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模仿遊戲》背景地-布萊奇利公園介紹

看板EuropeTravel作者 (它它)時間9年前 (2015/02/24 00:2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好讀有圖文字版 https://seiran0420.wordpress.com/2015/02/23/bp/ 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故事發生在距離倫敦一小時車程布萊奇利公園 雖然位置與景色並不特別引人注目,但布萊奇利公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包括頂尖科學家愛倫圖靈(Alan Turing)在內的上萬男女曾在此園工作, 盟軍在此地破譯無數軸心國電文,為戰爭提早結束做出重大貢獻, 然而戰後基於諸多原因使得布萊奇利公園在二戰的角色遭到刻意遺忘並消失在公眾視界中 直到近年重新為世人所知。 布萊奇利公園原先是貴族莊園與宅第, 廣袤的綠茵與池塘恰好有了完美的藉口對外宣稱園區為「射擊協會渡假中心」, 情報單位選址在郊區的原因是預期倫敦會在戰時遭到敵方大規模空襲, 而布萊奇利公園恰好距離市中心僅一小時車程 且離牛津和劍橋兩所大英帝國頂尖大學交通方便有助人才招募 歐戰爆發前夕第一棟木造營房落成,隨著戰爭爆發,越來越多人員進駐, 園內建築在短時間內擴張迅速, 一棟又一棟的木造營房或水泥棟舍漸次落成,至1943年初 布萊奇利公園已由起初小型的破譯單位演變為大型情報中心, 任務範圍涵蓋全球各戰區, 到了二戰全面勝利前的1945年初,在園區工作的人員數到達高峰,約一萬人左右; 戰後園區短暫成為改組後的政府情報總部(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 基於戰時情報工作的保密需求,所有的相關設施與器材搬遷或是就地破壞, 之後園區歷經不同組織使用,戰時急造兵舍部分遭到拆除, 餘下部分荒煙漫草, 直到九零年代當地居民與歷史學家從地產開發商手中搶救布萊奇利公園 免於被開發並成立信託基金推動保存。 首先進入的是訪客中心,戰時存放資料卡的磚造營舍C區(Block C), 整建後成為訪客中心, 參觀者進出園區的入口也是經由C區, 訪客中心包含售票處、咖啡廳、賣店與語音導覽櫃檯和常設展, 常設展介紹了布萊奇利公園二戰功能梗概與簡單的密文破譯流程介紹, 對於能夠理解中文觀眾來說,這區展出的日本譯電亦是亮點 日本駐歐陸大使館的加密電報亦是園區破譯的內容之一, 但日文對於英國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東方語言, 園區內展示內多種當時學習日文教材呈現要如何在短時間內熟悉日文軍語的困難 緊鄰C區旁邊的B區是目前園區的博物館, 通往博物館的路旁有一座女皇在2011年揭幕的紀念碑, 表彰二戰在此工作的男女與其傑出貢獻, B區在戰時是負責破譯德國海軍所使用的「謎」加密機之密碼;如今B區做為博物館, 二樓呈現在二戰期間英國和軸心國在密碼加密破密之間的對弈 ,展示了包括「謎」加密機在內的各種納粹德國加解密機器, 也透過場景重現解釋當時在園區工作的青年男女 如何在沉悶的生活環境中如何調劑身心與生活細節; 一樓為整個園區精華之所在, 甫入大門映入眼前的是數年前由一群退休工程師合力復刻完成的「炸彈機」(Bombe), 炸彈機為艾倫圖靈在戰時於布萊奇利公園的傑作,亦是史上第一台電腦, 透過炸彈機在二十分鐘內的運算將「謎」加密機所產生的密碼, 由上百兆密碼排列組合將低至一百萬個的可能組合, 在經破譯人員人工破解,在二戰中一共210台炸彈機組裝完成, 每台的價值約略今日五十萬英鎊, 但戰爭結束基於保防需求,全數炸彈機遭到拆毀,製造藍圖列為機密存檔於政府檔案庫中 1995年時復刻團隊開始著手重建炸彈機, 同年政府通訊總部(GCHQ)歸還炸彈機藍圖與相關文件給與園方, 藉由原始設計圖和蒐集同時代零件,歷時十二年終於重建一台可實際運作炸彈機, 現在每日定時均有專人解說炸彈機的運作方式;除了炸彈機外, 一樓亦有專區展示艾倫圖靈早慧卻充滿悲劇性的生平, 展示內容包括年表、手稿、個人物品外, 還有2009年時任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代表英國政府對於圖靈正式道歉書複本, 此道歉書係針對因圖靈個人性傾向招致不公平且非人道的司法判決和待遇道歉 構成今日布萊奇利公園地景特色的宅第(Mansion)於十九世紀後辦落成, 原為貴族私宅,二戰剛爆發時原為辦公室進行破譯工作, 但隨著戰事擴大人員擴編空間不敷使用後, 宅第轉變為園區指揮官辦公室與高階職員餐廳, 指揮官辦公室與隨員辦公區域保持戰時陳設展出, 過去供高階人員用餐的膳食區域仍提供外界承租舉辦活動使用,昔日裝潢仍然保留, 訪客可以從內裝回想往日風華,目前宅第一樓陳展區域,二樓以上是辦公室未開放參觀。 位於宅第旁的馬廄(Stableyard)區過去為莊園主人伺養名駒的地方, 在戰時成為軍車停車場、辦公室與從歐陸戰場傳回訊息之信鴿的接收處; 艾倫圖靈和狄利諾克斯(Dilly Knox)在1939年的九月即在此地開始進行密碼破譯的任務, 第一次破解德軍「謎」密碼機每日變換密碼即是在此發生; 馬廄區另棟平房是圖靈和戈登魏其曼(Gordon Welchman)研發首部「炸彈機」(Bombe)之處 可惜馬廄區目前屬於布萊其利公園信託的辦公區,內部均不開放; 在馬廄區的一隅有一座紀念碑緬懷三位傑出的波蘭數學家 在戰雲壟罩在歐洲大陸的三零年代,波蘭有感於對德作戰將是不可避免之局面, 因此圖思破譯德軍電碼之機會, 隨後在法國情報機關協助下得到了「謎」密碼機的部分參數, 三位數學家在1933年破解「謎」密碼機的運作原理, 1939年歐戰爆發後他們帶著累積的破譯成果來到英國協助盟軍進行更進一步地破解工作 戰時擴建的營房(Hut)目前已有部分重新整修後開放參觀, 位於馬廄區旁的11號營房(Hut 11)即是「炸彈機」(Bombe)研發成功後的運作地, 圖靈和同事再此開啟了大規模破譯德國陸海空三軍電碼的任務,隨著破譯需求增加, 越來越多炸彈機製造,園區無法容納的炸彈機安置在英格蘭其他地區, 但11號營房始終是全英的炸彈機儀控中心與操作人員受訓基地, 復原過後的營房陳列了炸彈機模型 解釋這款世界上首台電算機的運作原理並透過聲光效果模仿機器運作時的情景; 由於機器運轉吵雜且產生高溫,負責操作炸彈機的皇家海軍女性服務隊員 替11號營房取名「地獄洞」(Hell Hole)的暱稱,可見工作條件艱辛。 11號營房對面的1.3.6.8營舍目前也已開放參觀, 每棟營舍在戰時都有不同的功能與針對性, 園區在建築內部復刻戰時陳設以及透過互動式體驗使參觀者瞭解破譯原理梗概; 隨著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的上映, 園區舉辦了整年相關特展,雖然公園地處稍嫌偏遠猶能值得一看。 票價 成人: £16.75 六十歲以上老人與學生:£14.75 十二歲到十六歲青少年:£10.00 十二歲以下孩童:免費 *門票為年票,購票日起一年內無限次入園且包含免費語音導覽機租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225.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uropeTravel/M.1424708806.A.0ED.html

02/24 08:15, , 1F
推!介紹詳細。
02/24 08:15, 1F

02/26 22:12, , 2F
謝謝分享!超想去這裡朝聖!
02/26 22:12, 2F

02/28 00:32, , 3F
cool!!
02/28 00:32, 3F
文章代碼(AID): #1KwrJ63j (Europe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