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數學差,不是你的錯─別讓學校扼殺了創意

看板Education作者 (lennie)時間11年前 (2013/07/27 05:25),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 /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網站總編輯   先說個我自己的真實故事吧。      我小學的時候在學校功課排名前列,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就讀的學校規模非常小,一 個年級才兩班,競爭不激烈,另一個原因是我的確有點小聰明,而且蠻喜歡唸書。那年頭 ,學業功課好,加上比較聽老師的話,很容易就獲得其他課外表現的機會,代表班級或學 校去外頭參加比賽,也因此當了好幾年的模範生,拿了個縣長獎畢業。囂張的咧。數學? 對學過珠心算的我太簡單了!      但一上了國中,全都變了。我依舊很用功、大部分的科目考試成績不是滿分就是逼近 滿分,但唯有數學,我連及格的一半都拿不到。「數學」,光是看到這兩個字就足以讓我 產生頭昏想吐的感覺,甚至還更嚴重些,會緊張到冒汗、肚子痛。老師在黑板上用大大的 三角尺跟大圓規畫的圖依舊精美,板書我能抄的都抄了,但我就是沒辦法理解這些數字跟 圖形的邏輯。我慌了。      於是我開始竄改成績單、竄改考卷分數,或是跟大雄一樣,總是以考卷沒帶回家或是 丟了為藉口,不讓父母簽名。雖然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很傻,但當時的我真的快被數學逼瘋 了,每天提心吊膽。      升上國二,狀況依舊沒變,但班導師換成了另一位在學校號稱王牌的數學老師。一天 晚上,全家人都在客廳看電視的時候,電話響起,我坐在接起電話的父親對面,聽到他對 話筒說「喔!老師好!」的時候,我的眼淚無法克制地決堤了。      好消息是,後來在新任班導師的細心教導之下,我的數學解題能力提升了很多,應該 說,他讓我學會用我能理解的方式把答案交出來。我心知肚明,我雖然同樣考90分、100 分,但跟班上數學真的好的同學比起來,我的程度還是很差。我順利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 ,但我完全沒有跟父母商量,就決定去唸文組。因為那種根深柢固對數學的恐懼,始終沒 有離去,高中的數學對我來說更是百倍猙獰的惡魔。      於是我大學唸外語、研究所唸傳播,但也避開做量化研究。工作之後,做各式各樣的 計畫,只要跟數學、算錢、預算有關,我就推掉。我生活節約,不想花錢,因為我不想算 數學。但如果我花錢,我也不太在乎多少錢,有沒有打折,也不記錄開支,因為我不想算 數學。我也不做任何投資理財,一切都交給家人處理。      我不知道打開這本書的你是誰。是同樣害怕數學的學生,還是正在讓學生害怕數學的 老師,抑或是擔憂孩子數學成績,正在物色補習班或家教老師的父母親。如果你都不屬於 這三者,而是一個非常喜歡數學的人,那麼我反而要問:怎麼可能?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一位數學家的嘆息」(A Mathematician’s Lament),本來 也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篇2002年起開始在美國數學教師社群中流傳的文章。我看了前五頁 ,就覺得受震撼。而這種震撼,是一種「總算有人了解我的感覺」加上「曾經的恐懼跟傷 疤又被碰觸」的綜合感受。每多讀一段,就越覺得明朗,了解自己為何當初會那麼畏懼數 學。一口氣看完全書,彷彿是做了一次心理療程,把這段影響我人生選擇至巨的數學夢魘 給重新詮釋了,原來數學差,並不是我的錯。     作者將數學與繪畫、音樂相比,突顯出數學教育之僵硬跟死板。原來問題就是出在我 們看待這門學科的角度完全錯誤,將數學當作其他理科的基礎,要求絕對的精準跟正確, 按照既定的公式,強調快速(為了考試)、強調術語(為了顯得專業)、強調一切大部分 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使用不到的東西(為了培養數學家……但到底為甚麼每個人都要被培 養成數學家呢?)      是甚麼讓這樣的教學結構如此穩固?是教科書跟參考書出版社、補習班產業、還是學 校教育本身?看完這本書,我再次確認肯.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 2006 年在 TED 大會上的演說的確一點沒錯:「學校扼殺了創意」,而且是刻意為之。      因為當代的教育制度繼承自工業革命時期,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工業需要的 人才,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大量產出工業需求的一致性勞動力是學校教育的目標,因此教 學方式必須要有效率、必須要全國一致。美其名是公平,實際上是奴役。如今結合了教科 書業者、補習班業者,成了龐大的教育控制複合體。      數學教育特別嚴重。數學本該是供人無限想像空間的學科,因為不管思考的數學題目 多麼天馬行空,多麼不切實際,都無所謂,沒有任何現實會受到傷害,除了成績單。因為 害怕錯誤、對分數錙銖必較,有太多像我一樣的學生用背誦的方式學數學,靠著不斷解參 考書跟考卷上的題目來磨練自己動筆的速度,但從來沒有體會過數學的樂趣,連想都沒想 過數學會是有趣的。      大多數看過這本書的國外讀者都給予很高的評價,或許因為作者揭開了國王新衣的真 相,但作者除了對數學教育拋出銳利無比的批判,也在書的第二部分嘗試用他覺得真正對 學生有益處的教學方式與每一位讀者互動。雖然作者只給了幾個案例,但我看見了他想要 帶領學生進入的數學奇妙世界是甚麼樣子,而我也好希望在我國中或是更小的時候,就能 夠看見這個世界。如果你是學生,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你重拾對自己的信心。如果你是老師 ,請審視自己到底是在教學還是扼殺學生。如果你是家長,請理解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折磨 ,而那本不該發生,也不該是他的錯。 書名:一個數學家的嘆息——如何讓孩子好奇、想學習,走進數學的美麗世界 A Mathematician's Lament: How School Cheats Us Out of Our Most Fascinating and Imaginative Art Form 保羅‧拉克哈特(Paul Lockhart)著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881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8.106

07/27 11:31, , 1F
請問...這是在打書嗎? 本來還認為寫得不錯。
07/27 11:31, 1F

07/27 16:56, , 2F
這本書不錯看^^
07/27 16:56, 2F

07/28 18:54, , 3F
推文章標題 所以我數學都自己念居多...
07/28 18:54, 3F

07/29 16:39, , 4F
數學本來就要自己主動去想才學的好 老師能教的有限
07/29 16:39, 4F

08/16 14:35, , 5F
商機無限
08/16 14:35, 5F
文章代碼(AID): #1HykanzD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