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2013春 大不列顛 8

看板EuropeTravel作者 (cliche)時間11年前 (2013/05/30 22: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milstein0327.blogspot.tw/2013/05/walk-in-london.html 倫敦漫遊 2013/04/11 回到倫敦,一樣是在King’s Cross火車站下車。我們計畫今天暢遊倫敦,明天 到倫敦近郊一日來回,劍橋、巴斯、溫莎古堡都在考慮之中。女友到遊客諮詢 中心詢問了幾個one day tour的行程,我們決定偶爾也來跟個團。就訂了 Golden Tours的一日遊:包含溫莎古堡、巴斯、巨石陣。 拖著行李,搭地鐵到Stratford站下車,這裡是近年開幕的大型複合式商場, 車站和Shopping Mall已經結合在一起,附近是為倫敦奧林匹克而建的奧林匹克 公園。奧運已經結束,這裡則繼續進行後期工程。Stratford是一個藉由奧運啟 動再造更新的落後地區。 我們入住的Premier Inn在Stratford City的後方,得穿過shopping mall的主 幹道,兩旁的展示櫥窗令人眼花撩亂。Check-in後,進到房間,放下行李,往 窗戶外看去,大片的工地,當中有幾個醒目的場館建築,想必正如火如荼進行 都市更新。 想趕在博物館關門前逛逛。看好地圖,搭地鐵到Tottenham Court Road站下車。 繞了一陣,從大英博物館的北門進去,隨便走走就到了東亞館。原本很期待進 來看看珍藏的中國文物,但是人潮太多,沖散了興致,甚至形成一股煩躁。常 設展擺出的文物其實不多,我們詢問服務台關於敦煌文物的資訊,但看來他們 並不是這行專家,不明白敦煌的意思。 之前在中國看到的佛像往往都已經漆色落盡,只剩石頭或木雕的本色,在大英 博物館展出的佛像的顏料卻都保存不少,看到有顏色的塑像反倒有些不習慣。 除了中國館,埃及館也展出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只是提不起興致也不想勉強, 草草瀏覽就離去。之前去過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冬宮博物館,也看到許多珍貴畫 作的真跡,但是說實話不到那個緣分也沒有什麼感覺;女友去了法國羅浮宮的 感想亦然。我們都很坦率的認份自己觀光客的身分。藝術欣賞還是需要一點福 至心靈,我向來不會急於囫圇吞棗,經典永遠都會等待他的觀賞者,美感總是 主觀的事情。 忘記是怎樣走,往南到了有個高聳柱子的地方(Duke of York Memorial),前 方有個寬廣的沙地,對照手中旅遊書,是騎兵衛隊閱兵場,天色不早,也沒看 見上面有甚麼表演,我們繼續走進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s Park)。這是一 個非常舒服的公園,公園內有座狹長的湖泊,裡面有極多種類的水鳥,各自佔 據著自己的水域。公園內很乾淨,步道沿著湖畔而行,向晚時分,斜陽透過對 岸的樹林灑下陽光,湖面波光粼粼。水鴨野鳥在水中悠游自在,湖面和步道之 間落差不大,沒事這些水鳥還會走上來搖頭晃腦一番,這裡沒有搞一大堆人工 造景,沒有把水岸用水泥疊高,使人水分離。而是讓人親水水親人,都市人不 就是需要些綠草碧水嗎? 往西走到白金漢宮已經日落,皇宮在夜色之中更顯它的華貴。逛了一圈,我們 沿著Piccadilly Street走回熱鬧的Piccadilly廣場。以Piccadilly廣場為中心 的街區熱鬧非凡。我們不斷被Piccadilly大街兩旁商店的展示櫥窗吸引,像是 應用美術展覽場,服裝設計的實驗作;建築都是老建築,是甚麼形式我也不清 楚,特色是最外圈有整排柱子區隔出迴廊,內部是挑高的大廳,廳堂內垂掛著 吊燈,裡面總是閃閃發亮,一定是貴死人的高級餐廳吧。街道上車水馬龍,計 程車都是古董款,車門上的廣告往往更吸引人;這裡的人多不遵守交通規則, 隨意穿越馬路,不過亂中有序,車子還是會讓行人先走的。我們經過一家店, 被它的香氣吸引,裡面專賣乾貨點心,店員態度很親切,和我們聊了幾句,使 我們對英國好感持續增加。 我們又去了唐人街的旺記吃廣東菜,吃完後走回廣場,廣場人聲鼎沸,中心的 雕像下坐滿了遊人,每次來這個廣場,總會對北方的一條呈弧形的街景吸引, 拍下一張又一張一樣角度的照片(攝政街)。廣場四周有些劇院,還有些不知 道是甚麼表演場,服務員吆喝著招攬遊客進場。大街上鬧哄哄的,都已經晚上 十點了,這個城市好像還在興奮狀態,我不自覺喃喃的說:「這裡真是一座不 夜城。」 後記:攝政公園(Regent’s Park),攝政街(Regent Street),聖詹姆士 公園這一帶今天的面貌主要源自於十九世紀初由建築師John Nash主導的倫敦 都市更新而來,原則上是在中央安置自然風致式園林,週遭散置一些獨棟或連 排住宅。聖詹姆士公園是一座自然風致式園林,或者說是英中式園林,是英國 傳統園林吸收了中國園林發展而來。這一帶的建築多半是希臘復興式建築,或 可被稱為古典復興,或新古典主義。圓柱隔出迴廊的使用顯然就是希臘建築的 特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41.238 Kubelik:轉錄至看板 Ind-travel 05/30 23:07
文章代碼(AID): #1HfsGMCj (Europe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