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為什麼要上大學?

看板Education作者 (Fisher)時間11年前 (2013/04/01 20:16),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近年來台灣的大學教育成為矚目的焦點。首先,是大學畢業生起薪很低,俗稱22k(月 薪二萬二千元),這樣的超低薪資不僅讓年輕人在高房價和高物價的台灣生活困難,更是 看不到未來。之後,一位博士生因為擔心未來找不到工作,因而放棄博士班的學業去賣香 雞排,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痛斥為浪費國家資源,認為應該課他人才培育浪費稅。最近, 得到世界烘焙大賽冠軍的吳寶春師傅想要進修EMBA(高階管理碩士班),但是因為他只有國 中畢業的學歷因此不得其門而入。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且薪水低,而社會成功人士卻 想回頭來完成大學課程,究竟人為什麼要上大學呢?人們在大學裡到底應該要學到什麼呢 ?   我認為上大學要重要的目的是學會如何思考,包括多元思考、獨立思考和主動發掘知 識的能力。首先,大學生要有多元思考的能力。台灣的教育在國小國中高中大致上是一言 堂的教育,老師教授相似的內容,學生有相似的課本版本,考試有相同的標準答案,學生 也容易誤認為學校教的內容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對於課外讀物,學校的態度是學生應 該以學校的課業為重,讀完課本準備完考試還有空閒時間再去看課外讀物,因此學生也少 有機會接觸教科書之外不同的聲音。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每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就像是沙 丁魚罐頭工廠所出產的罐頭一樣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也沒有機會思考一個問題其實可以有 不同的答案。在大學校園裡,每一位老師都有權力選擇不同的教材,對同一件事也可能有 不同的見解,甚至教授同一門課的教授彼此不同意對方的看法,這很有可能是許多人有生 以來第一次經驗到知識的多元性,驚訝地發現原來一件事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看法,未來 也比較可以從每一個人不同的立場和角度來看待一件事,這是一言堂教育很難訓練出來的 能力。就我個人而言,大學四年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一堂課並不是企業管理的專業科目 ,而是大一必修科目:中國現代史,教授這門課的楊維真老師對於國共兩黨的歷史有深入 的研究,精彩剖析民初國民黨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許多未曾被高中歷史教科書提及的史 實和觀點都令我大開眼界,也學習到要參考台灣和大陸不同的史料和觀點來看同一個歷史 事件,才能得到比較完整和客觀的輪廓。   其次,大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現今的高中以下教育體制強調的並不是思考的能 力,而是強調大量記憶和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在學校裡學習知識就像是背九九乘法表一 樣,不管這些知識是怎麼來的,也不思考這些數字是否隱藏著有趣的規律,只要把答案記 在腦子裡,每天勤加練習,考試時就可以很快速地反應寫出答案。然而,這樣的學習過程 卻抑制了學習獨立思考和激發更多創意的可能性,因為教科書上的知識都是事先規範好的 ,學生直接跳過理論發明人的思考過程而直接取其結論,表面上看起來是學到了別人的心 血結晶,其實只複製了別人的研究成果,無助於產生更多新的知識。另外,在高中以下的 教育體系裡,老師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上課的方式多為上對下的單向教導,老師被塑造成 權威的形象,不容許學生有超出老師理解和認同的答案,更別說是挑戰老師權威的論點。 在大學中除了傳統的課堂講課之外,還有上課師生之間的討論、小組討論和個人的研究專 題,學生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且和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也可以聆聽除了 老師之外不同的聲音。另外,大學的教授受過研究的訓練,接觸過比較多不同的研究觀點 ,或許比較能夠處理學生不同的見解。   最後,大學生要有主動發掘知識的能力。在高中以下的教育中,學生就像一隻被關在 籠子裡飼養的鴨子,每天被動等著老師來餵食叫做知識的飼料。在大學裡,大部份的學生 都必須要練習主動取得知識,例如針對某個題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生必須到圖書館檢索 期刊和碩博士論文,閱讀目前針對這個課題專家的見解和已經做過的研究,經過歸納整理 與分析之後得到知識,這樣的練習機會在現行的高中以下教育體制中並不多見。當一個人 可以獨立思考並具備主動尋找答案的能力,他就比較有能力拒絕人云亦云和對權威的盲從 ,用理性的分析以證據和文獻來駁斥謊言和偏頗的言論,也可以在離開學校之後持續補充 新的知識。我在前文提及的大一中國現代史的課程中選擇以二二八事件作為我的學期報告 專題,在當時(1992年)這個議題在高中歷史課本中僅有二行語焉不詳的描述,於是我到政 大的社資中心調閱1947年事件發生當時的台灣新生報,仔細閱讀對事件所有的報導,並大 量閱讀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學術和民間研究,才對整個事件的始末有比較完整的了解,也了 解到教科書一向是政府用來統治人民和控制思想的工具,知識分子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拒絕政府和媒體的洗腦並勇於發掘真相。   大學不應該只被定位在職業訓練所,能不能找到工作和薪水的高低不應該是評量大學 教育是否成功的指標,如果一個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他的未來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博士生 賣香雞排並不一定要解釋為教育資源的浪費,只要他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反而可以成 為多元社會的典範。當然,這並不代表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都具有這樣的能力,大學教育只 是提供讓大學生具有多元思考、獨立思考和主動發掘知識的可能性,至於入寶山是否空手 而回,大學生自己必須負大部份的責任。 --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馬太福音4:19) "Come, follow me,"Jesus said, "and I will make you fishers of men."Matthew4:19 Fisher's 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fisher-bib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9.149.226.175

04/01 22:24, , 1F
你所說的,和培養employability並沒有衝突啊
04/01 22:24, 1F

04/01 23:17, , 2F
獨立思考能力應該從小學就開始教啦...
04/01 23:17, 2F

04/02 05:44, , 3F
我所說的這三種能力,在美國的教育中從國小就開始了,可惜
04/02 05:44, 3F

04/02 05:45, , 4F
在台灣連高中畢業生都還不具備
04/02 05:45, 4F

04/02 10:05, , 5F
不要說高中...很多人唸玩了大學研究所也不見得有這三項能力
04/02 10:05, 5F

04/02 19:59, , 6F
的確和培養employability沒衝突,但現在好像都只看就業
04/02 19:59, 6F

04/07 06:07, , 7F
大學畢業如果能對知識產生恆久的興趣就達到目的了
04/07 06:07, 7F
文章代碼(AID): #1HMNgf8z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