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研究受訪者:高中班級導師

看板Education作者 (chieh)時間2年前 (2022/04/14 11: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好,我是亞洲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諮商組的研究生吳宇婕,目前在林秀珍博士的指導 下進行碩士論文研究,研究題目為「初探高中導師面對學生自殺未遂之悲傷剝奪與韌力開 展經驗」。 希望能透過研究了解高中班級導師經歷學生自殺未遂事件後個人及專業角色中所經驗到悲 傷剝奪的感受、面對失落事件後如何調適心理狀態及如何開展自身韌力的歷程。 若您符合且接受以下條件,誠摯邀請您參與本質性訪談研究。 擔任高中導師年資至少三年且曾經歷學生自殺未遂,事件發生距訪談時間至少一年以 上。 經歷學生自殺未遂後,主觀覺知此事件帶來的悲傷剝奪之體驗且有良好的心理調適歷 程。 願意接受錄音及分享自身經驗。 此研究預計訪談至少2次,每次訪談約為1-2小時,訪談內容將全數保密,僅研究相關人員 會接觸,若您有意願擔任受訪者,請填寫表單或email到此信箱與研究者聯絡。 https://forms.gle/CKSCGYhjv5gexpsL6 qsc5227@gmail.com --------------- 在進行研究之前,我有些話想說 【悲傷其實就是無處可去的愛】 這句話是在某個自殺遺族工作坊裡看到的,經歷朋友一次次自殺未遂的我,心有戚戚焉。 從大學開始的科技部計畫到研究所的悲傷失落專題課程,慢慢接觸到「悲傷剝奪」,在社 會文化的期許下我們對於悲傷有一套依循的理解和規則,有時自己獨特的哀悼方式卻被認 為是異類、有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失落事件難以啟齒,當自己的失落不被社會認可、不被 重視,你悲傷的權力也許被剝奪了。 對於每句「別哭了」、「請節哀」、「這有什麼好難過的」都感到不解,什麼樣的情況會 讓人插手自己的悲傷?抑或者在什麼樣的社會文化中讓我們不敢如實表達自己? 面對生死是沉重的議題,而「自殺」更是現代人難以言談的話題,尤其當自己身為自殺未 遂陪伴者,深深感受到說不出口的、無處安放的情緒,令人痛苦的無所適從。 然而身為班級導師經歷班上學生自殺未遂,失落的同時更需要堅強的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 質疑、進行班級處遇等各項事宜。當焦點關注於自殺未遂學生、學生之家庭及其他班級學 生的同時,導師個人所感受到的衝擊情緒也許在不知不覺中被自己、被社會所忽視。 那些無從談起的失落與悲傷究竟去哪了? 導師是如何在這樣的衝擊中調適且依舊春風化雨? 從女性特殊教育工作者延續至高中班級導師,身邊專業工作者經歷失落後的共同點都讓我 感到不捨、心疼,促使自己想更深入探討並盡我所能地付出微薄之力。 也許很難是個完美的研究,但更多的是想告訴這些經歷過失落的班級導師、專業工作者們 ,會有人看見這些悲傷,並陪伴著這些悲傷,一起走過,讓更多人看見。 若有這樣的經驗並願意與我一起完成這份研究,誠摯邀請你。 吳宇婕 敬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66.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ducation/M.1649907942.A.E4A.html
文章代碼(AID): #1YLvZcv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