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98地特一般行政三等上榜心得(五之三)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wrjptt)時間14年前 (2010/03/28 13:49),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98地特一般行政三等上榜心得:讀書方法篇(系列五之三) 考上的不二法門不外乎是「熟讀」,亦即熟能生巧,但是為何有人反覆地背誦、 翻爛課本,仍然對課本一臉茫然或有虛無飄渺的感覺呢?這就必須檢視你的讀書 方法是否正確。 一、國考的定位 國考與研究所不同,國考題目(以行政類科而言)較單純,比較不像研究所靈活 ,基本上都是教科書的內容,目的就是在測驗你有無讀過,因此,廣度與深度都 很要兼顧,因為可能考得細、瑣碎,所以廣度就是每個角落都要照顧到;因為都 是基本題,所以答案一定要完整,有深度(但不需要到學術研究的深度),不然 只寫標題,大家都會寫。 雖然最近幾年,國考考科有時會結合時事,但國考基本上仍以教科書為主,時事 為輔,學術趨勢題次之。因為,典試委員都知道這是國考,大抵仍以基本題為主 。所以,教科書的基本內容一定要熟讀,但不是「死讀」,而是要活用、讀通, 題目雖不像研究所靈活,但仍然會稍微轉一下,所以基本功很重要。 二、建立學科體系 建立學科體系對初學者非常重要,一門學科念得扎實與否,這第一步是關鍵。建 立學科體系必須採用「由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逐層建立,範圍由大到小 、由遠而近,把基礎的觀念抽絲剝繭弄懂,例如政治學這科的範圍是什麼?其包 括:概論、方法論、國家論、憲法與人權、民主政治(含獨裁)、政黨論、選舉 制度與投票行為、民意與政治參與、利益團體、憲政體制與行政部門、立法與司 法、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意識型態、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考生應該知道 有這些單元,以及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關連。 其次,各章也是採「由上而下」的方式逐層建立重點,以政黨論為例:政黨的意 義、組織、類型、功能持續與變遷、黨紀、沒落…,一一羅列下來,這些重點在 你所使用的教科書或許已經有寫,或許有的沒寫(或沒清楚),你必須在你的筆 記上註明清楚,其他各科亦是如此。 如此的功夫,可以讓你在考卷上不至於看到陌生的題目,或者一旦是沒有看過的 題目,但若能清楚題目的脈絡,結合學科體系加以充發揮,至少你的答案是言之 有物,立論有理,不至於失去申論題的基本分。 三、製作自己的筆記 每個人使用筆記的情形十分不一樣。有人喜歡作很細微的筆記,有人則作大格局 的筆記;有人考前看筆記就夠了,有人考前卻幾乎不看筆記;有人喜歡索取他人 的筆記,有人喜歡製作自己的筆記;有人喜歡用手寫筆記,有人則用電腦打成筆 記。就個人而言,是屬於後者。以下說明我的筆記使用方式。 我的筆記會採某一教科書為體系(主架構),例如:行政法以林清教科書為架構 、民法總則以王澤鑑為架構、刑法總則以周昉為架構。筆記對我而言,是幫助我 「建立架構」,讓前述的學科體系能夠扎實清楚,因此,筆記內容都是篇、章、 節及條列要點、重要條號及基本定義。如果林清教科書有不足的地方,我會在筆 記註明補充陳治宇的筆記,如此,每次閱讀只要帶著筆記和林清的行政法即可, 不必再帶陳治宇的行政法。 由於筆記是幫助我建立體系、瞭解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若循環念了幾遍,到最 後其實就越來越不需要依賴筆記了,考前幾乎不看筆記,因為,學科體系已經熟 練,接下來的工作即是把教材課文念熟即可。 因此,個人喜歡製作自己的筆記,不喜歡看別人的筆記,因為只有自己的筆記才 會看得懂,他人的筆記是他自己的學習架構與結晶,外人其實很難有相同的學習 效果。又由於個人喜歡閱讀電腦印刷字體,因此喜歡用電腦打筆記,當看到列印 出來的筆記,心中反而有一種出版的成就感(不過得花很多時間)。 另外,讀書重點日後會有增補的地方,筆記一定會增減,我會買一台簡易的打動 機和塑膠圈圈(光南買得到),製作成活頁本,筆記到最後,是越來越完善,越 來越精簡,越來越重點! 四、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光有學科體系或勤作筆記是不夠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各學科加以融會 貫通、舉一反三,如此,亦有助於培養在作答時有敏捷的思緒,這在行政科中最 為重要,這就是為什麼一般行政中行政學與公共管理是放在一起念的原因,甚至 可以說行政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與政治學乃是師出同門,內容彼此都有相通 ,這四科的學習態度應該採「科際整合」的態度,例如:98年地方特考政治學與 公共政策皆同時有出現「利益團體」的考題;又公共政策的「政策行銷」實與行 政學的「行政溝通」是一樣的;考生應該把行政學、公共政策出現的Simon的重點 集結起來(理性決策理論、行政諺語、行政控制典範、行為科學、組織 衝突、行政機關集權化…)。 採取「科際整合」的方式,可以讓你的課本重點更單純,不至於背的很零碎,可 說畢其功於一役。 五、建立讀書循環(讀書計畫) 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讀書計畫(讀書循環)非常重要,但這個計畫 不需要鉅細靡遺,或非常緊湊,而是要符合自己,使自己的讀書進度進入到軌道 為目的,這個簡易的計畫不用花太多時間,可以記錄在記事本或電腦,甚至你的 腦海裡,重要的是你的「身體力行」。 以我而言,初期,讀書計畫是跟著補習班步調,中期漸漸地以一個月為一輪,把 六科唸過一次(不含國文與法學緒論),考前兩個月逐漸三個星期為一輪,此時 速度會非常地快,至考前一週或兩週就是最後一輪。而一天閱讀的科目約有兩科 ,其中以一科為主,另一科為輔;另外,排星期六或日為一個彈性時間。算一算 到考試前,一個考生應該可以進行五輪(遍)以上(以全職考生而言)。 當你的讀書計畫越來越有節奏,恭喜你,表示你即將要上榜了。 六、打破迷思,時間花在基礎上 在補習班會常聽聞到「官方版的經驗傳承」,其實,這些「偏方」不見得適用每 個人(無論是否為本科系),我雖然有參加補習,但補習班的方法與師資,我並 非照單全收,而是依照我自己優缺點與順手的讀書方式加以調和,重要的是,你 所花的時間必須花在得分的基礎上。 (一)認真聽課,非必要則不聽錄音檔 這一點,可能得依照個人習慣來加以取捨。準備國考期間,似乎有為數不少的考 生習慣反覆地聽上課錄音檔,以筆者而言,上課聽懂是最重要,不懂的地方才會 再去聽錄音檔,畢竟一堂課再重複聽完也得花上3個小時的時間,如果自己看的話 ,進度可以比重複聽錄音檔的進度還來得多。當然,也有考生是以反覆聽錄音檔 來增強自己的記憶,這點筆者也不反對,因為每個人的記憶方法並不一樣。 但千萬不要為了錄音而錄音,來補習班不是來收集各老師的錄音檔,重點是你有 沒有聽懂、吸收。 (二)最好的口訣就是自己編的口訣 曾經上過某行政科老師的課,上課中編了一堆口訣給學生背誦,裡面穿插了一些 很難笑或很難聯想的口訣,這些老師自high的口訣並不適合多數考生,反而使考 生會為了背誦口訣而背口訣,最後口訣背起來了,卻不知道口訣的意義。因此, 不要迷信補習班老師編的口訣,最好的口訣就是自己編的口訣。 (三)一本書主義的迷思 「一本書主義」的爭議時常有人討論,這個論點常被補習班老師所支持,或許是 要大力推銷自己所編輯的參考書聖經吧?其實,補習班的參考書或許也有,但畢 竟是少數,例如:宋文、林清等,但如果考生沒有挑到一本符合自己的參考書聖 經時,又只念這一本時,可能真的十分不足,甚至體系混淆,始終搞不清楚關鍵 觀念。 筆者認為,行政科的並不適合採取「一本書主義」(政治學、行政學等科目), 畢竟行政科是個多元典範競爭的學科,每個學者都有自己的不同見解以及「獨門 暗器」,例如:以政治學的政治社會化來說,陳義彥的《政治學》就有「政治學 習」一詞;吳定與丘昌泰的公共政策又有許多差別;98年地特政治學考的促進性 與保護性利益團題,也是Heywood才有專門討論的名詞。然而,考生因此就要買很 多參考書、每本看透透嗎?未必,行有餘力才如此。以我而言,一門學科以兩本 教科書為主,一本基礎一本進階,在「各科準備篇」中,筆者雖然羅列不少書目 ,但這些書目有許多並沒有整本看完,而是挑著看,把這些重點整理至筆記中, 簡言之,我採取的是「一綱多本」,亦即在A、B、C三本參考書中,我整理成一個 綱目,並以A為主參考書,B、C兩本參考書到最後幾乎備而不用。 至於法科的體系其實各教科書大同小異,這部分比較需要的是條文的熟練與實例 的演練。 (四)熟讀課本為申論高分之本 筆者一直認為「熟讀」才是國考的致勝關鍵,許多人在考場上寫不出答案,或者 回答得零零落落,這些將註定在榜單中出局。熟讀的功夫必須靠長期反覆地閱讀 累積而成,除非你是個天才,否則多數人要上榜一定要熟讀。 在補習班看到許多考生每堂課寫了如雪花飄般的申論練習給老師批改,但其實有 些不乏是課本抄襲,或是課本還沒念熟,這種其實效果不彰,淪為形式。因此, 申論寫得好壞,不在於你平常練習申論的多寡,而在於你對課本理解及熟讀的程 度。筆者準備國考期間,只練習寫過一次行政法申論,這還是上林清老師的課按 照他所教的格式練習的(不過,你也可以說我懶啦)。但在此言明,筆者不是反 對練習寫申論,而是認為練習寫申論應該要達到一定的效果,當效果達成可以適 可而止,把重心放在課本熟練度上,對初學者,練習申論其實不可少。 筆者的申論準備,首先申論的格式,每位補習班的老師傳授得大同小異,只要不 要偏離太大即可,亦即前言、主文、結論(視篇幅與時間可略)三段論法,另外 ,層次段落一定要分明,善用標題,這種小技巧可以讓你贏 得一點小分數。 掌握格式之後,主文的部分就是你唸書的功力問題,這部分就是我認為不用花太 多時間在練習寫申論的原因,因為課本就是最好的申論內容(不建議購買補習班 的申論用書,翻閱參考即可)。平日閱讀時可以採取默唸或輕聲唸出課本的內容 (類似小學生朗讀),甚至採「自問自答」;另外同時可採「天外飛來一筆」法 ,在等公車、騎機車、上大號,讓腦袋忽然去想一個簡答題或昨日念過的東西, 試著把標題答出來,若答不出來事後再去翻答案,也會記得比較牢(這就是「回 憶法」)。 除了熟讀之外,還需要擁有對課本作「摘要」(Summary)的功夫,畢竟課本的內 容冗長,申論答題長度有限,你必須逐一在課本劃出最精華的字句或關鍵字(Key Word),考試前夕,閱讀這些字句即可。 讀書方法其實沒有一個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筆者的方式不見得 適合每位讀者,這有賴你的認真摸索,相信上榜者都有自己的體會。 七、掌握趨勢、訓練考猜 近年來行政類科的時事題日趨明顯,以98年考試來說,「政府再造」議題從高普考 延燒到地方特考,筆者在準備這單元時會另外補充馬總統98年元旦文告的談話內容 於筆記下: 總統主持中華民國98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致詞(摘要) 政府改造的目的,是要打造一個「精簡、彈性、效能的政府」,以大幅提升國家的 競爭力。這個政治工程已經醞釀了二十年之久,卻始終因為局部阻力而無法落實。 今年我們要下定決心,排除各種困難,推動行政院組織法的修正工作,合理調整部 會數量與功能職掌,以回應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英九相信,經過組織改造之後, 政府服務民眾的功能將更為完備,而規劃與執行能力也會顯著增強,讓各項重大國 家建設得以順利完成。 (引自總統府網站) 準備行政科考試,平常注意時事新聞非常重要,瞭解時事,才知道現在政府重大施 政是什麼,才知道政府希望公務人員能夠多瞭解什麼。筆者幾乎天天會閱覽各報頭 條或報紙評論,並加以蒐集,利用各電子報將重要社論存檔,由於不可能每天看, 因此我每個月會列出主題,製作一份列印再來抽空閱讀,例如:98年8月至12月主題 就有八八風災、孫道存欠稅、德國大選、澎湖觀光賭場公投、高鐵、美國牛、ECFA、 新流感等議題,另外,影視新聞也不可忽略,去年拿到金馬獎最佳影片的「不能沒 有你」引起許多人的迴響,為此,筆者還特別趕在地特考前觀賞一遍,瞭解故事意涵 ,果真,地方特考三等作文「依法行政與服務優先」,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影射。 因此,平時關心時事可以作為一種考猜的途徑。(考績法的修改請拭目以待) 除此之外,作歷屆考題的趨勢分析也是一個重要方法。這門功夫可能必須花多點時 間,將高普考、地方特考、其他特考等所有考試集合起來看趨勢。 以筆者對98年地方特考對行政學申論題的作法,首先,我先瀏覽95~97年的考題, 這三年出現過的考題或單元,我最後衝刺中就會減少時間去看,因為考題三年內不 能重複出現,但這不能盡信,且行政科考題可以出現在別科,所以還是不可完全偏 廢考過的題目。 其次,我在瀏覽98年所有行政學這科的申論考題,因為有可能重複出現在不同類別 的考試,例如98年高考行政法一題申論再次出現在98年原住民特考中。最後,我將 整理行政學這科中,在近三年或四、五年還未出現的重要或非常重要的章節,表示 這部分出線的機率非常高,98年地方特考行政學申論考出新公共服務(NPS)一點 也不意外,因為97年高考考NPA、98年高考考黑堡宣言,至今未出現的考題就只剩 下NPS了,這考題遲早是會出現的。 另外,98年高考政治學出現「司法獨立」亦是如此。 行政、立法在歷屆不同考試中 皆有考題出現,唯獨「司法」未曾考過,加上97、98年拜阿扁之賜,司法獨立的問 題成為新聞熱門話題,且此章在陳義彥的《政治學》中也有專章介紹,因此,司法 成為筆者考猜的範圍。 當然,筆者在這裡並非放馬後砲,我也有許多有猜的題目範圍至今都沒有出現過, 例如去年也曾經猜「績效管理」(考績),至今仍未出現考題,而危機管理也沒出 現在去年特考中。筆者只是分享一種方法,這雖然並非百分之百準確,但至少並非 亂槍打鳥,考生若有其他戰友,也可以互相猜題,考後互相驗證,也是一種樂趣。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Ruiche/1204849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41.54

03/28 14:00, , 1F
推!!
03/28 14:00, 1F

03/28 20:51, , 2F
很詳細。
03/28 20:51, 2F

03/30 11:02, , 3F
寫得非常好,恭喜原PO!
03/30 11:02, 3F

04/08 10:42, , 4F
已收精華區
04/08 10:42, 4F
文章代碼(AID): #1BhktfcT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