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東南亞第一槍!新加坡宣布開徵碳稅

看板Ecophilia作者 (Ecophilia環境版)時間7年前 (2017/03/31 16:26), 7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低碳生活部落格新文章 圖文版 http://lowestc.blogspot.tw/2017/03/blog-post_21.html 文/新馬小歐  隨著中國在今年啟動碳交易市場,不久前的年度財政預算案報告上,新加坡政府也表示 跟進,計畫2019年開始針對6種溫室氣體開徵碳稅,不僅創下東南亞國家課「碳稅」( carbon tax)的先例,還預計帶來:協助國家減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刺激低碳科技發 展、鼓勵各方投入氣候行動等正面效益。 東南亞碳稅先鋒,石化產業首當其衝  新加坡的人均排碳量位列全球第26名、約9.3公噸,排放強度比台灣略少、但同樣是全 球前段班。2016年,該國與其他130多國一同簽署、批准了《巴黎協定》,承諾2030年達 到排放峰值,且每單位GDP排放強度要比2005年水準下降36%,啟動碳稅即是該國控管排 碳量的手段之一。  按目前公布的政策藍圖,新加坡碳稅主要徵收對象是發電廠、煉油廠、半導體公司等排 放大戶,對一般家戶影響不大。碳價初步訂在每公噸10~20新幣(約台幣220~440元)之 間,與時下各國徵收水平相去不遠。「新加坡是個島國,更容易受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 」財政部長王瑞傑在發佈記者會上強調,開徵碳稅是為產業減碳提供誘因。  更重要的是,方案內還建議,往後企業每年排放量不得超過2.5萬公噸,目前約有40家 公司超過這個上限。這對每天提煉150萬桶原油、每年挹注新加坡近5%GDP的石化產業, 可謂首當其衝。近年國際油價大跌,導致不少當地石化公司發生財務危機,如油田服務商 Swiber去年7月突然申請清算,特藝石油(Technics Oil & Gas)也進入司法託管程序, 該產業發行的12億新幣債券將在今年底到期,屆時是否爆發違約風暴仍是未知數,加上碳 稅衝擊更是雪上加霜。  能源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主管古普塔(Sushant Gupta)接受《金 融時報》訪談時指出,此刻新加坡煉油業面臨重重挑戰,「中國出口已侵蝕到新加坡在東 南亞和澳洲市場的占有率。」 他認為業者可能聯合起來遊說政府,要求提供出口減稅等 補助。不過與此同時,業者仍會配合改善碳排放,畢竟這麼做也有助減少經營成本。  新加坡石化業三本柱之一、在武公島(Pulau Bukom)擁有單日產能50萬桶工廠的荷蘭 皇家殼牌(Shell),即對新加坡徵收碳稅表示支持,僅建議政策須確保企業能和其他沒 有面對相同碳稅的企業競爭。而在新加坡煉油產能更高(每日60萬桶)的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也表示課稅是減少碳排放的合理政策。 帶動油、電漲價,交通減碳同步上路  儘管開徵對象鎖定企業和能源大戶,但對當地民眾來說,碳稅最有感的部分應是能源價 格的上漲了。相關單位估算,碳稅政策將使每桶原油提煉成本增加5~10新幣、電力成本 上升2~4%。  該國最大電廠之一的Tuas Power總裁林綱培指出,該廠成本每年將因此增加6000~8000 萬新幣,「整個行業已因產能過剩而蒙受虧損,沒有一家電廠能承受這麼大的成本漲幅, 最終難免得轉嫁給消費者!」可是,著名分析師陳達德卻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新加坡的通 貨膨脹低,且一籃子消費調查的組成裡,水電等能源支出的占比不高,應不至於削弱消費 者購買力。  現階段,新加坡多達95%的電力皆來自天然氣,相較人人喊打的煤炭,已算排碳量較少 的化石燃料。專家評估,碳稅一來可刺激終端用戶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如工廠與商辦大樓 得設法減少能源消耗量,將提高節能服務等顧問需求,二來,也能加速再生能源的建設腳 步。只不過,國土狹小的新加坡可用之地不多,後續效應仍有待觀察。 圖:宣布開徵碳稅後,新加坡如何推動綠能建設和進行社會溝通,值得持續關注。  跟民眾有關的另一個面向,是往後買車的選擇。這次跟碳稅同時公布的另一套減碳政策 ,是從交通運輸領域著手,比方過往只收一次的「柴油稅」,將改為按使用量計算,無論 汽車、工業用油、或生質柴油,往後每公升都加收0.1新幣碳稅。一方面要求車主減少耗 油,也刺激廠商研發更節能的環保車。  為提供車主及業者緩衝空間,柴油車和計程車每年須繳交的「特別稅」(Special Tax ),則分別減少100新幣和850新幣。另外,2013年起實施的「車輛碳排放計劃」,宣布繼 續展延至2017年底。明年1月啟動的新計劃,更打算在二氧化碳外,新增4種污染源。  同樣在2013年推行的「提早換車計劃」(Early Turnover Scheme),至今累積帶動2.7 萬輛車更購成更環保的綠色車款。該計畫原本要在今年7月截止,現在決定延長兩年到 2019年7月底,鼓勵民眾將舊車換成符合歐盟第六期(Euro VI)排放標準的柴油車,以降 低日常運輸和通勤的排碳量。  對於新加坡領先東協國家群的碳稅政策,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 Association)董事總經理史瓦芝(Jeff Swartz)除了表示歡迎,更 建議該國進一步規劃碳交易系統,以擴大碳稅帶來的後續效益。 【參考資料】 1. 新加坡氣候變遷秘書處網站 2. 《海峽時報》評論 3. 《聯合早報》社論 【作者簡介】新馬小歐 來自麻六甲海峽、待過台灣、飄洋過海到歐洲深造、目前在新加坡工作的跨國傳媒工作者 ,採訪過國際、科技、環境等不同路線,作品散見於台灣與新加坡各大媒體,目前單身, 擁有怎麼樣都吃不胖、令人羨慕的可惡體質。 【延伸閱讀】 三分鐘了解碳定價 葉怡辰 2015/9/9 蓬勃發展的碳金融(上):世界銀行集團與碳定價 趙偉婷 2016/3/25 蓬勃發展的碳金融(下):國際貨幣基金與碳定價 趙偉婷 2016/12/12 東南亞第一槍 星國將課碳稅 經濟日報 2017/2/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98.141.2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cophilia/M.1490948766.A.F88.html ※ 編輯: cd81 (175.98.141.254), 03/31/2017 16:26:31
文章代碼(AID): #1OtXAU-8 (Ecoph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