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英文寫作書籍The Sense of Style

看板Eng-Class作者 (山猴大王吼嚕嚕)時間9年前 (2015/01/25 17:52), 9年前編輯推噓4(406)
留言1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1KnBn2df ] 這本書是當代語言學大師Steven Pinker的著作 在寫作觀念、文法、用字等方面都有深入的分析 相信有助於想加強英文寫作的版友 我的心得最後三段有點離題,請多包涵,不喜歡可以略過! 以下心得正文開始,歡迎光臨好讀網誌版: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2015/01/sense-of-style.html 這本書讓人燃起對散文的熱情。 英文寫作技巧在英文世界是個熱門的主題,甚至有一本大多人都讀過的 經典著作-The Element of Style (網路上可以找到全文)。那本書 讓我大開眼界,而且立即改善寫作能力。 但是那畢竟是將近一百年前的書了,有很多法則已經不再適用。語言學 暢銷書作家Steven Pinker決定運用當代語言學的新發現,寫一本屬於21 世紀的寫作參考書。 他認為,一個好的作者也是個好的讀者。要寫好文章最基本的一步就是 要大量閱讀,並且學習其他好作家的文章風格。Pinker推崇的寫作風格 是Thomas & Turner提出的古典風格散文(Classical prose)。他們認 為寫作的起源是作家看到其他人沒看到的東西。藉由散文,他希望引領 讀者也能看到一樣的東西。散文是一扇窗,讓其他人看到這個世界的窗 (原文:Prose is a window onto the world)。書寫的目的是呈現出 作者看到的世界,因此成功的關鍵就在簡潔與清晰。 這本三百多頁的書,就是在講讓文章簡潔清晰的觀念與技術。他鉅細靡 遺地歸納出好文章的共通點,此處介紹特別有趣的幾點: 1. 盡量創造讀者心中的具體畫面,少用抽象字彙。尤其在運用成語或 俗語的時候要小心,一來可以嘗試改用不同的文字稍作變化;二來如果 要直接引用,要注意有些成語本身是有畫面的,如果那個畫面跟你要描 述的畫面不同,可能會讓讀者混淆。書中一個英文俗語是bread and butter, 通常指維持生計的來源。但有時候用起來會很奇怪:The price of chicken wings, the company's bread and butter, has risen.讓人要多想一秒 才知道這家公司賣的是雞翅而不是麵包和奶油。 2. 少用Metadiscourse/Signposting。這是指像目錄一樣告訴讀者接下 來會分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內容是A和B,第二小節是C和D。然後ABCD又 用總結式的抽象文字表達,例如「這一節要分析影響各種名字熱門程度 的因素」。這種寫法其實是在幫助作者整理思緒,不是幫助讀者理解。 3. 避免Professional narcissism。書中這一段其實跟他在另一章The Curse of Knowledge的內容精神有點類似,不過可能由於想說的話太多, 所以分成兩章來講,但是我覺得可以連在一起講。Professional narcissism 是指作家太想強調自己的工作很辛苦,所以在開始講重點之前先描述一 下自己的辛勞,就像我這一段的開頭那樣。但其實讀者根本一點都不在 乎你多辛苦、心中有多少OS,他們只想趕快看到重點。這對於作家而言 是件很折磨的感覺,因為簡潔會讓人誤以為很輕鬆完成,作者必須忍受 讀者忽略自己背後的付出。 4. 注意The Curse of Knowledge。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有 制式化的用語,以及用一些代號指稱那一行常用的觀念。專家在思考一 個現象的時候,理所當然是用自己熟悉的語言。然而這套語言一般人可 能聽不懂,或可能覺得贅字很多。我個人覺得當代哲學和社會學是個典 型的案例,非圈內人幾乎無法理解他們在講什麼。所以如果一位專業人 士想跟一般大眾說明自己的想法,就要非常注意選用普羅大眾聽得懂的 詞彙。除非這位專業人士的重點在炫耀自己的「專業」。 5. 排比可以產生美感和韻律感,但是要適量,連用太多次會讓讀者厭 煩,而且要避免單調地重複用字。 以上只是部分我個人喜歡的內容,書中還有非常非常多實用的觀念,值 得我們參考。 這本書不僅分享觀念,另外還對英文寫作的技術層面有很豐富的討論, 諸如語法結構、常見的用字爭議(例如Who與Whom,Less與Fewer等等)、 以及文法。文法部分滿實用的,包含定冠詞與不定冠詞的功用、還有讓 你五分鐘學會假設語氣。全書最精采的範例是第150頁,短短一篇文章, 可以看出該作者的深厚文字功力以及Pinker精湛的分析。 讀完這本書,除了學習到更多寫作技巧之外,也讓我感到英文寫作教學 與中文教學的風格差異。中文教學我覺得很不實用,基本上是靠天份。 台灣老師們都是強調要引用成語、要引用名言、要注意修辭等等,而沒 有指導學生如何把思考的內容轉化成文字(如果您是例外,您的學生真 幸福)。起承轉合是唯一一種文章結構嗎?這種結構對理解文章的優缺 點是什麼?中國文學學派這麼多,各家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不同?有哪些 值得學習的地方?這些統統沒說,他們真的沒資格責怪學生的作文能力 低下。 Pinker在書中大量引用古今作家們的文章,除了佐證自己的觀點,也讓 讀者體會到英文的歷史感,看的出來他非常珍惜從莎士比亞以來累積的 英文文化資產。讀這本書的同時,心中有種不甘心的感覺。中文寫作教 學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我很喜歡楊照在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的序中所言: 「世界歷史上實在找不到另一個例子,從西元前三千年到現在,同一套 文字、同一套符號與意義結合的系統,五千年沒有斷裂消失,因而可以 直接運用今天的文字習慣,來接近幾千年前的文獻。」可惜的是,我們 的古文被拿來當考試工具或炫耀學識的工具,而不是訓練思考的素材。 想到這裡,怎麼能不燃起對中文散文的熱情! -- 閒來無事讀篇文章  猴子硬塞部落格: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70.246.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22179394.A.9E9.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tsim (61.70.246.11), 01/25/2015 17:52:44 ※ 編輯: tsim (61.70.246.11), 01/25/2015 17:57:43

01/25 19:50, , 1F
感謝介紹 找來看看=w=
01/25 19:50, 1F

01/25 21:06, , 2F
買一段時間了 一直沒好好讀它(慚愧)
01/25 21:06, 2F

01/26 01:00, , 3F
其實這本書講的不是「英文寫作」,而是「寫作」
01/26 01:00, 3F

01/26 01:01, , 4F
這些道理可以套在任何語文上面
01/26 01:01, 4F

01/26 01:03, , 5F
不過老實說,我覺得Pinker本人的行文風格頗無聊 XD
01/26 01:03, 5F

01/26 17:19, , 6F
我覺得英文寫作和寫作都有啦~畢竟有半數的篇幅講文法和字彙
01/26 17:19, 6F

01/26 17:20, , 7F
他個人的風格,我是覺得有些地方笑話太多了XD
01/26 17:20, 7F

01/26 22:32, , 8F
如果大部份 都在講文法跟字彙的話,我蠻需要看的
01/26 22:32, 8F

01/27 00:36, , 9F
在博客來找到的封面怎麼跟原po的不一樣…
01/27 00:36, 9F

01/27 13:35, , 10F
他有兩種封面,我是在誠品買的~
01/27 13:35, 10F
文章代碼(AID): #1KnBpjR5 (Eng-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