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釋出事件看兄弟經營(一)轉職的玄機

看板Elephants作者 (It's my Life)時間8年前 (2015/12/08 00:47), 8年前編輯推噓4(405)
留言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aseball 看板 #1MPRW0vd ] 作者: AhUtopian (It's my Life) 看板: Baseball 標題: [專欄] 釋出事件看兄弟經營(一)轉職的玄機 時間: Tue Dec 8 00:46:52 2015 【網頁版】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3702 台灣職棒來到了釋出新聞佔滿板面的新聞,筆者就從一個兄弟球迷的角度來看與兄弟相關 的釋出新聞( http://sports.ettoday.net/news/609474 ),並且也提出一些自己對於新 聞內容中與兄弟經營層面相關的想法,筆者純粹是用自己對於職棒制度跟相關規範的認知 來作一個出發,並沒有任何的內幕消息,先說在前頭,因此若有任何內幕消息或是關於制 度解讀不同的部份,也歡迎大家來討論囉! 兄弟一口氣釋出了10名球員,關於球員名單我們會再來討論,而頗受球迷討論的是兄弟特 別提到「球團會輔導遭釋出的球員轉業,包括轉介臺中運動家棒球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或中信集團其他相關事業。」;對於釋出球員表示會輔導轉業的,還有過Lamigo隊,不 過Lamigo的母企業的企業體比起中信實在規模跟產業類別涵蓋差太多,我們對於兄弟的球 員轉職可以來做個想像。 首先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條規定「營利事業合於下列之捐贈,得依所得稅法第三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以費用列支,不受金額限制:一、捐贈經政府登記有案之體育團體。二、培養 支援運動團隊或運動員。三、推行事業單位本身員工體育活動。四、捐贈政府機關及各級 學校興設運動場館設施或運動器材用品。五、購買於國內所舉辦運動賽事門票,並經由學 校或非營利性之團體捐贈學生或弱勢團體。」(參考:http://goo.gl/Y9lzqi),簡單地來 說,只要你肯砸錢在上面五個項目,這些都可以當作費用支出來扣抵你的營利所得,達到 節稅的效果;為什麼要先提這個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就是要讓大家先知道,中信集團旗下 那麼多營利的公司,光是為了可以節稅的這個目的,就有動機去花錢在這些被釋出的球員 身上,或著是說至少花在這些球員身上的錢,除了他們在新職位所能帶來的產能外,本身 就還有會計上節稅的好處,因此當我們在衡量這些成本時,請不要忘記這件事情。 好的,既然中信人壽已經入主台中運動家隊,也成立運動家育樂股份有限公司,而前總教 練、擅長發掘球員潛力的草總謝長亨也在那邊,可想而知不管是用教練職或球員職,把被 釋出的球員塞往那邊,是很直接聯想到的去處,對吧?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球隊正式成軍 ,想必也會有一些職缺,未來以大專球隊身份也還可以打盃賽,看能不能取得甲組球隊資 格(參考附件一的「甲組球隊暨職隊員管理辦法實施細則」:http://goo.gl/Bq2oGd)。當 然,我知道目前甲組賽事都有規定職棒退役球員只有五位,不過我們這樣算算,光是這兩 隊的名額,假設他日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球隊取得了甲組球隊資格,至少就可以用個十個名 額出來了,對吧?如果是企業建教合作,那就連學籍都不用了。不過,說是說5個,但這 依照上面的「甲組球隊暨職隊員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是指該年度只能註冊登記5個,那 有人就會問,被釋出的球員如果在該年度的賽事沒有出賽的機會,幹嘛配合你?那中信如 果兩支球隊該年度都只能派那5個人上場,幹嘛養那麼多人呢? 第一個是回到現行職棒聯盟的規定,球員註冊人數是有上限的,而且球員一旦註冊了,就 有一軍或二軍最低薪資的保障,換句話說,現行職棒你的一二軍總人數是人數有上限、薪 資有下限,而且他還只能從事職棒球員合約上的工作,不像業餘球員,他跟企業簽的是企 業職員的雇傭合約,本來就要在打球之外作許多的事情,而企業也可以在這份僱傭合約中 ,約定許多有利於自己的約款,包括透過計時制來躲避勞基法的最低薪資,然後預簽好許 許多多的單方同意書,例如球員同意配合轉職,甚至未來有朝一日重返職棒的合約會不會 薪資跟球員方的簽名都先簽好,留白看球團未來什麼時候要簽,中信企業內法務部門準備 好的契約,我想應該是不用擔心他的利害之處;第二個,有些球員他可能這個年度本來就 是以養傷為主,可能沒辦法出賽,你先給他一份基本的薪水、協助復健,然後這段期間他 還是照合約作他的工作、也隨著復健情況隨隊練球;第三個,別忘記,企業在這些人身上 花的錢,只要名目對了,依照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條,是可以抵扣企業營利所得的唷! 至於對球員來說呢?有個可以餬口的工作,還有機會重返職棒圈,對些年輕被釋出、又短 期無法獲得其他職業球隊青睞的球員來說,在現今職棒球員的第二專長培養仍然普遍缺乏 的情況下,沒有吸引力嗎? 所以中信企業如果能好好地規劃,將可以在職棒的一、二軍外,利用這兩隻業餘球隊,加 上企業體內眾多的職缺,大量吸收被釋出的球員,包含年輕的跟需要養傷的,除了透過運 動產業發展條例規定,成本本來就不會太高之外,在聯盟「人數有上限、薪水有下限」的 規定以外,開闢囤積球員的所在,也搏得好名聲,可以說是一石多鳥。 此外,目前職棒聯盟規章第17章球員選拔辦法第94條,針對選秀會上未被選上的球員有「 自主培訓球員」的制度,自主培訓球員未與職棒球團簽訂有職棒球員合約前,是否會受到 前開「甲組球隊暨職隊員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三條第二項「職棒退役球員最多五名」的 限制,又是一個很大的議題,假如自主培訓球員本身是不受這規定限制的,那我們可以想 見,中信企業可以說將會可以大舉透過企業合約跟兩個業餘球隊(登錄名單一隊最多60人) ,來提供兄弟隊實質上「人數無上限,薪水無下限」的人才庫。 不過我要強調,雖然文中處處充滿企業鑽漏洞的感覺,但是對經營者來說,在現行規範體 系下,透過自己的優勢,來將規範下所允許的途徑給走到最大化,本來就是一個企業經營 的常態,如果中信企業跟兄弟球團真的有這樣子的經營走向的打算,對於筆者來說,也只 不過是讓職業運動的經營手法,真正地更職業一點。 更多的兄弟分析文:http://goo.gl/6cXG4G -- 我的文章更新,都在卡爾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aLELsports 個人運動視界部落格: http://www.sportsv.net/authors/AhUtopian 公牛台灣球迷討論社團【愛公牛永久力挺公牛】: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920151/?fref=t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109.114.1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449506816.A.E67.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AhUtopian (124.109.114.101), 12/08/2015 00:47:04

12/08 01:00, , 1F
幾個球員是能節多少稅??
12/08 01:00, 1F
※ 編輯: AhUtopian (124.109.114.101), 12/08/2015 01:05:25

12/08 02:47, , 2F
我覺得能給球員一個好的未來 讓企業節點稅並不是壞
12/08 02:47, 2F

12/08 02:47, , 3F
12/08 02:47, 3F

12/08 08:00, , 4F
12/08 08:00, 4F

12/08 09:25, , 5F
可以去三軍磨練 好的話還有機會
12/08 09:25, 5F

12/08 10:22, , 6F
我覺得這就是職業啊 能養球隊又能節稅又能提升形象
12/08 10:22, 6F

12/08 11:18, , 7F
如果中信這種經營模式能成功,希望能吸引更多企業
12/08 11:18, 7F

12/08 16:15, , 8F
push this
12/08 16:15, 8F

12/08 20:23, , 9F
會不會有獎學金設了但不想要任何人來申請的掛?
12/08 20:23, 9F
文章代碼(AID): #1MPRWAiy (Eleph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