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司法官及律師心得(九)

看板Examination作者 (向上提升)時間17年前 (2006/11/22 11:49), 編輯推噓17(1706)
留言23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四)該唸什麼 如果今天有一個第一次準備法律考試的朋友來問我,法科如何紮實的準備才能在考場拿 高分,我會建議他以下的方式來準備:考古題→教科書→參考書(補習班)→文章→考古 題+實際寫題→上考場 這一套跑下來,實力將會非常堅強,幾乎無堅不催。但國考要考的科目實在太多,每一 科都要這麼跑一次,可能得花上兩年的時間才可能做得到。其實要在考場上拿高分也不 用這麼辛苦,有的人把考古題做爛就上考場一樣拿高分。但後面這種方式通常只能解決 熱門的議題,只要考題一變化,或出現冷門的考題,就只能束手就擒。前面的那種紮實 的唸法,就算碰到冷門的題目,也可以用基礎的法理推導,從題目可能的爭點旁敲側擊 ,就算不能寫到老師要的點,也可以沾到一點邊,拿不到15分,要拿個10分也不很困難 。換句話說,紮實的唸法風險較低但費時,投機的唸法風險較高但省時。 由於國考要考的科目實在太多,普通人用一年時間準備根本不可能做得到。所以不得不 選擇「有攻有守」的方式,挑幾科比較有興趣的科目紮實的唸,把它當作主攻的科目, 其他科目受限於時間就只能唸唸參考書,不然就把考古題寫熟一點就上場,當作是防守 的科目。要注意的是,就算是有攻有守,守的那幾科也不能「棄守」,不然你辛苦攻下 來的科目的分數可能會被這幾科的低分吃光光。 如果這一科你完全沒唸過,一開始要唸什麼,我會建議你無論如何把法條從第一條看到 最後一條,不管它冷門或熱門。因為剛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體系的建立很重要,而建 立體系最快的方式是什麼,就是把法條唸一遍。我很喜歡用聖誕樹當例子,很多人在準 備法科的時候只挑熱門的爭點去唸,冷門的東西就不管它,這樣很容易見樹不見林。一 個個的爭點就像是聖誕樹上的裝飾品,沒有聖誕樹的話,蒐集來的裝飾品只能放在箱子 裡,到了考場臨時要找的時候,打開箱子卻覺得不知道從何找起。如果先有體系,可以 把爭點一個一個掛到樹上去,看到考題就會知道要去樹的哪裡找這個裝飾品。 把教科書從頭到尾唸過一遍也有建立體系的功能,這樣說好了,把法條從頭到尾唸過一 遍你就得到了一棵小樹,把教科書從頭到尾唸過一遍則可以得到一棵大樹。一本好的參 考書也會有這樣的功能,但是坊間有很多參考書只挑爭議點深入的談,冷門的東西就不 提,這樣的書適合進階,絕不適合打基礎(種樹)。只看這些書的人,即使把書看得很熟 ,他也無法去應付所有類型的考題,因此經常聽到有人說「奇怪,x台大的書我都看三 遍了,這一科怎麼會只有拿30分」、「老師的給分標準不知道在哪裡,明明我去年拿了 55分,今年只有拿35分」、「x的,又是獨門暗器,考這種冷門的題目誰會寫」。其實 冷門的題目每年都有,拿到高分的人比比皆是,難道他們都是出題老師的得意門生嗎? 真金不怕火煉,考題再怎麼變化也是逃不過真強者的五指山,所以還是老話一句:實力 才是王道。 把法條看過一遍後建議可以先看看考古題,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掌握這個領域學說實務比 較關心的議題是什麼。在這個階段不要求每一題都要實際演練,因為基礎的東西不熟根 本不可能寫出來,只是大概瀏覽一下有什麼爭點就好,這樣之後在看教科書或參考書的 時候比較能夠取捨哪一個部分需要多花一點時間。 再來要不要看教科書就看你要攻要守了。要看教科書的話,最好還是從第一個字到最後 一個字的唸,這樣大樹才長得出來,長得紮實不會倒。看教科書比起參考書,除了冷門 的議題也會關心到之外,它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教科書會帶著你「好好」的思考一個 問題,老師會把一個問題的由來,怎麼去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他為什麼要採這樣的答 案的理由完整的舖陳出來,你跟著老師跑一遍,就是一整個邏輯思辯的訓練過程,這是 很多參考書無法做到的。許多參考書只會把爭點點出來,然後哪個老師說什麼用兩三行 大概說一下,跳過中間的思辯過程(就是只寫結論,而老師在討論這個問題可能在書上寫 了兩三頁,參考書卻用兩三行解決),這樣我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只唸這種 參考書,長久下來就不會有邏輯思辯的習慣,但老師們在改考卷時就是希望我們能將慎 密的邏輯思辯過程呈現在考卷上,縱使結論跟他不一樣也沒關係,所以只唸參考書會有 這樣的危險,卻是許多人所不自知。我舉大法官解釋為例,就一個沒有唸過大法官解釋 的人,許多人會建議去看補習班的大法官解釋整理,它會把大法官解釋的精要濃縮起來 ,比較方便。但我反而會建議他把所有的大法官解釋找出來(包括解釋文及理由書),只 要書上(教科書或參考書)上有提到的大法官解釋,就去把解釋文及理由書從頭到尾看過 一次。因為去看補習班的整理,往往是拮取大法官解釋當中的幾句話,你讀過之後以為 自己懂了,其實你根本就不知道大法官是怎麼推導的。如果多唸唸解釋文及理由書的原 文,你就會習慣大法官解決憲法問題的思考模式,熟悉處理憲法爭議的思考邏輯,而這 正是你在考場上解題所需要的,這可不是只看參考書上濃縮的兩三句精華就可以做到。 在此必須要說明的是,並不是說教科書就一定比參考書好,只是他們的功能取向不同。 參考書比起教科書的優點是,它不限於一家言,可以幫你整理各家學說及實務,視野會 比較開闊。但是就剛接觸一個法科領域的朋友而言,我還是會建議他從教科書下手,因 為雖然這主要是一個學者的學說,但是至少體系一貫。體系一貫,在寫考卷的時候尤其 重要,如果在寫題之初採的是a學說的看法,卻寫出b學說的結論,這一題就完蛋了。只 看教科書,這種「出軌」的情形會比較少,但是沒有一點基礎就看參考書,很容易會發 生這種意外。 同樣的道理,如果書上提到有什麼重要的實務見解,最好還是去找一下實務見解的原文 ,把它從頭到尾讀過一次,了解一下實務界的思考邏輯是什麼,而不是只看書上拮取的 兩三句話,就以為自己懂了。 把書run過一次之後,如果還覺得不夠,可以把最近的熱門議題的相關文章找出來看, 不過看文章就國考而言可能重要性不如研究所考試(商事法除外!),除非你時間真的很 充裕。 當然,以上的讀法欠缺一環(比如說不看教科書,只看參考書),在國家考試要拿50~60 分也不會很困難,但要「穩穩」拿到60~80分的高分而擠身強者之林,可能就得紮實一 點的唸。 最後,在考前一個半月的考古題演練相當重要,國家考試考古題出現的機率不可謂不高, 不過這部分留待下文的「解題技巧」再詳述之。 再來要分享一下我各科的準備心得,不過我覺得這個部分最不重要,因為裡面摻雜了我 太多的主觀見解,我只能就我看過的書發表一下意見,沒看過的可不敢亂說。而且我看 過的書並不多,難免眼光短淺,請各位儘量不要被我影響。我一直認為,讀書的方法和 生活習慣,比讀什麼書重要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7.80

11/22 12:07, , 1F
謝謝w前輩!!!真是受益良多!
11/22 12:07, 1F

11/22 13:04, , 2F
續推…W大大,功德無量也!
11/22 13:04, 2F

11/22 13:36, , 3F
大推..分享得真的很受用...
11/22 13:36, 3F

11/22 14:07, , 4F
W大~~我已經開始用了 受用無窮
11/22 14:07, 4F

11/22 14:27, , 5F
基礎打好真的很重要!!
11/22 14:27, 5F

11/22 17:02, , 6F
推~~~前因後果都寫出來啦
11/22 17:02, 6F

11/22 18:19, , 7F
謝謝w大,每天讀您的文章,頓覺心境煥然一新:)
11/22 18:19, 7F

11/22 20:02, , 8F
推..受益良多!
11/22 20:02, 8F

11/22 20:43, , 9F
w大,我想知道考古題怎麼練習,要讀還是要寫?謝謝您 ^^
11/22 20:43, 9F

11/22 21:29, , 10F
要讀也要寫,雖然最好每一題都讀,但不一定每一題都要寫
11/22 21:29, 10F

11/22 21:31, , 11F
詳後述
11/22 21:31, 11F

11/22 23:05, , 12F
謝謝大大!!甘溫喔
11/22 23:05, 12F

11/22 23:09, , 13F
推,有如讀書考試的獨孤九劍, 比坊間讀書法的書更讚揚
11/22 23:09, 13F

11/22 23:45, , 14F
推 謝謝你的分享
11/22 23:45, 14F

11/23 00:06, , 15F
詳後數...w大用考試版寫日記真猛XD
11/23 00:06, 15F

11/23 11:31, , 16F
w大,我還想知道考古題是用以年份編列的好,還是按章節
11/23 11:31, 16F

11/23 11:32, , 17F
編列的好?謝謝您無私的付出,這個版因而熠熠生輝!!
11/23 11:32, 17F

11/23 11:35, , 18F
我也不知道哪個比較好,其實這次考試考古題我只有看了強
11/23 11:35, 18F

11/23 11:36, , 19F
執、海商跟刑訴,我覺得按年份、按章節編寫不是重點,重
11/23 11:36, 19F

11/23 11:38, , 20F
點是自己要整理吸收!而且坊間書上的答案絕對僅供參考,
11/23 11:38, 20F

11/23 11:39, , 21F
我在看刑訴考古題時覺得他附的答案真是錯誤百出
11/23 11:39, 21F

11/23 12:50, , 22F
哇,謝謝您:)關於考古題怎麼寫,我還要讀w大的"詳後述",
11/23 12:50, 22F

11/23 12:58, , 23F
求求您繼續寫,拜託啦!!謝謝!
11/23 12:58, 23F
文章代碼(AID): #15OyZ1XS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