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CHEERS雜誌 38期 2003/11/1 文/藍麗娟

看板Examination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6/13 11:15), 編輯推噓7(704)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CHEERS雜誌 38期 2003/11/1 文 /藍麗娟 在台灣,有愈來愈多年輕人雖然已經成年,卻回到家裡,像是青春期 的青少年,跟父母住在一起,受家人照顧。年紀愈長,他們的獨立期 卻不斷往後延。他們是青年回巢族(boomeranger)。27歲,輔仁大 學法律系畢業的詹益昌,3年前從軍中退伍,就開始準備律師、司法 官、調查局人員等國家考試。然而,每年從年初到年底,每一個國家 考試放榜,他總是高分落榜。獨立賺取生活費與考上國家公職人員, 像是兩個無法兼顧的目標,去年年底,確定司法官考試落榜之後,眼 看著生活費所剩不多,於是,他收拾行李,退了台北的住處,回到台 中縣豐原的家,認命的當起全職考生。他不用自己洗衣服、做飯,每 天早上一起床,吃完媽媽煮的早餐,就到圖書館報到,中午、晚上回 家吃飯,其餘時間都用來讀書。就像按時出門上下學的青少年一樣。 窩在家裡,不肯接受現實 對自己的期望高,不肯接受高學歷低就的現實,讓這群年輕人寧願窩 在家裡。高等教育政策改弦更張,讓大專畢業生在10年內暴增近兩倍 ,去年,台灣的大專以上勞動力成長到91年的297萬7千人,比10年前 多了140萬6千人。大專以上勞動力佔總勞動人口數也上升了29.9%。 大專畢業人數膨脹,學歷貶值,但是這群年輕人對自己工作的期待並 沒有向下調整。「我有去找工作,我不是不努力,只是沒有找到適合 的,」一名29歲,退伍後住在家裡、待業3年的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 生,說出20萬6千名失業年輕人的心聲,也反映出青年回巢族躲在家 裡,不願面對現實的處境。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90年的專科畢 業生平均起薪是27,085元,大學畢業生是31,884元,跟10年前相較, 調升微薄。而10年前,大學文法商科畢業生可以獨挑大樑,但是今天 ,大學文法商科畢業生也得從業務助理(在科技業的頭銜則是「管理 師」)做起,而10年前,這個工作是高職畢業生做的。「我們這一代 ,研究所畢業到企業工作是直接當主管的,」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畢 業的卡內基訓練協理陳傳宏說。這一代年輕人成長時,看到上一代的 高學歷就是好工作的保證,於是,他們比上一代投資更多時間與金錢 在教育與學歷上,對自己的前途很樂觀,沒想到一畢業才發現現實跟 期望有嚴重落差,非常錯愕。於是,他們寧願窩在家,也不願意出來 工作。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與鄭凱方針對失業年輕人所做的 研究,就發現青少年的教育年數與失業呈現正向關係。 忠於自己,在家摸索興趣 比起上一代,這一代年輕人也比較忠於自己,認為應該從事有興趣的 工作、生活與工作應該平衡,不應該像上一代罔顧興趣,只會埋頭工 作。所以,家成為一個溫暖的巢,讓這一代年輕人有較多的餘裕慢慢 摸索自己想做什麼。「我想趁年輕時多一點不同的經驗,所以才會想 要一邊準備考試,一邊到咖啡店打工、當戶外休閒教練,」詹益昌說 。「其實我心裡也擔心,萬一三十幾歲的時候還考不上國家考試的話 ,有這些工作經驗,我至少還找的到其他工作,」他坦承內心對未來 的不安。 父母過度保護 父母親的過度保護,寵成一批青年回巢族。「這一代年輕人的父母親 其實要負很大的責任,」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李崇領認為。在 歐、美國家,年輕人讀大學時必須自籌經費,畢業就要決定生涯、獨 立生活、賺錢養活自己。這樣的現象,在台灣上一代的年輕人身上還 看得到,當時,高中、職畢業就要工作賺錢補貼家計,有立即就業的 壓力。但是,現在在台灣,年輕人要念研究所、出國讀書,父母親供 給學費、生活費、零用錢,畢業後,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回家讓 父母親養。這一代的年輕人一畢業,不用面對立即就業、養家活口的 壓力,因為有父母溫暖的巢可以窩著。40歲的李崇領觀察,這一代年 輕人的父母親苦過,不捨得孩子吃苦,加上小孩生的少,所以從小孩 讀書時,就要什麼給什麼。這種從小養成的溺愛態度,也延伸到孩子 長大成人,結果,這一代年輕人還像是在青春期,不容易獨立。 一名27歲的銀行員最近離職,就接到高雄老家的奶奶打來的電話。奶 奶不僅要她回高雄住,還幫她找了房子,甚至拜託了親友幫忙介紹工 作。「好像我失業很慘,我自己都找不到工作一樣,」她說。這群青 年回巢族的父母親或許不知道,在他們「其實也沒什麼,不過是多一 雙筷子,多一張床」的觀念下,青年回巢族延緩獨立期的時間一拖長 ,很有可能逐漸喪失獨立自主的動力與能力。其實,有父母親的照顧 ,對於忙於工作、未婚的青年回巢族來說,就像是一個「有傭人的旅 館」,不需擔心生活起居等雜務,可以專心在工作與生活上。 五專畢業,23歲的許映玉(化名)跟家人住在台北縣的三重市。她每 天一早出門上班,晚上下班回家。早上吃母親做的早餐,還帶便當到 辦公室當午餐,晚上回家吃飯、洗澡、睡覺,衣服交給媽媽洗,「跟 從小到大的生活都一樣,差別是,以前白天是上課,現在白天是賺錢 ,拿四分之一的薪水回家,」她說。習慣有人照料,不太會煮飯的她 指出,這樣的生活在年輕一代非常普遍。 為了省錢,失去自由 個人所得追不上愈來愈高漲的生活費與房屋租金,讓許多年輕人不得 不選擇跟家人同住。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民國83年至91年,消 費者物價指數成長10.9%,但是同期的房屋租金價格指數卻漲了22.3 6%。不少年輕人為了省錢,寧願捨棄在外租房子的支出,住在家裡 。如果不是為了存錢,25歲的蕭坤益其實並不想住在家裡。 2年前, 他一退伍就到拿波里連鎖比薩店工作,住在家裡省吃儉用,為的是要 實現人生的第一個夢想:經營一家自己的店。今年5月,他存到足夠 的資金,在板橋江子翠捷運站附近開了一家早餐店,從上班族搖身為 創業者。因為人手不夠,媽媽不只照顧他的生活,也會到店裡幫忙。 他很想搬出來住,但是為了完成人生第二個目標:開連鎖店,於是, 他還是忍下來。「經濟狀況不允許;剛創業,是我追著錢跑,還不是 錢追著我跑,」他說。同是青年回巢族,有人迫於經濟現實,有人不 想面對現實,在父母溫暖的巢保護之下,哪一天,這群青年回巢族才 能找到他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06/13 11:25, , 1F
雖然是3年前的文,但是現在還是這樣阿~~反而更嚴重吧!!
06/13 11:25, 1F

06/13 11:26, , 2F
借轉生涯規劃版
06/13 11:26, 2F

06/13 11:37, , 3F
吧?非戰,目前最新的統計資料出來了嗎?OR自我認知的推論
06/13 11:37, 3F

06/13 11:59, , 4F
為什麼跟父母住就是不成熟 這是美國文化的觀念
06/13 11:59, 4F

06/13 20:54, , 5F
和父母住跟獨立沒有衝突 陪父母或住一起不該只用錢衡量吧ꬠ
06/13 20:54, 5F

06/13 20:58, , 6F
說真的我對這篇以前就看過的報導 存有很大的價值問號
06/13 20:58, 6F

06/13 21:34, , 7F
我也認為跟家人同住無關獨不獨立的問題...有些人住在外
06/13 21:34, 7F

06/13 21:35, , 8F
面,不過就只是住在外面罷了...自理能力不見得因而好哪去ꔠ
06/13 21:35, 8F

06/14 12:00, , 9F
我想說一點就是真正的獨立是不只可以照顧自己
06/14 12:00, 9F

06/14 12:02, , 10F
更可照顧逐漸年邁的父母這才是真獨立 而非用住不住一起觀點
06/14 12:02, 10F

06/19 15:24, , 11F
回樓上板友 那還得看子女與父母是否有足夠的正向互動
06/19 15:24, 11F
※ 編輯: uncorrupt 來自: 61.219.66.135 (09/13 18:54)
文章代碼(AID): #14ZYsrIj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