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解]從丹麥新能源島 看澎湖的低碳未來

看板Ecophilia作者 (All about loving you)時間14年前 (2009/09/21 15:1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21.html 文/詹雅如(低碳生活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志工寫手群)  我兩年前決定到澎湖寫論文,專注於當地居民如何透過傳統信仰來整合民意,並發起一 連串保護海灘免於財團BOT的行動。論文題目提出後,我的日本教授問我:「未來全球暖 化海平面上升,那個沙灘就淹掉了,現在到底要保護什麼。」我雙手一攤搖搖頭,因為小 島上的人民,又有幾個聽過氣候變遷呢?  兩年後,美麗海灘暫時擋掉了人工建設破壞,接著果然換成全球暖化的議題爬上灘頭。 原本毫無規劃的島嶼,突然多了研究單位要來進行生態低碳社區的調查,沒頭沒腦的問起 村民對於低碳島的想法,然後就要在每個鄉遴選一個示範點,要示範什麼也沒人知道。 低碳島規劃 落腳澎湖  當大家還摸不著頭,什麼時候政府單位這麼雷厲風行的做事,看新聞才知道原來行政院 宣示要打造「低碳島」了。於是小島突然可能有很多錢,除了某鄉鎮可能還因為風力發電 害羊群得憂鬱症而默不做聲,其他人開始就忙著比劃著風力發電、電動車、綠建築、太陽 能...把所有聽過的綠色產業兜在一起,全投射在「低碳島」的身影上!  澎湖當然不是全球第一個朝低碳規劃的島嶼,1997年丹麥的能源署(Danish Energy Agency)舉辦島嶼能源政策競賽,由國內各島嶼提出在十年內能達到百分之百能源永續利 用計畫,當時遴選出的薩姆索島(Samso),幾乎所有能源都還依賴內陸運輸石油煤炭。 而十年後的今天,薩姆索島成為世界知名的新能源島(Renewable Energy Island),來 旅遊或經驗取經的旅客人潮絡繹不絕。 十年能源再造 讓小島成國際焦點  十年前的Samso島跟世界上的其他小島一樣面臨困境,曾經是維京時代重要的通道樞紐 ,丹麥王國威震北海的堡壘,卻已由盛轉衰失去交通軍事要塞的首席,漸漸成為人口外流 且失去活力的凋零小島。  無論有沒有全球暖化威脅,有人島嶼都勢必需要改變,島嶼難有投資和新工作機會,所 以一個個小村莊都在消失。若Samso這樣的案例在台灣,能運用的發展想像大概就是將小 島強制徵收整地準備找大財團投資,或是變成儲存核廢料的好風水,當然也包含現在如火 如荼進行的觀光賭場大夢,但這些發展方式美其名讓大家「樂業」,實際上真的能藉此繼 續「安居」嗎?  為什麼丹麥想得和台灣不一樣? 1970年代全球能源危機,當許多國家還處於驚恐之中, 丹麥早早應變出如「無車日」或「商店夜間關燈省電」等措施。九成仰賴石油能源的丹麥 在危機過後仍不斷思索未來,不滿足於開發新的油源,而起步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發 展,丹麥走在潮流之前的政策思考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全面的兼顧經濟、環保、 創新、生活、教育、傳統,也因此丹麥為島嶼思考的解套方式,不是遷村也不是賭場或廢 料場,而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新能源島。  薩姆索能源學院(Sams? Energy Academy)院長赫曼森(S?ren Hermansen)表示,高調的 環保理想主義,在Samso這座以中高齡居民所組成的保守社會行不通。他務實的策略是: 發展新能源等於拓展商機和新興產業。   Samso島上和海面上舉目所見的大型風車,都是島民共同的投資,島上大大小小的低碳 節能設施,都是產官學和當地居民,在細緻討論建設的選項和後續經營管理的可能性後決 定;在地社區組織的能源委員會,不但有專業者進入提供研究、教育、訓練的機制,政府 也擔任法規和制度上的把關和協助推手。  Samso的成功,其實並不只是在零碳排放的漂亮數據上,而是在乳牛農場旁調整風機的 農場主人汗水中,在利用作物搾油來發動耕耘車的農戶臉上充滿成就的笑容裡。  如今Samso最吸引人的,不只是舉世聞名的低碳經驗,更多的遊客來這裡體驗傳統農村 的自然生活,來享受這裡可以隨處找到的寧靜之美,來一趟滿足休閒遊憩又能不傷害地球 的旅程,和這裡的住民一起從生活中回歸自然。而回到台灣海峽的小島,這裡的人古早也 一直過著低碳而永續的生活,有機蔬菜對他們更是理所當然,哪需要什麼化學肥料,肥水 不落外人田還是老一輩津津樂道的生活經驗。 澎湖在地文化 也能變身綠創意  其實像Samso一樣協助居民共有股份共享風力發電的經營方式,也能在澎湖島上的石滬 經營機制裡面找到。傳統的精神不應隨著物質的崩壞消失,端看有沒有能創新延續的智慧 ,若只是偷懶的移植外來的經驗、管理、投資來速成,輕率取代一切舊有的價值,那我們 還是只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份。  台灣「低碳島」示範計畫,原定計畫是六年的期程,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當時認為太慢, 指示4年就要達成50%再生能源,並要求1個月內提出可行方案。聞風來探路的科技產業代 表,聽說可能有數百億的資源而蠢蠢欲動,而還處於博奕觀光大夢的政府單位,開始四處 找百公頃可做太陽能的土地,也不管低碳和博奕政策有無牴觸性,小島變成個又要賭場、 觀光、也要低碳島的綜合體,不知道多頭馬車下到底未來要開向何方? 就算百億經費真的 砸下,缺乏社區整合溝通的執行方式,換來的只是台灣綠色產業科技的離島展示場,炫技 的表象下,真正需要改變的-保護地球資源永續的觀念與價值仍跟不上時代。  當白色的大風車開始轉動,對我們而言絕不只是多了一個觀光景點,而是連結著我們人 類尊重環境維護自然的心意,這才算是真正邁向低碳甚至是零排碳社會的未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200.61

09/22 00:19, , 1F
推!
09/22 00:19, 1F
文章代碼(AID): #1AjoXgJa (Ecophilia)