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氣候變化威脅著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的生存(4:33)

看板Ecophilia作者 (loed)時間14年前 (2010/07/09 18: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來源網址: 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detail/139182.html 氣候變化威脅著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的生存(4:33) 2010年7月8日     馬爾地夫共和國位於印度西南的印度洋水域,由一系列珊瑚礁組成。其80%的陸地海拔不 到一米。由於海平面上升 ,已有許多島嶼遭到海水氾濫和海岸侵蝕,生存岌岌可危。這 個亞洲最小的國家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當中失去了20個島嶼,20萬人因此喪生。從那以 來, 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制定應對海平面上升的計畫,為居民尋找未來可以 安身的場所,然而這其中所面臨的挑戰非比尋常。請聽聯合國電臺記者李茂奇的報道。 (同期聲:海浪) 加堯姆今年已80高齡,他在構成馬爾地夫的1200座島嶼中的一個小島上生活了一輩子。然 而,他所居住的小島在印度洋海嘯之後已經無法居住。 加堯姆:"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害怕。海嘯發生時,我敢肯定掀起的海浪有六米多高, 然後重重地落下。海嘯後,我被迫離開。" 加堯姆所居住的小島曾經是一個擁有4000人口的熱熱鬧鬧的小漁村,現在則變成了一個無 人居住的荒涼之地。由於大部分建築物倒塌成為廢墟, 地下淡水被海水污染,現在這裡 已沒有任何的居民。印度洋海嘯使人們加深了對於馬爾地夫脆弱性的認識。科學家們說, 海嘯好比是一次預演,讓人們看到:如果全 球暖化不能得到遏制、海平面繼續上升,當 地人口將可能遭遇的情形。在過去6年當中,高達5米的風暴所產生的洪水使200個有人居 住的島嶼中的一半受淹,房 屋倒塌,海岸受到嚴重侵蝕。 這200個島嶼中的一個叫做"胡拉島"的首領尼哈德(Ahmed Nihad)表示,他所管理的小島 居住著2000人,小島面積現在正在萎縮。 尼哈德:"大樹下的沙子正在流散。整個海灘正在受到侵蝕。樹根將枯萎,棕櫚樹慢慢也 會倒下。" 馬爾地夫副總統哈桑(Mohammed Waheed)表示,使這些脆弱的漁業社區免遭海平面上升 的厄運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哈桑:"我們一直在設法將人們轉移到大一點的島嶼,但這非常困難,因為人們要為此離 開自己的家、他們傳統的墓地,前往一個新的地區。" (加堯姆) 加堯姆表示,他不願離開,因為這個小島是他出生的地方。 但海嘯使加堯姆別無選擇。2005年馬爾地夫進行了一項試驗,將加堯姆和他的整個社區搬 遷到無人居住的一個叫做"杜瓦法魯"的小島。這個小 島是在救援組織的支援下、經過了 三年的時間、花費了3500萬美元建造起來的。在其它島嶼臨時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加堯 姆和他的家人在新建設的小島上居住下來。 加堯姆:"這裡的房子比以前寬敞。我很興奮。我很高興我能夠和家人、朋友和所熟悉的 人重新團聚。" 但遺憾地是,這一試驗沒有像計畫的那樣順利展開。杜瓦法魯島的首領艾哈邁德( Ismail Ahmed)表示,該島像其它島嶼一樣未能逃脫受到海水侵蝕的命運。 艾哈邁德:"在上次的西南季風中,大浪沖到這裡,淹沒了一些房子。最初,海岸有40英 尺寬,現在卻只有3 到4英尺了,幾乎可以觸及每一所房屋。" 專家們認為,如要想阻止海水的侵蝕,需要建築一道堅固的海牆。 馬爾地夫副總統哈桑表示,政府一定會盡力繼續盡力向自己的人民提供保護措施。 哈桑:"顯然我們不會打點行裝現在就撤離。我們要繼續呆在這些島嶼上,盡可能長久地 在這裡生活下去。" 儘管馬爾地夫人已經在自己的島嶼上繁衍生息了3000多年,然而除非政府可以負擔將居民 從低窪的島嶼遷出,並在地勢較高的島嶼週邊建築巨大 的海牆,馬爾地夫居民的命運仍 然具有一種令人不安的不確定性。 李茂奇,聯合國紐約總部報導。 歡迎使用和轉載聯合國電臺的節目。轉載時請申明引自聯合國電臺並以連結形式注明 出處 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5.64.120
文章代碼(AID): #1CDlKECz (Ecoph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