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麵引子》(中國時報影評)[雷]

看板ElsieYeh作者 (時間你可以慢一點嗎?)時間12年前 (2011/10/18 00: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有 雷 - 張士達/為了工作寫電影,卻從此離不開電影,人生就是這麼的無奈。  台灣於1987年開放赴大陸探親,多少至親離散又重逢的動人故事不斷上演,20多年 來卻竟然沒有催生太多相關的電影,這固然是因為這段時期剛好碰上了台灣電影的谷底, 但跟政治主流風向的來來去去當然也脫不了關係。幸好資深導演李祐寧以他老兵家庭出身 的背景,在青島已可直飛松山機場的今日,以《麵引子》稍微補足了一點歷史的遺憾。 大陸探親 老兵遲來的慰藉  《麵引子》改編自大陸編劇趙冬苓的作品《山東饅頭》。吳興國飾演的老兵孫厚成 ,1949年被抓去當兵,連自己的新生兒子都沒見到,就輾轉來到台灣,終於在台另組家庭 。在台灣的妻子過世後,他在1999年,在葉全真飾演的女兒家宜陪伴下首度返回青島,見 著了耿樂飾演的兒子家望,卻已來不及見到早走一步的大陸妻子。家望責怪父親返鄉太遲 ,對父親長年的怨忿終於爆發,父子不歡而散,孫厚成抱憾回台。  10年後,2009年,孫厚成中風,家望儘管不情願,仍帶著女兒來台見父親的也許是 最後一面,但父子情結仍未解開,一家人在不斷地彼此衝撞下,卻也逐漸了解彼此心中深 藏的難言之隱。家望帶著父親的骨灰回到青島,終於為上一代的悲劇完成了遲來的慰藉。 老派手法 李祐寧功力紮實  這當然不算是一個新鮮的題材,已是台灣電影老將的李祐寧以明顯已是老派風格的 手法,道出這一個屬於上一個世代的故事。雖然在有限資金的侷限下,在美術、化妝等技 術層面上都難掩粗糙痕跡,年輕演員的演出水平與角色層次,與幾位老將相比也差距極大 ,但幸好在最重要的人物關係與情感上,身兼編導的李祐寧仍展現出他紮實的功力以及對 於題材的深刻理解,這些絕不是未曾親身經歷過的人光靠研究做功課就可以掌握的感情深 度。  吳興國與耿樂父子間的誤解、心結與衝突,固然是全片最重要的核心,但耿樂與葉 全真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妹間的關係,卻是更加微妙而耐人尋味。從首度探親時耿樂對妹妹 的「血統」不予認同而明顯捍衛地盤的舉動,到他因把妹妹對父親無微不至的孝順舉動看 在眼裡,而在心底逐漸軟化態度,這兩個配角之間的互動與轉變層次分明。 刻畫情感 不需台詞更動人  葉全真的角色因篇幅所限,無法對她身為單親媽媽的背景多作著墨,只能一直守在 父親身邊扮演乖順的女兒,固然讓角色面貌較為單一,但一場她得知父親病情後在醫院走 廊痛哭失聲的戲,她在無助之下伸出手抓住耿樂手臂,耿樂在她面前慌亂不知所措,明明 仍有心結又不知如何安慰,卻又頓時了解到兩人終究仍是得一同面對父親病情的親人,這 場短短的戲份不需台詞,就迅速為一對原本情感疏離的兄妹在無形之間拉近距離,從演員 演出到導演精簡有味的調度都是全片動人的時刻。 不帶標籤 道出委屈與無奈  外省老兵與他們生離死別的親人,都是兩岸近代史上最無辜的時代受害者。《麵引 子》最令人感動且欣慰的成績,在於它能夠不帶任何政治標籤與聯想,將焦點完全留給這 群在時代洪流下就快要被遺忘的人,替他們道出年輕一代或許早已沒有心情與耐性去了解 的委屈與無奈。在族群關係長期因政治操作而被撕裂的台灣,幸好還有電影在一點一點地 撫平傷痕。 解剖檯評分:82 【2011/10/16 中國時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07.210 ※ 編輯: ashchen 來自: 114.36.107.210 (10/18 00:56)
文章代碼(AID): #1Ed5qz49 (Elsie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