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5高考教育行政_四個月上榜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人好?)時間7年前 (2016/10/01 15:26), 7年前編輯推噓23(2417)
留言32則, 2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每顆心 的相信 每個人 的際遇 每個故事的自己 反覆地問著自己 這些年 讓步的 你是否 會嘆息 有什麼 是你永遠不放棄?」 能夠順利錄取高考, 除了感謝家人、閃光、老師與朋友的支持, 也想好好謝謝自己, 謝謝自己能堅持下去。 另外,在考試前我就一直提醒自己, 準備國考這種事情, 運氣一直是關鍵因素之一, 如果能錄取, 就希望能用我個人的經驗, 帶給其他人一點幫助。 一、各科分數 國文52 (測14/公文10/作文28) 法學知識與英文68 行政法53(測46/申7) 教育行政學63(16/17/16/14) 教育心理學50(3/22/12/13) 教育哲學42(15/16/2/9) 教育測驗與統計65(20/17/6/7/15) 比較教育75(22/18/21/14) 總成績 58.40分/ 錄取標準53.10 二、背景 目前就讀台師大教政所, 大學畢業於暨大比較教育學系。 我想因為曾在暨大比較教育學系待了四年, 對比較教育這個學科也還算有點興趣, 因此,讓我能夠順利拿到還不錯的分數。 而後到了師大教政所,不管是在課堂間、同學談話間 或者是寫論文,都讓我能不停的處於「議題思考」的情境中, 這些都是能讓我在短時間內考上的重要因素。 三、動機 坦白說,準備國考原先並不在我的人生規劃, 之後決定考國考時,也並不是要考教育行政, 而是國際文教行政。 因此我大約在104年9月決定要報考105年的高考國際文教行政類科, 但做點功課就會發現,國際文教行政最困難的除了名額少之外, 就是你很難預知每一年所開設的語言缺。 決定要報考後,我當然就立刻到補習班報到, 但礙於國際文教行政實在太冷門,所以只能東湊西湊師資課程。 進入補習階段的初期,鑑於教育行政、比較教育與世界文化史都還沒開面授 課, 因此都是以國際公法、國際關係和專業英文作為我的主要補習科目 大約到了104年年底時(時間點我有忘了), 發現105年高考國際文教行政並沒有開設英語組, 當時的我真是晴天霹靂,但也沒有辦法了, 所以只好專心寫我的論文。 直到今年二月底三月初,高考開始報名後, 閃光和同學們不停地鼓勵我去考教育行政, 自己也覺得可以試看看,用了一個沒上也沒關係的心情報名了這次的考試, 開啟了四個月的準備之路。 四、讀書方式與作息 我是一個沒辦法在書桌前念書超過四、五個小時的人, 所以我對來講,念書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從三月開始,大概就知道六月要提計畫口試, 因此生活中的幾個重要事項就是 寫論文、準備高考與工作(擔任老師的助理)。 確定將生活重心切割為三塊後, 我便先調整我的作息。 首先我盡可能在十一點上床睡覺, 隔天早上六點半起床, 大約在八點進圖書館念書,便一路持續到中午十二點吃飯。 飯後便休息到兩點,在唸個書到四點左右(通常是發現自己已經不能專心了), 我就會回到研究室開始處理雜事和寫論文。 這邊我想講的是,我不太相信自己能做到一天要念八個小時、十個小時, 然後持續個六、七天的狀態。 對我來說,念書最重要的就是 效率,一定要有效率的念書,並且做好時間控管, 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準備期間,也養成一個特別的習慣,就是每天在要開始唸書之前, 會把手機開飛航模式,並花大約5分鐘的時間念過一遍文昌帝君陰騭文, 我想這對我自己也是一個宣示作用,告訴我自己,該專心了,其他事情都不要管。 文昌帝君一定會保佑我唸到考試內容。 也因為天天念,我記得,到考試時,會有一個大約七分鐘的預備時間, 在那個時間,我就會默背文昌帝君陰騭文,讓心情平靜, 並給告訴我自己,待會考卷下來,我一定都會寫, 因為文昌帝君已經保佑我了!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啦, 不是說非得要怎樣不可, 只是給自己心理上的支持, 勝過於焦躁不安。 依循著效率這個原則,一天我基本上會念三到四科,一科的閱讀時間大約在一 個到一個半小時,一次都以一個章節或一個主題為單位。 舉例:週一:教育行政:教育領導、教育心理:認知發展、教育哲學:道德論。 如果發現效率降低了,或者沒精神了,我就會翻翻期刊, 當作休閒的閱讀,瞭解一下議題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培養「學術語彙」的使用, 有空的話,就會把它做成筆記,供日後複習使用。 基本上,準備考試是件蠻孤獨的事, 即便唸書的過程蠻有趣的(可能是因為是我的興趣科目), 但為了省一些時間,所以沒辦法時常和同學們聊天打屁, 有些事情就得要自己來, 比如說吃飯啊、不能跟朋友逛街啊等等。 因此,週末晚上如果朋友有約吃飯、看電影, 我都會赴約。 對我個人而言,這樣的方式,通常能幫助我在隔天翻開課本後, 提高效率,否則持續不斷的在考試科目間打轉, 很容易彈性疲乏。 五、各科準備方式 (ㄧ)國文 這科沒準備,就是考試前兩天,我還記得是放颱風假所以延期的那天下午, 我在家背公文格式。 考試當天盡量發揮、盡量寫而已。 (二)法學知識與英文 這科也是靠高中的底子,沒有特別準備。 考試當天拿補習班發的考前重點,把憲法部分記一記。 考完後有對答案,幾乎都是錯法緒,憲法其次,英文只錯了兩題。 (三)行政法 1.準備歷程 這科從來沒碰過,原先要考的國際文教行政也沒要考這科, 所以我特別在這學期選了一門行政法的課來上, 但畢竟不是補習班課程,進度與時間都沒有很充裕, 不過算是能對行政法有粗淺的了解。 這科的準備策略,我一直是以50-60為我的期望分數, 也就是說,選擇題是我的攻略重點。 因此大約在六月初時,我在阿摩做了大量的題目(幾百題我忘記了), 錯了就註記整理,反覆記憶,從一開始一份都錯一半,一直到考前大約錯5-6 題, 這次考試很幸運的只錯了兩題。 申論題方面從來沒有下筆寫過, 在考試時大概就只能憑感覺來寫, 下場就是分數慘兮兮。 建議時間很充裕的朋友們,不需要像我這樣, 但要很清楚自己的策略是什麼, 因為以我的情況來說,再去補行政法都已經不符合投資報酬率。 2.準備書單 學校老師上課講義與筆記 林清(2016)。行政法百分百:選擇題型。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四)教育行政學 1.準備歷程 這科算是我的本科之一, 也是我蠻有興趣的領域(廢話都念教政所了), 在準備高考前,就已經念過謝文全老師和秦夢群老師的教育行政學, 所以在報考後,一直到考試這段時間, 教育行政學的準備方式一直都是以期刊為主。 首先,你要清楚知道,教育行政學基本上是沒有範圍, 什麼教育議題都能和教育行政學扯上邊, 如果只單純念兩位大老的書,還是不可能拿到高分。 基本上,這兩本書只是告訴你一個基本的架構, 接著你要從這些架構中去檢視與分析教育議題。 會講到期刊,主要是因為議題的變動太快了, 唯有透過期刊,你才能知道如何透過教育行政的視角來看教育議題並分析它。 2.準備書單 基礎書單: 謝文全(2016)。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夢群(2013)。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秦夢群(2013)。教育行政:實務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博碩士論文網(可以用關鍵字和題名下去找,還蠻多整理好又寫得還不錯的論文可以參考 ) 期刊的推薦: 淺 教育研究月刊、教育評鑑雙月刊 深 教育政策論壇、教育研究集刊 (五)教育心理學 1.準備歷程 大學時有唸過張春興的經典著作, 這次準備時間很短,只買了喬伊的書來看而已。 我一直認為這科是我的罩門之一, 因為大學的底子不是很好, 所以這科是我的考前準備重點。 策略是雖然不能拿高分,但也絕對不能輸太多。 因為沒有補習,所以什麼都得自己來, 因此找方法還蠻重要的。 基本上,我念教心的方式一直是螺旋式念法,循序漸進,並逐步加深。 換句話說,一開始我都很粗淺的念過每一章,像是Paiget、Vygotsky的理論一開 始就是知道P強調階段性、V有鷹架、動態、內在語言等概念,等到整本書看 完一邊後,我大概就會抓到要怎麼樣跟其他章節連結。舉例來說V的概念其實牽涉到評量 的 綜觀這幾年教育心理學的考題,其實應用性很重,已經很少考單一理論了,因此,舉例很 重 到了考前,除了寫考古題,另外就是會上網看補習班的擬答和從google找答 案,然後整理筆記,盡可能背下關鍵字。 [0;36m2.準備書單[m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重修二版。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喬伊(2016)。教育心理學(含輔導與諮商)。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六)教育哲學 1.準備歷程 這科剛起步時,真的蠻辛苦的,常常看到一半就精神不濟。 後來調整成用歷史脈絡來念,就好很多,也就是說我會先從柏拉圖的唯心論、 雅里士多德的唯物論開始準備,然後新士林哲學、實用主義、進步主義、永恆 主義、精萃主義之類的依序往下念。 另外,像有些重要的學者思想,又會再另外上網找資料或者翻論文。 像是哈伯瑪斯、法蘭克福學派的部分可以找楊深坑老師指導的論文,都有很好的著作。 Peters就需要看一下林逢祺老師的論文。 不過我還是不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因為看到我的分數就知道, 實在不怎樣 [Welly] 我現在不在,請稍後再聯絡 XD 如果有教哲準備得很有系統或拿到高分的朋友,再請多多給大家建議。 2.準備書單 簡成熙(2004)。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簡成熙主編(1997)。哲學和教育:20世紀末的教育哲學。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邱兆偉主編(2003)。當代教育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2008)。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2013)。教育哲學:隱喻篇。台北市:學富文化。 可能還有一些,但已經忘了。 (七)比較教育 1.準備歷程 這科我知道一直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列為不好拿分的科目, 不過觀察比較教育這科的考題,除了某一年考了五本期刊那年實在很硬之外, 大部分的題目都是有跡可循。 大致上,這科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人物思想、理論論述、各國教育制度與國際組織等議題。 以今年來說,第一題就是人物思想,這部分其實可以和理論論述一起唸。 我自己在準備這個部分時,也是跟教哲一樣,用歷史脈絡來念。 而且在準備的大家都知道,比較教育的發展,基本上就是從一個旅遊的角度、 逐漸走向科學化,再到批判與後現代的過程,大致上用這樣的方式,來放入幾 個重要的學者,我覺得會比較好掌握。 理論論述也需要注意幾個重要觀點,像是帝國主義、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 新殖民主義與後殖民主義、依賴理論/世界體系理論等。 至於各國教育制度的部分,基本上老牌國家,如英、法、美、德、日,我都記 得很熟,唸久了你就會發現這幾個國家可以說是原型,其他國家大部分都是從 中做點變化。這部分其實也可以符應殖民時代下的教育發展,以及全球化的議題。 國際組織的話嘛,我覺得就是看教育部電子報和期刊比較能快速掌握又不用自己在英文網 站 2.準備書單 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2014)。比較與國際教育三版。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沈姍姍主編(2010)。國際組織與教育。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芳盛、鍾宜興(2006)。各國教育行政制度比較。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鍾宜興(2005)。比較教育的方法與認同。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鍾宜興主編(2011)。各國高等教育經營管理之比較。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吳清山、王如哲、陳清溪(2012)。各國中等教育制度。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深坑、黃嘉莉主編(2011)。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育素質現況。台北市:教育部。 期刊部分,除了比較教育期刊之外,其他各類教育期刊也蠻常有各國教育議題,可以多關 注 (八)教育測驗與統計 1.準備歷程 這科我覺得很死,範圍也很固定,題目更是一翻兩瞪眼, 因此當時在準備時,也是被我列為不可以失分的科目。 基本上我就是測驗和統計每天輪流念,每天的範圍都不多, 盡可能保持熟習的狀態。 沒什麼特別的準備方法,就是看你多努力而已。 2.準備書單 高明(2016)。教育統計。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高明(2016)。教育測驗。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郭生玉(2010)。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六、應考技巧 1.架構決定答題方向 我自己的經驗是,申論題題目拿到手後, 我會先花約五分鐘的時間想好二到三題的架構, 再開始下筆作答。 千萬不要一拿到考卷就開始寫, 這樣寫出來的架構通常會沒有層次。 2.標題凸顯亮點 就是我會盡可能放一些關鍵字在標題中, 以增加自己的亮點。 3.不管會不會寫,都要寫好寫滿 這點沒辦法實證這樣就會拿高分, 但我自己是這樣啦! 每一科(除了行政法和教育測驗與統計),我都是寫滿八面, 不會寫的也盡可能的寫出我的想法, 千萬不要空白放棄,因為那樣就是零分。 我自己拿到成績後,也發現還真的有一兩題因為這樣, 還拿到中間的分數(但也有真的給我兩分的啦哈哈) 七、給你們正能量 我自己也是個鄉民, 我相信的事情是我無形中也從別人那得到許多, 或許我沒辦法實質幫助大家,但我希望有人可以從我的經驗中, 得到一點點的信心,然後從我的鼓勵中, 又有繼續往前的動力。 準備考試不是人生中唯一的事, 他只是在這個時空中的你覺得重要的事,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沒力氣了、跟不上了, 就否定了自己。 我一直很喜歡Carl Rogers, 他認為人本來就具有自我實現的內在動力, 會迷惘,那是因為外在的價值條件。 (如果有說錯,別漏我的氣XD) 當然,我相信每個人在準備考試上的時間和質量不太一樣, 但我認為,那是方法的問題。 方法是多維度的概念,牽涉到時間、空間、做筆記與否、看哪類型的書等 別人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 所以需要自我調整,找出最佳途徑。 我真心的祝福大家, 也希望給你們一點力量,正面的力量。 「一次一次你 吞下了淚滴 一次一次 拼回破碎自己 一天一天你 是否還相信 活在你心深處 那頑固自己」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2.53.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75306766.A.C2E.html ※ 編輯: konstantino (140.122.53.20), 10/01/2016 15:34:38

10/01 15:40, , 1F
您的讀書方式跟我很相似,但總擔心不足,謝謝您的分享
10/01 15:40, 1F

10/01 15:40, , 2F
,恭喜!
10/01 15:40, 2F

10/01 15:42, , 3F
恭喜!本篇重點~效率!感謝分享與提醒^^
10/01 15:42, 3F

10/01 15:54, , 4F
感謝分享!!!終於有教行心得了~感動!!!
10/01 15:54, 4F

10/01 15:54, , 5F
比教分數真的好高好強啊XD
10/01 15:54, 5F

10/01 17:02, , 6F
感謝分享!^_^
10/01 17:02, 6F

10/01 17:11, , 7F
感謝分享!!!
10/01 17:11, 7F

10/01 17:15, , 8F
恭喜~感謝分享!!^^
10/01 17:15, 8F

10/01 17:33, , 9F
感謝分享,真是太厲害了.
10/01 17:33, 9F

10/01 18:29, , 10F
推推!!很厲害!!!
10/01 18:29, 10F

10/01 18:53, , 11F
終於等到教行了~比較好厲害啊
10/01 18:53, 11F

10/01 19:49, , 12F
推,比較教育的分數好高,好強!恭喜!
10/01 19:49, 12F

10/01 22:01, , 13F
比教之光!
10/01 22:01, 13F

10/01 22:02, , 14F
恭喜~沾沾喜氣
10/01 22:02, 14F

10/01 22:09, , 15F
10/01 22:09, 15F

10/01 22:24, , 16F
推 今年好少教行高考心得
10/01 22:24, 16F

10/01 23:54, , 17F
四個月能上榜只是特例,不能當成常態來看待
10/01 23:54, 17F

10/02 00:15, , 18F
推,謝謝分享
10/02 00:15, 18F

10/02 02:10, , 19F
推!!!
10/02 02:10, 19F

10/02 09:51, , 20F
某樓在崩潰...?
10/02 09:51, 20F

10/02 10:51, , 21F
他就本科系 大學有認真4個月上榜很正常啊 看比較分數就知
10/02 10:51, 21F

10/02 10:51, , 22F
道原po認真程度啦 有什麼好悲憤的
10/02 10:51, 22F

10/02 14:21, , 23F
暨南校友推
10/02 14:21, 23F

10/02 18:28, , 24F
四個月好厲害唷
10/02 18:28, 24F
※ 編輯: konstantino (101.9.99.88), 10/02/2016 18:33:41

10/03 13:00, , 25F
本科專業分數高上的 又不是天生神力 哪叫特例阿
10/03 13:00, 25F

10/03 16:17, , 26F
恭喜!令請教大家,所謂準備幾個月就上榜應該不能包含讀
10/03 16:17, 26F

10/03 16:17, , 27F
本科系且應屆才對吧!應該指非本科系無基礎的人比較勵志
10/03 16:17, 27F

10/04 01:53, , 28F
教育系四個月能考上高考只有原PO而已吧,我認識的教育系
10/04 01:53, 28F

10/04 01:55, , 29F
畢業生,都嘛要準備一到兩年(或更久)才有機會上榜耶
10/04 01:55, 29F

10/18 22:18, , 30F
樓上!人家是從大一開始到研究所就在教育領域打滾了!
10/18 22:18, 30F

10/23 03:10, , 31F
某樓別酸,真的有在考試的才知道特例也是實力拚上來的。
10/23 03:10, 31F

02/12 16:15, , 32F
恭喜
02/12 16:15, 32F
文章代碼(AID): #1NxsKEmk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