , 5F
理論嗎?
03/03 16:46, 5F

03/04 00:31, , 6F
錯誤通常是要物權債權行為分別判斷,不會二者兼具有
03/04 00:31, 6F

03/04 00:31, , 7F
瑕疵
03/04 00:31, 7F

03/04 00:32, , 8F
共同瑕疵理論最典型是同謀虛偽,詐欺可能有討論空間
03/04 00:32, 8F

03/04 00:32, , 9F
*通
03/04 00:32, 9F

03/04 12:49, , 10F
感謝解答
03/04 12:49, 10F
文章代碼(AID): #1OkINNwo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