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普考一般行政分享(三)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找尋)時間16年前 (2007/10/05 13:5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篇稍微講一下我如何唸書的部分,野人獻曝,給大家參考。 改制以後, 普考的國文、行政學概要、行政法概要、法學知識與英文這四科沒什麼好講的, 除了作文、公文以外都是選擇題, 選擇題的答題沒什麼特別重要的技巧,平時多念多做題目就是了, 大部分的朋友問題不會出在這裡, 除了國文、英文以外, 後三科都是你有念就有分,有做考古題就有分, 很基本的分數要拿到,這三科起碼要有兩科拿到90分以上吧, 這樣才比較有機會跨越錄取門檻, 真正把專業科目讀很熟或是已經考了幾次的朋友, 行政學與行政法這兩科要拿到95分左右應該都很有機會, 反正選擇題狂做考古題就對了, 但做選擇題考古題的方式,是每做到一題不清楚或答錯的題目, 就要去翻書把那一段落讀熟(一開始光要找到這題在書的哪裡出現就不容易了), 一定要以這種方式去做選擇題,而絕對不是光做題目記答案, 這樣做要花不少時間,但能確保你能答對所有類似的題型。 大家差距比較大的決勝點,會是在政治學與公共管理這兩科申論的部分, 對我而言, 政治學難念,公共管理好準備, 但我每次考試都是政治學比較高分,公共管理比較低, 我想原因應該是我平時對政治學領域的東西就有興趣, 教科書以外的相關資訊偶有涉獵, 以致於答題時即使沒看過題目,也能憑藉一些平時累積的基本概念進行申論, 但公管我只看一些教科書, 因此題目若沒看過,大概也掰不了多少, 所以平時多看一些相關論文, 應該是增加廣度、深度,使自己能從那麼多人當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助力。 以下舉幾個我比較常看的,提供參考。 政治科學論叢-台大 http://politics.soc.ntu.edu.tw/old/psr.php?psrVol=33 公共行政學報-政大 http://pa.nccu.edu.tw/journal/ 行政試訊(部分)-志光 http://www.sir.com.tw/newweb/product/expoint_index.asp 全國碩博士論文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其實當中最有用的還是全國碩博士論文, 因為你不管要查什麼議題,都會有很多能下載的碩博士論文可以享用, 但需要花點時間閱讀, 因此要看碩博士論文的時間點應該是在考前三個月以前, 早一點看才有時間真正讀懂論文要說的東西, 考前一兩個月就不要看了,因為根本沒那麼多時間和心情。 我覺得申論題這種東西,要得高分,光努力記憶背誦絕對還不夠, 有骨無肉,或有肉無骨當然都不好, 但有清楚的骨架結構還是比較重要, 所謂結構不是僅指申論的方式,例如前言、申論(一)(二)..、結論等等, 還要包含能瞭解題目所指攝的整體內涵, 以融會貫通的方式依序跟評分老師說明, 這種清楚的架構是背不出來的,是要先理解,而且要理解得夠多, 才能讓老師在還沒仔細看(一)、(二)、(三)以前, 就已經覺得你與眾不同、比別人瞭解這個題目, 這部分才是得高分的關鍵, 但要做到這點又談何容易? 我們在做題目的時候,往往埋頭苦做,不會就查答案,不懂就背起來, 這種情形往往上考場最佳都只能拿到基本分數, 因為題目會不一樣,你要練習的不是答案,而是尋求答案的過程, 熟悉解題的過程,才能迅速反應, 有時答案是創造出來的、想出來的,不是他本來就存在的。 所以我練習申論題時, 除了覺得時間很充裕的時後會依照依高考一科兩小時四題的模式去作答外, 多數都是寫架構、寫前言、寫結論,然後「想」(一)(二)(三)的內容, (一)(二)(三)的內容用想的就好,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也能避免寫題目的疲憊與厭煩, 應該很多朋友題目寫到最後都寫不下去吧? 用這種方式常常可以拉長寫題目的熱情, 然後把時間留給寫完題目後的工作,也就是閱讀和整理。 其實這部分才是重點,當作好寫完題目後的閱讀與整理時, 就比較能產生答題的整體架構與概念, 而不是僅記憶答案的一二三點, 這裡想到前面有一點忘了說,就是練習寫題目不是寫一題而已, 而是一次寫所有的相關議題, 此時我前面說的練習題目的方式就派上用場, 因為相關議題的前言與結論可能可以有七八成雷同, 不管此議題衍申多少不同的題目, 對這個議題的整體概念還是可能可以放在前言或結論, 然後不同的題目的一二三,用想的去練習, 這樣就可以「一次寫同議題的很多題目」。 舉例來說, 像行政類科目前的熱門議題「全球化」,相關或類似的題目比比皆是, 不管政治學、行政學、公共政策、公共管理都有可能牽涉全球化的議題, 寫了一堆的題目,到最後可能連全球化最基本的定義都還搞不清楚, 因為太多元了, 若每一題都做一次練習再去背答案,分裂的記憶還不見得能產生整體的架構, 所以我寫題目的方式, 是統一練習「全球化」議題的前言、結論, 然後再針對每一題的全球化題目去想像, 當然各年度各種類型的考古題自己要先整理好,使自己知道某議題出現在哪些考試, 要練習之前就要整理出此議題的所有題目。 當然不是所有的前言結論都能套用, 但一些整體性的概念是不管題目怎麼改都可以用的, 通常只要稍做調整即可, 這大家只要實地去練習,慢慢可以發掘出自己一套萬變不離其宗的答題方式。 答完題目後的閱讀與整理,就是把剛剛答題時忘記的、不懂的、疑惑的, 全部都在所有書中找出來仔細閱讀一次,想想怎麼答比較好, 這樣做其實閱讀與整理的時間往往會高於實際寫題目的時間甚多。 以這種模式練習題目,「一題」要做好久, 但絕對比一題半小時,一題一題從頭寫到尾來的有效率,也更有整體的觀念, 光全球化的一題包含閱讀與整理,我那時候就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 乍聽之下很久, 但是大家相信我, 若花兩天就能把全球化的所有題目確實搞懂,那絕對是夠本了。 說到這發現我好像已經寫太多了 orz.... 就先說到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95.55

10/05 14:14, , 1F
推!照這樣念,高考應該都沒問題。
10/05 14:14, 1F

10/05 17:00, , 2F
受益良多,寫得很棒!
10/05 17:00, 2F

10/05 19:15, , 3F
謝謝您的分享!!
10/05 19:15, 3F
文章代碼(AID): #171T9bZQ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